缔冠期刊网

原创——写在“首届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之后

2022-06-08

路洪明 Lu Hongming

“首届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2013 年教师绘画类作品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为受众呈现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它也成为展示天津美术学院教师艺术创作的学术活动。作为首届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虽未设定展览主题,但从筹展到组展已成为天津美术学院提高教师教学和创作水平的有效手段,调动了教师的科研热情。作为一种时尚与潮流的“双年展”展览模式自新世纪引进中国以来,已有诸多成功的实例,而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的双年展则在高等美术院校的层面,从教学、科研、艺术创作三位一体的视角赋予它新的内涵。教师直接肩负着教育人、培养人的责任,从事着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其身份既是教师又是艺术家,教学、科研与艺术创作之间的互动构成学院艺术的特点。已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的天津美术学院,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由多学科之一的美术专业教育发展成为专业高等美术教育,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各专业方向的师资队伍中,汇集了众多国内国际知名的教授、专家,他们潜心于教育教学、科研及艺术创作,在不同的领域都有着深厚的造诣,许多都在国内外引领着学科的发展方向,他们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艺术创作,为天津美术学院积淀了丰厚的艺术和精神财富。现在美院的教师均具有学院教育的学历背景,这次虽是现任教师作品的集中展示而且学缘与艺术风格各异,但都与前辈的艺术创作和原来的教学活动构成某种程度的承续关系,因此,考察这次展览的作品可以探寻到天津美术学院艺术文脉的些许消息。

近些年,专业美术院校教师在社会上常被冠以“学院派”的称谓以区别于其他艺术家,这个称谓与西方所谓的“学院派”在内涵上有诸多出入,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褒义色彩,而专业美术学院教师的作品能否在多元化的背景中获得社会认同,取决于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基于原创的学术成就。对于院校教师的艺术创作而言,原创是作品生命力的关键元素,也是衡量一位艺术家治学精神的坐标。因为在学院中教师还担负着把丰富的社会美术现象转化成规律化、科学化的知识体系,并可纳入教学系统的责任。所以,从学院教育的层面而言,艺术作品的原创性并非另起炉灶的“无中生有”,而是在师资队伍老、中、青梯队结构的多层段承接中兼具的“包前孕后”,这是学院文脉的重要成因,也是得到社会认同的缘由所在。在这方面,天津美术学院的几代学人在他们学术成果的形成过程中虽然都表达出有别于前人的对现实的态度与理解,然而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中其艺术创作中的“包前孕后”的原创特质却是一脉相承的。这就使天津美术学院的艺术文脉在继承与创新的对立统一中向前绵延发展。

在这次展览中,天津美术学院传统的国(中国画)油(油画)版(版画)雕(雕塑)专业的作品这种原创性特点更加明显。这一特点既与天津文化的地域特色有关,更是与以李骆公先生等一批美术家发轫,继之孙其峰先生那代人为主形成的教学思想有密切的联系。他们兼容并包的艺术思想、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对美院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可以说这是孕育教师艺术作品原创性的温床。具体到不同专业的艺术创作与教学活动,这种轨迹更加明显。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天津美术学院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中国画教学从20 世纪50 年代艰难起步到现在蜚声画坛,功不可没的是孙其峰先生。一方面他虚怀若谷聘贤于外,另一方面甘为人梯在院内千方百计培养新人,在他的带领和实干下,通过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健全和完善了教学思想和教学机制,并不断以他们的个性风格和创作成果,为当代中国画发展作出了贡献。孙其峰先生倡导的导师制是天津美术学院教学思想的肇始,在为青年教师系统地补传统文化与绘画传统课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艺术思想。他一方面尽可能继承与维护传统,适当强调临摹和师徒传承关系;另一方面接受主流思想,重视生活,强调写生。孙其峰先生在五十年前实施的导师制实际是在急用先学的情况下针对天津美术学院师资队伍现状的一种强化建设,然而正是当时的这种急就章式的师资队伍建设,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愈加凸显出它的巨大现实意义和孙其峰先生看待事物的先见之明。受孙其峰先生教学思想影响,现今天津美院中国画的教师队伍在写实与抽象、水墨探索与经典再现等领域都有各自的探索成果。

天津美术学院的版画教学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前辈版画家王麦杆、田昆、张坚如等先生创建,随后又云集了沈尧伊、孙庭卓、高振恒、王晶猷、颜铁良、沈延祥、周秀芬等版画家,开始了以木版画为主体的版画教学,至1994 年成立版画系。历经半个多世纪几代学者的辛勤耕耘,在承传严谨的学术精神的同时,现如今已发展成为版种齐全、设备先进、师资合理,在国内具有相当实力的版画教学实体。陈九如教授曾说:“学院的版画研究在多元化的艺术表现观念中基本上没有超越审美的范畴。这不仅由于学院所承担的国民审美教育的责任——学院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出于美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需要在历史与当代的艺术宝库中萃取精华,规律性地传导给受教育者,提高他们基本的审美素养和表现能力,为将来接受大量的、复杂的美术现象并从事美术创造做好准备。国际范围内比较,重视审美教育和审美表现的研究是我国美术院校一贯传统,是一个办学的特色,天津美院的版画教学与研究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也借此在国内同领域内显示地位。”作为美院版画系的一员,他的评价客观而中肯,相信观看过这次版画作品的人会认同他的观点。

天津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与创作与中国社会发展同步而行,秦征、张世范等先辈对新中国的美术事业,特别是油画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始终遵循着生活是文艺创作源泉的原则,一方面扎根生活,另一方面不离传统。作为组织者、领导者亲自带领青年画家和研究生深入生活,探索艺术创作的规律。从艺术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地学习,相互探讨艺术是什么,该走什么样的创作道路。在他们的指导下,许多青年画家的思想豁然开朗,明确了自己的创作方向,懂得了如何去体验生活,如何去升华,如何去创作。从此坚持不懈地面向生活,面向优秀民族文化汲取营养,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看待当代的艺术问题,现在看来更觉意义深远,他们中的许多人目前已成为天津美术学院教学的中坚力量。近些年来天津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的教师以多元的视角探索艺术的本质,致力于个性化教学研究,从展出的作品可以看到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教学最早始于“文革”前的工艺系教学体系中,1974 年成立特艺教研室,当时执教的雕塑家有王之江、张炳尧、吴纯斌等诸位先生。时至今日,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在艺术泛化的时代背景中力求建立学院体制下适合当代艺术创作的教学模式。目前雕塑系下设石雕工作室、木雕工作室、陶艺工作室、金属工作室和泥塑工作室五个材料实验室,从教学上建立了从普修、专修、延修到续修等方式的学分制教学体系。教师们在强调雕塑语言、材料、形式和技术转换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传统雕塑、综合材料雕塑、公共艺术雕塑的创作与实践,并致力于传统雕塑语言的继承与当代雕塑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新设立的专业,任课教师在艺术渊源上与传统的国油版以及工艺专业联系密切,他们的创作在吸收新的艺术元素的基础上与当代生活联系范围更加广泛,形式也愈加新颖。首届双年展共收取了130 名教师的作品,经天津美术学院学术管理组专家评议,最终有350 件作品入选展出。囊括了国画、油画、版画、水粉、水彩、雕塑、壁画、设计等诸多门类的作品,既有教师的课堂教学创作,也有精心准备的佳作;既有反映现实生活的力作,也有演绎生活的妙构,从学院的教学视角看待双年展上的作品不仅是教师艺术创作的展示,还是近年来天津美术学院教师艺术素养、专业能力,包括教学品质的集中展现。虽然这次展览不同专业教师作品的面貌各异,但艺术创作都来源于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具有较高的学术性,这种创作模式与古人师造化、得心源的本质是相通的,这也是天津美术学院数代人一贯秉承的学术脉络。中国绘画自古就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中国艺术的传统,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陆机的《文赋》等关于文艺创作的理论对于生活与创作的关系就已经讲得比较透彻。师造化转换成当下语言就是深入生活,天津美术学院的几代学人都深知师造化、得心源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它应是艺术家感受事物、表达事物的一个整体。在师造化、得心源的过程中,首先是艺术家用自己的审美理想观照自然,这种观照不是纯自然的翻版和抄袭自然的模拟,是带着主观思想对自然的认识。这种主观应该是一种在吸收古人精华后理想的审美状态,它对自然的观照一方面看到自然中存在美的东西,并非常敏锐地捕捉到它,另一方面自然中还有很多不符合审美理想的元素,艺术家的主观思想一定要想方设法改变它,始终以一种变化的心态对待自然。师造化后需要升华就是得心源的过程,没有得心源,师造化就是抄袭自然,抄袭自然就没有审美的高度,或者说没有心性,没有内心对自然的理解,师造化就变成了一种机械行为。升华更加依赖艺术家的主观审美水平,为什么依赖照相素材不如现场写生的效果好,就是因为写生过程一直渗透着师造化和得心源两者的相互作用,而照相机只是把自然照单全收,作为一种全素材纳入画面。如果艺术家有独特的感受,面对照片还知道如何去改变,假使没有主观审美感受,照片提供给艺术家的就是一个纯自然的素材,使得画家束手无策,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把师造化、得心源的几层关系搞清楚,才能处理好生活与创作的关系,才能正确处理对生活的感受问题。天津美术学院的几代学人经过矢志不渝的艰辛探索,把师造化与得心源的几层关系理解得非常透彻,在教学中形成了清晰的思路,始终遵循这一绘画创作的艺术规律,故而形成了学术脉络绵延传承与艺术风格多样而始终不离正道的学院气象。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天津美术学院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纳不同审美取向的艺术作品,然而坚持中国的文化根基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对于艺术教育来讲更加重要。其他形式与面貌的艺术都可以存在,聚焦民族人文精神、具有中华文化气派、能够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和释放正能量的艺术作品在教学中更应该被提倡。学校肩负着教育人、培养人的责任,对于教与学,《学记》中提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因此,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旨在使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岗位创作精品佳作,同时教师作品的集中展示,也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更直观的学术交流平台。从天津美术学院的教学活动上看待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不仅是艺术创作任务,它与学院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结合起来,对于学院的教学和培养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