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2022-06-08

胡楠

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门课程,即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专题研究的方式进行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但同时研究性学习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将这种学习方式运用于教学之中,便又成为一种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的教学主要侧重知识的传播,教师传授的结果便是考核的标准。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重应用、重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很多老师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线教师,我听了很多老师的研究性新课,发现了一些问题。

为了研究而研究。很多老师抛给学生的问题,实际上是不需要研究的。例如:《想北平》,学生分组讨论:老舍在文中说他对北平的爱是说不出来的,那么到底说没说呢?五分钟后,各组都讨论出了比较满意的答案:说出来了,题目是《想北平》,全文都在想北平。实际上,这个问题是不需要研究的。我尝试将话题变为:本文的题目是《想北平》,结尾更是含泪呼唤,真想念北平啊,可是为何老舍还是在文中多次提到“说不出来呢”?接下来,教师便可借此让学生了解此类情感表达的妙处了。可见,不需要研究的课题却硬贴上研究的标签,看似活跃了课堂,给了学生自主的权利,实际上可以说是浪费时间,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这实际上也暴露出,在这样一个开放的课堂上,教师驾驭课文和自身能力的不足。

放羊式的研究。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不管最后的结论有多么的多元化,教师一律不做任何评价,一律采取鼓励认可的方式。例如:《像山那样思考》,这篇充满哲学思想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像山那样思考”,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读文本并且找出你认为最难理解的一句话。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句,大家一起探讨,其中当然不乏精彩的片段,但实际上,很多问题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虽然学生课下也找了很多资料,但也都是晦涩的,难懂的。

那么,思考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只需要提出问题而不需要解决吗?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并不是所有的哈姆雷特都是正确的,这种放羊式的课堂教学,活了学生,火了思想,却失了根基。

我始终认为,无论哪种课堂,教师的作用都应该是主导性的,这个主导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所谓的开放性学习,绝不是完全地放开,需要教师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进行科学的、严谨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性研究。如何才能将研究性学习有效地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呢?

一、兼顾接受与研究,凸显语文学科的特质

1.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并存

语文学科的特质是什么呢?首先,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既然是工具,那就意味着有很多知识是需要学生像手握工具一样牢记于心的。因此,“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不能完全抛弃。比如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积累、名句名篇的背诵等,接受并学习就足够了。

对于这样的知识,我们不应为了响应什么而硬去贴上研究的标签。研究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不应该抛弃接受,而应该两者并存。

2.以“言语教学”为本位,渗透研究性学习

语文是工具性的学科,同时,也自然具备文学性。可是,语文,要能语能文。然而,现在的语文却越来越接近“哑巴语文”了。于是有人提出,语文的特质应该是“言语性”,因为语言是工具,语言被运用和被运用的语言便是言语,可见“言语教学观”是符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要求的。

语言可以用来传达思想,传递情感,传承文化,“言语教学观”同样符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言语不同于语言,不是单纯地读课文,而是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提高言语教学水平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所以语文教学应该以言语教学为本位,研究性学习也应该体现这一点。

二、疑思疑求,打开研究的大门

1.疑

不管老师处于怎样的位置,学生都应该处于一个主动的位置上。怎样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好的问题然后进行有效地分析研究与探索呢?

首先,要让学生有疑问,有疑才能有问。心理学分析认为,人的大脑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时,方能进行思维活动,而兴趣又是增强细胞活力的动因。可见,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名言质疑激趣法”“画面质疑激趣法”“音乐质疑激趣法”等都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在讲宋词的时候,很多作品在现代都有翻唱,有的还有很多版本。在讲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李清照的《声声慢》时,不同的歌手、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曲风往往能够引发学生的讨论与质疑,学生带着问题体会意境与情感,真正融入作品,感受经典。

2.思

中国学生善于解决问题,而外国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很明显,善于提出问题,更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学习。而问题的提出又源于思考,不思考,就不会有疑问,就不会提出问题,没有问题,何谈解决?所以引导学生思考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比如,我会引导学生: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谁?你最讨厌谁?你觉得他这样做对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如果我们拍电影,这一段你打算怎么拍?你最想扮演谁?你觉得什么样的人适合这个角色?不是直接抛出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出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才能积极思考,才有利于质疑。

3.以思扩疑,以疑拓求

这一步,我们不拘泥于课本,而是走出去。比如《寡人之于国也》《烛之武退秦师》,在分角色朗读,体会谈话艺术后,学生研究的课题便是:身处这样一个社会,我们需要怎样的谈话艺术。每个小组都构建了不同的情景不同的身份,深深体验了一次社会。事实证明,这对于学生最后在自主招生面试时,帮助是非常大的。

有疑,有问,有答,这才是有趣的课堂。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引路人。教师引得及时,引得巧妙,不但有利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而且有利于学生在研究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不做空中楼阁,以研究文本为基石

研究性学习毕竟不同于研究性课程,作为新型的学习方法,首先要服务于学习,要和语文的常规教学有一定的联系。

就好像盖房子,如果没有基石,只一味地追求盖得多高,盖得多华丽,最终也只是空中楼阁,华而不实。

被选入教材的作品大多是精华,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在积累材料的同时,激发想象力,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与其费神费力地去寻找其他研究材料,不如就地取材,从文本入手,再适当地延伸,才能做到不离宗,不虚无。

1.单篇课文研究,激发研究欲望

如,《祝福》,我从祥林嫂的名字入手。我提出问题:为什么自始至终,称她为祥林嫂呢?

《祝福》篇幅过长,学生普遍兴趣不大,但这个问题如同激起湖面的石子,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在就要出结果的时候,我适时地抛出祥林嫂,非死不可。这样一层层,一步步,小说的主题便呼之欲出了。

再比如,《我为什么而活着》研究的话题干脆就是我为什么而活;《兰亭集序》研究为什么在那个时代,人们会有那样的生死观;苏轼《赤壁赋》研究苏轼与酒;文言文中研究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立足于文本,学生却看到了更多。

当学生从文本出发,含着眼泪再读祥林嫂,读着自己创作的青春之歌热血沸腾的时候,课本不再可有可无,而成了和他们最亲近的心灵鸡汤。

当然,要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问题是不行的,它需要教师站在一个平台上,统筹性地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这样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多篇文章综合比较,研究文本个性特点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一种辩证的认识方法,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但他们独特而不独立,将一篇课文放到一个更大的环境中去参照,去比较,分析异同,探讨规律,则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开阔的视野。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骂人的鲁迅”成了学生研究的方向。通过分析课文以及查阅鲁迅的其他杂文,去找找那些带脏字的骂人和不带脏字的骂人。如此一来,鲁迅杂文的特点,学生便深深地掌握了。

比较阅读,也可同中辨异,进行逆向思考。

例如《长亭送别》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有的同学认为,封建社会中国的妇女往往缺乏反抗意识,也有人反驳在那样一个社会是不允许你反抗的,有人认为即便反抗的结果是死,那也是命运的抗争,是不悔的人生,如果任何反抗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是不是太过鲁莽?有人说就算明知是安慰,也更喜欢喜剧,还有人说,悲剧更能叩击人的灵魂。对教材进行分析、归纳,提出新见解,这便是可喜的。

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声音都是对的,都是不用干预的。比如有的同学认为,侍萍的悲剧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她不求名分和周朴园在一起,无异于现在的傍大款,是看中了他的钱。

这便是脱离作品的狭隘的想法,我们鼓励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如果任何问题我们都不加干预,必然会将部分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打破,同时让部分学生越走越远,直至完全偏离。当然,所谓的干预也不是直接地否定,而重在引导。

3.借助教材模块设置,指导展开专题研究

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编排不再以文体为主,而是以话题设置模块。比如,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以青春为主题,包含三个模块,第一板块吟诵青春,第二板块体味人生,第三板块设计未来。第二板块是两篇思考青春,感受生命的散文(《十八岁和其他》《我的四季》),第三板块是关于人生选择的两篇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我的五样》)。虽然一共有四篇课文,但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是大胆地将它们放在一起,我们研究课题便是:我的青春谁做主。

因为这几篇文章的切入点都是“青春”,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选课文难度又较低,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过多讲解,重点在于学生自己去品味思考与青春相关的问题。在要求学生广泛收集材料的同时,我也提供了当时一部非常著名的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里面的台词,学生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思考人生,感悟人生,一旦他们有了正确的选择,便会为他们所选择的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而努力了。

在实际教学应用中我发现,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越是开放性的课堂,越需要无形的收束。教师如果能够做到立足文本,挖掘文本,避免搞花架子,务实研究,同时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学生研究之前,自己多做研究,就可以避免研究的泛化;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将自主权还给学生,也不能任由学生信马由缰,教师要做一个隐形的指路人,在适当的时候引导,以一个正确的思路引导学生疑思疑求,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哗”而不实的泛泛研究。这样,就可以避免研究的神化。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二中)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