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困境与出路

2022-06-08

董德宝

【摘 要】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面临很多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正确认识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建立共建共享联盟机制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带来了出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基础教育;共建共享;困境与出路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11-0024-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与共享”。共建共享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不仅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需求,也是基础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然而,当前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校际优质教学资源占有数量和质量不均等、不平衡;信息技术发展和硬件建设大大超前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目前,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依然面临诸多困境。

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困境

(一) 资源共建层面

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首先以“共建”为前提,而“共建”又以“谁来建”为前提。利益不均等、评价不健全、高投入低效益是阻碍资源共建的瓶颈。

1. 利益互惠不对等,激励机制不完善,学校参与共建的动力不足

资源共建必须以参建各方互惠互利为前提,利益对等互惠是学校参与资源共建的基本动力。然而,目前优质教育资源大多由重点学校把控,而非重点学校能够掌控的资源有限。因此,在共建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重点学校付出多获益小、非重点学校付出少获益大的利益分摊结果。如果没有相应激励机制的补偿,重点学校将很难长期忍受利益失衡的共建格局。

2. 评价制度不健全,知识产权难保护,教师参与共建的热情不高

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需要教师大量的富有创造性的学术成果来支撑。而现有的学术评价制度,使教师开发的优质资源很难得到相应的学术认可,教师付出劳动却得不到相应报酬,使得优质资源开发工作成为他们的额外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共建的进度与质量。

3. 投入高、风险大、收益低,社会机构参与共建的意愿不强

优质教育资源无疑具有一定的市场开发价值,但客观地讲,其替代品也很多,面对网络上良莠不齐的教育品牌,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其实很难显现。这些不利因素往往使有实力的社会机构(教育公司、投资机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建产生消极的前景预期,并对资源推广、应用等相关行动望而却步。

(二)资源共享层面

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要以“共享”为目标,而一些学校的层级之间交流障碍,或者心态问题以及交流平台的匮乏是阻碍资源共享的瓶颈。

1. 学校之间壁垒森严,门槛林立,妨碍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我国学校分层分级由来己久,不同层次的学校之间交流较少,这使得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范围狭窄、共享困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常发生在同一层次的学校之间,至多在同一地域的“联合体”学校之间展开,而合作学校之外,则壁垒森严。

2. 部分学校思想偏狭,心态不一,不愿让自有优质资源参与共享

一些学校往往只对分享其他学校资源感兴趣,却不愿将自身独有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其他学校共享。这些学校常常从保护自身优质资源的戒备心理出发,将最好的资源留存自用,而将那些使用率低或价值不高的普通资源开放,参与共享。教师更多地从网络获取资源,却很少上传优质资源。

3. 协同合作受限,共享平台匮乏,大多数学校无处参与共享

受地域空间限制,大多数学校间的协同合作只能发生于毗邻区域,资源共享也多集中在图书、文献交流等领域,共享内容并不丰富。在平台支持的关键环节也缺乏标准一致的设计和优化,这使得大多数学校(尤其是资源薄弱学校)因资源交流平台缺失而无处参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优质教育资源本身层面

各级各类网络教育资源库表面看似繁花似锦,实质内容却大量粗枝烂叶。低水平、重复性教育资源会给教师带来选择上的困难,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海量资源并非教师之所愿,优质资源才是教师真正之所需。

1. 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不均衡

在区域内教材往往存在多个版本,但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相对单一,它们之间形成了依靠本区域单方面力量根本无法解决的矛盾,即单一版本的学科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师多版本学科课程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学科课程资源中,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学科教学资源多,而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及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资源较少,开发的学科不均衡。课程资源大多以个人制作的教案、课件等为主,而名师团队参与开发的教学实录等较少,资源开发的主体和表现形式也不均衡。

2. 学科课程资源碎片化

如果把一门学科课程看作一个整体,每个单元、章节就是重要组成部分。各章节作为学科系统中的要素相互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倘若将部分章、节从学科课程中抽出,开发成以课例、课件、教学设计等形式存在的教学资源,那么获得的资源先天就失去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可能,只能是“碎片”,没有形成系列资源,教学效果势必大打折扣。

3. 学科课程资源应用还未从根本上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大多数省份基本建立了以省级教育资源网为中心,各市区教育资源网站为分中心,数字化校园为应用点的区域信息化教学网络,但市、县之间,尤其是校际之间横向联系较少或几乎没有。信息资源应用平台的统一与学校等资源管理的条块分割容易造成学科课程资源重复建设和满足现状的低水平建设。

建立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

要解决目前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缩小学校之间、城乡之间优质教学资源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共建共享信息化教育资源将成为有效路径。

在区域范围内采取由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联合相关机构、教育技术部门和基层学校共建共享已成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首选解决方案。由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教学研究部门实际操作的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值得推广。

(一)多措并举,构建有效的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并不是靠单方面的力量或者群体就能够解决的,它需要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同时要统一技术标准,为广大用户的共享提供条件。

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规划资源建设

要解决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问题,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优势并将权利下放,对资源建设工作进行统一领导、规划、部署和管理。可以将全国的资源建设以区域的形式展开,建设符合当地需求的教育资源,各区域政府有效整合其他部门在资源建设中的优势,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宏观调控资源库的建设,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同时,政府应规范技术标准,统一标准是实现共享的前提。

2. 吸引广大教师、学校积极参与

为了避免资源“建而不用”和“用而不建”现象的发生,应该更多地倾听广大教师和学校的意见,满足他们对资源的需求,吸引广大一线教师和学校积极参与资源建设。发动师资力量雄厚且信息技术实力强的学校参与到建设中来,鼓励学校申报教学资源建设子课题,一方面可解决资源的来源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广大教师对于资源需求的方向。

3. 建立“专家引领”的研究模式

只有在先进教学理论和理念的指导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才会更加规范,更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为此,需要建立专家组引领的研究模式,成立由教研员、教育技术专家、教研专家、课程专家等组成的指导小组,运用新理念和新知识指导教育资源建设发展方向,保证资源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大力推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4. 引入“市场运作”机制

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资金投入大,单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借助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尤其要吸收大公司、大企业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引进和培育市场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为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注入活力,减少技术开发的时间和成本,使之进入良性循环。

5. 鼓励用户参与到资源共建共享行动中来

用户是资源建设效果评价中最有发言权的人。现在很多资源网都缺乏用户评价模块,用户的意见和要求应该加以重视,在资源建设中需要用户参与其中。用户可以对某个具体的资源建设发表意见和看法,同时,还可以上传自己制作的资源,资源网审核通过后给予用户一定的奖励,以提高用户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二)建设区域性统一资源库和地方特色资源库

地方特色资源库主要是指以学校为基本单元,形成学校特色资源库或者县、区特色资源库。建设该库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各校建设自己的特色资源、校本资源,定期对各地各校的资源进行评比,奖励成绩突出的地区或者学校,并给予一定的荣誉证明,将其作为重点学校评比的一个标准参照,强化各地学校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并将各地优秀的学校资源升级到统一资源库中。这样各地各校的资源不仅会及时得到更新和维护,同时,也扩充了统一资源库中资源的来源渠道。区域性统一资源库与地方特色资源库共享模型如右图所示 。

(三)建立区域内分布式资源网络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省市或地区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都是分散存储于该省、市的各个学校或该地区的不同学习资源网站上,应当采用合理的机制对分散存储的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我们认为,建立“区域内分布式资源网络管理系统”是解决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其核心技术与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 对资源目录的集中管理

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中心要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能覆盖本地区所有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站的资源目录管理系统,以便本地区不同资源信息中心之间互相访问与资源共享。系统应提供专用的教学搜索引擎,以实现对不同资源站点上相关信息的快速查询与检索;当用户需要打开某个资源时,资源目录管理系统应提供重定向功能。

2. 对资源数据的分布式存储

优质教育资源网是由多个资源站点组成的,资源网内每一个提供资源信息服务的站点都是资源网中的一个节点,用于存储实际的物理资源。资源节点之间基于一定的信任授权关系进行资源互访,资源元数据信息与本地区学习资源中心目录管理系统中的目录信息保持同步,因此,可以实现网络系统内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分布式存储和集中式管理,并提供广泛的基于共享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

注: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基地课题“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的成果(立项号:JG12ZXY09)。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