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的保护与发展

2022-06-08

TEXT,吴臣凤 王斌 李晶源 邓薇

【摘要】云南民间工艺自旧石器时代起到现在已有数万年的历史,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文化大多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融为一体,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蕴含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是对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的一个铺垫,同时也对保护发展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起到了推进作用。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保护;发展

中国现已认定了55个少数民族,其中,在云南这片红土地上就有25个少数民族。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种类最多的省份,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推进,这些少数民族在此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其中,民族民间工艺可算是这些文化艺术中的佼佼者。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产品的激增与覆盖,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对于传统民间工艺的保护与发展迫在眉睫。

一、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概述

民族民间工艺是一个比较综合广义的概念,笔者认为民族民间工艺主要指的是一种艺术,它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艺术文化内容及形式,即运用自然界中不同的材料、图案、色彩等元素创作的能够凸显地域民族文化、反映人们生活习俗及精神生活的物品的过程,当然,也包含了这些元素以及文化;二是艺术品本身,即创造出来的具体的产物(器物)。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是指云南25个少数民族在生活生产中所形成的具有他们各自民族特点的文化传统、艺术形式的工艺体现,这些工艺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物质基础以及精神文化的结晶,更是云南各个少数民族发展和生存的重要条件。

作为一种艺术,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是基于人们的物质生活的,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方式以及生活水平不尽相同,各个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信仰,这些都导致了民间工艺艺术种类的繁多及其艺术水平的参差不齐。同时,我们总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很多工艺品出现最初可能都是以满足生活需要为目的的,它是人们为生活而设计的一些必需品。并且就云南的少数民族来说,他们大多生活在山区,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他们可能根本不了解什么是艺术,只是单纯的制作一些生活用具,在满足实用功能以及特殊信仰的条件下,以他们的眼光来确定这些生活用具的外形以及简单的装饰,然而,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却奠定了现在的艺术设计的基础。如云南楚雄彝族的漆器设计,漆器的图案多为大自然中元素的抽象化,把自然中的植物以及动物等抽象为几何形态用于漆器上,同时,造型及色彩的运用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彝族漆器的创作方法就与现代艺术设计极为相似,这也就是一些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的艺术价值。

作为一种手工艺,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具有非常高的工艺价值。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多为生活用品,并且是各家自给自足的一些器物,以自己使用为目的进行创作的,所以,基本以纯手工创作,这些手工艺的价值是现代技术无法取代的。首先,手工艺是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等发展状况,并且具有原创性以及不可复制性的特征。每一项工艺、每一件工艺品都是独特的,它们蕴含了制作者的真情实感,需要创作者匠心独具方能实现。与现代技术做成的产品不同,手工艺品不能大量原模原样批量生产,而必须经过人们的双手进行,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包含着创作者的灵魂。其次,一些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也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并不是一定要运用现代化的机械化生产加工才具科技含量,云南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既是一种工艺品制作方式,同时又是重要的技术手段,是一定的时期内地域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比如云南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的银器饰品的镶嵌工艺就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在银器的加工以及今天银器饰品制作中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作为一种文化,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是各个民族生活的反映,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也是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载体。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不论从造型、图案,还是色彩方面分析,它都是各个民族审美意识的一个再现。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由于居住环境、信仰以及民族人员本身特质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风俗习惯、审美观念以及文化特征。基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各个少数民族所创造的工艺品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体现了所在民族的文化。比如,楚雄彝族漆器中色彩的运用——楚雄彝族漆器色彩主要是黑、红、黄三种颜色,这是彝族所有工艺品中常用的三个颜色,“黑”贵“白”贱是彝族等级制度的再现,红色则是彝族火把节火焰的象征,黄色是彝族人民心中光明的象征,这些都体现了彝族的传统文化。再如傣族筒裙会根据年龄与婚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穿戴方式,这也是民族文化的体现,所以,民族民间工艺也可以被称为一种特殊的具象的民族文化,它是整个民族历史、民族发展的体现。

综上所述,透过民族民间工艺,我们可以悉知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智慧、精湛的技艺以及丰富的文化。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不论以艺术、手工艺,还是文化的形式存在,都是我们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依据。

二、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民间工艺亟待保护,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于传统的民间工艺来说,面临着很多挑战。

(一)工艺品损毁严重甚至消失

许多古老的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如有一些传统工艺品由于材料不能保存太久因而损坏或是消失;还有很多民间工艺多为家庭生活所需,最初制作时就没有工艺品这个概念,所以在家族一代又一代搬家等过程中丢失;还有一种是云南逐渐开放成为旅游大省后,许多当地人将一些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的工艺品卖给了游客,从而导致传统工艺品的破坏与流失,比如傣族的贝叶经就曾被撕毁卖给游客。

(二)工艺技艺失传

目前,很多少数民族民间工艺都面临着技艺失传的危机,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已经灭绝。首先是技术面临失传的危险,如大理鹤庆新华村的银器制作工艺,目前的情况是一些掌握着特殊工艺制作技巧的老艺人在艰难度日,具有高超银器制作者却是后继乏人。主要原因是掌握银器技术的老匠人不愿意倾囊教授,只负责传授学徒一些简单的手工技术,一般是不会将自家的工艺精髓传出去;更严重的问题是新华村本村的一些年轻人却不愿意学这门手艺,他们认为做手工艺不如做生意那样赚钱.如果新华村的年轻人都跑去做生意而不愿意做手工艺,一旦手艺强的中年人退下来,就没有人能撑得起新华村手工艺品的牌子,就会有技艺失传的可能性。另外,丽江纳西族的东巴造纸术、西双版纳傣族造纸术现在已经濒临灭绝。

(三)民间工艺的艺术形式消失

云南少数民族一般都是与汉族一起大杂居,他们的很多传统工艺的艺术形式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开始逐步消失。如云南玉溪市通海县的蒙古族,他们的服饰基本已经汉化,服饰上完全找不到蒙古族服饰的特征;丽江纳西族的许多传统工艺品上的东巴文字虽然还传承完好,可是已经基本符号化了,知道文字意思的人寥寥可数,就连当地的纳西族人也都不知道那些文字具体的意思,原有民族艺术色彩逐渐消亡。

(四)民间工艺的保护与现代工业科技的矛盾

随着大工业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品进入少数民族地区,迅速取代了传统的工艺品。机器与手工成为了传统民族民间工艺保护的一对主要矛盾——先进技术的应用冲淡了传统手工艺的特色。机械的产生,使得传统的手工艺技能越来越被忽视,想要从事传统工艺的学徒,也往往因为传统工艺技艺对于工艺环节的把握难度以及制作时间的漫长而避走他路,大多时候都采用机器进行制作,但是这又使得原有的工艺技术水平降低。

从某个角度来说,传统的少数民族手工艺品是用心来打制的,它不仅具有艺术性,也是有生命力的,是心灵之作。手工艺品的特色应该体现在每一件作品上,哪怕是做同样款式和花色图案的作品,会因为艺人錾刻时的不同心情、不同感悟、不同角度而各具特色,而非绝对划一。然而,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很多制作过程繁琐,生产缓慢,无法与现代科技的大批量生产匹敌。并且,很多少数民族工艺品都是生活所用器具,制作的目的就是自己使用,但工业化的产品使用更为方便,并且成本会比自己制作的更为低廉,因此,人们也会开始进行选择,从而抛弃自己的工艺。

三、发展与保护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的几点建议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是云南的一张名片,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背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对其进行保护与发展。而在构建和谐社会已被提上国家议事日程的今天,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发展经济,而是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不仅强调人类、社会、自然的和谐共生,还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协调发展,当然,其中就包括了民族民间工艺的保护与发展,而云南的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又是极其具有代表性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基本涵盖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各个方面,保护好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留住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的工艺特质,并且创造性的利用这些传统工艺所含文化,使之与现代工业技术结合,从而实现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的现代发展。

(一)积极宣传,进行动态保护与发展

对于任何保护和发展而言,前提都是宣传,而宣传的基础又是思想意识的提升。思想意识是人们一切行为的主导。因而要保护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就必须先从人们的思想出发,大力宣传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从而唤起人们的保护意识。作为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而言,宣传可以结合少数民族其他文化同时进行,途径上主要依靠政府、高校专业的老师、社会上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一些学术的交流从而进行宣传,同时,对于工艺品本身,还可以建立专有博物馆进行宣传保护,如云南楚雄州博物馆中的彝族文化厅就收藏了很多彝族的民间工艺。

而对于保护及发展而言,不能只限定于一个禁区——不论是地理上还是内容上。既然现在处于现代化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也导致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制作工艺的变化,在此暂且不论进步与否,但毕竟使得很多工艺流程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想要对原有的工艺进行原封不动的保护几乎不可能,所以,保护和发展必须结合现在,不能只停留在过去。

(二)整体保护,与其他传统文化共发展

这儿说的整体保护,是指将整个云南各个少数民族的民间工艺进行整体保护,主要有两层意思,首先是同民族不分地域的整体,由于很多少数民族都是与汉族进行大杂居,并且很多少数民族也分布在云南的各个地方,比如彝族在云南主要分布在楚雄以及大理南涧。因此,对于云南彝族民族民间工艺的保护就不能单一的看一个地方。其次是工艺品以及工艺流程的整体,保护不能只单纯的保护工艺品,工艺流程、技艺等也应该进行保护,要将两者统一进行保护,才能得以发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是这个道理。

(三)政府参与,为保护和发展提供保障

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的保护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健全的政策、法律制度是保护的前提。对于刻意破坏民族民间工艺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惩罚,并对积极保护、发展民间工艺文化的行为给予奖励。同时,发展云南的少数民族民间工艺还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传统的一些工艺品加工厂不如现代的机械化那么高效率,所以,单靠原始工艺很难创造高的经济效益,人们也会对此失去动力,所以,政府应该针对保护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的工厂或者组织进行一些经济上的政策保护。

(四)与现代工业结合,进行可持续性保护与发展

在确保原有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能够完整传承的前提下,科学有效的利用这些原有的民族民间工艺,结合现在的工业技术,在保留原有工艺艺术的前提下,采用现代技术进行加工生产,既能减少人力成本,实现大规模批量生产,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经济价值,同时又能寻求一种传统工艺艺术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从而不至于将云南少数民族的民间工艺永远滞留在深山中,而是为其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现在,很多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的现代化生产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如大理剑川白族的木雕已经从纯手工走向了使用木雕机的道路,许多传统民族民间工艺也与现代商品结合了起来,在未来的发展中,技术已经不是问题,深入挖掘并且严格将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传承下来才是关键,把民族民间工艺中的文化精髓提取出来运用到现代的艺术品当中,既继承了传统少数民族文化,同时又是对文化的一个新发展。

四、结论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所彰显着各个民族文化的特质,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进行保护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物质见证与精神文化的完整延续,以后云南少数民族文明无论往哪个方向发展,民间工艺中手和心互动的创造能力永远都不会过时。即使在现代化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永远有着其无可取代的地位。同时,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探索,也为今天整个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所面临的“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商业”、“继承与突破”等矛盾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纶,张瑞,刘茜,吴雨亭,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的发展与保护田.民族文化研究.

[2]李纶,施文丽,张瑞,胡鹏.云南民族民间工艺与工业设计的关系[J]包装工程,2004,25(2):156-159.

[3]陈为智,顶明媚.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市场化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2):57-59.

[4]华觉明.传统工艺的研究、保护和振兴[J].中国文化遗产,2004,3(1):47-50.

[5]施文丽,李纶,胡鹏.从艺术分类学的角度谈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的分类[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99-103.

[6]李纶,杨维平,徐人平.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的美学特征[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78-83.

[7]李涤尘魏蜻,民族民间工艺品传承与开发的思考卟教学心得,2006(3):153.

[8]郭净,段玉明,杨福泉.云南少数民族概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9]陈为智,顶明媚.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市场化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7.

【吴臣凤王斌李晶源邓薇,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