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新课程中课堂分层教学的有效操作策略

2022-06-08

■徐跃进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面向每一位学生、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这种理念的落实与实践最终的场地是课堂,要实现核心理念,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教育、现实教育是科学有效的途径,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相应层次的教育教学是创造最适合学生教育的最好的选择,教育的最科学的本质是创设最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创造最伟大的教育,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应该使教育的价值追求从理想主义回归实际主义,创造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科学的教育、和谐的教育。

要实现新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工作务必要回到务实求真的层面,要实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有效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分层是一条不能不思考、不能不实践的有效途径,只有课堂教学这一最主要的阵地进行了科学的有效的分层,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回到新课程分层教育教学的路子上来,整个新课程的实践才能进入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境界中来,因此,要实现新课程理念,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素养,教师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实现有效的分层,要让自己的课堂分层措施与策略具有促进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分层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就是一堂课的施工操作蓝图,教学目标设计的效果决定教师课堂教学进程、实效等很多课堂教学环节的结果,教学目标的三维立体思考是促进新课程课堂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新课程的实施与有效开展,首先就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因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其实是一种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设计,是一种课堂教学的效果追求取向,是一种对教育的本质的设计与质问。

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是备课时的行为,是一种课堂教学前的预备行为,是在对学生比较了解的基础上所做出的一种设计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既要思考三维立体目标,又要思考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基础,思考目标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同样的教学目标,对不同的学生实现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思考分层,包括知识目标的分层,如难易度、复杂性、量与质的统一等,也思考技能目标的分层,如,对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也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设计,如,爱国情感、热爱科学的情感、爱生活情感、思考情感、思考态度等,教师在目标设计时,可以解体目标,分层目标,具体化目标,让教学目标的相对抽象的表述变得具体,变得容易操作容易实施,这样才是对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促进与实践。

二、教学过程要有效分层

教学目标有效分层后,就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分层要付诸实施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如,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学语言的层次、教学媒体的选择等方面都要思考有效分层,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分层的思考与实施,如,知识目标分层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分层就要做好知识认知的渐进性、因果性、并列性等特点,不能一步到位,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教学过程的有效分层要义就在于对一个细化的教学目标的落实要循序渐进,要由表及里,要由点到面,要思考通过增加学生认识的环节、认识的渠道来提高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准确理解、科学把握,其实,任何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可以细化、分层的,这种教学代表一种递进,代表一种渐行,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

三、课堂提问要有效分层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的方式,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高效途径,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提问并没有思考很多,对提问的质量没有科学的认识,随堂的宽泛提问现象相当普遍,没有思考过的提问也大大存在,其实课堂提问没有得到很好的思考的话,课堂教学的效果就降低了一半。

课堂教学提问要实现有效提问,首先要思考问题的分层,一个知识点的问题,教师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知识点的思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问题就给学生不同的思考指导,也就给学生不同的思维训练,如,有些提问训练记忆,有些提问训练推理能力等,教师在提问的分层上,必须对问题的核心有深刻的理解,然后将问题进行拆解,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以引起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共鸣与思考。

课堂教学提问的分层还要思考学生对象的分层,如,同样一个问题,教师让什么样的学生来回答也必须要思考清楚,一个问题拆解后的几个小问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其实,这两种思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种对立统一,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问题拆解后给不同的学生训练,或者是给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来训练,目标还是一样的,就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量体裁衣。

四、课堂讲解要有效分层

课堂讲解有效分层是在质问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在考查教师的语言组织与学生学情掌握情况,教师的讲解关系到关键知识的有效点拨,同样一个内容对任何学生来说,都存在一种从现象到本质的理解与认识的过程,教师的讲解分层会科学引导学生对事实、概念、规律等抽象内容的具体认识、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轻松学习与掌握学科知识,形成学科技能,内化学科态度与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课堂教学讲解的有效分层,是为学生找寻一种更加容易理解学科知识的途径,许多内容毫不掩饰地说是必须要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方能理解的,这种内容就要求教师在讲解点拨过程中注意语言的分层、内容的递进了,为学生搭好理解的梯子,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引导学生缓缓而行,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化困难为容易,最终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内化价值观与态度。

五、作业布置要有效分层

作业布置是课堂的延伸,但是能不能做到有效延伸,教师就必须面对与思考这一个问题了,目前的实践证明,许多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比较好,以往作业布置都是所有学生一个标准,一个尺度,现在学生的作业普遍有了基础题、提升题、思考题、探究性习题等,从试题的设计上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科学性,体现了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教师要抓住学生作业这一个关键环节,作业的分层可以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这就相当于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次分层调查,从作业完成情况就可以折射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与应用情况,就可以分析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解题能力与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要有效分层

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本质上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的综合性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综合素养的认识与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业的时候,要做到有效地分层评价。

教师有同样的教学目标,但是对不同的学生来说,他们实现目标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对不同学生的评价就是衡量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在“因材施教”的同时,进行“因材施评”,同样的一句话对不同的学生是起不同的作用的,教师的评价实现分层,就是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起不同的鼓励作用与促进作用,不同的学生需要教师不同的对待与理解,教师的不同关爱所发挥的鼓励作用与促进作用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能够接受教师的某种激发,但是同样的激发对其他的学生可能不起作用就是这种情况。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新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的号角,它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可以有更大的创新空间与时间,有更大的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对于课堂教学的理解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我型我塑”“我课所塑”,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材施教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法宝,因人而异是一种永远不会被遗忘的教育规律,而现实中的“分层教学”就是对因材施教的最好解读,是对因人而异的最好的教育教学实践。

(作者单位:浙江淳安县威坪中学)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