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教会孩子上网不上瘾

2022-06-08

孙宏艳

网络浪潮扑面而来,成年人似乎还没有准备好,青少年却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这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很大挑战,父母不得不和网络争夺孩子。有的家长甚至“谈网色变”,生怕孩子染上网瘾。记得十多年前,笔者在“家教热线”值班时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她说自己上班时把家里的电脑键盘拆下来拿到单位,下班再带回来。然而,这种方法早已过时,很多家庭已经使用笔记本电脑,迅猛发展的移动终端也受到青少年的青睐,再用拦截的方法更是无效。

但是,网络并非洪水猛兽,不是所有人都上网成瘾,有的人被网络牵着鼻子走,有的人却能有效控制自己。可见,孩子上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家长、教师不了解孩子上网成瘾的特点,缺乏有效的引导方法。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中小学生上网成瘾的状况和特点,找出规律,更好地引导、应对和预防。

笔者曾组织科研团队对全国5000多位学生及他们的家长进行调研。调查中获得了一些珍贵数据,从中发现网瘾中小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家庭教育特点,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从家庭角度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成瘾。

10种学生易成为网瘾高危人群

第1种:初二至高二、男生、家住城乡接合部的学生

数据显示,网瘾中小学生约占中小学生网民的6.8%。高一有9.1%、高二有7.8%、初二有8.7%的学生沉迷网络,超过平均水平。初三有6.7%的学生陷入网瘾,与总体水平相当。另外,住城乡接合部的学生有7.8%属网瘾少年,高于家住郊县(6.9%)和市区(5.8%)的中小学生;男生网瘾比例为9.0%,女生网瘾比例为4.8%。可见,初二至高二的学生、男生、生活在城乡接合部的学生更容易染上网瘾,需要家长和教师给予特别关注。

第2种:经常到网吧上网或用手机上网的学生

由于父母和老师的严格控制,网瘾学生大多选择到网吧上网,或者偷偷用手机上网。网瘾学生到网吧上网的比例比非网瘾学生高24个百分点。朋友或同学家也是他们经常上网的地方,比非网瘾学生高近5个百分点。而家中、学校、亲戚家则不是他们喜欢上网的地方,比例明显低于非网瘾学生。从这点看,网瘾学生更想摆脱父母、老师、亲戚的监管。另外,网瘾学生更喜欢用手机上网,比非网瘾学生高13个百分点。手机上网的多元性、隐蔽性、便携性,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所以,父母要特别关注那些常常爱去网吧或朋友家的孩子,以及那些手机不离手的孩子。

第3种:把网络当玩具而不是当工具的学生

网瘾中小学生上网最常做的两件事是聊天和玩游戏,均比非网瘾学生高出20多个百分点,而非网瘾学生上网查询学习资料的比例要比网瘾中小学生高出30个百分点。另外,非网瘾学生上网浏览时事新闻、看书、收发邮件较多,均比网瘾学生高出5个以上百分点。可见,网瘾中小学生经常拿网络来娱乐,把网络当成玩具,而非网瘾学生则用网络来学习。这启发我们要关注学生平时使用网络大多在干什么,注重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使他们不仅会使用网络,而且要理智地、科学地使用网络。

第4种:学业失败、没有学习乐趣的学生

成绩好的学生网瘾比例较低,成绩差的学生网瘾比例偏高。数据显示,学习成绩下等及中下等的上网学生中,网络成瘾比例为33.4%,而学习中等以上的学生网民中,网瘾比例为14.6%。另外,不喜欢学习的比例,网瘾学生高于非网瘾学生近12个百分点。自我感觉学习负担重的学生中,网瘾学生比非网瘾学生高11个百分点。很多家长和教师常常把少年儿童学习不好归罪于网络,事实上他们往往是因为学业失败、感受不到学习乐趣、缺乏学习方法才逃到网络上去的。

第5种:对生活不满意、对未来缺乏信心

网瘾学生大多对生活满意度较低,对自己及生活环境都不满意。其中,六成多对自身学习状况不满意,比非网瘾学生高出近两成;三成多对自己身体状况不满意,比非网瘾学生高出近一成。此外,他们还经常觉得自己有能力但没机会表现,比非网瘾学生高近20个百分点。在对未来的态度上,网瘾学生不够乐观,明显高于非网瘾学生。可见,网瘾学生大多对生活不满意,不喜欢当下的生活,对未来不乐观。这一点启发我们,要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多发现优点,多帮助他们感受生活乐趣。

第6种:休闲内容单调的学生

网瘾学生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缺乏丰富的休闲活动,他们大多休闲内容单调,以在网上打发时间为主。近八成网瘾中小学生在节假日里大多在网上打发时间,比非网瘾学生高出近38个百分点。访谈中,不少学生也表示,去网吧其实就是想跟朋友在一起,因为没有别的地方可去,网吧的价格又很便宜。六成多教师也认为,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是“学生课外活动不丰富,活动场所少”。

第7种:缺乏伙伴没有朋友的学生

网瘾中小学生课余时间大多独自一个人待着,比非网瘾中小学生高出10个百分点。非网瘾学生课余时间大多与同学、邻居伙伴、亲戚家的孩子等一起玩。可见,课余时间独自一个人更容易上网成瘾。因此,我们要多鼓励中小学生与同龄伙伴交往。

第8种:与父母关系不好的学生

网瘾中小学生与父母、教师、同龄人的人际关系均较差。在各种人际关系中,网瘾中小学生与父亲关系更差。11.7%的网瘾中小学生与父亲关系不好,而仅2.9%的非网瘾中小学生与父亲关系不好。数据还显示,只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学生、住校的学生网瘾比例更高。父母是孩子的靠山,家庭是孩子的港湾,和谐的亲子关系是避免孩子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

第9种:没有人说知心话的学生

由于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瘾学生大多感觉不被他人了解,他们认为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如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都不够理解他们。有了知心话,他们也大多“藏在心里”,比非网瘾学生要高出近一成。非网瘾学生更愿意把知心话告诉爸爸、妈妈等人,尤其愿意告诉妈妈(将近一半),而网瘾学生把知心话告诉妈妈的比例不足三成,相差20多个百分点。

第10种:经常感到孤独,缺乏交往技能的学生

七成网瘾学生感到孤独,而非网瘾学生感到孤独的比例为五成多,可见沉迷网络无法真正帮助中小学生解除孤独感,相反容易使孤独感增强。网瘾中小学生还缺乏交往技能,有近三成感到无法与第一次见面的人轻松交谈。这样的学生常常因为不敢与人交往而躲避到网络中去满足交流需求。访谈中,山东一位13岁的网瘾少年说:“没上网以前,我心里压抑得很,在班里没朋友,大家都瞧不起我,觉得我是从农村来的,见识少。有一次老师要求同学们自由组合社会实践小组,谁也不跟我一组。当时,我觉得特别没面子。开始时我还努力想和大家成为朋友,但后来我也害怕了,见到人不敢开口说话。那时候每天到学校去简直像受刑一样,晚上睡不着就害怕第二天上学。有一天我心里苦闷,到家附近的网吧上网,这才发现网上真好,网上什么都有。我变得爱说话了,在网上和人说啊说,什么都敢说……”可见,缺乏朋友,没有伙伴,对中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大的成长压力。我们不仅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还要教给他们一些交往技巧。

网瘾高危家庭的5个主要特征

特征1:与父母交流少,共同活动少

网瘾学生大多生活在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与父母交流较少。数据显示,网瘾中小学生父母平时与孩子不交流、极少交流的比例为6.7%,有少量交流但不深入的为45.9%;而在非网瘾学生家庭中,二者的比例分别为0.9%和31.9%,少于网瘾学生父母。

父母忙工作、忙生活,有时会忽略孩子的成长。

在家庭中感觉被忽略的孩子,更容易网络成瘾。调查发现,网瘾学生父母四成多“从不与孩子一起玩游戏”,近四成“从不与孩子一起使用电脑或者上网”,近三成“从不与孩子一起运动健身”,近两成“从不与孩子一起谈论感兴趣的事情”,比非网瘾学生家庭均高10个百分点左右。

特征2:越围追堵截,网瘾比例越高

上网环境不同的家庭,孩子网瘾比例有较大差异。越是家长不上网,孩子网瘾比例越高。家长上网的家庭,孩子网瘾比例为5.7%,家长不上网,孩子网瘾比例竟然为8.4%;家里不能上网,孩子网瘾比例为7.7%,家里能上网的孩子网瘾比例为6.3%。这说明,很多父母担心孩子上网,对孩子采取围追堵截的办法,拔掉家里网线,自己也不在家用电脑,可是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

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网络行为也有较大影响。放任不管的家庭,孩子网络成瘾比例最高,其次是反对孩子上网的家庭。而支持孩子上网的家庭,网瘾比例仅为1.7%。可见,父母开明的态度使孩子乐意接受父母的监督指导,从而避免或减少网瘾状况发生。

特征3:电脑放置在孩子房间网瘾比例高

电脑放置的位置对孩子是否沉迷网络也有影响。电脑放在父母卧室,孩子网瘾比例为5.9%;放在客厅,孩子网瘾比例为7.3%;放在孩子卧室,孩子网瘾的比例为8.0%。可见,父母对孩子的适度监控很有必要。父母要检视家庭中电脑的放置地点,最好让孩子在家庭的公共场所上网。

特征4:家庭教育方式大多放任、粗暴或溺爱

少年儿童是否沉迷网络,和家庭教育方式关系密切。粗暴教育方式的家庭,孩子网瘾比例最高;溺爱教育方式的家庭,孩子网瘾比例其次;放任教育方式的家庭,孩子网瘾比例排第三,均超过总体平均水平(6.8%)。只有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家庭,中小学生网瘾比例低于总体水平,为4.9%。如果父母能多用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孩子做朋友,他们反而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指导。

特征5: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

七成网瘾学生的父母表示,孩子对自己平时的教育不接受,或者即使接受也没有行动,非网瘾学生父母仅为四成多;近六成网瘾学生因上网问题与父母等长辈发生过争执,较非网瘾中小学生高出40个百分点。这说明,网瘾学生的父母普遍需要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

为孩子构筑网络安全防火墙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沉迷网络的孩子大多生活不如意,学业失败,缺少朋友,人际关系差,没有好的休闲习惯,家庭关系不和谐,与家长疏远,在被忽略的环境中成长,有的孩子被溺爱甚至放任,有的孩子经常被父母打骂。这样的家庭成长环境使孩子从现实生活中逃离,网络成为他们心灵的归宿。不是网络带坏了孩子们,而是孩子们的生活出现了问题,他们才寻求网络的庇护。

1.营造和谐的家庭文化

生活在放任型家庭和粗暴型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网络成瘾。所以,家庭首先要为孩子创造温馨的成长环境。这个环境不是大房子,不是高级家具和锦衣玉食,而是家庭的精神、文化氛围。父母的和谐恩爱也是孩子成长的精神营养,给孩子带来精神支持。

2.了解孩子的快乐和烦恼

经常和孩子聊聊天,多了解孩子的心理诉求,知道孩子的烦恼和快乐,让孩子的苦恼有发泄的出口。另外,青春期尤其是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对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要与之平等相处,多做朋友。

3.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在生活中“失败”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会更多地将精力转向网络。在网络上,他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甚至成功地创造一个或几个“理想我”。少年儿童时期正是形成自我认同的关键期,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及长处,用这些闪光点激发孩子对生活的乐趣和自信心。

4.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方法

一些父母往往并不看重孩子的同伴关系,总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小孩子的交往都没有什么长性,不值得浪费时间。可是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朋友比分数重要。学习成绩不好带来的苦恼,远远不及缺少朋友产生的孤独感。所以,家长要特别关注少年儿童的交往,多鼓励他们走出家门交朋友。父母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与人交往看起来简单,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大问题。家长或老师要帮助孩子了解与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增长人际交往的信心和能力。

5.父亲要多参与家庭教育

孩子沉迷网络的家庭中,父亲的教育大多是缺位的。一位接受访谈的男生说:“我爸每天就是忙着挣钱,他以为有钱就有了一切。其实我特别恨他,我长大有了孩子一定多陪他们,钱少点儿没关系,够生活就行。”所以,要鼓励父亲多参与家庭教育,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要给父亲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

6.给孩子培养至少一两项兴趣爱好

有些父母只想看到孩子在学习,不愿意看到孩子在休闲。很多学生没有时间玩,没有朋友玩,没有地方玩,即使有了时间也不会玩,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家里看电视和上网,这样更容易导致少年儿童陷入网瘾。因此,家长最好能帮助孩子培养一两项固定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有机会展示他们的兴趣爱好。

(作者单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