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信息技术是校本课程开发、运用的助推器

2022-06-08

喻玲玲

名师速写有人说她是教育“常青树”,有人说她是“妈妈老师”,也有人说她是“居委会主任”,2012年《合肥晚报》用整版刊登她的事迹,说她是“身边最美教育人”。她,就是安徽合肥师范附小的语文教师、班主任——喻玲玲,一位年过半百,耕耘杏坛三十二年的老教师。作为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演讲学会会员、合肥市学科带头人、合肥市教师培训基地专家,她多年来致力于班主任、语文教学研究,并参加多项国家、省级课题研究。

她性格活泼开朗,待人和蔼可亲。走近她,听到的最多的就是她爽朗的笑声。

在学校,她是最年长的班主任,“良师益友”是学生们对她的最高评价。在她的词典里有这样一句话——“一日为师,终身朋友”。她常常把教育比作“爱情”,六年一届的班主任工作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马拉松爱情故事”。她主张“爱情”应倾心经营、智慧经营。她认为理想的班集体应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魔力世界;一个来了还想来的魅力乐园;一个来了就走不了的温馨小屋”。

在教学上,她是一位永不疲倦、积极探索的语文老师。她的课堂轻松自然、充满欢乐,追求“生本课堂”、“高效课堂”是她的终生梦想。她说:“我思,故我在;我学,故我在;我爱,故我在。”善思,使她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始终站在教学的前沿;好学,使她积极学习、运用信息技术,跟上现代教育的节拍;热爱,使她青春永驻、激情四射,笑迎一个又一个挑战。

醉心于教育事业,她最爱唱这样一首歌:

因为教育,是毕生梦想,所以再累仍是幸福模样;

因为教育,要用心培养,所以随时可以为之疯狂;

因为教育,我不会沧桑,所以再老还是年轻的模样;

因为教育,在每个地方,桃李满园竞芬芳,人来人往。

当下,信息技术已融入学科教学,成为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强大功能,冲击着传统的教学理念、结构与方法。它更是校本课程开发和运用的助推器,推动我们追求高效、生本课堂。

从2012年开始,我与同事们一起承担了一项省级课题《绘本作文教学的实验与研究》,主旨是充分挖掘绘本中“写”的元素,利用绘本中的作文资源,引导学生补写、续写、创编等,培养孩子们写作的想象力。开发校本课程与运用现成的语文教材不同,不仅需要搜集、整理有关资料,还应让校本课程辅助、补充于主题课程。所以,其开发运用的过程也应该寻找适当的时空节点,使之自然而然地服务于主题课程,让学生在不增加负担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校本课程真正得以立足于课堂。

课程资源无限量,搜集过程变得简单、快捷

做绘本作文教学的课题, 第一步就是搜集绘本。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资源,尽管工作量是庞大的,但信息技术使它变得简单快捷。教师们运用百度、云盘搜索到大量的绘本资源,如绘本在线、绘本馆、500本经典绘本、中外优秀系列绘本等。教师们还到各大书店、学校图书馆搜集一些网上查不到的优秀绘本,用相机或手机拍摄下来制成PPT传到资料库。第二步是整理资料,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绘本都适合用来进行绘本作文教学。课题组按照小学的三个阶段(低、中、高段)归纳整理新课标在各个学段的习作要求,再结合语文教材中习作课程内容,确定各学段习作训练点,相对应地列出绘本序列,这样就建立起一个系列性强、便于操作的绘本作文教学资源库。

对于这项纷繁复杂的工作,信息技术真是一个强大的分解器。借助它,我们把巨大的工作量分解开来,教师们工作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技术又是强大的压缩器,把巨大的绘本资源全部浓缩到优盘或邮箱里,运作方便,携带轻巧。信息技术还为课题研究创设了无限的工作空间。由于我们研究的是校本课程,没有固定的场所、时间去做研究,但这些问题在信息技术面前迎刃而解,教师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研究课题,通过QQ、微信、博客等,用手机或电脑随时交流、分享、讨论。

课堂多轨并行,教学结构正在“翻转”

绘本作文教学研究的最重要一环是研究绘本作文教学策略,即借助绘本这个媒介进行习作教学,以求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变得高效。以“读写结合”为总前提,我们探索了“同课异构”、“同课异环境”、“读、写、做一体”等不同的教学策略。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绘本作文教学异彩纷呈。

1.同课异构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借助一本绘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挖掘。它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同年级、学段的横向开发,依据相同的教学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点挖掘。

比如在四年级教学中运用《蚂蚁和西瓜》绘本(如图1),引导学生想象写“蚂蚁搬西瓜的故事”、“蚂蚁搬西瓜的场面”、“蚂蚁们的家”等。与此相应的是一些写作方法的训练,如场面描写(总分的构段方式、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等)、叙事描写(写清楚、写具体等)、观察作文(观察、写作的顺序等)。以绘本为抓手再向生活拓展,可写《一个××的场面》(劳动、运动会、春游……)、《我的新发现》(发现动物、植物的特点,发现的过程,寻找答案的过程……)、《我成功了》(写出事情的一波三折,把事情写清楚……)等。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不同年级、学段的纵向开发,还以《蚂蚁和西瓜》为例,在低段可选择一幅或几幅图进行语言训练。

如图2,让学生看图完成句子“一只蚂蚁来了,它,西瓜一动不动。又来了一只、两只、一群蚂蚁……”把句子写完整。这项工作在亲子、生生、师生阅读中,通过演一演、说一说、画一画、赛一赛、猜一猜、玩一玩、记一记、写一写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积累语言。在中段可进行内容拓展,以绘本为抓手,围绕绘本故事所描写的内容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习作,使表达成为一种自然流露。高年级重点是主题感悟,延伸习作写调查报告,如《神奇的蚂蚁家族》,写自己从蚂蚁搬西瓜得到的启示,如《团结就是力量》,也可以进行应用文训练,如《给蚂蚁们的颁奖词》等。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是最基本的物质前提和硬件保障。通过多媒体展示绘本,鲜艳的色彩、蚂蚁搬西瓜的壮观场面,伴以激动人心的背景音乐,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释放出无限的想象空间。

2.同课异环境

我们还尝试运用同一绘本,在PPT、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等不同的环境下教学。如在绘本《方格子老虎》的教学中,PPT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读故事—找出文本写作特点(对话描写)—揣摩写法—迁移内化(写作:假如方格子老虎来到森林里,别的小动物看到它会怎么说?)整个教学是一个知识、能力的迁移过程,绘本是“例子”和“标本”。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上台画出文本中的对话描写,再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的软件让学生运用拖曳、遮盖、放大等多种方法,体会对话中提示语的作用和写作技巧,最后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作文,当堂批改。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的操作中完成,多重交互是教学的最大亮点。网络环境下,教师们引入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把习作中的“对话”描写这一知识点,拍成微视频上传到班级QQ群,请学生课前观看,带着问题上课。整个课堂教学只用来答疑解惑、训练巩固。同课异环境的教学研究,让我们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课堂正在发生“翻转”。课堂教学定会由讲授到多重交互,最后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将变为现实。

3.读、写、做一体

由读到写,由模仿到迁移,最后能自主地创编绘本是绘本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把绘本的写作与美术课整合,尝试读、写、做一体的教学策略。比如在教学《我爸爸》绘本时,首先请语文教师教学生写。书中有很多比喻句“我爸爸真的很酷,他像……”我们让学生按照爸爸的特点,也写个这样的句子。孩子们兴致很高,写出了“我爸爸像牛一样能吃苦”、“我爸爸像蜜蜂一样勤劳”、“我爸爸像大树一样高大”。接下来,我们再让学生想想自己的理由,哪件事最能表现爸爸的这个特点。学生自然地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了不同的爸爸,如“爱发火的爸爸”、“关心我的爸爸”等。第二节课,请美术教师教学生做绘本,教师多媒体展示不同的绘本作品,如刷刷书、卡片书、心形书等,再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图案,如剪纸、蜡笔,甚至用棉线、废布、色块等。很快,一本本精美的绘本诞生了。这种教学是成功的,它充分体现了玩中学、玩中做的教学思想,培养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效果得以充分展示、共享,教学评价变得多元

校本课程的研究效果如何,关键还是看教学效果。如何展示教学成果?信息技术提供了多种平台。课题组建立了QQ群、博客、电子作文书等,学生写完习作可以随时配上不同的插图,传到网上。因为是自己写的,所以大家都爱看,家长也爱看,真正达到了展示、共享的效果。

绘本作文的效果最终以作文形式表现出来,如何评价作文?课题组也做了有益的尝试,我们采用“三阶评价”模式。一阶,即网评。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上传到班级博客。由于博客的开放性,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对待,评价也从传统课堂上的师生、生生批改,变成了多元批改。比如学生、家长、教师或任何关注的人等。通过浏览留言,也能及时反馈、整合别人的批改意见。二阶为师评,教师搜集、阅读学生习作,了解留言情况归纳整理,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及留言,制作成课件。三阶是师生评,点评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如猜一猜,教师读出某一精彩片段或富有个性的留言,让学生猜是谁的习作(意在鼓励学生自觉地去浏览,关注别人的习作),并口头评价别人的习作;说一说,教师说出习作中某一细节(知识点),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实践说说应该怎么写(也可以自由发挥);改一改,借助白板展示典型习作,集体讨论,修改习作,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操作,添加、删减等积极参与到修改中来,最后,教师通过点拨、建议等,引导学生学会习作,学会修改;议一议,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组选出一篇习作,共同讨论修改意见,再全班交流修改建议等。

以上是我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深深体会到的信息技术的强大作用。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这项课题研究的成果。当然,通过课题研究,我也感觉到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中一些值得关注或思考的问题。首先,是多媒体的过度运用,课堂上大部分是人机对话,减少了人本对话的空间与时间,学生对绘本的感悟,更多依赖声、光、电,弱化了绘本本身的魅力,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其次,过多使用电脑、键盘,学生看到的是电脑上的文字,弱化了对文字的审美能力。中国文字是门艺术,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学生不看书写体,不写或少写汉字,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再次,信息技术的快捷方便、网络的广泛运用对语文教学而言是把双刃剑。很多学生的习作不是写作,而是“粘贴”,养成了抄袭恶习。新课程强调“习作要写独特的感受”,而“独特”的前提是“真实”。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又使学生不愿去写“真实”的作文。所以,在许多充满正能量的习作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格式化”的“八股文”,很难看到充满生气有灵气的作文。再者,网络上的习作评价,也是正误并存,学生很难辨别,容易引导学生进入误区。

无论如何,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教育教学的冲击是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随着教育云平台的逐步建立,电子书包的广泛使用,现代教育大容量、个性化、方便快捷的优势更为明显,未来的语文课堂还将有更多翻天覆地的变化。诚然,如何处理好人、本、机的关系,文化传承与多元发展的关系等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找到适当的契合点。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教育,不断更新观念,掌握新技术,运用新技术,定能走在现代教育教学前列。

(作者单位:安徽合肥师范附属小学)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