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快速发展中的再启动——从2014广西艺术作品展览谈广西美术创作

2022-06-08

文/ 孟远烘

由自治区政府主办的广西艺术作品展览在2014 年已是举办到了第二届,这次展览是在广西美术家协会组织举办了“关注时代——广西当代人物画创作作品展览”和选送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之后举办的,画家们为参加上述两个大展已经付出了诸多精力,拿出了精品力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对于参加2014 广西艺术作品展览,画家们仍然是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认真对待,在有限的时间里,继续创作出新的佳作。本次展览参加的人数依然众多,仍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和新人。

借着这次展览,在漓江画派打造十余年、刚刚结束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时间节点中,对广西美术创作进行梳理和思考,将会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关于队伍:发展壮大,传承有序

2014 广西艺术作品展览参加人数约2 万人,当然这是包括了美术、书法、篆刻和工艺美术四个门类的,但也由此可见队伍是非常庞大的。除了数量庞大,这支队伍的涵盖面也非常广,包括不同的年龄、职业和地区。有年长的艺术家,也有青年学生;有专业的画家,也有体制外的职业画家;有首府的画家,也有各地、市的画家;有上届入选、获奖的画家,也有新晋的画家。这里有几个现象值得特别留意,一是有的画家已经退休或年纪已大,但仍坚持创作不辍并热情参展;二是有的画家从事别的行业多年,现在又回头继续创作,并取得较好的成绩;三是有的画家虽然身处体制之外,但一直在艺术的道路上锐意进取,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此外,包括本次展览在内的近年诸多展览中呈现出的一个新的特点也值得我们留意,那就是一些地、市的美术创作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形成了鲜明的特点。比如,南宁的女子工笔画,北海的水彩画,桂林的中国画,包括现在渐具眉目的百色对少数民族题材的侧重,等等。这些特点的形成,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则是多年有意识打造的结果。但不管它们是如何形成的,至少现在他们均已形成了风格鲜明的艺术群落,取得许多优异的成绩,把美术的发展繁荣延伸到了地、市一级。从中可见,广西美术的发展是极具活力,各有特色,丰富多彩的。

从作品风格去看,其传承是有序的。老中青三代画家的作品,既有传承,又强调创新;既有大致的风格脉络,又具各自鲜明的个性面貌。此外,上届获奖的一些作者,本次展览仍能创作出精品力作,再次获奖;同时,有一些新秀经过努力,在本次展览中也能斩获奖项。可见,其内在的发展也是健康的、有活力的。

从队伍的年龄梯队去看,中青年的队伍是庞大的,其创作的潜力也是巨大的,这是广西美术发展的生力军。由自治区政府主办的每年一届的艺术作品展,给了青年艺术家很好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得到很好的成长。

总的来说,现阶段广西的美术创作队伍人数众多,涵盖面广,结构合理,由中心向地、市发散,各具特点,发展健康,潜力巨大,可以说是广西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

二、关于作品:形式鲜活,内涵稍欠

2014 广西艺术作品展览涌现出许多形式鲜活的作品,特别是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大胆地创新,向各种艺术形式借鉴,所创造出来的画面视觉形式感让人耳目一新。

从宏观上看,广西的艺术家在参加各种全国大展时,其作品除了具有一定的构思精巧的主题思想之外,更主要的是以鲜活的、强烈的视觉形式感取胜。这一特点与南方人的性格特征相吻合,是广西艺术家的特长,应该坚持,继续发扬光大。但一些艺术家特别是年轻的艺术家,过于追求视觉的形式感,而忽视了对生活的感受和对作品精神内涵的深入挖掘,他们的作品具有良好的形式语言,但内容还显得有些肤浅、苍白。

在建立起一定的形式语言之后,应该深入地挖掘生活,认识生活,以当代的艺术语言表现当代的生活。这样才能建构起浑厚的、有力量的个人艺术世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西的画家是重视深入生活、表现生活的,特别是对广西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的表现,曾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作品。例如,孙见光的一系列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画得非常的质朴,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其中《赶墟归来》画的是傍晚一位老农赶集归来,喝得步履蹒跚的样子,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当时当地农民的生活,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刘绍昆的《北部湾-亚热带》,以浪漫表现的手法表现了他对北部湾的印象和情感。而谢森的《苗山十月》《夕阳》,既有对少数民族生活的具象描绘,又具有强烈的内心感受和鲜明的个人艺术语言。沈名存的《新娘》,用古典主义的艺术语言生动地表现了少数民族姑娘。黄菁的《南方》《河边》《山》以近乎抽象的符号和浓烈的对比色彩,画出了少数民族生活的神秘感。谢麟早期的《纺棉花》和《红山果》的恬静唯美,以及后来的《南丹组画》系列大写意,均是把少数民族生活转换成艺术语言的优秀作品。中国画方面则有郑军里一直在致力于广西少数民族题材创作,他的作品既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又有很强的笔墨表现力。梁耀的《小河水涨大河满》等少数民族题材作品,更是难得的佳作。然而这样的作品,近年却是难得一见了。

不可否认的是,在打造漓江画派这十多年来,广西出现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油画风景画家,如张冬峰、黄菁、雷波、杨诚、陈毅刚、邓乐民等;中国画方面黄格胜、张复兴、郑军里、阳山、梁耀、肖舜之、伍小东等也颇有影响,年轻的龙万和、蒋运连、周松、熊丁等也是后起之秀。广西的“写生创作”方式也形成了一定的特点,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人物画创作上,特别是对广西资源丰富、特点鲜明的少数民族生活的表现上,是有所忽略,有失偏颇的。

可喜的是,从这两届广西艺术作品展上看,仍是有部分画家在画少数民族题材的,特别是有些中国画人物画家,只是其作品大多都缺乏生活气息或艺术语言的转换,而更多的注重技巧和画面形式,更多的像走马观花式的旅游留影,而缺乏艺术感染力。要改变这一点,还是要更加深入生活,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动人的情景、细节,还要把它转换成个性的艺术语言。

当然,提倡要更多的表现少数民族题材,并非是厚此薄彼或开历史倒车,丢弃目前已经形成的特点和优势——风景和写生创作,或者不关注其他的当代生活。只是希望能把曾有的优秀传统后来因各种原因有所忽略的方面补足。

三、关于审美:秀美有余,野性不足

审美问题的廓清,无论是对地区美术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艺术创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谢麟认为:“漓江画派的审美特征是多元性、多样性表现的以自然淳朴、秀美恬静和神秘犷野兼备为主要特点的审美品格。因此在地域审美特征上,漓江画派是主要以柔美兼具神秘与阳刚审美追求为审美取向的。”这一观点是全面而准确的。漓江画派这些年来所提倡的田园诗画风只侧重了自然环境的某个方面,在人文环境上则失之偏颇。

广西地处亚热带,有充足的阳光和雨水,既有秀美的田园,也有狞厉的山区。在人文环境上,广西有12 个世居民族多彩的生活,并有神秘的民间宗教和神话传说。此外,极具广西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存——左江崖画和铜鼓更是富有神秘色彩。我认为广西与南美、与塔希提岛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事实上,广西的文学表现出与南美文学极大的相似性,广西“三剑客”东西、鬼子和李冯的作品与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极为类似,呈现出地理环境的相似与文学作品风格相同的吻合。而在绘画上,上世纪90 年代广西绘画创作所呈现出来的浪漫的、超现实的、神秘的、内心化的风格,与高更塔希提时期的创作也是相近的。

因此,在强调田园诗画风的同时,不应偏废神秘犷野的一脉。现在是秀美恬静的画风已日渐成熟了,但神秘犷野的风格则提倡得不够。

结语

目前,广西美术创作的队伍是庞大的,发展是良好的,潜力是巨大的;在绘画题材上,可加强对广西少数民族生活这一题材的挖掘;而在审美风格上,在强调秀美恬静的同时,可发展神秘犷野的一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