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析现代工笔画色彩语言的新表现

2022-06-08

TEXT / 李景

【摘要】经过一代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现代工笔重彩画色彩语言出现了新的色彩观念、新的变化。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多种不同艺术的营养,使现代工笔画色彩呈现了多元化的精彩纷呈的新面貌。

【关键词】现代工笔画;色彩;变化;多元

色彩是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因素,相比其他造型艺术因素,色彩具有其自身的优势——更活跃、更具视觉冲击力。丰富的色彩语言会使艺术作品更具感染力。

然而,纵观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中国工笔画发展中色彩却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其表现力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尤其是在唐宋以后,文人画对笔墨的热衷抵消了对色彩的热情,使得工笔画的发展受到限制。在现代多元化环境的影响下,由于多方面文化艺术的冲击,再加之中国艺术家对长久不变的传统程式与审美规范的不满足,在色彩上表现出觉醒的状态,中国工笔画色彩开始走上变革之路,以求创新与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使现代工笔画色彩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面貌。

一、审视传统工笔画的色彩观

中国传统绘画对色彩的认识随着历史的沉淀,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审美规范和理论体系。我们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形式都是其哲学思想的视觉体现。就中国而言,在东方文化下对色彩起到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儒家重视色彩“礼”的象征,从而发展了一条具有一定规定性的色彩审美之路。比如,统治者阶层用正黄、大红。还有所谓的“女红、妇黄、寡青、老褐”正是对不同年龄在设色上的规定性。道家提倡自然无为、返璞归真,在色彩方面讲究单色,发展了另一条朴实的色彩审美之路。其“天人合一”的思想也给人和自然、主观和客观之间架起了桥梁。传统绘画的色彩是以客观为依据,围绕着传统的审美要求去实现主观意象的表现,这种主观性达到了“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境地。由此可见中国绘画传统色彩是哲学的、主观的、规定的、表现的。但是过于强调主观规定性也让艺术家在对色彩世界的直觉和感受在表现上的无能,对绘画色彩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束缚。宗白华先生也曾说过:“色彩的音乐在中国画久已衰落。”

二、西方绘画色彩观对传统绘画的影响

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画家就已经开始大量接触和认识西方绘画。中国的近代美术家开始对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中国画色彩观进行反思与革新的探索。直至今天,艺术家们都没有停下脚步,以融合、包容的心态向西方绘画加以借鉴、大胆尝试。

西方绘画的色彩观是以科学为依据,在色彩的研究上强调对自然的直接反映,以光学原理来分析色彩及其变化,表现固有色的同时还追求光源色、环境色的影响,西方画家使用色彩表现世界,是科学的、客观的、再现的、情感的。

从中西绘画的色彩观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会带来色彩调配和最终的效果的不同。中国绘画关注的是墨色的深浅层次,而西方绘画追求的是色彩的丰富变化,这种差异中的某些因素正好可以弥补中国传统绘画色彩上的不足,值得借鉴。艺术家们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在传统的基础上,给现代工笔画的色彩注入了新能量。

(一)“光”与明暗的引入

中国传统绘画色彩从来不关注捕捉现实空间的光影,甚至是有些避讳,画面往往追求的是平光状态下的表现。现代工笔画家为了更加真实的、客观的再现自然之美,使画面色彩变得丰富起来,把光源色、环境色引入了中国画,从而发展了色彩语言,尤其增强了画面意境的表达。中国艺术家或是客观、真实地运用光影明暗表现事物的质感差别,使画面色彩层次变化丰富,同时也能加强形体的厚重感;或是按自己的情感和画面效果要求来处理光效,而不是按照光影科学性来处理光效。在李魁正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他注重光色表现,画面除了平光还加进了逆光、侧光、顶光,营造了一个个氤氲浑然、烟云弥漫的光影世界,跳跃的光效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发。蒋采苹也在其工笔人物画作品中也大量运用光感处理,以增强人物意境的塑造。

(二)丰富色调,强化色彩的情感因素

中国传统绘画虽也讲究色调的统一,但是画面色调主要靠画面主要事物的色彩决定,而背景环境则没有太多的处理。比如《捣练图》和《出水芙蓉图》,两个作品表现的一个是人物、一个是花卉,内容和情感都不相同,但是背景处理却是一致的,这样气氛就没有被营造出来,当然也就更不会强化其情感的抒发,由于色彩的联想和象征性,色彩其实是最具情感共鸣的艺术语言,但是传统工笔画中却没有把色彩的这个优势发挥出来,而是通过线条和用笔用墨来表达感情。

西方绘画是用色彩来表现世界,他们注重背景色的渲染,刻意于色调的经营,更以生动的色调直接地宣泄情感。表现主义画家蒙克作品《呐喊》全画的色彩是郁闷的:浓重的血红色悬浮在地平线上方,它与海面阴暗处的紫色相冲突;这一紫色因伸向远处而愈益显得阴沉,而他的手和头部,则留在了苍白、惨淡的棕灰色中,这些颜色都统一于这焦躁不安的色调中,是血与火的世界。这样的色调正是表达了他因童年阴影产生的内心挣扎。

现代工笔画也开始摆脱单一的画面色调处理,加强背景环境的渲染,从而更好地利用色彩来表达情绪心境和个性。作品中开始出现了金黄调来表现醉人的秋季;灰紫调表现夏天傍晚的凉爽,表达舒适安静的心绪;用甜腻的红绿色彩表现欢愉的心情。何家英的《山地》给我们的感觉是震撼性的,画家借鉴油画手法,用高光强化光线效果,将整幅作品处理成偏红的暖色调,突出了烈日灼烤的感受,人物形象和背景中的斑驳的黑褐色山石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用西方古典绘画常用的高贵色调把一个普通的老农形象升华到一个宏大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画家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

三、中国现代工笔画对日本画色彩元素的借鉴

日本绘画受西方绘画的影响,学习西方绘画的色彩观念、材料和技术等表现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日本绘画很重视色彩,采用高科技手段研发出新的人造矿物质颜料与画材工具,借助岩彩粗粒和晶莹的质感,致力于色彩的塑造力和材质美感。

其实中国运用矿物质颜料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的岩画,可以说中国是矿物质颜料的发祥地,并且取得了很辉煌的成就,这在很多壁画中已经得到印证,但是随着审美规范的发展,大家都已经放弃了对矿物颜色的热衷,只把自己局限于那一小盒中国画颜色中,使颜色的发展受到很大的束缚。

现代工笔画摆脱了传统绘画材料的单调化,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了日本岩彩画的材质特征,大大拓宽了工笔画的色域,并且采用厚画法,使画面更加厚重,颜色更加鲜艳绚丽,而且呈现出自然的斑驳肌理美。蒋采苹的工笔重彩作品中还大量使用金箔材质加强画面视觉冲击力。随着色域的拓宽,工笔画技法也顺应时代的发展,一改传统的“三矾九染”的程式化,追求创作个性。积水撞色法、撒盐法、脱落法、揉纸法、拓印法、冲洗法等等多样技法的使用,也使现代工笔画精彩纷呈。

四、中国民间绘画色彩对现代工笔画的影响

现代工笔画色彩除了借鉴外来艺术形式语言,还积极汲取本民族的优秀传统因素。民间美术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创作的表达人民群众最质朴的愿望的绘画形式。其创作形式自由灵活,色彩上也是随心所欲,多用纯色、对比色,装饰意味十足,用色大胆、泼辣、鲜艳、单纯,极具视觉感染力。

这种自由没有约束的用色形式正是条条框框限制下的工笔画家所需要的,他们通过民间美术色彩的启示,力图随心、自由的用色造境,表现一种单纯、稚拙、发自内心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色彩。

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无数艺术家的努力,积极探索和勇于尝试,中国现代工笔画色彩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给我们带来了众多惊喜的新表现,重谱中国工笔画色彩的新篇章,并向我们展示了工笔画色彩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M ] .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宗白华.《美学散步》[M]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尚可《走向多元》[M] .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

【李景,山西省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