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谈少数民族服饰元素在广西坭兴陶设计中的应用

2022-06-08

TEXT / 云宁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以自己特有的本土民族文化,构成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理环境、气候、风俗习惯、经济、文化等原因,各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特点,在保持自身特性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了灿烂、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这一文化集中表现在民族服饰上。今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欣赏这种美,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广西坭兴陶设计也充分运用少数民族服饰元素,既弘扬了少数民族文化,又丰富了其设计。

一、少数民族服饰元素及其特征

“服”与“饰”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中,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或独立成形,或以缝绣、镶嵌、点缀等方式,与服装结合,服中有饰,饰可成服,是民族传统服饰的一大特点。

所谓饰品,一般是指与服装或人体相配的各种物饰或体饰,如头饰、发饰、顶饰、胸饰、臂饰、腕饰、指饰、扣饰、腰饰、脚饰及帕、扇、包、佩戴等佩饰。另外胸兜、围腰、头帕等虽可归为“服”,但在许多民族中,却有更多“饰”的特点。缝缀在冠帽、领口、袖边和衣襟的装饰,从纯审美的角度看,它们具有一种富于装饰韵味的形式结构。

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图案是不可缺的一部分,这些服饰元素大都蕴含着一段故事,或有着特殊的意义。除了熟悉的龙凤等吉祥如意的图案外,其他有很多图案都与图腾崇拜有关。

广西苗族女性的百褶裙源于这样一个故事:在大苗山的一个村子,受到了一个猛兽的袭击,一位姑娘为了给村民除害,独自上路寻找打败猛兽的兵器,她翻过了九百九十九座山,趟过九百九十九条河,终于找到了兵器,这时候自己的衣服已经被山路上的树枝划破,她就把随身带的雨伞拆下,做成了裙子。大家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姑娘,争相模仿制作并穿着用雨伞做的裙子——百褶裙,一直流传至今。

除此外,广西的壮族把青蛙视为吉祥物。这些图腾崇拜在民族服饰上都有体现。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中的元素,图案的大多构成形式以点、线、面等组成纹样的基本元素。这些纹样也分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和综合纹样等。

二、广西坭兴陶与少数民族元素的结合

广西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它与壮锦齐名为广西最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法宝。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考证:在广西近百年来,其传统工艺能够保持和继承并得到发展的只有壮锦及坭兴陶。钦州坭兴陶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钦州最著名的特产之一,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坭兴陶有三大特性:窑变、雕刻、不施釉,这样就可达到光洁圆润的效果。其中可以在胎体上进行雕刻,是其他陶类无法企及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后,还可以再在刻痕中填上另一种坭料。坭兴陶因陶土含铁,其颜色多为朱色或紫色。刻画后再填以白色坭料,趁坭湿时易于融合,可以烧出红器白花,白器红花之雅观,使坭兴陶在单纯古朴中透露出一种又醇又浓的文人味。法国文化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认为原始人的逻辑思维“它首先是和主要服从‘互渗律’”。所谓“互渗律”,布留尔这样认为:“在原始人的思维的集体表象中,客体存在物、现象能够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同时是在它们自身,又是起着什么东西。它们以差不多同时发展和接受那些在它们以外被感觉的、继续留在它们里面的神秘力量、能力、性质、作用。”在“互渗律”的作用意识影响下,经过不同环境里的生灭流变,使其自然而然延伸出神秘意义来。那么之前提及的少数民族服饰元素在人们的意识中神秘意义必然会延伸到更远,当少数民族服饰元素与坭兴陶文化的结合,以及在对其设计中的应用后,坭兴陶将成为人们更深刻的精神创造物。

三、少数民族服饰元素在坭兴陶中的设计手法

解构、装饰、借用、参照和创造都是在设计中所用的设计手法。所有这些设计手法从来不会孤立的出现,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并存的,但他们又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好的设计可以掩去坭兴陶本身的冷漠,增添坭兴陶的情感因素,增强设计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设计手法是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互渗律”,是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元素在逻辑上的因果关系,是设计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统一、协调。

(一)线条的运用

线条通常是最简单的表现形式。线条可以表达硬朗、严肃,也可以表达柔软,还可以变化多样,可以使眼睛急促地重复移动方向,还可以引起反复无常的不平稳活动。

苗族服装纹饰中常见的图案有动物纹饰,这些纹饰一般出现在衣襟上、背带上、头饰上等。它们富有变化的曲线,让造型生动活泼。有些纹饰的组合却是异想天开,几乎荒诞离奇,不依据常规将各种美好事物集结一堂。如鸡、龙、鱼等纹样的组合也是以各自独立的形式组合并非表现真实的空间。

在坭兴陶中,这些元素的组合却是独具创新的。不仅仅是图案造型的轮廓的描摹,更借助于线条的作用将造型变形、夸张化。这些造型的处理和线条的处理手法是根据坭兴陶器型的形体及其具体设计需求来决定的。当线条之间衔接、联系形成某一具体造型时,纹样也必须依附于某一具体形物之上,形与形之间相互映衬,形成美的形式。然而,在坭兴陶的具体设计中,大量的线条组成使纹样结构往往呈强化变形的艺术风格。

(二)空间

白裤瑶衣服背面,下摆的设计独具匠心,强调表面区域的尺寸和形状,挂饰上有彩色的珠子、各式各样的贝壳、铃铛等,叠加成一个立体的挂坠,在裙和衣的图案衬托中空间感非常鲜明。苗族背带的图案强调表面纹饰区域的尺寸和形状,比如广泛运用荷花、月季、牡丹这些吉祥图案为核心,并大面积、大尺寸强化,在周围则使用几何纹样进行衬托,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图案的空间关系。在坭兴陶设计的纹样中,主要以线刻、浮雕、透雕为主。线刻里又分为阴刻和阳刻。浮雕也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坭兴陶中的空间感不仅仅是上述所提及的图案实现的,还需要运用这些雕刻技法来完成。但是线刻、浮雕和透雕都不是单一出现的,它们往往是线刻、浮雕与镂空的结合。这些技法被丰富运用,让空间感进一步强化。由于坭兴陶具有其他名陶所缺乏的雕刻的特性,也就铸就了空间感更胜一筹的优势。在空间的造型中,线条之间的疏密所形成的空间感,往往不及线刻、浮雕、透雕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三)形状

造型方式决定了形状。造型方式或古拙、或古朴、或大气、或柔美华丽。这些形状的实现,往往注入了设计者的直观感受,这些形体的意象和神态的表达,并不拘泥于对真实形体的再现、记录和拷贝。设计者通过对物体感性、直接的认识和表现,并用物体直接的大的造型特征来表达对事物意趣和神态的感受,而不是以写实客观再现自然形体为原则,他们这种直接从整体的造型着手去表现形体的方式也是出于对物体的原始性率真心理,在这里我归纳为“得意忘形”的造型方式。正是这种造型方式,才实现了钦州坭兴陶的丰富多彩。

在坭兴陶中,广泛运用了这样的一种造型表现手法,如壮族男性的头饰和衣领的形状广泛应用牛角造型。同样,苗族也因为尊敬和爱戴牛,制作了牛角的头饰。在广西坭兴陶中巧妙借助牛角的造型,用简洁、古朴、大气的手法进行塑造,既承载了牛角的外在形体,又传承了内在精神。在很多作品中,牛角的运用是整个造型的核心。强调牛角的弯曲、向上,这种弯曲向上的一种精神气度,把苗家人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四、少数民族服饰在广西坭兴陶设计中运用的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元素与广西坭兴陶的相互交流、渗透的形式,让另一种新的形式产生,这种新的形式又不失民族强烈、清晰的风格,在线条、空间、造型上的表现既体现了少数民族服饰元素的精华,又创造了全新、微妙的感受。同时,推进了广西坭兴陶设计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坭兴陶创造了新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玉时阶、蒙力亚.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

[2]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云宁,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