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一问贯穿,凸显教学智慧——品析张克中老师的《雷雨(节选)》

2022-06-08

洪超

(江苏省竹箦中学,213351)

在第三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上,张克中老师执教的《雷雨(节选)》-课,以一个核心问题总领全文,把一个纷繁复杂的课堂凝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此安排课堂结构,充分体现了张老师的教学智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决任何问题,都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逻辑顺序,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逻辑顺序必须要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一线贯穿,就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比较科学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较为系统地分析问题,较为顺畅地解决问题。

课堂伊始,张老师问:“梅侍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既是总领全课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该堂课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着力点。以此来分析侍萍这个人物形象,学生就能思路清晰地走进文本,比较系统地把握体现侍萍形象的各方面素材,从而扎实有效地理解侍萍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请看学生的回答:

生 我觉得梅侍萍身上有现代女子的因素,在被周朴园抛弃之后,她没有死缠烂打,而是一个人带着孩子,很坚强地生活下去,虽然说她后来没有彻底看清周朴园的嘴脸,但作为一个女子,她没有沉沦下去而一蹶不振,难能可贵。

生 我觉得梅侍萍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虽然很坚强,但是在面对周朴园的时候,我觉得她还是比较软弱的,如果是我,就和周朴园决裂。这一点体现了她的软弱。

生 我对梅侍萍这个人物是这样认识的,她有坚贞的气节,非常自强、自爱。在课文节选这一部分,她和周朴园相认后,周朴园提出用金钱来帮助她往后的生活,她拒绝了,她是有这样一个不妥协的表现。

生 我通过看书发现,她其实后来选择了放弃与周朴园的这段情感纠葛,选择了息事宁人的态度嫁给了鲁贵,然后去过普通的生活。但是就她和周朴园的这段感情看,她没有为自己去争辩。作为一个母亲,她在爱情中付出了这么多,并没有获得一点回报,她自己的权利和她自己享有的东西,她为什么不去争取?这些需要反抗的地方她可能还有些欠缺。二这堂课上,围绕核心问题,张老

师 又提出了4个小问题:(1)侍萍有哪些好的和不好的方面?(2)侍萍有多少次可以走掉的机会?(3)谁把鲁侍萍赶出周家?(4)撕支票等细节体现她怎样的心理?进而,引导学

生 深入分析侍萍这一人物形象。当学

生 思维出现偏差时,张老

师 及时“拨乱反正”,将学

生 引入正途。比如,在讨论“谁把鲁侍萍赶出周家”这个问题时,

生 对话如下:

师 今天,我们就来大胆地做一个推测:30年前到底是谁把梅侍萍赶出了周家的门。(教

师 话音刚落,旁边一位学

生 接口道:周朴园的父母。)

师 这位同学说是周朴园的父母,我们现在来看能不能是周朴园的父母把她赶出周家的门。

生 不能。

师 为什么不能,你说说看。

因为那个时候周朴园要结婚了。

师 正是周朴园要结婚了,才把她赶出去啊。

生 周朴园要结婚了,这让梅侍萍无法接受,是周朴园的这个行为逼的,不是周朴园的父母。

师 你的意思是,梅侍萍是自己走的?

生 是周朴园的行为让她走的。

师 你这句话想说明什么?

生 周朴园结婚这个行为间接地赶走了她。

师 梅侍萍说,30年前是你们把我赶出了周家的门。在你看来,这个“赶”字,不一定是周家人亲口说的,是周家的行为让梅侍萍选择了出走,是吧?(学

生 点头。)

师 那么,这就与她性格刚强、刚烈的一面相符。既不是周朴园的父母把她赶出去的,也不是周朴园把她赶出去的,是他们的行为把她赶出了周家。虽然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情感真实流露的、

生 活的课堂,但既然是一节课,尤其是示范课,那必定要有个方向和教学目标,不然整个课堂就会沦为随性而为的“茶话会”了。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树立目标意识、整体意识。在这一点上,张老

师 毫无疑问地做到了。三每个学

生 都是具有独立思维的个体,教

师 要善于激发学

生 的思维积极性,引发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这堂课上,张老

师 尊重学

生 个性,对学

生 的回答大多予以了充分的肯定,让学

生 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自我的心路行走,直达心灵的深处。当然,尊重学

生 的体验,并不是无原则地认同学

生 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任由他们带着失之偏颇甚至错误的理解走出课堂。比如,在探讨“梅侍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时,张老

师 首先肯定了学

生 的答案,并就文本的悲剧性问题,作出如下解释:在我看来,梅侍萍就是一个有尊严的极要强的女人,这种尊严恰恰是造成她的爱情悲剧、婚姻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你也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性格悲剧。悲剧的价值就是“毁灭了让我们去看”,如果没有这个悲剧,我们就无法认识到这样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通过深入的交流互动,学

生 体会到时代和悲剧的关系,明白了正是这种悲剧创造了不朽的人物形象和不朽的作品,这是艺术与现实的矛盾。现实与艺术理想的强烈冲突,提升了作品的价值,让学

生 感受到了文学作品不论是喜是悲,都是永恒的、不朽的,这是一种辩证的思想。

此次“苏派语文教育论坛”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智慧”。我认为,张克中老师的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个主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曹勇军.语文的表情与目光[Ml.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李曼泓.阅读教学:立足“学生主体”[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4(6)

附:《雷雨(节选)》课堂实录【背景】因为在高二上课,《雷雨(节选)》属于旧文重读。又因为高二刚分科,班上的学

来自原来不同的高一班级。上课开始后,教

师 先询问学

在高一时有没有学过《雷雨(节选)》,得到全部肯定的回答后,为便于交流,教

师 又让每个学

确定好自己的位置——第几排第几号,之后正式上课。

师 《雷雨(节选)》我们在高一时已经学过,为什么上过的课文再来上一遍?因为文本需要反复地读,每一次阅读我们的收获可能都不太一样。因为大家都学过,我们不可能像上新课一样,今天我们就以聊天的形式上课,能聊到什么地方我不知道,能聊到什么程度我也不知道,我们尽量聊。《雷雨(节选)》部分就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在我们第一次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认识可能不太一样,这是因为大家来自不同的高一班级,每个老

师 教学的方法、方式可能不一样,因此大家对人物的理解与判断可能也存在差异。我就随便找几个同学了解一下情况:梅侍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三排二号同学请回答。

生 梅侍萍是一个悲剧形象……

师 还有吗?(学

沉默。)

师 三排六号,请回答。

我不是很理解梅侍萍……应该和当时的背景有关,她好像一开始不太清楚自己的身份,后来清楚了就选择自杀……不对……(五排六号学

举手要求回答。)

上课的时候,我们老

师 告诉我,梅侍萍是一个贫苦的传统妇女形象,她相信爱情,非常单纯,容易受欺骗。作为一个侍女,包括她的丈夫在内很多人看不起她,梅侍萍是一个典型悲剧,是很多人的悲剧,她的女儿四凤后来也有类似的经历。(该

回答完毕后,四排九号学

又要求回答。)

我觉得梅侍萍身上有现代女子的因素,在被周朴园抛弃之后,她没有死缠烂打,而是一个人带着孩子,很坚强地

活下去,虽然说她后来没有彻底看清周朴园的嘴脸,但作为一个女子,她没有沉沦下去而一蹶不振,难能可贵。

师 假如我让你说说梅侍萍有没有哪个地方不太好,你能谈谈吗?

我个人觉得吧,那个时候一个侍女和一个少爷在一起,可能有点不太矜持。(学

笑。)

师 那不是爱情吗?

生 就是有一点不守传统礼教。

师 不守传统礼教不一定不好啊,有些传统礼教我们是要抛弃的。

生 可是有些传统礼教我们还是要坚持的。

师 我们好像说得有点远了,还是回来接着说。

生 一定要说梅侍萍的不好,就是她没有认识到周朴园的虚伪……

师 还有吗?

生 没有了。

四排四号,请回答。

生 我觉得梅侍萍一个人带着孩子

生 活虽然很坚强,但是在面对周朴园的时候,我觉得她还是比较软弱的,如果是我,就和周朴园决裂。这一点体现了她的软弱。

生 我对梅侍萍这个人物是这样认识的,她有坚贞的气节,非常自强、自爱。在课文节选这一部分,她和周朴园相认后,周朴园提出用金钱来帮助她往后的

生 活,她拒绝了,她是有这样一个不妥协的表现。但是我有一个疑问,就是她在前期有没有这个反抗的个性?

师 你刚才在问我一个问题吗?是说你有一个疑问,梅侍萍在前期有没有一个反抗的表现?

生 对。我通过看书发现,她其实后来选择了放弃与周朴园的这段情感纠葛,选择了息事宁人的态度嫁给了鲁贵,然后去过普通的

生 活。但是就她和周朴园的这段感情看,她没有为自己去争辩。作为一个母亲,她在爱情中付出了这么多,并没有获得一点回报,她自己的权利和她自己享有的东西,她为什么不去争取?这些需要反抗的地方她可能还有些欠缺。

师 刚才我在问那个女同学梅侍萍有哪些不好的地方,你在思考这个问题,是吧?我在这里问一个问题,《雷雨》全本你没有读过?

生 看过,但不是每个细节都注意。

师 那当然。在你的印象里,梅侍萍在这之前有没有直接的反抗细节?

(思考)没有。

师 好,先说到这里吧。咱们找了几个同学来谈梅侍萍,实际上我是在了解大家学过这个文本之后对这个女性形象的把握。可以看到,我们每个同学的理解都不完全一致。现在,请大家用3分钟的时间从文本开始看到周朴园把梅侍萍认出来这个地方。大家在看的过程中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从两人一见面到周朴园把她认出来,梅侍萍有多少次可以走掉的机会。(学

生 读书,教

师 巡视。3分钟后。)

师 时间到。因为大家都学过,我就少给一点儿时间,下面找几个同学来回答。(学

生 分别回答:两次、三次、四次、五次。)

师 其实你们都上当了。我说多少次,这个同学说三次,那位同学说两次,还有两个同学又各找到一个地方,就这么多吗?有多少次?

生 她每一次都可以走。

师 我问的是她有多少次可以走掉,你说她每一次都可以走。你的意思是说他们两个人交流的过程中,梅侍萍随时都可以走,是吗?

生 嗯。

师 明白了吧?我其实挖了一个坑。问多少次,其实有无数次,甚至两个人在还没有对话的时候,她就可以不在这里(走掉),因为那个时候她(梅侍萍)就知道自己在哪里,在周朴园走来的那一刻,梅侍萍就可以扭身走掉,连面都不必和他见。但是她没走,一直待到周朴园把她认出来。而且,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梅侍萍的行为有点可疑。梅侍萍不仅让周朴园认出她来,而且当周朴园认出她来之后,说出“你——侍萍?”时,梅侍萍的表现是什么?(学

生 在教

师 的启发下集体读出:“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师 这是一个有着无限柔情的表达。梅侍萍此时面对的周朴园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30年前把她抛弃,让她在30年间颠簸流离,

生 活非常地困顿、艰难的人。30年后,两人见面、相认后,梅侍萍无限柔情地对这个男人说了一句话:“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当梅侍萍说出这句充满无限柔情话的时候,她万万没有想到,刚才还怀念无限的周朴园忽然严厉地对她说了一句话:“你来干什么?”接下来就是两个人吵架。吵到最后,周朴园让步了,周朴园开了一张支票,梅侍萍的表现是什么?

生 (齐)撕掉了。

师 你们的回答不准确,怎么撕掉的?

生 慢慢撕碎了。

师 对。慢慢撕碎的。大家都想一想啊,当梅侍萍慢慢撕碎这个支票的时候,她的内心是什么感觉?

师 是高兴地撕吗?

生 痛恨、失望、绝望、怨恨。

我觉得这些词都对,但在概括梅侍萍的心态上都不全面。最好的一个词,我的体会是——愤怒!如果快速地撕,我觉得不足以完全表达她的愤怒,她要慢慢撕。在梅侍萍看来,我不是撕支票,我撕的是你的脸。(学

生 笑)30年前你把我抛下,30年后你还这样,你这个男人太可恶了!对不对?在她慢慢撕的过程当中,她想用这个动作极力表达自己内心中的愤怒。我的疑问是,她为什么这么愤怒呢?

生 我的理解是,侍萍觉得在30年后周朴园想用钱来买自己30年间所受的痛苦,是对自己的一种亵渎。

师 你用的一个词特别好——亵渎。在梅侍萍看来:你周朴园这么做,意味着我梅侍萍30年之后找你要钱来了,你太看不起我了,要是要钱,我30年前就跟你要了。既然她感觉到自己的情感被亵渎了,于是她就愤怒了,这种愤怒说明这个女子的性格怎么样?

生 坚强。

师 说她性格坚强是对的,但梅侍萍的表现似乎性格上不仅仅坚强,程度还要比坚强再高一些。

生 刚烈。

师 好的。这个女子性格非常要强,既然意识到她非常要强,我在读的过程中,就发现一个地方让我很怀疑,什么地方呢?就是在和周朴园相认后争吵的时候,梅侍萍说了这么一段话,大致的意思是:30年前,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刚

生 了儿子三天,你们把我赶出了周家的门。我读《雷雨》,读到她撕支票的时候,就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要强、非常刚强、非常刚烈的一个女性。既然她如此刚烈.我反复地读、品味、揣摩这个细节,就产

生 了一个疑问,这个疑问就是梅侍萍所说的“30年前你们把我赶出了周家的门”。当侍萍在指责周朴园的时候,周朴园有没有反驳说:“谁把你赶出去了?我把你赶出去了?我们家人把你赶出去了?”有没有说?

生 (齐)没有。

师 没有反驳就等于承认吗?今天,我们就来大胆地做一个推测:30年前到底是谁把梅侍萍赶出了周家的门。(教

师 话音刚落,旁边一位学

生 接口道:“周朴园的父母。”)

师 这位同学说是周朴园的父母,我们现在来看能不能是周朴园的父母把她赶出周家的门。

生 不能。

师 为什么不能,你说说看。

因为那个时候周朴园要结婚了。

师 正是周朴园要结婚了,才把她赶出去啊。

生 周朴园要结婚了,这让梅侍萍无法接受,是周朴园的这个行为逼的,不是周朴园的父母。

师 你的意思是,梅侍萍是自己走的?

生 是周朴园的行为让她走的。

师 你这句话想说明什么?

生 周朴园结婚这个行为间接地赶走了她。

师 梅侍萍说,30年前是你们把我赶出了周家的门。在你看来,这个“赶”字,不一定是周家人亲口说的,是周家的行为让梅侍萍选择了出走,是吧?(学

生 点头。)

师 那么,这就与她性格刚强、刚烈的一面相符。既不是周朴园的父母把她赶出去的,也不是周朴园把她赶出去的,是他们的行为把她赶出了周家。

生 我觉得是社会环境把她赶走的,因为当时他们在一起不被看好,尽管他们之间的这种爱情非常美好,但是在,是一种…”

师 稍等啊。我的问题是,是不是周家的人把她赶走的?梅侍萍说是,你觉得……?(学

生 摇头)不是。为什么不是?请回答理由。我觉得就是周朴园把她赶走的。(学

生 沉思。)

师 要学着从文本当中找答案。30年了,周朴园还把什么东西给她保留着?照片、衣服、家具,包括她

生 孩子时关窗的习惯等等,要知道这已经从南方到了北方,一个男人花了30年的时间,就是为了纪念当初把她赶出去吗?

生 是周朴园的父母干的。

师 你说是周朴园父母干的,那为什么不在她

生 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就把她赶出去呢?为什么他们两个刚开始好的时候,他的父母不把她赶出去?一定要

生 完第二个孩子才把她赶出去?

生 在我看来,主要是为了娶一个有钱有地位的小姐。

师 你的意思是周家父母是为了儿子结婚才把她赶出去的?那有没有既能让儿子结婚,又不把她赶出去的解决办法呢?

生 我觉得没有。

生 我觉得是梅侍萍自己选择离开了周家。梅侍萍说周家要赶紧娶一个有钱有地位的小姐,我们不妨推测一下,周家要娶一个这样的小姐,他们可以把这个小姐娶回来,然后把梅侍萍作一个妾。这样既可以门当户对,又可以让周朴园、梅侍萍两个人在一起。但是从后文可以总结出,梅侍萍是一个非常刚强的人,她不甘于做一个妾,而且她已经给周朴园

生 了两个孩子。所以我觉得她离开周可能跟她刚强的性格有关,诸多因素加起来让她自己选择离开周家。

师 你的整个结论是说侍萍是自己离开的,周朴园如果能把侍萍留在家里面,继续和自己

生 活,不管是什么名义,就是不管是以妻子还是以妾的身份,周朴园都是同意的,是吧?那么,他的父母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什么?在侍萍已有两个孩子的前提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侍萍留在家里做自己儿子的妾,是吧?但是,你认为梅侍萍最后选择了离家出走,不愿呆在周家。这里还有一个疑问:在那个时代,一个下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仅仅是因为性格造成的吗?

生 不是。

师 那是因为什么?

有可能是对爱情的这种……她的爱情观。

师 她的爱情观从哪里来?

生 就是她对周朴园的爱是非常深沉的,包括30年后——

师 她的爱情观从哪里来?

生 从她内心里来。(

生 笑。)

生 她就是这样的一个社会地位,本来就不应该对这样的

生 活抱有希望,她愈得不到,反而愈希望得到平等的爱情,我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她对这份爱情就更加地期待,也充满了向往,非常珍惜这段爱情。

师 非常珍惜,结果现实让她离开了。

生 我认为应该不是这样的,因为一直到30年后,侍萍都对周朴园怀有感情,她撕支票,只是周朴园对她的态度不好。

师 我们在讨论当年是不是周家人把侍萍赶出去的,你认为还是有这个可能的,是吧?

生 是的。

师 嗯,好。还有人要说么?

生 我认为是周家人把她赶走的,因为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梅侍萍对周朴园是有极大的怨恨的,所以不应该是她自己跑出去的。由于当时的婚姻观念,梅侍萍是一个下人,在地位上和周朴园不相当,虽然他们两个人愿意在一起,但周朴园的父母不会同意他们在一起。

师 那侍萍可以在家里啊,周家父母可以给儿子再娶一个啊。

生 这样传出去……

师 传出去没什么不好啊,大家都这样。

生 或者说……我再想想。

生 我觉得是周朴园的父母把她赶出去的,当时因为有门当户对的观念,梅侍萍只是一个下人,而周朴园是一个少爷,他们觉得这两个人的社会地位差距太大,这种爱情不能被接受,所以把她赶出去了。

生 我觉得二者都有可能。一方面,从周朴园父母来说,自己的儿子和下人有了些事情,总归听上去不太好,所以把她赶出去;另一方面,从梅侍萍来说,她是下人,她对自己的

生 活有向往,她跟周朴园在一起要追寻自己的爱情,她可能最后也有出走这种想法。

师 这位同学说,这两种可能都有。不要问我答案,我也不知道。但是,在这样的一种思考当中,你会发现梅侍萍这个人的形象在逐渐变得丰满,她不再单单是你原来认为的那样一个女人。同样地,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也可以换个角度去看。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儿,但最后我给大家说一下周朴园。分析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有一个点,这个点就是周朴园在之前无限地思念这个女人,但转眼间,当这个女人在她面前的时候,他却勃然大怒,这种情感态度剧变的背后到底是什么?你要有兴趣,可以课后去看一下。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判断,从来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你愿意去思考,他给我们展现的内涵会越来越丰富,我们对人性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在我看来,梅侍萍就是一个有尊严的、极要强的女人,这种尊严恰恰是造成她的爱情悲剧、婚姻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你也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性格悲剧。悲剧的价值就是“毁灭了让我们去看”,如果没有这个悲剧,我们就无法认识到这样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好,课就到这里。

(该课堂实录由执教者张克中老师提供)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