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成果与未来思路

2022-06-08

宋 洁 赵 华

前景与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数字校园实验项目成为北京市探索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新境界的切入点, 2009年,北京市教委启动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分三批建设100所数字校园实验校。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在数字校园实验工作方面进行了方向引领、管理考核、咨询培训服务、云服务平台建设(市级数字校园公共服务支撑体系)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在专家的引领下,形成了市、区、校三级的验收体系、项目管理机制和评估工作体系。数字校园的建设、应用和推广,必将对传统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对于教师与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从而促进教育变革,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

应用与实践

1. 实验历程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历经摸索、探索、提炼三个阶段。

摸索期(2009-2011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组织专家组编制《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施方案》,开启了数字校园实验的摸索工作。对实验校的干部与教师进行信息化规划、建设、管理等各方面的培训。

探索实践期(2012-2014年):2012年,北京市第一批数字校园实验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工作陆续启动并完成。第二、三批实验校正在规划和建设。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意见》,对实验工作提出了工作原则、目标和建设要求。

提炼提升期:2015年将是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决战之年,需要出台《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指南》等一系列规范性指导文件和北京市未来五年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实施规划。在此基础上,统筹建设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

2. 实验应用

目前,北京市第一批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已完成验收评估工作,在教与学、学生成长、教师发展、评价诊断、资源建设、学校管理、家校互动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近百个建设与应用以及管理创新的实验成果,对后续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在教与学方面,丰台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使用iPad智能终端开展常态化教学探索,并与企业合作研发了iTeach和iExam两个教学专用平台,已获得业界广泛应用;九十四中精品课堂应用于语文和美术课程的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微课平台在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上有所突破;顺义区天竺中心小学的汉字教学系统、北京市第七中学的英语教学系统能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使用IP广播系统辅助教师对班级进行英语听力教学,辅助实现学校对不同年级、班级的教学安排。

以记录学生成长为起点,各实验校进行了不同方向的研究。良乡小学通过“学生社区”和“家长学校”,探索了学校、家长、社会、受教育者“协同”利用信息技术形成教育合力的方式;石景山实验小学进行了学生成长、德育常规、心理咨询、社区、自主学习的尝试;黄村镇中心小学利用班级评价系统对各校区所有教学班的班级活动进行组织和评价。

紧扣教师教研、备课的常规工作,大兴区第一中学备课平台,关注资源中心对备课系统的支持,以及学科网站群的建设;大兴区黄村镇中心小学引入了授课系统、课例分析系统和教师评价系统,支持教师间相互评课和相互学习;二毛学校将教师备课与自主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建立了教师备课与学生自我学习之间的关联。随着教学、教师和学生数据的积累,各学校注重利用教师教学质量、学生成绩的评价与分析。九十四中学的双基诊断系统让教师聚焦诊断目标编制和诊断试题命制,教学目标向诊断目标转化和教学策略选择的研究;十二中学的教学评价系统,育才学校、新桥路中学的考试质量监控系统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学校管理主要分布在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公共应用、数据挖掘等方面。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将智能排课系统、在线选课系统、教学评价系统、网上阅卷系统、成绩分析系统等一系教学教育活动管理关联起来,实现了教务教学流程化、一体化的管理。办公系统有效解决了教职员工间信息互通、电子文件传递、物品领用、工作上报、工作审批、设备报修等问题,提升了工作效率。调查问卷、即时通讯、移动办公等公共应用加强了校内外的沟通和协作,提升了管理效率。北京市第十二中将数字校园中的数据集中并结合校情展示及辅助决策支持平台,辅助校领导决策,通过规模监测、师资力量监测、教育质量监测、学生成长监测、教学科研监测的分析等实现全校数据共享,促进了学校一体化管理;石景山区实验小学结合移动互联技术,将家校协同、微课社区和平板互动教室等功能集于一体;牛栏山一中根据寄宿特点研发了基于学习的社交关系网络的学习平台,将社交网络定位在学校环境内用于学习的社交平台、学习平台、答疑平台、资源平台、自主学习平台等以学习为中心的“资源和社交”生态圈。

在资源建设方面,七一小学教师云资源和新媒体互动系统可以实现移动终端资源的采集、推送和评价,完成教师个人、小组、部门和学校的资源管理;十二中学教学资源库系统将不同校区的资源聚合为一个整体,形成统一的校本资源库;景山学校通过“数字景山”系统向百所教育联盟校推荐优质资源。

基础平台系统是本期实验校的共性建设需求,以解决不同业务应用系统实现统一认证、单点登录、统一用户、统一权限的数据融通。其中,北京市景山学校建设的数据中心在实现本校标准数据管理的同时,实现了与北京市、教育部数据标准的互联和互通。

密云县新城子镇中心小学是山区实验校,距城区160公里,在推进平板电脑课堂教学过程中与丰台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结对,探索“山区寄宿制小学与城区学校的远程协同模式”,参与了中央电教馆重点课题《小学远程协同教育的行动研究》,构建了校际间远程协同的新模式。

3. 实验心得

五年来,实验校对数字校园的理念认识大幅提升,提出了数字校园减负、增效,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指出聚焦课堂和学生学习,关注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构筑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的协同教育体系的实验路径。认识到方案规划要理性和实用,关注学校管理效能的提升;需求要理性、实用,务求实效,寻找自身的业务提升点;系统设计要考虑系统间的联动和学校各部门的联动,形成流程化的服务体系。实验校还充分认识到数字校园支撑学校的全局化变革的影响,提出需要突破传统管理体系的限制使管理扁平化;领导挂帅,引入项目管理工作机制,让各部门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等。

普及与发展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的未来发展,要在总结经验、推广成果的基础上,融合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协作,进行数字校园工作的深化研究和探索,寻找教育信息化新的生长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应用水平的总体提升。

(1)成果的推广和普及应用。一方面需要通过建设北京市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加强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成果推广和普及应用;一方面要提倡区域集约建设和学校个性建设相补充的建设模式,避免数字校园重复建设;一方面需要进行数字校园专项应用的深化,以保持北京市在数字校园工作的领先优势。

(2)在教与学方面深化探索。在课堂教学、学生个性化、社会化学习还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应用和更多方向的探索实践。需要加强与社会各方力量的合作,需要借助高校的教育科研力量、创新型企业的理念和新型产品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新的突破,借助电子教材等资源型企业信息化服务创新能力,在运营商、设备厂商等资源的支撑下打通数字校园产业生态链条。

(3)促进数字校园工作常态化转化。数字校园已经成为全国和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新生态,数字校园需要从实验阶段向常态化工作转化。编制数字校园相关规范性、指导性文件,提出建设要求,提供北京市数字校园云服务,在普及推广数字校园应用的同时,对全北京中小学数字校园成熟度进行考核、评估、定级,促进全市中小学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总体提升。

(4)开展智慧校园探索。探索实验智慧校园的建设途径,为中小学校提供智慧的育人环境和协同工作环境、综合的信息服务、优化的管理、科学的决策和资源共享的个性化信息化服务平台。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 北京中保天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