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浙美版美术教材修订说明与使用建议

2022-06-08

管慧勇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一、浙美版美术教材的基本情况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以下简称“浙美版教材”),于2002年获教育部立项。2003年第一批教材投入使用,2005年全部教材通过审定并正式出版,在浙江、江苏、江西、广东、福建、山西、贵州、云南、重庆等地广泛使用。2011年按照教育部要求,教材开始修订,于2013年4月修订完毕并通过审定。

新修订的教材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担任主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管慧勇、浙江省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李永正担任执行主编,编写团队主要由浙江省各级美术教研员、美术特级教师、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以及出版社资深编辑、大学教师等组成。浙美版美术教材的编写一直坚持“服务教学、服务教师”的理念,在十年的时间里,除教科书外;浙美社还出版了教学参考、教学笔记、教学光盘三合一的教师用书,以及包括教学图片库、教学幻灯片、学生学习档案袋、暑假作业、课堂作业本等在内的教学资料,形成了丰富全面的教材体系。

二、浙美版美术教材的修订

关于此次美术教材的修订,一方面是因为《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试行历经十年、并于2011年修订完成,教育部提出了美术教材也必须同步进行修订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教材的实际使用中确实有一些现象引起了关注和研究,有一些问题在现实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如循环教材使用后,教材的装订方式就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国家文件的刚性要求与教学实践的具体诉求,是此次浙美版教材修订的动因。

在全面启动修订之前,教材编委会除了召开座谈会之外,还专门做了调研,抽取数十所学校作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全面梳理了当时正在使用的教材(即下文所称“老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涉及教材整体构架,-有的与实际教学操作性相关,有的与循环使用等政策有关,有的则是对提高教材质量的建议。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老教材对美术学科知识体系逻辑的严密性考虑得不够,在教材的整体性上有所欠缺。笔者认为,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美术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知识体系的架构上不同于数学、外语等其他学科,不以追求非常严密的逻辑性为目的,前后关联的因子也并非一环紧扣一环,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在教材编写时对美术学科知识关联度的重视不够。二是课程改革以来,产生了一些对原来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矫枉过正的做法,这也造成了对学科知识整体逻辑性不重视的现象。

2.老教材涉及的美术学习工具材料偏多,而且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各个年级。例如小学阶段的学习,涉及的工具材料除了常规的铅笔、钢笔、油画棒、彩色水笔、记号笔之外,还有彩泥、陶泥、毛笔、墨汁、宣纸、吹塑纸、油墨、木刻刀、水彩色、调色盘、彩色纸张,以及各种废旧材料等。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除了那些有专门美术教室、美术学习材料统一采购的学校之外,在一些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美术学习材料缺失的情况相当严重。让学生一个学期准备多种材料,困难较大,给教师造成的教学负担也比较重。笔者认为,老教材的编写适逢课程改革号角刚刚吹响之际,理想化的因素较多,编写者对美术教学实际状况认识不够:一方面是对大城市考虑较多,而对二、三线城市和城镇农村的美术教学的困难估计不足;另一方面,对美术学科的实际地位估计过高。

3.老教材设置了一些栏目,如“时代新貌”“校园生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创造天地”“艺术瑰宝”等。设置这些栏目的初衷是对美术学习的内容题材做出区分,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这些栏目的安排是显性的,在教材编写时,有时出于栏目安排的需要,会与实际教学的顺序产生冲突。如第十五册中先后安排了《设计的魅力》和《老师,您好》这两课内容;在实际使用中,就有不少一线教师呼吁,应将《老师,您好》安排在第一课,以便于配合“教师节”这个教学时间点。笔者认为,形式和内容是教材编写中需要考虑的两个重要方面,但是无论如何,形式总是要服务于内容的。因此,栏目的形式,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应当是为实际教学内容服务的。

4.老教材虽然比较突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教学内容的编排,但仍有待加强。18册教材的首页图版全部是大幅传统艺术精品图片以便于欣赏。在具体课例编写中,安排了较多的传统文化内容,如茶文化、竹文化等。但是通过教材的使用,我们发现这一类教学内容还不够,不仅需要加大容量,还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此外,还应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今生活中应用的内容。

5.老教材十分注重道德教育,坚持将德育融入美术教学,但是比较显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多,尤其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不多,这对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革命历史观是不够的。此外,由于老教材是十多年前编写的,一些带有明显当代印迹的内容也需要在再版时及时地编入教材中。

针对上述诸多问题,浙美版教材在此次修订中特别注重学科知识整体性、逻辑性,强调实际教学的操作性,在以下几方面做了调整和补充:

1.整体框架的重新构架。依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具体要求,尤其是评价方面的要求,全面整理和充实学生应当掌握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梳理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对整体框架进行重新架构,对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领域的知识点、题材等进行更细致的编排,既有美术技法层面的、又有主题题材层面的,既有知识层面的、又有材料层面的,既有层层推进的、也有螺旋上升的,总体做到循序渐进,以更加符合美术学习和教学的规律。

2.充实、调整和补充具体教学内容,实现内容组织的综合性和合理性。首先是增加了2011年版“课标”明确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内容,如关于画家、流派等美术史方面的知识,又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其次是剔除一些过时的内容,补充一些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新内容。再者,增加了突出本套教材特色的内容,一是大量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尤其是与生活有紧密联系的传统文化;二是调整和梳理“设计·应用”教学领域的内容,以突出设计与应用的关系,剔除一些不符合教学实际的课题。

以初中“欣赏·评述”领域为例,教材循着中西艺术对比欣赏的思路,选取各自艺术长河中的片段,如齐白石(图1)与毕加索(图2)、盛唐气象(图3)与文艺复兴(图4)、北京故宫与巴黎卢浮宫、瓷器与玻璃器皿等,点面结合,并与首页图版及本册主要学习内容相呼应。

3.调整栏目和教学单元。将教材原有的显性栏目调整为隐性栏目,通过“校园生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创造天地”“艺术瑰宝”这几个隐性栏目,编排比重合适的教学题材。在小学阶段,基本保持原来单课式为主的课例设计;在初中阶段,考虑到每周只有一节美术课,将原先的大单元式课例设计调整为单元与单课相结合的课例设计,这样就更符合实际教学的需要了。

4.合理设置美术学习的工具材料。“课标”要求美术学习内容应多种多样,这与目前的教学实际有一定矛盾,主要体现在工具材料准备方面。为解决此矛盾,本次修订将对工具材料有特殊要求的教学内容做了适当集中。除油画棒、彩色水笔和常用纸张等材料外,每一册只保留一到两种需要准备的非常用材料,如二年级上册主要准备泥塑的材料,二年级下册主要准备版画的材料。

5.规范体例。在具体体例设计上,小学阶段基本保留原有的教学目标、引导式问题、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学习建议等。初中阶段则有所调整,在体例上保留了教学目标、学习建议、试一试,新设了观察与思考、美术小词典、相关链接等,使得这些栏目更贴近初中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例如,修订后的教材末页,小学设置了“美术万花筒”,初中设置了“拓展与评价”,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其中按照教育部修订要求,还设置了循环使用签名表,并且将这张表格和每册的自主评价结合起来。(图5、图6)

6.课本形式和容量的调整。依照教育部对美术教科书的要求,一是教科书的装订形式改为胶订,增加了扉页内容,在封三上设置了为教材循环使用而设计的签名评价表。二是小学教材从原来的每册2.5印张调整为3印张,初中的七年级和八年级从原来的每册2.5印张适当调整为2.75印张,九年级每册为2.5印张。

总之,修订后的浙美版美术教材构建了突出美术教育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单元结构,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组织教学内容,更加突出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旨。

三、浙美版新美术教材使用建议

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美术教材,是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事实上,美术教材如果使用得当,在实际教学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有正确使用教材的意识。新课程改革以来,强调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不应像过去那样奉教材为圭臬,而是将它作为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教学的参考。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将国家标准教材、地方课程教材、校本教材当成一个整体,可以相互借鉴、互为补充。其次,要深入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尤其对教材的整体、全貌要充分了解,且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都应该了解。目前小学和初中的美术教学活动有所脱节,固然与当下的学制有关联,却也跟小学、初中的美术教师未能了解教材全貌有关。再者,正确使用教材,教师在对教材加以补充、调整和改造时,应当结合课堂实际、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

与其他版本的美术教材相比,在使用浙美版教材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学习目标。新修订的这套教材,在每课的一开始都给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其中,既有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又重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还有对美术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活动经验的提示;为的是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有明确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教学互动。

建议教师“备教材”时,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每一课实际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而为了能准确把握这些学习目标,教师还可对照“学习建议”来理解。因为,教材编写一般是围绕学习目标来展开的,最后总要落实到学习建议上;因此,“学习建议”就是用来检验“学习目标”落实情况的,尤其是一些关涉知识性内容和技能型体验的教学目标。总之,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开展,一定要紧密结合目标,并且适当强化目标,才能使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发挥作用,最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以问题为纽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感到困难的往往是该如何设问。教师的课堂提问,应当能够充分体现其教学意图,并且有助于教学活动朝着既定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观i实施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本套教材在体例上设有课题、学习目标、设问、作品、范例、教学辅助图、学习活动图片、提示、学习建议,以及小知识、想一想、试一试、自画自评、观察与思考、美术小词典、相关链接等小栏目。每课的结构一般为“课题—学习目标—提出问题一提供作品范例及教学辅助图一提示—学习建议及延伸”。这种结构和体例的安排,遵循了学生美术学习的规律,充分体现了以问题为纽带的学习方式。例如,在课题导入阶段,教师的问题设计就应当考虑如何营造解决问题的情境、有效引导学生自己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其探究欲望,促进其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究,以成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3.结合地方课程资源,活用传统文化课题。在本次修订中,教材拓展和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如中国结、十二生肖、端午节、节日徽标、迎春祈福等,应该说都是一些“活态化”的传统文化。编者在选择这些题材时,特别注重现实生活与这些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教学内容应该体现浓厚的地域色彩。

建议教师在“备教材”时,能够有意识地结合地方和学校的实际,以及具体学情,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对当地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考察研究,然后,将教材内容和所搜集整理的其他材料进行有效整合、统筹组织,设计并实施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对于有些反映传统文化题材的课例,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使其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反映当下生活,更具时代感。

4.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视觉资源,强化审美欣赏。尽管在教学时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但由于电脑投影会造成画面色彩失真,且教材使用范围遍布全国,而各地教学硬件设施配备不均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视觉资源,因为美术教材本身就是好的教学内容,它的版面设计、范图选用等,更可以作为一种隐性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本套教材中所呈现的示范作品,印制精美,很好地还原了原作的色彩和层次。如图7和图8均为修订后浙美版教材的首页图版,内容都是中国传统艺术,图片精美、强化视觉冲击,配以适当的文字说明,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建议教师毋需过多依赖多媒体设备,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高品质的图片,直接影响并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