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从汉字符号中寻找图形设计语言

2022-06-08

TEXT / 张杨

【摘要】在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载中,汉字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汉字的图形化设计是许多设计师共同研究的问题,汉字的图形化就是利用“缺省”“添加”和“改造”等对汉字的字形、笔画、结构进行装饰、美化,使之富有特定的形式美感。本文通过对汉字符号的象征性和构型规律的研究进而结合现代汉字设计思路对现代汉字图形化设计提出了设计思路,运用夸张、提炼、变形的手段进行汉字图形化的设计。

【关键词】汉字;构型;图形化;设计

一、解读汉字符号的本质特征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传承得益于汉字文化的沿袭,这是形成我国悠远传统文化的根基。汉字源自图形的演变组合,具体表现为将各种图形符号进化为一整套音形意具备的汉语言文字。汉字的发展更新经历了漫长的渐变过程。在这期间,我们对汉字的字形加以装饰和美化,使之成为一种特定需求的形态符号。所谓汉字图形,其实就是对各种汉字的组成结构加以适当的修饰,使其外在表现形式能够符合既定的需求,其实质是利用各种汉字创作手法对原有汉字的笔画顺序、空间布局等进行美化加工,孕育出特殊意义的美感。

(一)汉字符号的象征本质

文字是一套书写的语言符号,这些符号的产生是为了便于人们记忆或标记某事物。它不仅仅可以以视觉方式呈现出来,还能通过听觉和知觉的形式加以表现。凡是那些能够被人所强烈感知,并且这种感知可与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价值观念直接相联系的话,都可以被视为是一种符号形式。

追溯世界文字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不论是远古时代刻于石器、木器上的文字,还是近现代记载于皮革、帛画、纸张上的文字都是视觉符号。诚然,文字的表达形式千变万化,但其内涵所带给人的视觉效应一般可归结为两类:表意类的文字系统与表音类的文字系统。所谓表意类的文字系统,指的是汉字的形状结构可使人与其所代表的客观世界直接关联起来,在这一层面上,字形实质上传递了一种文化轨迹。除了目前我国的汉字文化和“纳西文字”之外,还发现过其他自源型文字的踪迹,譬如说著名的玛雅文字。表音类文字稍微复杂一些,它首先是通过汉字的字形表现使人们获得一种音响感知,而后再通过这种音响形象与某些特定的客观意象发生联系。在这里,字形是音响感知的外在表现。表音类的文字系统几乎涵盖所有借源型文字。

谈到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其主要是通过直观清晰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情况表达出来。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能够使得抽象概念形象化,复杂事理简单化,同时还可以创造一种艺术意境,进而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因此,在艺术作品中往往借用象征的手法和象征图形符号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概念内涵。汉字图形作为一种将思想图像化、语言符号化的艺术构成形式,其本身所隐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寓意都体现出一种象征手法的存在。恰恰由于汉字图形文化具有符号化的特殊含义,且其形象非常鲜明,因此在追溯汉字的实质内涵时通常带有强烈的象征性。

(二)汉字图形构型规律

汉字的外轮廓是汉字的基本特征,其又可以表述为形态、形象等词汇。所谓形象,就是指事物的外貌,这就有一个“形”与“神”的辩证关系问题,“形”“神”都是我国美学体系中常用的概念之一。从设计学的角度来说,此处的“形”绝不仅仅是我们常人所理解的那种“形”,而是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从广义上来看,即指任何与形状相关的一种可视状态。从狭义上理解,就是特指图形所表达出的一种结构模式。“形”是一种视觉表达概念,而视觉感知一般都是借助于语言媒介才能得以充分表现。

汉字文化约有五千年的发展演变史,堪称世界古老的文字结构形式。其最初是发源于事物的外在形态,与图形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是象形的表现。具体说来,象形字就是画物象的形状,以形状表达它的含义。许氏云:“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即指象于物形,它是对具体事物具象形态的描摹与概括。由于汉字起源于图画,而且象形和图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图画表象就成为了原始思维的传达特征,象形文字由形象到概念,无不体现了先人思维方式的本质特点。

文字的装饰美化从我国汉字起源时就已出现,而汉字图形作为一种从汉字中独立出来的特殊艺术形式,其本身也带有很强的装饰特征,如春秋战国的鸟虫书、秦汉的瓦当文字以及流行于民间的花鸟字等,都可以说是汉字图形装饰化的代表。

二、汉字图形化设计的分析

(一)现代汉字图形设计的现状分析

现代汉字的图形设计遵循的是既定的图形设计理论及方法观念的指导,其主导内容是汉字语言的文化形态特征等。身处现代化的信息时代,汉字的艺术魅力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挥,其特有的艺术形态结构极具视觉美感。对我国现代汉字图形设计史进行梳理,就会发现很多著名设计大师所设计的汉字图形作品交融了中西文化的精华,提供了一个中西文化共通的生存空间。靳埭强就是一个不可不提之人,他所涉及的汉字非常强调传统理念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在其作品中经常可感受到古今结合的魅力时尚感。他还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境界表达,擅长将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以及笔墨纸砚等工具充分融合,完美地呈现出东方文化的浓浓意蕴和儒雅境界。

(二)从汉字形态构造分析图形化再设计

认真研究汉字的字形结构会发现:其实每个汉字都具有独特的视觉效应。它通过一定的结构组成、发音韵律等演绎出不同风格的文字魅力,可以典雅庄重、可以清新唯美、可以孤独凄凉,也可以强烈窒息。要想所设计的字形结构达到最美的艺术境界,必须充分了解每个汉字的组成结构、笔画构造及韵律构成等。唯有做到这些才能丰富自己的创作头脑。对汉字文化的精神内核进行仔细研究后,还有助于对其进行创新改造,设计出形式新颖的现代文字艺术。也可以借鉴古时的汉字造字方法,使汉字的图形设计感官性更强。

1.图形化设计中的外形统一

汉字的字形在进行组合构造时要保证整体风格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在视觉表达上占据优势、提高关注度,使汉字的表意更加清晰明确,也更能传达出汉字所富有的文化内涵。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对汉字的字形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增加了一些形式元素,使整个汉字既能表现出自由、洒脱感,并且也能兼顾到整体的一致。

2.图形化设计中笔画的统一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文字的字形结构时要遵循笔画的粗细搭配原则。针对同一个汉字的笔画设计与不同汉字之间各种笔画的安排,必须保持形式感上的统一,不能使汉字整体出现一种违和感。对于每一个汉字的笔画设计,都要严格遵守设计中对比关系的运用,每个元素之间的距离都有严格的考究,使得每个字都有一种层次感,这样既符合了统一不突兀的要求,也让字体的整体美感有所体现。

3.图形化设计中结构的统一

汉字具有天然的艺术美感,因此在字形设计时务必对汉字结构有充分地了解,适当地对原有结构进行改造,要在把握住汉字本身固有结构的基础上,作较大胆地处理,使观者将视线集中在汉字的结构上。每个字不再是呆板的方块字,而是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姿势,使文字也具有了人性化和生命化。

因此在汉字图形化的再设计时,为了使汉字的主题表意更为生动有趣,可适当对其结构进行完善处理。尤其要重视汉字的外在结构,帮助呈现出最为鲜明的视觉效应。在进行具体的设计时要突破常规,遵循一定的原则对汉字字形的结构、比例等进行恰当的修改,对原有汉字结构进行润饰,提高汉字的新鲜性和生动性。

三、结语

汉字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极富美感,还有特定的象征含义。它是对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描述,呈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粹,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分支。汉字文化不仅仅承载了人们浓厚的思想情感,也传递了语言字形的发展变革。进入到“图形主导”的艺术设计新时期,汉字图形的设计变得越发重要。所以说,针对汉字图形研究提出专门的课题研究申请,目的就是为了对其进行全面、深入地剖析,以使人们能够更为清楚地了解其文化意蕴。

参考文献:

[1] 高胜难.从象形到图形的转变[D]. 武汉理工大,2007.

[2]徐妹.汉字图形的“形”“意”探述[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 庄义友. 汉字符号象征性探解[J]. 语文研究, 2000(1):23—27.

【张杨,太原工业学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