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三重境界

2022-06-08

编者按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都较强的学科,它基于计算,又归于计算,并借由计算实现学生的归纳、对比、联想等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从学生初学数学便应注重对其计算能力的培养。但当前我国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还有较大的差距,对此,教师应注重从改善自身的教学语言入手,通过具有趣味性、科学性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找准计算方法,从而实现“启之有方,算之有法”。

本期以小学数学学科的计算教学为引,从教与学两方面,通过案例研究、实践调查及理论论述等方式,探究计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最终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共赢——教学效果的事半而功倍。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刘 丹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小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特征,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提出了相应策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8-0005-02

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若能运用数学课堂语言艺术,不仅可以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学习意义的认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不仅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联想、对比、分析、归纳、演绎,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自己的语言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教师缺乏教学语言艺术,将会导致小学生认知困难,使其学习兴趣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不仅对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着长远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富于启发、引导的语言是一节教学环节条理紧凑、引人入胜的好课的关键。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同时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重视课堂教学中语言的特点及应用。课堂教学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除了具备一般语言的共同性质外,还显示出与其它语言的明显区别,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科学性:教学语言艺术的基础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在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精炼、逻辑性以及专业性上,要求在语法上用词恰当、简洁明快、干净利索。”

1.用语准确。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是教学过程的关键,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那些充当佐证的教材和数据,而这些是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小学课堂教学中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教师不仅要注意引用生活事例的准确性,而且要注意生活经验运用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准确性。

有些教师在讲解题目时,如果发现学生没有完全理解自己的话或是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就会这样启发学生:“只要同学们稍微深思一下,就会明白题目的含义。”我们可以看出在这句话中,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因为“稍微”和“深思”是相互矛盾的,而如果把“深思”改为“想”就准确了。

2.表达规范。教师课堂教学的规范,是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要符合科学和事实。《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关于数字的讲解要符合事实,不能随便编造,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年、月、日”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就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如一些有意义的日子(“神舟六号”发射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北京申奥成功),都是一些实际生活中感性的认识和经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及有重大意义的日子时,一定要规范,不能任意编造,脱离事实,否则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他们产生错误的时间观念。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而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如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等等。

3.语言精炼。教师教学中语言精炼,是指教师的语言表达要言简意赅。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是开放性的,面对性格、经历各不相同的学生及其随时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想法,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用语言表达的艺术去引导、点拨学生并调控课堂?这时,教师的真正挑战和考验来了,语言的表达必须简洁、准确、练达、睿智,要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刻的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言不及义的废话和不必要的重复,不说不着边际的空话,不讲套话,不说半截子话。比如,有些学生把在教学中常用“这个”、“那个”、“也就是说”、“嗯”、“啊”、“是不是”等多余字词的教师称为“哼哈先生”,也反映出了学生对教学语言的要求。

4.符合逻辑系统。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要求推理富于逻辑性,论述问题要富有系统性,教学语言给学生的逻辑感受有两大范畴:一是语言本身要准确,不能含糊其辞;二是语言链条要清晰,不能前言不搭后语、模棱两可。系统性要求教学语言层次清楚,结构合理,抓住精华,突出重点,取舍有致,而不是挂一漏万,以点带面。由此可以看出逻辑系统性是教学语言的深层结构力量,好比是一座大厦的内部支柱,如果教学语言富有逻辑系统性,那么,它对学生的力量往往是巨大的;如果教学语言不讲究内在逻辑,颠三倒四,那就像一盘散沙,不仅不足取,还会让学生失去兴趣,甚至干扰学生的思维,使之陷入思维错误。

例如,教师在教授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时,要特别注重逻辑系统性在课堂教学语言中的应用,“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本身的逻辑性就很强,再包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就更为复杂了,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因此,教师在教授这一课程时,要特别注意教学语言的逻辑系统性,要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既快又准地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例如,为了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混合运算3×5+2×15中的逻辑性和运算顺序,教师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事例:“一个笔记本5元钱,一个书包15元,我要买3个笔记本和1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了多少钱吗?”这样学生既可以很快地列出算式,又轻松地掌握了混合运算的法则。

5.专业术语要准确。语言所传递的是每个学科的教学信息,因此,必须运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和专业用语进行表达。专业术语是在学科范围内的共同用语,运用它进行教学,能使学生一说就懂,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所以,运用学科的专业术语是教学语言科学性的最基本特点之一,也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如果不使用特定的专业术语,不但教学语言不严密,甚至还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误解。每一门学科都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素材,并在这一过程中总结出自己的理论体系,最终,数学学科的客观规律被这些组合而成的理论体系揭示出来。

例如,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分类”中,教师在教授中会运用到“锐角”、“钝角”、“直角”、“平角”等词,要特别强调把大于90°的角叫做“钝角”而不能说成“大角”,把小于90°叫做“锐角”而不能说成“小角”,这也是数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所在。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科学的语言去启发、感染、影响学生的心灵世界,用科学的语言和专业术语去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使之形成正确的学科认知,这是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最基本要求。

二、趣味性:教学语言艺术的活力

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是指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理趣、情趣,像磁石吸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代心理学认为,上课开始时,学生比较容易集中精力,这种最佳状态一般能维持15~25分钟,时间一长,注意力便会分散。有人曾做过更确切的统计实验,认为听课开始之初,15分钟能记住所讲内容的41%,听课30分钟以后,则只能记住所讲内容的23%。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艺术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听课上面。

据说胡适先生曾有过这样一堂生动、幽默的讲课:他在讲述某个哲学问题时,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孔说”,接着讲述了孔子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观点。然后在“孔说”下面又写了两个字:“孟说”,接着又讲述了孟子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观点。然后,在“孟说”下面又写了两个字:“孙说”,接着又讲述了孙中山先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观点。最后,他在“孙说”下面又写了两个字“胡说”,立即调动了全体学生的情绪,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他开始讲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在此堂课中,他利用自己姓氏“胡”字的多种含义,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真可谓大家风范,诙谐至致,趣味无穷。

1.力求生动、形象。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就是以生动的表述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为了使教学语言生动、形象,有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大众化的谚语、歇后语、习惯用语;有时还会用比喻性词语和摹状词语,甚至还用摹声和儿化音等,以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功能,如胡适先生之例。这就要求教师在描述事物时,要做到具体、逼真,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语境,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引导他们顺利地掌握知识。

2.语言幽默、风趣。课堂中,教师应尽量使语言幽默、风趣,这样能使课堂上思维处于紧张状态的学生的神经得以松弛,还可以适当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情绪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去。例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新课导入部分就以接受招待为话题,通过谈话法进行,显示出其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

三、启发性:教学语言艺术的升华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就是教师在教学时“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教师的教学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相应地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能起到调动积极性和自觉性的作用,其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他的语言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是否对学生产生了激励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富有问题性,要给学生留下具有创设性的问题,让他们有自己的想象空间,能够由“表”及“里”,由“因”到“果”,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使教学语言富有弹性和张力。同时,教师教学语言的启发性还应注意把握火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应在恰当的时机施教,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语言的启发作用。正如有些教师所总结的那样,“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例如,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师在讲解“间隔规律”时,可以采用生活中的事例:种树间隔规律问题,商店开业门前挂的彩旗颜色规律等,以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这样学生不仅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把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启发性至少包含三重意义:一是启发学生对学习目和学习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望;二是启发学生掌握想象、联想、分析、对比、归纳演绎等学习方法;三是启发学生的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教学的高标准要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重视。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师使用最基本、最广泛的信息载体。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知识不断传递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就更能说明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如果教师不注意自身教学语言的修炼和研究,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这更需要系统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259.

[2]孙菊如,陈春荣,谢云,邹花香.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6—38.

[3](俄)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78.

(编辑:朱泽玲)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