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与实施策略

2022-06-08

练玉娟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 “ 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笔者通过听课、调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发现,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①学生不愿意作答。②学生的回答跟教师的预期答案相去甚远。③学生对提问百思难答等。究竟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存在什么问题,使学生产生这些不和谐的反应?带着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提问设计的研究。

有效提问,是以有效的策略提出有效的问题。这就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有效提问是针对无效和低效提问而提出的,主要包括三类:①其背后蕴涵一定的思想性和哲理性,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②能够产生良好效应的问题。③能够组织学生有效地进行讨论的问题。

有效提问的设计原则

1. 围绕三点 精心设问

课堂提问只有围绕教学目标、针对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独立、深入地思考。

例如,在“Photoshop色彩调整”这节课中,学习“如何利用色阶工具调整图像色调”时,教师是这样设问的:(1)色阶图(如图1)中的直方图与图像色调有什么关系?

如何利用直方图分析图

像?(2)正常曝光图片的直方图是什么样的?(3)三个游标各代表什么?如何移动才能产生想要的效果?这几个问题很有针对性,围绕着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进行设置,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和实际操作,很快就学会了利用色阶工具调整图像的色彩。

2. 情境矛盾 启发思索

启发性问题有两种常见的操作方式:

(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通过课件或实例演示,让学生回忆已有知识、观察现象后,再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flash图层”时,先让学生操作动画实例“打印机(如图2)”,观察“打印机”的源文件——时间轴结构图(如图3)和动画效果,再向学生提问:①你是怎么理解“图层”的?②你觉得图层有什么作用?③图层的四种状态各有什么作用?什么时候需要使用?这样,提供实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利用矛盾,引发思索。教师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例如,在Flash中学习如何复制图层时,因为学生有复制文件或复制对象的经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先去尝试一下复制图层。学生操作不成功时,教师趁机让学生思考:Flash中的图层是有时间轴的,能不能直接执行“编辑—复制”的操作?如果复制成功了,应该粘贴在哪里?通过这些问题启发学生去探究,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处,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深刻地掌握了如何复制图层。

3. 分层设置 循序渐进

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和提高。例如,学习“利用蒙版合成图像”时,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设置‘渐变工具’的选项,可以让图像的一边跟背景融合”。学生通过思考、实践,掌握了设置渐变颜色为“黑—白” 渐变的方法。这时教师可进一步提问,如果想让图像的两边都与背景融合,应该如何实现呢?学生又积极地思考并尝试起来,有的说把“渐变工具”的渐变颜色设置为“黑—白—黑” 渐变,有的说先把原来的蒙版合并,再增加一个蒙版,把图像的另一边与背景融合。这样,就会让学生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地思考问题并一一解决,达到了显著的学习效果。

4. 问题综合 巩固所学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课时所限,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但前后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所以在问题设置时要考虑到综合性。例如,在学生学完“形状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后,为了巩固所学,教师可以展示一个运用两种动画类型制作的综合作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归纳两种动画类型的异同,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灵活、恰当地选择使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

1. 抛弃封闭式问题

教师必须抛弃封闭式提问。当我们问“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如果学生回答“不能”,那我们就失去考查这个学生是如何理解问题的机会。如果学生回答“能”,我们仍然必须问“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既然一个问题即可表述清晰,为什么还要问两个问题呢?所以,教师必须停止使用由“你知道”、“你能告诉我” 或者“你不认为”等词开头的问题。

2. 动作词汇,核心问题的必备

能表明认知操作的有效问题就是核心问题。表示认知操作的动作词汇有“回忆”、“观察”、“比较”等。如果你希望学生去观察,可以这样提问:“关于_________,你观察或注意到什么?”如果你希望学生去回忆,可以这样提问:“你想起来哪些有关_________的事?”

例如,学习“引导层动画”,如果提问“引导层动画是什么”,而学生告诉教师正确的定义,那这节课的目标实现了吗?显而易见,还没有。该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了解概念,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观察引导层动画实例,从中找出引导层动画的特点。如果我们把初始问题改成“请告诉我引导层动画有什么特点”,那么,我们离教学目标的意图就更近一步。可是问题仍然没有包含明确的思维操作,学生的回答可能并不是教师需要的答案。如果把问题表述为“这个引导层动画实例,你观察或注意到它有什么特点”,便包括了动作词汇代表的思维操作,学生可以通过这项思维操作生成教学目标所指定的回答。

3. 后续提问,带出思考的美妙之处

后续提问通常出现在核心问题的一问一答之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应的反馈,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后续问题有:(1)重新聚焦问题。用来调整学生的答案,使之符合核心问题的要求。例如,教师提问学生“什么是图层”,如果学生回答“图层可以让物体运动起来”,这时,教师必须再次叙述学生的回答并告诉学生,“是时间轴可以让物体运动起来,而老师需要你回答的是图层的概念,是观察了‘打印机’实例后,你对图层的理解”。(2)解释性问题。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对某个事物的理解。例如,教师提问学生“什么是图层”,学生回答“图层像一张张透明的纸,可以在上面绘画或写字等,多个图层叠起来就是一幅完整的画面或动画”。这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解释性问题“你描述一下图层与透明的纸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经过思考后,就会把图层与透明的纸的相似点表述出来,比如都是透明的、独立的、有序的,学生对图层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学生不仅知道自己在思考什么,也明白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后续问题还有验证性问题、限定焦点问题等,这些问题能带出学生思考的美妙之处,使学生的眼界更宽阔,思维更活跃,操作更有效。

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

1. 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应面向所有的学生,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的回答。如果个别学生回答得很好,那么全班多数学生是否理解他的回答?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需要矫正,那么他所存在的问题是否代表着多数学生?只有把这些情况搞清楚了,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 教师主导,启发思考

学生不会回答或者应答反向而行,教师应围绕提问的中心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追加问题,巧妙铺垫,帮助其理顺思路;或者迂回设问,让学生回答类似的问题,得到启发再触及正题。例如,学习“引导层动画”时,教师提问:“观察一下,引导层动画的运动对象和引导路径各有什么特点?”有些学生不会回答,有些学生回答运动对象是飞机,引导路径是曲线。这时,教师就要发挥引导作用,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说这些不是它们最主要的特点,教师应该设置阶梯状的铺垫性问题,如“运动层的动画类型是动作补间还是形状补间”、“运动补间动画要求运动对象是组合的还是分离的图形状态”、“大家再对比一下,运动对象和引导路径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些铺垫性问题,学生就会知道引导层动画的运动对象是组合图形或元件,而引导路径是分离的图形状态,从而深刻地掌握了引导层动画的制作要点。

3. 思考和补充时间不可少

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及动手操作求证的时间。思考时间力求照顾到全体,如果较难的问题,要留足集体讨论的时间。另外,学生回答后,也要留足补充时间,应习惯追问:“还有补充吗?还有不同观点吗?”这样,能让学生的思考更深入全面,回答更加完善。

4. 表述清晰,多点鼓励

问题的表述要清晰简洁,中心明确。问题中有引导学生回答的思维操作词语,如“你‘回忆’或‘想起’它们有什么表现效果”或“如何区分这两种动画”。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该走近学生,如果学生不自信、紧张,或者在回答过程中说错或一时想不出来,教师都应给学生积极的激励和启发,消除学生的顾虑,减轻心理压力,让学生自然地摆脱困境。

5. 应对回答,以促进思考为导向

如果学生的回答正确,教师除了要考虑其他学生的观点外,还要关注学生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通过后续提问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这些问题探究他们自己的思考过程。

如果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教师不能直截了当地裁定或一味去纠正学生的错误答案,要继续倾听学生的回答,通过一些后续提问去探究学生的见解,去理解学生是如何形成错误想法的。例如,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图层的作用,教师提问:“两个做不同运动的小球能不能在一个图层内完成?”有些学生坚持说可以并进行了尝试,这时教师可进行后续提问:“一个小球向左运动,一个小球向右运动,能在一个图层内完成吗?”学生经过思考并尝试后,发现一个图层是不能完成两个小球做不同运动的,但两个小球做相同运动在一个图层还是能完成的。学生通过尝试去验证他们的观点,发现无法成功,再用自己的实际操作修正了自己的错误,对图层的特点和作用会理解得更深。

在为期两轮的行动研究中,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观察、调查、访谈和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证明本研究中提出的有效提问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实施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使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提问逐渐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在后续提问的设计和教师的反馈方式等方面还需要继续研究、改进和完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Marylou Dantonio,Paul C.Beisenherz(著),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潘巧明.信息技术课教师课堂提问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2).

任满琴.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J].信息技术课,2009(5).

李志厚.通过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教育导刊,2004 (9).

程晓樵,吴康宁,吴永军.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互动[J].教育评论,1999.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