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引入光影创作 创新儿童泥塑教学——以《泥巴的影子》为例

2022-06-08

黄华高 浙江省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

儿童泥塑教学中,局限于某种技艺的学习或对某种创作对象的单一摹仿的做法,是有违儿童本有的创造天性的,也不利于拓展孩子们的视野,还会限制学生形象思维、空间想象力及动手创造能力的发展,抹杀学生独特的感受力和个性化的表现力。在一次泥塑课上,当笔者拿着一坨未经塑造的泥巴从投影幕前走过时,不经意间发现幕布上呈现出狗的影像。现实中抽象的泥巴,通过投影,怎么就会变成另一个具象的形象呢?是否可以在光影的帮助下,探索一种突破儿童泥塑教学中技法造型局限的题材,从另一角度开展创新,进一步增强儿童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泥塑的兴趣呢?基于这些思考,笔者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开展了《泥巴的影子》的教学尝试,并采用了一系列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空间想象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个性化表现能力的教学策略。

策略一:突破原有题材,新内容

模仿是泥塑造型的一种基础训练方式,可一旦它成为唯一的手段,成为孩子们每次创作的绊脚石,就变成了“灌输”,其结果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自由表达空间被限制,主体性也会逐渐丧失。在原来的泥塑教学中,儿童的造型是根据教师提供的命题,以模仿为主的创作。浙江版美术教材中的泥塑课例便是—例(表1)。

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虽然以人物、动物、童谣故事、罐、瓶、盆等为主干内容,并注意各主干内容之间的交叉互补,但久而久之,这些题材的创作会使儿童形成思维定势。怎么才能通过光影媒介的引入,形成对儿童固有造型思维的一种冲击呢?

古时,老祖宗就曾经借助灯光照射,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着亮布演戏,这便是曾经盛极一时的皮影戏。但其造型仍需要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与笔者引入光影媒介的意图有所不同。再细查当代,发现英国有位艺术家用垃圾创作过影像,那些不起眼的物品看似杂乱地堆放在一起,竟然成了艺术品(图1至图3)。

这一点与笔者的思路不谋而合,做好的泥巴不一定是一件有意义的作品,但看到的影像却可以是—件有意义的光影作品。至此,笔者将《泥巴的影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观察实物外轮廓的形在光源作用下构成特殊的影像,感受光影的奇特魅力,了解三维空间(泥巴所创造的立体形象)向二位空间(影子)的转化。

2.通过欣赏和动手制作泥巴影像,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外轮廓形的把握能力。进一步学会泥巴的添加和减少的方法。

上限: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创作不同空间的影像作品,尝试前后空间错位构成。

下限:能力一般的学生能够创作在同一空间的影像作品。

3.增强学生对影像构成的感知理解,培养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策略二:巧用思维定势,强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与不同年龄段学生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儿童在泥塑教学课的起始阶段,就能尽快体验到造型活动的乐趣,那么对于推动后期创作与表现,以及保持学习兴趣都无疑是一方良好的推进剂。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预设中,巧妙地引发思维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以陶艺高级班学员(小学4-6年级在校生)为例,教师引入环节一:

教师出示泥巴做成的圆球,请学生思考:经过投影,我们会看见什么?

学生纷纷举手:圆形。(图4)

教师:有不同答案吗?

学生安静。有两个人举手。

生1回答:可能是椭圆。

教师改变投影角度。屏幕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椭圆”。

经过三到四年的陶艺学习,这些学生已经掌握了捏塑法、泥条法、泥片法等几种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也学习制作了不同种类和造型的陶艺作品。他们的想象力虽然丰富,能够根据现有材料进行合理联想,但是在20人的高级班学生中,有不同创意设想的仅占10%。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光源照射的角度不同,形成的投影形状也不一样;更重要的是打破限制他们思维的框框。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不同的事物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根据思维定势所强调的事物间的相似性和不变性,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是其相似性起主导作用时,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有助于新问题的解决。所以,经过第一环节的思维创新,教师引入环节二:

教师出示泥塑圆柱体,请学生再思考:经过投影,我们会看见什么?

生1:圆柱体。

生2:长方形。(图5)

生3:圆。(图6)

由于这两个引入环节在思维创新上具有相似性,所以有助于学生尽快形成新的思维定势。事实上,受到上一次改变光照角度的启发,学生的确设想出多种答案,并且充分认识到:复杂的物体造型,投影成像的变化会更丰富。像这样的思维碰撞,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学生创作的兴趣。

策略三:丰富造型表现,求创意

艺术表现可以运用多种媒介进行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儿童玩泥不同于书法、写字:给它样式照本临帖,通过上百次,甚至更多次的重复接近完美的范字。他们玩泥随意性很强;玩泥的过程,就是一次次演变细化、不断求异求新的过程。《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指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笔者在儿童泥塑造型技巧上注重点拨,强调让创作的过程更随性,减少“泥塑入门”后的束手束脚,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1.表现手法的逆向点拨

(1)添加(图7)

教师出示一个泥球,并在上面看似随意的添加泥条。学生观察,经过添加,泥球在光源下形成动物影像,再自己动手尝试:在事先准备好的泥球上采用添加的方法,创作出—个具象实物,最后观察投影成像效果。

学生在1-2分钟内陆续创作出萝卜、乌龟、葫芦、苹果、茶壶、米老鼠等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打破固有思维模式,逐渐适应把立体造型转化成平面剪影的思维过程。

(2)减少(图8)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用工具戳几个方形的洞,放在光源下形成一座高楼的剪影。

设置本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添加与减少的两种技法,这两种技法在本堂课中非常重要。并让学生欣赏几组不同技法的作品。

(3)综合运用

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和创造.力发挥的前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成型方法后,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学习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创作。为此,教师先后出示了三堆看起来普通的泥巴,让学生观察像什么;再把这堆泥巴放在光源前面,让学生再思考,能把这堆泥巴变成什么。(表2为学生观察造型方法时的统计,具体过程详见图9至图11)

通过三组不同成像作品的演示,使学生思维视野更加广阔,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并且学生对泥塑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也有了深一步的认识。

2.造型组合的空间透视

此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表现方法,但独立构思仍显得空白,教师就抓住这个时机再次进行不同成像技能的演示。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适时点拨,能化解学生心中的谜团,促进学生思维进一步发展。

教师先向学生出示两幅一模一样的小鸟影像(图12)。接着,出示完全不同的两组实物:影像1(图13)为小鸟的实物嘴巴、脑袋、身体,是连在一起的;影像2(图14)为小鸟的实物嘴巴脑袋、身体,是不连在一起、但有前后顺序的。

通过这两组成型对象的比较,让学生对三维空间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等得到综合性的锻炼,初步领会了要打破空间约束进行创新,但是缺少形象感知的积累。所以,在学生创作前,教师出示外国大师用废旧物品创作的大量影像作品图片,通过名家多种材料的投影效果给学生带来视觉上强烈的冲击。

在一次次思维的变式中,学生开始大胆创作,在作品中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策略四:综合欣赏评述,重个性

在艺术作品中,最有意义的部分是技巧以外的个性。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十分注重孩子在泥塑学习中学到了什么东西,但他们衡量的标准很单一,往往是孩子会做什么、做得像不像、是否合乎规范,等等。这种典型的结果教育论忽视了“欣赏·评述”的重要性。在这个学习领域,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欣赏方法,学会多渠道搜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欣赏和评述能力。

1.宽松氛围

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在学生开始创作之前,除原有工具外,教师为学生每人提供一块白色KT板蜡烛,以供他们在创作中不断地对比、改进,完善自我评价,对创作内容不做限制。学生可以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突破空间进行造型组合,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柔和的烛光,随性的泥塑,不断变化的影像,在高愉悦度情绪启动的状态下,学生的创作兴趣大大提高。(图15)。

2.个性自述

数、理、化练习题只有唯一答案;而泥塑作品难有标准答案。就像人们阅读小说《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欣赏一件泥塑作品,表达对事物的主观感受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参加陶艺活动时,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不同的思路、独特的审美观来做自己的作品。虽然做的作品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每件作品都会有自己的特别之处(图16至图18)。创作完成后,笔者提议每位同学先在小组中自述,再推荐到全班面前自述:展示成像的效果,讲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在自我表达的过程中,作者对作品的认识会更深一层。

3.交流赏析

泥塑是一门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课程,因此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当自己完成一件作品时,总想给别人看,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交流赏析非常重要。当学生完成作品后,笔者把他们的泥塑作品摆放在陈列柜里,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作品及向他人学习的机会。孩子们课后依然可以近距离地欣赏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与环境的交流、互动中,儿童可以感受到泥塑艺术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拓宽视野,丰富想象,定期举办陶艺作品展,更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他们持续学习陶艺创造良好条件。

反思与探索

大胆想象是艺术创作的必备条件。在灵感的触发下,引入光影创作,使原本略显程式化的泥塑创作多了—份情趣。由于光影成像的特殊性,本次泥塑创作的趣味性大大增强,更能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在反复尝试中,笔者始终坚持在教学中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灵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欣赏一创作一评价的互动环节中让学生领悟到艺术创新的独特价值。

泥塑光影创作,是一次生动有趣、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探究,它在一定程度增强了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儿童泥塑教学中,可以此课例为基础,设计出系列光影创作的题材,也可以以此为契机,拓展更多创作的新题材新方式,开辟陶艺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