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对技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哲学思考

2022-06-08

徐道安

(海南省华侨中学,570206)

摘要:技术教育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哲学问题,哲学处于教育的上位,它对教育起着决定性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对于什么是技术教育、为什么开展技术教育、怎样进行技术教育这三个本原性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构成了技术教育哲学的主体内容。我们应树立为提高全体学生的技术素养而教的技术教育观,寻找蕴含在技术教育中的“文化基因”,在技术教学中,尽量按照技术的“重演规律”,让学生亲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全面落实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技术教育 文化基因 技术素养 重演规律

我国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有十年,技术课程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如在技术课堂上,常常“只见技术不见人”,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技术知识和技能,未必能理解技术。技术中蕴含的丰富的智力因素、审美因素、人文性、伦理性等都丧失了,技术思想方法、技术精神、技术文化、技术情感等方面的培养被忽视了。对此,我们若不深入思考,及时应对,则会影响课程改革的成效。技术教育是一项复杂工程,客观上会有诸多因素对其产生影响,然而这些因素只有经过人们理性的过滤和价值的判断,作出选择与决策之后,才可能发挥技术教育的作用。所以,一切技术教育问题的解决,无不取决于技术教育工作者在更深层次,即哲学层次上对于技术教育的理解。

技术教育需要正本清源。从技术教育只是掌握一些技术知识和技能向既传授技术知识、锻炼操作技能,又开发技术思维、传承技术文化、培养技术情感转变,其实质就是技术教育本性的回归。那么,技术教育的“本”是什么?它的“源”在哪里?这些带有根本性的答案,只能去教育哲学层面上去追寻。对于技术教育而言,最为本原的问题不外乎三个:第一,什么是技术教育(本体论问题);第二,为什么开展技术教育(价值论问题,或者价值取向问题);第三,怎样进行技术教育(方法论问题)。人们对于这三个根本性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就构成了技术教育哲学的主体内容。

一、什么是技术教育

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和人类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一样长久,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什么是技术?翻开几本技术教科书,不难找到类似这样的定义:“技术不再仅仅是指工艺、操作能力,而是指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包括技术意识、技术理解、技术评价、技术反思和技术实践能力在内的技术素养”。现在,随着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迈人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以高新技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未来国家和世界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利用科学和技术的智慧,“人类要到哪里去”同样依赖于科学技术。

技术发展呼唤技术教育。什么是技术教育?根据上述技术的定义,我们就有了对技术教育的基本理解:技术教育就是要通过传授技术知识,锻炼操作技能,开发技术思维,传承技术文化和培养技术情感,来达到提高受教育者技术素养的目的。当然,随着技术素养的提高,人们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技术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技术素养为目的,就是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从促进人的发展出发,我们可以全方位地来审视技术教育:技术教育不是仅传授技术知识,而是以系统的、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技术思维、技术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技术教育通过设计、制作、试验等技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想象和创造能力,促进他们手脑结合、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技术教育让学生亲身体验技术从思想、构思到方案、产品的实现过程,感悟并内化技术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及社会道德与责任,提高他们理解、使用和管理技术的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技术教育给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以使他们将来进入成人世界时能获得与他人平等工作的条件和与时俱进的劳动技能,最终促进他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并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和谐、可持续发展。

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技术教育工作者对技术教育的理解和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技术教育内容的选择。作为一名技术教师,能对自己所任教的技术课程作一番全方位的审视与剖析,这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使我们看到技术原来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从而会更自觉地去挖掘和开发它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使我们感到技术原来有着如此美好的禀性,从而更加钟爱技术,更有激情地去从事技术教育教学。笔者以为,只有真正热爱技术的技术教师,才能做到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去理解技术、应用技术,而且还会进一步引导他们去感悟技术、欣赏技术、创新技术。

二、为什么开展技术教育

(一)提高全体学生的技术素养

为什么开展技术教育?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从“什么是技术教育”中找到答案。对于“为什么开展技术教育”这个问题,有时我们不妨反过来问:“如果我们不开展技术教育,学生不学技术,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留下哪些缺憾?”一种显而易见的回答是:“学生将因此缺乏许多重要的技术知识和技能。”这话没错,但不全面。因为除此之外,学生还将失去更为重要的诸如技术思想方法、技术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与熏陶,从而最终影响他们的技术素养的提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今天学习技术的目的,恐怕不是为了明天去进一步研究技术,去搞创造发明,而是有助于今后去正确面对、决策所遇到的大量非技术问题,为他们一生的文明、健康、高质量的生活奠定基础。因此,对于“为什么开展技术教育”的第一个回答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技术素养,这也是我们应有的技术教育观。

(二)促进学生手脑协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方面,根据现代“脑科学”的研究结果,我们知道,技术类活动与人脑功能的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展技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注意力等的发展,使学生变得观察细致、注意力集中、反应灵敏、思维灵活准确、记忆力增强;可以使学生在物化自己的技术产品的过程中,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够得以灵活、有机的结合和充分的发展,从而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大脑,开发并提高脑功能。另一方面,我们知道,人脑两半球在功能上具有高度的差异性,它们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处理特定的刺激。开展技术教育,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的练习,使右脑得到更好的开发,使脑和手的控制与配合更为协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强调的核心内容,技术教育在这方面能够发挥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一定的技术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而言既是一种间接经验,又为学生能够顺利地参与技术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而在参与各种技术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技术设计等实践过程,通过“动手做”,学生又可以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并能够在不断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技术教育十分强调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各种技术性活动中,技术教育并不要求学生有统一的方法和步骤,而是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意,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得出有创新性的结论或制作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在此过程中,学生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将自己的兴趣、意志、情感、想象力展示出来,其创造性人格得以逐步形成。

(三)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

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需要技术教育。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在基础教育中全面实施技术教育,提高全体劳动者的技术素养,培养出大量的各级各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将我国巨大的“人口包袱”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对技术教育的价值作一个新的判断:技术教育正在成为基础教育中同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同等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四)推动技术文化基因机制的形成

技术教育是推动文化基因机制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生物极其细微的基因差异,往往会导致生物之间进化的巨大差别。有不少社会学者受此启发,正致力于寻求在人类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遗传密码”,提出了“文化基因”的概念。文化基因的核心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为什么人类的进化比一般的生物进化更为复杂?原来它具有双重进化机制,除了生物基因进化机制外,还有文化基因进化机制。技术教育正是推动文化基因进化机制的重要途径。中小学技术教育的要义,不只是文化现象的展示与诠释,而在于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发展。那么,蕴含在技术教育中的“文化基因”究竟有哪些呢?笔者以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二是技术思想、技术方法;三是技术精神(技术文化,技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为这三者是构成技术素养最基本的要素。如果将技术素养比拟为一座金字塔,那么技术知识和技能犹如塔基,技术思想方法就是塔身,技术精神则是塔尖。技术教育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了构建这座宏伟的技术素养之塔而添砖加瓦。换言之,技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促进学生实现三个转化:一是把人类社会积累的技术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使他们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成为一个客观、理性的人;二是把前人从事技术活动的思想方法转化为学生能力,使他们明白技术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成为一个有实践能力的人;三是把蕴含在技术中的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促进学生科学的技术观、正确的技术态度的形成。如认识到技术具有双面性,逐渐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工作态度,使他们懂得怎样使技术更优化,使世界更美好,成为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

三、怎样进行技术教育

(一)“教学重演律”:亲历设计过程

笔者从事物理教学二十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后从事技术教学已有十年,围绕“怎样教”的问题进行过较长时期的摸索,但如果将其置于教育哲学的高度并加以理性的过滤,最后留下来的,大概只是“引导学生亲历设计过程”这几个字了。我把“引导学生亲历设计过程”升华为技术教育中的“教学重演律”。

回溯到一个世纪前,德国的胚胎学家海克尔发现,从种细胞成长为成熟的个体,高等生物都要经历一个胚胎发育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该物种长期进化历史的迅速而短暂的重演,即“生物重演律”。重演现象除了生物进化外,在其他领域里也屡见不鲜。就以教学活动而言,学生从“未知”达到“已知”,需要经历一定的教学过程,而这一过程同样也是以浓缩的方式,在短暂而迅速地重演着人类漫长的认识发展历程。我们不妨称此为“教学重演律”。重演律不仅揭示了客观世界的一种普遍现象,而且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将其作为指导技术教学的一种重要策略思想,可以有效地促进技术教学过程的优化。

在技术教学活动中,学生要亲历产生需求、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试验、评价以及相应的分析、权衡、选择、优化、综合等组成的一系列技术过程;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维,出现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

学生学习技术的过程是对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他们学习技术的心理顺序差不多就是前人探索技术的历史顺序。因此,理想的技术教育应该是,以浓缩的时空和必然的形式,重演人类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让学生去亲历设计的过程,感受技术的启迪。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能从中汲取前人的智慧,领悟思想方法,陶冶技术精神,全方位提升他们的技术素养。这里须指出的是,重演并不等于重复。如果将教学活动片面地理解为一种历史的“文化回音”,或者把教学过程机械地还原成技术产生和发展过程,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重走历史的老路,那将是荒谬的。

(二)技术思想和方法指导:使学生获得“大智慧”

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组组长顾建军教授指出:“在技术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更高的思想平台,使其获得大智慧。”这是个什么平台?“大智慧”是什么?我理解,“大智慧”是非常通俗的说法,“大智慧”不是知识,不是常识,也不是经验,“大智慧”是我们站在知识、常识和经验的台阶上,观察这个世界时所张开的那双充满欣赏和不断有所发现的眼睛,是眼中的这个美丽世界融入我们的心灵时常常绽放的感悟之花。“大智慧”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它源于并高于具体的技术内容;它具有“内隐性”,渗透在具体的技术活动之中;它还具有“可迁移性”,可以运用到生活和生产的许多方面。“大智慧”是指凝结在技术中为技术所固有的理念、观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是技术课程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实现能力迁移的核心。

其实,“大智慧”就是“技术思想和方法”。技术思想和方法从宏观的理论层面上提供了解决技术问题的思路和处理技术问题的方法,有利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实现共通能力的发展。可以这样说,在教学中加强技术思想和方法教育,是实现技术教学通识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对历次改革中寻求技术通用性的重大突破。

我曾经进行了技术课程“大智慧”教学的探究,发现教材中蕴含大量的技术和思想方法的教学载体,如果教师结合技术思想和方法去教技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技术思想和方法去学技术,那就会产生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技术试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试验是技术设计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是把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物化为技术成果的一条基本途径。在教学中要加强对试验过程中目的的确定、任务的安排、方法的使用、仪器的选配和校准、数据的观察和处理等方面进行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要密切注意各种细节和意外情况的发生,引导学生做好观测记录,抓住有价值的资料,力求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从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和负责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和培养学生在试验中进行合作性学习,积极培养团队精神和分工协作的意识。技术试验常常会失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培养自信、不怕失败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学习方式多元化: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要结合技术自身的特点,将新课程中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注重信息技术在技术教育中的使用,提高技术内容的先进性,改变技术学习方式,提高技术学习的效率。例如,过去常常使用丁字尺、圆规、三角板和制图板等工具进行机械制图教学,而现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技术绘图,大大降低了机械制图的难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制图教学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