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民族工艺美术传承发展及教育之浅析

2022-06-08

【摘要】中华民族民族工艺美术是我国文明之瑰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且博大精深。民族工艺美术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不断完善和多样化,在不同的历史文化时期都彰显着传承的神韵和各时期的显著特色,是一门融合了民族文化、政治特色、风土人情和历史沉淀的一门艺术。在科技高速发达的当下社会,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深感继承文化根源的重要性,深知民族工艺传承的的重要性,只有传承才能更好的发展,以民族工艺美术发展为目的的定向教育又成为了传承民族工艺美术的途径之一。本文就关于民族工艺美术传承、发展、教育几个问题做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民族工艺美术;传承;发展;工艺美术教育

中国的工艺文化是中华文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之悠久,成就之辉煌,使我们国人每每提起都无比自豪。工艺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工艺美术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并且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无不包括其中。例如我们常接触到的就有提花工艺——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的服饰中经常可以见到,其中广西的壮锦就极具代表性,这种工艺做出的布料已经被大量使用在服装和床上用品上;纺织工艺——在我国各地都分布着各具特色的刺绣艺术,如湘绣、蜀绣、苏绣等;雕刻工艺——东阳木雕自唐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被誉为“国之瑰宝”,扬州玉雕堪称鬼斧神工,还有根雕、竹雕、贝雕、砖雕等;陶瓷工艺——这种工艺不仅我们每天见到并使用着,而且中国的英文名China 的另一个意思就是瓷器,可见陶瓷这种传统的工艺影响着世界对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认识。由此便可窥见工艺文化对我们生活影响的深远程度。这些优秀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工艺文化及美术作品是历史的沉积,也是历代艺人们才智和创造力的结晶,它展现的是中华传统工艺美术无可比拟的精髓性。这些优秀的民族工艺文化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之下,更需要我们用新的方式积极的传承和发扬,更要进一步发掘传统民族工艺美术的表现手法并且做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

民族工艺美术的每一个门类的发展都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只有深刻的了解这些工艺文化,才可以在传统的文化土壤中培养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工艺美术作品。所以对文化的传承成为了工艺美术教育的根本和必不可少的环节,传承是根本,是学习和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在中等专科院校对民族工艺美术的教育过程中,应让学生大量研习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图案、表现手法、传统材料的应用,从内到外的用科学的方式剖析和理解传统工艺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自己亲自还原和体验传统的工艺技法,以及对传统材料特性有深刻认识,才足以谈论民族工艺的继承和发扬。

美术教学在我国已由来已久,有着相当长的历史渊源,可是教学体系的草创和建立却是近几十年的事,专业设置历史较短,课程和体系大都借鉴于西方。但是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本质的差异,所以我们也不应当一味的照搬照抄。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日本。

日本是众多东方国家中最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西方文化与传统的东方文化之间的强烈的碰撞和冲击,与我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如出一辙。日本对于文化传承的态度是热烈而执着的,在盐野米松的《守住手艺》中文版序言中这么写道:“其实如果寻根求源的话,这些手工的业种和技术,包括思考问题的方法很多都是来自中国。这些技艺在来到日本以后,是在风土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中慢慢地改变和完善的。但,还是有不少相通的东西存在至今。中国是被我们看作兄长的邻国。我们的文字、文化都来源于你们的国家。我们之间虽然有过一段不幸的历史,但是中国永远是我们文化的根源所在。”可见日本民族对传统手工艺情有独钟。正是他们对传统的尊重和喜爱,才使他们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中仍然沿用着一些传统的器物,并将这些传统之物用新时代的眼光去重新审视,用新的角度和思想去诠释和挖掘这些传统之物,让它们在沿袭传统的同时也更具时代之风貌。所以他们的作品体现了其特有的民族性,创作上也严肃认真、并善于探索,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继承优秀的传统风格时,又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趋同化、单一化的语境下,为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提供启示和借鉴。

日本在这条道路上的成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这种学习不光是从事工艺美术活动者的需要,更是需要作为工艺美术教育者的必修课,工艺美术的教育者更该把这种传承的精神和革新的思想传播给正在校园中学习的新一代接班人。

工艺美术教育要与时俱进,当下现代工艺美术教育就该跟上时代的脚步,对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分解组合创新,提高知识量与扩散思维能力,使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实现新的功用。从工艺的艺术性发展的角度看,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创造特征也要与时俱进,具备时代性、民族性、抽象性特点,追求幽默、滑稽、谐趣美等。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工艺,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包容、创新的观念,那么我们要如何树立包容和创新的观念呢?那就是有效开“产、学、研”的模式。

产、学、研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方法,开展这一方法有很多途径,学校自身可以通过建立教师工作室的模式,同时可以通过“校企结合”进行有效的补充,这是实现“产教结合”的有效办法,也给教师的学习提供一个平台。“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就是积极的把企业生产与教学密切结合,互相支持和促进,实行“订单”式培养,以此达到学以致用的办学目的。学校可与用人企业合作,(如创意基地、装饰机构、雕塑艺术企业、手工作坊等组织)分派部分学生的生产和实习,承担部分实训项目的教学活动和培训项目,以及新兴课程的开发。此外,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校的管理模式真正引导学校工艺美术类教育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开拓视野,做到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只有走进生活并被生活化的工艺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而不是玩纯艺术,应该服务于生活。因为工艺美术的起源就是日常生活器物,是用来装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用品,以前宫廷专用的贵重器具现在也可以成为普通百姓的家居装饰。只有让传统的民族工艺品融入社会、融入生活,才可以焕发新的魅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之花。不仅如此,在教学中还应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的技术,在工业发达的时代更应该了解技术的更新。传统的工艺其制作工具大多是手工工具,但进入工业化后,制作的一部分手工工具被机械工具所取代,手工艺中的劳动强度减轻,效率提高,有的甚至质量也因此得以提高。例如,在木雕的制作过程中,电动工具使得初步毛坯加工和后期的精加工更为省力,生产开始批量化,手工只是运用于细节工序的刻画,从生产经营来说,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向是值得提倡的。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的工具可以提高效率,而新型的材料可以让传统的民族工艺美术发出新时代的光芒,赋予其新的生命与活力。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态,既凝结着这个国家民族精神和审美旨趣,又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民族工艺美术面对高度发达的工业生产技术和现代生活环境,必须以新的方式实现在功能和角色上的现代转型。只有作为“可持续的”一种文化资源,“活”在当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在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发挥作用。民族工艺美术的转型,既有其文化特征、国民性和民族性的深层原因使然,又有其社会变革、历史机遇的有效把握,民族工艺美术的挖掘、继承、发扬和教育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的传统民族工艺美术,一定可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推陈出新,得到继承和发扬,并且永葆青春。

【黄小泉,广西工艺美术学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