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广西少数民族题材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

2022-06-08

徐鸿平

【摘要】从上世纪30年代起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繁盛至今,广西世居的少数民族形象始终没有引起美术界的广泛关注,本土的少数民族形象鲜少出现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的图册中。进入21世纪,重新挖掘本土民族美术元素,以群体之势重塑广西少数民族形象,在当代美术创作中走出一条特色之路是每一个本土美术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当代美术创作;作用和意义

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响彻美术界的“西北风”、“敦煌热”以及新疆少数民族人物形象,藏族、蒙古族人物形象成了美术家长久表现的热门题材,这种热潮持续到了今天。纵观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西部的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占据了半壁河山。但是,细细梳理,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当中少数民族最多的广西世居的少数民族形象却始终没有引起美术界的广泛关注,本土的少数民族形象鲜少出现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的图册中。众所周知,中国近现代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生发期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抗战迫使大批的美术家从发达省份向西北、西南方向转移,转移途中所到之处,自然也带动了当地的文化艺术事业,这也是北方少数民族形象被挖掘和表现的最直接原因。

抗战初期,广西作为战略转移的大后方,在桂林汇聚了中国绝大多数的知名美术家,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美术社团,“当年在桂林较知名的画家就多达二百五十名,几乎集全国美术界高手于一地。……单美术团体和美术学校便有四十多个。”美术的影响力不亚于任何一个发达省区,从一开始就把广西美术的发展放置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不论绘画观念、视野和表现力都是其他的少数民族省区本土画家无法达到的。因此,相对于同时期其他少数民族省区不断出现的民族题材绘画作品,有的作品甚至成了特殊时代的一个标志,广西的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并没有站在最前沿。笔者认为,正是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广西的少数民族形象才没有成为中国美术界聚众表现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抗战的原因

抗战时期,广西虽然聚集了很多的美术家,但处境和西北截然不同,东南大城市的相继沦陷,始终把迁移至广西的美术家放置在战争的最前沿,艺术家几乎无暇顾及美丽的少数民族风情,他们把画笔当成了武器,兴办学校、举办画展、出版书籍都是为了唤醒民智、抗日救国。当时出版的美术书籍和画册“不单独向有购买力与能够阅读书报的知识分子与小市民阶级的读者发展,我们更应该利用美术的优点向僻处穷乡的文盲大众去做宣传工作!”

关山月、赵望云、陆其清、叶浅予等一批艺术家在广西逗留期间虽然创作过桂林山水题材的作品,但也赋予了守望家乡、还我河山的寓意,纯粹的少数民族题材很难成为战时画家关注的对象,而一旦脱离了危难境地,到达西北后获得片刻安定,他们才能够驻足品味独特的民族风情,一大批有影响的少数民族题材绘画作品也就诞生了。

二、广西少数民族的精神特质未被凸显

广西四季常青,植被丰富,温暖的气候和热带风貌,非常适宜人的生活,而且河流众多,到处是水塘和渔乡,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当地人依然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得食物。长期安逸的生活和沟壑、山脉、河塘的分割,以及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掩盖了少数民族特有的气质,再加千年来文化上的边缘化境遇,很难给外界传递出一种整体的、震撼的民族力量。

与之反差很大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荒漠、戈壁、雪山在强烈紫外线照射下,处处显示着生存的危机,长期与大自然进行艰苦卓绝的生存斗争成了永远的话题。画家踏人此地,除了文化上的“寻根”、“朝圣”之情外,少数民族与生俱来的粗犷、豪爽和对生命极限的挑战,都会给身处此地的画家一种莫名的感动和力量,那种天性的文化引力召唤着艺术家一次次的往返此地,优秀作品自然天成。

三、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到了瓶颈境地

从上个世纪30年代末至今,几代画家创作的少数民族题材绘画作品不胜枚举,题材的雷同、手法的相似已经到了千人一面的局面,虽然画家们都在尽力的挖掘少数民族的内涵特质,但由于大部分画家没有长久在民族地区的生活感受,短期的写生和对照片创作就使得作品流于形式而肤浅无力。全国的少数民族题材绘画都进入了瓶颈境地,难出新意,很多画家放弃表现少数民族题材而另觅新路。

广西的少数民族题材绘画错过了黄金时期的群体表现,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有过短暂的繁荣,但又遭遇西方现代艺术以及市场经济下消费观念的巨变等多重影响,没有几个画家能在市场经济刺激下继续探寻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内涵,虽然每年也有一大批作品诞生,模仿化、表象化、舞台化和“他者”眼中的少数民族形象取代了真诚和质朴,既没有深刻、如实的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现代变迁,又无长期深入民族地区的使命感、责任感。因为“消费时代的大众不关心精神、灵魂、意义或超越,他们只关心物质、欲望和现实。对意识形态以及一切人文价值的冷淡成为一代风尚。”不仅广西,乃至全国的少数民族题材绘画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纵观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画家,虽画风不一,各有特点,但其他四省区画家的整体性身份更加明确,更易于识别。广西代表性画家中相当一部分本身就是少数民族,有很强烈的民族情结,但由于经济文化的快速变迁,近年来群体性表现中民族元素越来越少,特别少数民族人物画的创作量少且缺乏精品力作,始终没有形成以少数民族人物为主的绘画主流,无法以群体之势向外界展示具有标示性的民族身份。艺术形象和语言的模糊,可能会成就个别美术家,但也模糊了美术家的地域身份,削弱了本区整体美术力量的外输。

当然,广西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薄弱并不能就此否定本区画家的探索精神。从上世纪90年代前后,以黄格胜为首的一批画家开始描绘本土的山山水水和少数民族村寨,一大批以桂林山水和少数民族山寨风情为主的绘画作品逐渐打开影响,虽然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只是山水、油画风景作品中的点景,但亦以八桂风貌,为成功打造“漓江画派”奠定了基础。

进入21世纪,随着广西地缘优势的凸显,以及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都要求包括美术家在内的所有文化人为自治区大文化建设尽一份力量。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被再次强调,广西美协在2012年广西近现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开始积极倡导人物画创作,集中挖掘和展示广西优秀历史人物和民族人物;2014年举办了“漓江画派.2014‘关注时代,广西当代人物画创作作品展览¨’,展览征稿通知中强调:创作表现具有时代精神的人物画作品,关注在各个领域上为国家、民族建设做出贡献的群众和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人物题材。从这两次重要人物画展上可以看到,挖掘富有广西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题材绘画作品,特别是少数民族人物题材,既能填补“漓江画派”人物画创作短缺的不足,又能促使本土美术家回归故里,重新审视和挖掘本区少数民族蕴藏的精神内涵,将对广西当代美术创作的持续发展和繁荣产生重大作用和意义。

总之,“艺术的起源,就在文化起源的地方”。新世纪广西当代美术的多元与繁荣,必须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探寻自身的根源文化,从世居民族文化中寻根、寻源,必须依托于本土的少数民族题材绘画,让它成为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的载体,成为展示少数民族不同历史背景下深层文化内涵的窗口,成为拓宽广西当代美术创作视野的一把“金钥匙”。

注释:

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201106LX321)的成果之一。

【徐鸿平,广西师范学院美术设计学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