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数字化重建学校教育系统

2022-06-08

徐 青

教育从来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些问题深深地嵌入在这个复杂系统的内在结构之中,不打破并重建这种结构,这些问题就无法被摆脱或解决。尽管我们多少已经意识到,并在消除这些问题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不断改进分析方法,并取得了一些点状的进步,学校里可能也没有人故意制造这些问题,但是它们却依然存在。这是因为,它们从本质上都是系统性问题——系统的内在结构决定了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行为特征。只有看清整个系统的结构,认识到系统自身恰恰是问题的根源,找到重建系统结构的勇气和智慧,这些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因此,学校教育数字化的核心目标就应该是重建学校整体的教育系统,为师生发展提供一个激活生命能量、掌握自身命运、面向未来发展的“生态系统”。

数字化重建学校精神

学校是一个综合的“生命体”,每一所学校都有着她独特的“基因”图谱。一所学校的发展,必定是学校“基因”的选择、优化和重组过程。应该把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进行审视。这台“显微镜”称之为“人性”——凡是符合人性的教育,必定是有益的教育;凡是违背甚至扼杀人性的教育,必定是有害的教育。

然而,如何将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放到“显微镜”下呢?无疑“数字化”是一种最好的方式和路径。

案例:数字化—— 学校发展的理性选择

为何北郊小学会选择“数字化”呢?为何这种选择是基于学校发展需要的理性选择呢?让我们回到当初——

2009年8月,我来到了北郊小学,主持学校全面工作。我来北郊有很大的偶然性,因为自己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但是,对于一所地处偏远、资源匮乏、师资生源一般的“草根”学校来说,时间和机遇都是那么宝贵。

我怎样才能尽快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寻找学校发展的方向,确定师生共同的目标呢?除了自身的积累,只有依靠全体教师无私的支持和帮助。

那么,怎样与老师们真诚、顺畅地沟通和互动呢?面对面个别谈话,还是开教师会议?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我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方式——“数字化”沟通。

上任两天,我就开始建设北郊小学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当时,与其说是“管理平台”,还不如说是“沟通平台”。到现在,我们仍然亲切地称呼它为“内网”。“内网”中“校长推荐”“教师推荐”等栏目里的文章,成为了校长与全体教师的思想交流、碰撞的空间。

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开始,教师们有过观望,有过迟疑,但渐渐地,我们的心灵都在“打开”,这时更多的是争论、认同和相互激励。可能我们的观点有差异,但我们都想做好北郊教育。也正是在与教师们真诚的“对话”中,我不断完善着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断厘清北郊的教育目标。

可以说,没有“数字化”的沟通,不论是我还是每位教师,头脑中对北郊教育的理解都是抽象而又孤立的。正是这种“数字化”的沟通,完成了我们从外在形式的关联(都是北郊小学的一员)到内在思想的关联。不仅如此,“数字化”的内在意蕴(平等、自由、理性、开放、多元、包容、个性、民主……)也不知不觉、无声无息地浸染着北郊每一位教师的教育“基因”,进一步又影响着学校“基因”的优化和重组。

一年上百篇的“校长推荐”,其中三十几篇是我自己写的文章,特别是《和我们的老师谈谈心》系列,现在读来仍然给我很多感触。这不是我一个人在整理和表达自己的教育理想,而是所有北郊人在整理和表达我们共同的教育理想。

数字化重建服务管理

数字化重建服务管理不仅仅是体现在重建显性的、具体的事务层面上的东西,更多的是体现在重建隐性的、抽象的、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在学校数字化重建服务管理的同时,我认为应该把这种过程“拉长”为“播种”的过程:播下爱、民主、科学的教育之种,播下人性、人权、人道的教育之种。每个教育人的心灵就是种子发芽的土壤,心灵与心灵之间精神的相互滋养就是美好的“信息”交互的过程。有理想的种子,有适合的土壤,还有相互密不可分的互动联结,这就形成了一个新型的数字化教育系统,使之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教育“数字化”过程的真实的使命就在于此。

案例:一项新制度的生成

学校教育内部的数字化沟通方式,浸润着学校里的每个人与每件事,不知不觉、随时随地地产生着影响。

以至于有的老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们北郊小学一下子从‘石器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

然而,任何新生事物必定会有质疑,北郊小学的“数字化”过程也同样如此。被人质疑是件痛苦的事,但结果却常常令人欣喜。因为正是这些质疑声,学校才能及时调整,不断完善自身的运行机制。独立思考、自由意志、妥协精神等就蕴含其中。我们始终认为:“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2009年9月,校长室在内网中发布了《关于重构北郊小学制度的通知》。同时,工会在内网《北郊家话》栏目中发布了《大家来说说“北郊家话”》,尝试进一步打开北郊人的心灵,放心大胆说真话。老师们开始真诚地说出自己对“数字化”管理服务的看法。

第一个跟帖的是彭明亚老师,她把自己从早晨到晚上的时间表都列了出来,然后说:“最近一直在思索如何能用有限的时间,来完成更多的工作,一时还真没想到对策,希望所有的老师能贡献你们的智慧,帮助我解决问题。”

一位又一位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我先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网络化管理真的让很多事情变得那么的便捷,很不错。但也有不便之处,如,印制与教学有关的材料,操作太麻烦,经过几道程序。或多或少会影响教学。还有,全是网络通知,教师怕不晓得每天有无与其相关的工作通告,担心误期会被批评,所以常停留在电脑上,占用了很多静心好好备课的时间。这就是我目前的感受,也许以后会慢慢适应的,时间调节好了,一切可能就会正常了。”

“是啊,我现在连在教室抽学生读拼音的时间都没有,一上完课得赶紧跑办公室看有没有什么待办事宜还未完成,手上还有什么表格没填完,还有什么会要开,还有什么课要调,还有什么东西没思考,区里还有什么临时任务……连批作业的时间都是利用下课或中午休息时间匆匆批出来的。课也没时间好好备,真感觉有点对不起学生。有时上厕所也得算好时间,这两天做梦都是坐在电脑前拼命工作,看不完的待办事宜啊。哎!我常想,要是我有个机器猫该多好,到它的宝物袋里变出点时间给我,哈哈!”

“还有啊,一天下来,网上要看的东西好不容易点完了,有的根本没有时间认真看。晚上吃完晚饭打开电脑上了办公平台一看,又是一片红了,呵呵,这要是股市显示屏就好了。”

……

跟帖评论长达60多“楼”,基本上每一位教师都参与了发言。我也在下面跟了帖:

“诸位,感谢各位的真实感言。

只有大家将自己的真实的想法说出来,我们的服务才能改进。

真诚感谢诸位!

我们要提倡这种风气:言者无罪!

学校的民主进程,就从敢言开始。

什么时候开会时不要排座位了,看到校长不紧张了,有想与我聊聊学校的管理了,我们学校的民主就进步了。

诸位,加油!”

接着,我接连写了两篇《和我们的老师谈谈心》,一篇是《正确地做事(1):做事做到极致,成功很容易》。另一篇是《正确地做事(2):做事做到平衡,那叫做境界》。接着,又和老师们一起修订了《内网使用制度》。

在一项又一项制度的重构过程中,我们有过很多错误的倾向,但都在这种相互沟通、相互商量、相互妥协的过程中得以纠正。

数字化重建师生生活

“数字化”已经融入学校管理和服务的方方面面。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教师们也逐渐拥有了初步的“信息素养”,原来看起来很神奇的事在北郊变得很普通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数字化平台上的行为更自由和理性了。

自然,我们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数字化”触角逐步延伸到学生的校园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确定了数字化发展战略——把学校建到微博上。

案例: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构建系统、开放、主动的教育社区这是灵光一闪的结果,更是学校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必然。2009年,学校“数字化校园”启动之后,为学校赢得了发展的机遇,学校管理服务、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师生活动有了许多变化,这是学校决策的成功,更是教师努力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说,我们并没有成功进行系统化的、结构性的变革。

如何面对这个挑战?如何再一次主动发展?……

我们需要“打开”小学校,走进大时代!

我们需要“打开”小学校,走进大世界!

我们需要“打开”小学校,走进大社会!

我们需要“打开”小学校,走进大教育!

把我们的学校放在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上,我们可以在“大时代”“大世界”“大社会”“大教育”发出属于北郊“小学校”的声音;我们更可以主动获取教育教学信息,更新我们的管理服务、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的理念,变革我们的办学、教育、教学、科研、服务行为。

于是,我们选择了“微博”。

我们是如何转型的呢?首先,我们提出了几个基本需求:

第一,花钱要少。越少越好,最好免费;当然如果服务确实优秀,对我们教育又有帮助,学校也愿意花钱。

第二,维护成本要低。最好不需要由学校来维护。

第三,各平台自成系统又相互关联。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重塑系统,才能拥有更大的世界。

第四,使用成熟的社交媒体。“成熟”代表稳定,不需要学校来管理,师生家长人再多也不可能让它“过载”;而“社交媒体”则代表能“积极”“主动”地实现信息推送和互动。

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和选择,这期间经历了半年之久,其中还因为“E学习”的研究,我们确定了我们的教育社区:QQ、QQ空间、腾讯微博和朋友网。我们开始构建整体的教育社区体系。

第一,每人一空间为基层“虚拟单位”。教师、学生、家长都有一个教育或学习QQ,统一账号登录QQ、QQ空间、腾讯微博、朋友网。

第二,以“好友”形式组织中层“虚拟社区”。比如“虚拟班级”就是由这个班级的教师、学生、家长互加好友,便于形成主动推送的机制。我们提出要把“虚拟班级”建设成为“没有围墙的班级、超越时空的班级、充分沟通的班级、共同成长的班级”。

第三,以“好友”形式组织上层“虚拟社区”。

比如“虚拟学校”就由各个“虚拟班级”“虚拟专用教室”“虚拟家委会”等组成。

第四,“外挂”优酷网(北郊视频网)和flickr(北郊图片网),并与“虚拟学校”关联。即优酷网上发一个视频,在“虚拟学校”空间里也会主动收到一条分享信息。

这样的结构,虽然还有许多缺陷,但基本满足了学校教育数字化对于内部和外部沟通、互动的需求。当然,更深层的教育教学数字化部分还需要统整、挖掘和改善。

数字化重建课程教学

数字化重塑课程教学是数字化重塑教育系统的四大核心工程之一,并且还是其中最关键的工程,同时也是最艰难的工程。它的重塑过程是数字化深层融入学校教育系统的标志,也是数字化在教育传统领域中发挥变革性作用的标志。我们认为它至少有这三个重要部分:数字化重建教学环境、数字化重建教学方式和数字化重建教学内容。

案例:暑期“iMath”(爱数学)免费导学

这是一群数学学习基础薄弱、思维发展缓慢的孩子们,从青山桥小学整体转到我们学校,虽然他们在读二年级,却连一年级上学期的数学考试都不及格,这让每一位接班教师都感觉到束手无措。无奈之下,我们选择了用先进技术帮助解决这个问题。2012年的暑假,我们为这些学生建立了特别的“iMath”(爱数学)课程,进行“免费导学”。

第一件事,我们在教育APP里选择了学习游戏类软件,并按一定的方式编制了课程。玩完这些游戏就能达到二年级数学水平。

有一个叫陈某某的孩子,智力偏低,但在学习中,她每过一关必定要找到我,向我比划一个成功的手势。

她在这里感受到了从来没有感受到的安全感和成就感,因为,这里的每一位孩子都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

第二件事,我们在教师、家长、学生中招募志愿者。这是一个奇异的课堂:每位学生都拥有一台iPad;每6位学生组成一组;每一组都安排一到两位志愿者;每一位学生的课程几乎都是有趣的游戏;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

1个月后,我们欣喜地发现:原来在40分钟课堂里只能安静5分钟的孩子,现在全程学习基本都能专心致志。更关键的是,他们的学习状态。长达1个月的学习,几乎每位学生都兴趣勃勃。学习效果也让人吃惊,1个月,27位孩子,除了5位原来考试只考个位数分数的学生,其他学生都完成了课程学习,并且通过了再次数学测试,数学学习水平达到了二年级合格水准。有2位孩子还达到了优良水准。

这一天,我在我的QQ空间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世界上还有比改变一个人更难的事吗?有!那就是改变一群人!”

我认为,“免费导学”班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它既支持了个体的个性化学习,在安全的环境中激发出了每个孩子的学习热情;又支持了群体的协作式学习,让学生志愿者、家长志愿者、教师志愿者和每位学生学习者成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协作体。同时,我认为,在数字化时代,学校教学会继续存在的两大理由:一是引导孩子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二是让孩子体验到在家无法体验到的学习经历。

在中国的学校“群落”中有许多“草根”学校,她们生于“草根”,长于“草根”,也服务于“草根”。她们不是名校,但她们可能是所有学校“群落”里的中坚力量!数字化重建学校整体教育系统无疑给了她们崛起的愿望和可能,这也意味着教育大环境的改善,以及学校主动发展意识的萌发。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北郊小学)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