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2022-06-08

赵奇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十高级中学,311201)

摘要:在“学生主体”课程观念的引领下,教师应做到“教学生学”,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做法:创设情境,以“兴趣”推学;学案引导,以“能力”导学;及时反馈,以“生成”促学;有效评价,以“素养”激学;开放作业,以“生活”辅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引导学生自学,调控教学行为,监测教学效果,反思教学经验。

关键字:信息技术 教学生学 课堂 主体

教师常常这样责备学生:“这个问题我讲了那么多遍,你还不会?”究其原因,我认为脱离了学生的教学,再优秀的教师、再精彩的课堂都是无效的。为什么同在一个教室,同样的任课教师,同一堂课的时间,却成就了不一样的学生呢?关键在于“学”的程度上存在差异。学生不是容器,我们倒人多少就是多少;学生是棵幼苗,他吸收了多少才是多少。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得既快又好呢?

一、教学设计以学生为出发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中心。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要充分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不了解学生,违背学生的学习规律而盲目教学,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无益于学生的发展。知道学生怎么“学”了,我们才能设计如何“教”,使“教”更具目的性、针对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必须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教学设计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如果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明显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根据“学”的难易程度来灵活处理,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学习能力来进行教学设计,积极创造满足不同学生成长要求的学习环境,有针对性地实施课堂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和获取”时,对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只点明操作方法,要求确定一个主题,对资料进行归纳、取舍,最后形成一篇报告;对操作能力不强的学生不仅要介绍方法,还要演示,并作一定介绍,从而达到快速提升其操作能力的目的。

(二)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需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是有规律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用好这些规律。

比如,我们可以运用记忆规律曲线,在适当的时候回顾知识;利用“半途效应”,将我们的“大目标”变成“小步子”;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探究活动的难易度。例如,笔者将“Excel图表”分成几个小模块进行教学:Excel基础知识、单元格格式设置、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数据排序和筛选、创建和修改图表等。新课中创设的探究问题难易适当,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探究练习中,不仅有当堂课的内容,也穿插前面课的知识点,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巩固了之前的教学内容。我们要为学生独立动脑、动口、动手创造条件,在传授知识、提供范例、启发思考、设计练习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将教材从教师手中的“教本”转变为学生手中的“学本”。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人性、人格,尊重学生的需求、选择和爱好,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指引学生走向成功。

(一)情境创设,以“兴趣”推学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能吃好,学习要有兴趣才能接受。课堂情境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开展,唤起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让教师与学生产生心理共鸣,最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形成与情感的提升,使三维目标在潜移默化中顺利达成。“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课堂情境创设时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推进教学的开展。

比如,在教学“算法概念”时,笔者让学生先玩一个flash益智游戏——野人过河。游戏规则是:3个传教士和3个野人过河,船一次只能载2个人;当岸上任何一边野人数量多于传教士时,野人将吃掉传教士。如何过河才能确保传教士的安全呢?学生一看是游戏,立刻兴奋起来,纷纷尝试。有的学生顺利过关,欢欣鼓舞;有的学生失败了,重整旗鼓,再试一次。游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教师引出算法的概念,从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二)学案引导,以“能力”导学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去自学。学生应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注重能力的培养,体现教师“导”的作用。学案导学是一种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学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详细的学习要求、自主的学习时间,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突出能力培养。学案导学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文字处理”时,我设计的导学案中有相关的操作提示,学生基本上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导学案的帮助来完成课堂任务。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我会适当地进行一些讲解,但点到为止。同时,我会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出错较多的地方进行集中讲解。我给自己限定的讲解时间是一堂课不超过10分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再加上教师短而精的讲解,学生能自主完成课堂任务,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

(三)及时反馈,以“生成”促学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有了及时的信息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灵活调控,使下一步教学更具针对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利用学生课堂反馈,全面、快速、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反馈结果分析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漏洞,适时采取补救措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比如,在教学“信息技术”时,我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并在小组内分享各自成果。学生在作品分享交流中,气氛异常热烈,有的学生还簇拥在一起观看机器人踢足球的视频。这启发了我:何不抓住机会,提升学生对机器人和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呢?于是,我拿出校社团的智能机器人。学生看到机器人能完成行走、摆臂等动作时,纷纷询问它是如何实现的。我顺势引导:机器人之所以能完成一系列动作,都依托于程序代码。这为后续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有效评价,以“素养”激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过程性评价很重要。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学习热情,转变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做好铺垫。

为此,我从课堂相互评价和作业完成点评两方面加以落实。课堂相互评价措施:每节课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及时反馈;表扬和展示优秀作品,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再给予相应的评价;鼓励课堂内表现差的学生,要求其下次课能改正。作业完成点评措施:每次布置的任务都要按时提交,课后对每个作品认真批阅;下次课时,对优秀作品进行表扬,对有错误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要在指出不足的同时给予鼓励;对没有提交作业的学生,给予批评。

(五)开放作业,以“生活”辅学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育必须首先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于生活实践,因此我采用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方式,努力发掘生活中有价值的问题,尽量为学生创造运用知识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比如,布置“Excel图表建立”的作业时,我让学生去收集本地本月内每天的平均气温,并用适当的方法记录下来,然后用高效的分析方法将本月的气温变化趋势呈现出来。学生对这种开放式作业很感兴趣,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运用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巩固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处理信息的能力,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三、教师应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调控者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重视技能的掌握,教师追求将知识点讲得准确清楚,将操作步骤演示得简洁完整,将重难点知识分析得深入透彻。教师成了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成了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新课程贯彻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转变角色:

(一)从灌输者转向引导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统观念给教师的定位是知识的传授者。但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学生单从学校、教师那里获取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要求培养的是会认知、会实践、会合作、会自我发展,能适应未来社会,有竞争力的学生。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人言”“满堂灌”,而是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的、开放的、实践的课堂;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并在探究中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

(二)从主宰者转向组织者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有着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知识的“霸权”注定了教师要主宰课堂,掌握和控制教学过程,以防“偏离轨道”。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学习的活动。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教师要从“主播、主演”转向“编剧、导演”,要让学生“听进去”转向让学生“动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

(三)从教书匠转向研究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就是按照教材和教参内容去教学,教师是既定知识的传递者。至于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更好等问题,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深入思考,教师成了游离于教学研究之外的旁观者。新课程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适应、提高,要引领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及时更新知识,要有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适应变化的世界;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勇于实践,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教学革新或行动研究;教师必须摆脱“教书匠”的角色,反思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新的教学实践指明方向。

总之,在“学生主体”课程观念的引领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基础、课堂掌握情况、发展规律等调控教学,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方法,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