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中国设色山水画的演变历程

2022-06-08

TEXT / 高雯

【摘要】中国传统山水画论中,对于色彩的研究微乎其微。相对于以文笔见长的文人所倡导的“水墨”山水画及画论,显出了其绝对的劣势。但对于研究山水画设色问题来说,必当建立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辩证地继承和创新,才能在不背弃传统的同时更快地找到新的突破点。文章通过简单地梳理中国设色山水画的流变历程,试论山水画创新中墨、色相融的可能性,以及用色彩形式语言来创造山水画中“意象、气韵”的方向性。

【关键词】色彩;设色;山水画;演变历程

纵观整个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历程,作为其绘画语言形式之一的“色彩”的兴衰,直接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审美需求。自20世纪以来,原本经历了长时间“失宠”的色彩,再次兴起。然而把20世纪以来的一幅设色山水画与之前任何一幅设色山水画相比,两者之间的差异令人惊叹,这种差异是中国山水画色彩观念变更的体现。

一、中国设色山水画的缘起

山水画最终成为独立的画种,是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魏晋六朝时期。在当时长期战乱分裂的格局下,儒学思想日渐式微,佛教经由西域传入中国,并逐渐盛行。佛教艺术对中国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绘画中丰富而单纯、富丽而古艳的设色特征直接影响了当时正逐渐从人物背景中独立出来的山水画的设色观念。这些我们从传为顾恺之所绘的《洛神赋图》可见一斑。《洛神赋图》是以山水为故事展开背景的人物画。顾恺之是中国较早从事绘画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的画家,他的绘画理论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洛神赋图》中山水、树石的画法应该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形式。这幅画用色古朴、厚重,具有工笔重彩画的艺术特征。作为背景的山水树石均空勾无皴,空间、疏密都安排得井然有序,但是山石树木,相对扁平,色彩亦均采用固有色的观念,以青绿为主。

隋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战乱,统一了南北,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自此文学艺术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和发展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山水画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存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隋朝展子虔《游春图》即为设色山水。因为受绘画材料和设色观念的影响,当时的山水画设色主要使用石青、石绿,也被称为青绿山水。《游春图》的山石树木同样继承了魏晋的画风,用墨线勾出轮廓,但是全以色渲染,设色以青绿为主。山顶用青绿渲染,山脚用泥金渲染;树叶用色彩渲染,或者直接用色彩点染,松针直接用深绿点出。这幅画充分体现了我国早期山水画设色“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样式,标志着中国山水画创作从最初设色古朴艳丽、富有装饰意味的形式,向较为完善的山水画创作图式的逐渐过渡。

二、中国设色山水画的发展

在历史上较早有条理提出艺术色彩理论的要属南齐谢赫,他所著《古画品录》中“六法论”的“随类赋彩”,可以说是我国民族性色彩观的理论基础。“六法”被称为“千载不易”“万古不移”(黄宾虹语)的经典论断,是奠定中国传统绘画色彩审美的基础框架,确定了中国画色彩的理论基础。自唐代开始,由简单的平涂式色块样式发展为厚薄轻重的染色法,产生了以大小李将军的青绿法为代表的重彩工笔画。虽然在观念上和技巧上有了长足进步,可是并没有脱离“随类赋彩”的范围。中国的设色山水画在二李的带领下最终确定了青绿山水的基本特色。

唐末及五代时期,由“吴装山水”逐渐演变为重水墨、轻色彩的一派画风开始盛行,同时出现了“运墨而具五色”的色彩观念,设色山水画逐渐被漠视。直至北宋哲宗时,哲宗年幼,其师程颐辅政,提倡复古,山水画上追初唐二李,于是青绿山水得以复兴,并促使青绿山水画艺术发展到兴盛时期,取得杰出成就,但是遗憾的是这个时期的传世之作所存无几,只能以有关学术收藏部门鉴定为依据,来分析其艺术特色。其中传为北宋徽宗时期王希孟所作《千里江山图》,可谓是中国传统设色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相对于中国山水画意象、气韵的表现,传统的青绿山水则更适合表现的是明媚艳丽的景象,以及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和俊丽精致的仙山楼阁,想要体现深邃的精神内涵和玄妙的意境之美,传统的青绿重彩图式就明显的弱于水晕墨章了。王维倡导的清新雅丽的大青绿山水,也是通过加强笔法和墨法的运用,来营造画面的“气韵生动”。水墨在营造意境方面与重彩相比具有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五代画家荆浩在其理论著作《笔法记》中所说的“水晕墨章,兴我唐代”就成了中国山水画发展方向的必然结果。自此,唐末、宋初,中国山水画设色艺术日渐式微,随后出现了“小青绿山水”、“浅绛山水”,直至“水墨山水”。期间“色彩”虽有所复兴,但是终难敌逐渐统领中国画坛的文人对“水墨”的偏爱。

三、近现代中国设色山水画

进入20 世纪以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国人的审美观有了变化,绘画艺术走出了中国传统绘画精英化的审美格局,审美需求日趋大众化。中国画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变革,教育的普及,出版业的发展,都对近现代山水画的变革产生了作用。在当代中国山水画界,设色山水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态势,数量繁多,众彩纷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林风眠、张大千、李可染等。

然而,我们把20 世纪以来的设色山水画与传统设色山水画作比较会发现,色彩从最初的“随类赋彩”到“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唐岱《绘事微言》),再到今天的更加追求图式语言的视觉效果,强调“色彩”在作为视觉艺术本身的中国山水画中的形式语言表达效果,这个过程也是色墨相融的一个过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应再在“笔墨”程式上不停地较真,当代山水画图式的转换也要求我们把“色彩”这一同样可以表现精神追求、意象、气韵的绘画语言,更好地运用到山水画创新中来。

当代著名画家张步的山水画赋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充满诗意,色彩俏丽,构图新颖,用色大胆、泼辣,明显脱离了传统的模式,在沉厚的水墨基底上着重突出色彩的表现,并以浓艳绮丽却不失淳朴浑厚的表现特色,显示出画家对大自然的赞美激情,使人感受到画家以强烈的颜色引吭高歌,歌唱无山不美,无水不秀的大地山河。这种用色彩形式语言来创造山水画中“意象、气韵”的方法,是当代山水画家学习的典范。

四、色彩变革是中国山水画创新研究的必然纵观中国山水画史,其发展过程一直在变化着。传统中国画至宋元以后越来越重笔墨讲意境,中国山水画在文人的主导下,对笔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至高的境界,使后人至今无法超越。但是其对色彩的忽视,与今天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以及人们对此的心灵感应无法交融。日渐程式化的笔墨追求,使中国山水画愈来愈僵硬,最后几乎演变成一种精神符号的象征。宗白华先生曾经预言“中国画以后的道路,不但须恢复我国传统运笔线纹之美及其伟大的表现力,尤当倾心注目于色彩流韵的真景,创造浓丽、清新的色相世界。更须在现实生活的体验中表达出时代的精神节奏”。

在近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世界美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有着悠久传统的中国画艺术,尤其是中国山水画艺术,必将发生一次重大的转折,且已经开始。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造型和瑰丽的色彩是传统绘画所未能充分发展的,对色彩重新认识和大胆创新运用是开拓现代中国画新格局重构中国现代山水画色彩体系最好的切入点。国画的色彩之变同中国绘画史上的水墨之变一样,是一次中国画观念和语言的变革。一旦色彩可以作为画面语言的表现主题,它的丰富的表现性使其在表达物象时更具有塑造感和分量感,这对开创中国山水画色彩构成语言体系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文娟.中西绘画色彩观极其抽象性问题[J].人文杂志,2006 .

[2] 潘天寿. 色彩美学[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3] 尚辉. 从笔墨个性走向图式个性[J].文艺研究,2002(2).

[4] 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历史的展开[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5] 宗白华.美学的散步[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高雯,海南师范大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