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析张洪亮水彩新作《西双版纳组画》的艺术语言

2022-06-08

文/ 朱晓敏

【摘要】张洪亮教授一直在积极努力地为水彩画艺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在水彩画坛上充分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他立足于本土文化,深入生活、体察生活中的风土人情,从生活中发现美并激发创作灵感和热情。他的水彩作品,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视觉的震撼,给人以精神的启发。本文以张洪亮的水彩风景新作《西双版纳组画》来分析其艺术表现语言,并由此指出水彩画应当通过观察生活、表现生活中美的因素,表现其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张洪亮;西双版纳组画;构图形式;技法;艺术精神

当今,随着水彩画艺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水彩艺术家投身到水彩画的研究与创作中,他们深入生活,用水彩画来反映对生活美的发现和认识,传达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张洪亮教授便是其中一位强调作品的艺术性与精神性统一的水彩艺术家,他的造型能力极强,敢于尝试与突破,他的作品既有艺术性又蕴含思想内涵。

艺术是对生活的馈赠,生活对艺术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从生活到艺术是要通过艺术创造的,就好比是一块玉石要经过巧手的加工、提炼才能成为一块有价值的艺术品,如果没有对玉石进行挖掘、开采、加工,它仍旧是一块普通石头,成不了美玉。而生活中也存在着丰富的原料,这需要艺术家们去发现、去开采生活中美的元素,并加以提炼成为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张洪亮教授对生活中美的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通过细致观察和提炼水彩画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从而激发自己的艺术创作,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样,类型广泛,构图气势宏伟,场面壮观,独具艺术形式美。他用真诚、纯粹的水彩画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审美感受,通过艺术作品反馈生活中的艺术性和精神内涵。张洪亮教授新作《西双版纳组画》《甘孜藏民组画》以及参加过全国美展的三幅作品参加了“流光溢彩——首届中山国际水彩名家邀请展”,该展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当代水彩名家及作品一同汇聚中山,是水彩界难得的艺术盛宴,本文通过该展简单分析张洪亮教授新作《西双版纳组画》的艺术语言。

一、构图与形式美感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构图就是去发现和去体现一个整体的多样化。”多样化就是要求艺术家们创造形体和色彩的变化,变化中又求统一,是艺术家们根据收集的素材资料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绘画的透视法则把自然界的三维视觉印象以画纸为媒介再转为处理过的自然界三维立体效果,将表现内容和自身感受结合,通过取舍、归纳对其进行艺术处理,使其更具艺术形式美感。

形式美是一种审美特征,是各种感性形成因素的有规律组合。吴冠中先生的文章《绘画的形式美》提出了“形式美”的观点,其中“美感之产生多半缘于形象结构或色彩组织的艺术效果”,在张洪亮教授的水彩风景画创作中也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组织的艺术效果,此外他也热衷和追求印象画派中色彩斑驳的画面效果。其对构图要求严谨,除了考虑构图均衡和对称、韵律美感外,还会在构图上体现思想、内容及意境。张洪亮先后多次到西双版纳的傣族园、热带植物园、原始森林公园等地收集创作素材及现场写生,画了大量写生风景画,也收集了许多的原始素材与资料。他近期新作《西双版纳组画》就是在此基础上创作的,画中所描绘的就是以西双版纳当地风土人情、自然风貌为素材创作的风景画。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有品种繁多的热带植物遮天蔽日,汇集了独特的原始热带雨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让人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也把对这般神迷美景最直观的感受通过艺术加工传递给观众。在构图上巧妙地安排了人与树林的位置关系,在人与景的搭配中注重光影与形体的表现,使画面别具一番意境美。画面中树木的高大魁梧与景中小而精致的人物形成鲜明对比;前景、中景及远景的虚实对比;林间小径蜿蜒曲折与树林错落有致相互呼应,都无不使其画面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赋予画面生命力和感染力,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生动再现了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给人的震撼,作品民族风情浓烈,意境隽永。

二、技法语言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所呈现给观众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张洪亮教授早年崇尚“大我”“无我”与“自我”的老庄美学思想,抛却一切外在利益得失,追求艺术创作自由,在水彩画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借鉴、学习和吸收古今中外水彩大师的作品。如在水与色的运用上是受美国水彩画家查理斯·雷德的启蒙,用色纯净明快、着色大胆、水色交融,从而使其作品传递给观者不仅以美的精神享受,更给观者深刻的精神意蕴,从而提升了水彩画的艺术格调。

(一)水彩画的水色交融。水彩画与油画不同,水的运用技巧体现了水彩画的特点,用色注重透明、轻快,水色交融,相映生辉。张洪亮教授的水彩风景画中用水用色都妙不可言、生动流畅,让水和色在纸上自然渗透与交融,其新作描绘的是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在处理层层透叠的树叶和远景时利用水的流动与色的交融,使画面产生如梦如幻的美感,在趁第一遍色将干未干时用清水点洒在画面上,使水流动、渗化,色在水的作用下显得潇洒、灵动,给人一种畅快淋漓、千变万化的韵味和意境美。

(二)水彩画的用笔洒脱。中国画中注重笔法,讲究用笔,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骨法用笔”,讲的便是用笔,对水彩画创作而言笔法一样重要。在水彩画创作中要求艺术家要把握用笔的准确性,落笔生根、形色俱到;还要把握用笔的生动性,用笔不仅要塑造对象,还要抒发情感,表现意境。张洪亮在用笔上也颇下巧工,用笔讲究干净利落、飘逸洒脱,把对生活或自然的观察直接体现出来,在新作《西双版纳组画》中,画家同样用大胆、自然畅快的笔触抒发了原始树林中静谧而错落有致的傣族村寨自然景象,用笔洒脱,一气呵成,虚与实的对比,光和影辉映,水与色交融,仿佛画面再现于眼前,令人寻味。在用笔方面,张洪亮教授也习惯利用竹竿水彩笔的笔头做一些肌理,如在画树干时,使用颇多,趁着颜色未干完全时利用笔杆头刮出一些树枝及树干的一些肌理,表现生动、富有激情、充满运动的张力。画面无处不透着画家的艺术修养和个人品格。

(三)水彩画中的特殊技法。绘画大师巴尔蒂斯曾说过:“艺术之所以是艺术,需要有技艺。”在绘画领域,特殊技法和材料并不新奇,也有很多早已被画家所运用,“技艺”用的好与否将直接影响创作画面的效果。在张洪亮教授的水彩风景画中,也常常会使用特殊技法,如洒水法及留白,其新作《西双版纳组画》中洒水法运用得十分巧妙,给人一种色彩斑斓、朦胧迷离的意境美,而其留白更是令人叫绝,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真是给观者一大艺术享受。

三、艺术语言与艺术精神的统一

张洪亮教授的作品中不仅具有艺术性还蕴含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是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的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他淡泊名利,物我两忘,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所创作的作品中无不流露出其以思想和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用作品真实与观众进行心灵沟通,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从而使作品提升到更高的思想境界。在其新作中依旧表现出张洪亮对老庄美学“道法自然”所崇尚的自由与精神的解放,他虽身在繁华闹市中却没有被功名利禄而污染心灵,仍旧向往大自然的美好、自由、洒脱,追求精神自由,将艺术精神通过艺术语言表现以画纸之上,给人超然飘逸、情趣隽永的意境美,每一幅作品无不在堆积成他精彩的艺术人生,他的艺术作品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所追求的精神自由更是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榜样。

张洪亮教授的水彩画新作《西双版纳组画》民族风情浓烈、意境隽永,不仅仅在技法形式上有独到的艺术美,更重要的是作品中蕴含着画家对艺术理想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张洪亮.水彩画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2]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M].北京:团结出版社,1979.

【朱晓敏,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