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巧用“差异”促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转身”

2022-06-08

浙江省天台县坦头镇中心小学 赵晓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6-0065-02

“学生差异太大,没有办法教了!”教师的抱怨,实践的感受,我们一度陷入了困境。通过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和作业情况,笔者对学生的“差异”有了两点新的认识:①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承认差异、正视差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群体和谐与最优发展;②学生的“差异”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所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学生个体由于所处的环境、生活经验、知识背景不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经验、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方面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一种课程建设。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正视学生差异的同时,能有效地利用差异,那么差异不仅不会成为教学活动的阻力,还能转化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动力,变负面因素为正面迁移,实现“差异”的“华丽转身”。那么,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把握学生学习的差异,并利用差异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和谐、最优的发展呢?

一、认识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差异,制定分层区别的学习目标

学生的差异首先表现为已有数学知识基础的差异,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背景不同,必然存在知识经验与认知结构的差异,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学有所获,实现最优发展?这就需要认识并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客观差异,探寻适合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最近发展区”,避免出现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吃不了”而丧失学习信心;部分学生因“不够吃”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习的目标要求,即在制定学生学习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增添学习的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例如,在教学“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时,我们就设计了以下分层目标:总体学习目标:①经历为两位朋友安排聚会的过程,深刻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用多种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③继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伴合作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

分层学习目标:①基础目标: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②发展目标:在提供的学习背景下,学生能发散性、创造性、想方设法地解决隐藏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计了符合三个不同“星级”学生的差异作业。(要求:二星级必做,一星级、三星级选做)★6的倍数( ); 8 的倍数( ), 6、8的公倍数( );6、8的最小公倍数( );★★3和6的公倍数( ),3和 6的最小公倍数( );请找出8和10的最小公倍数( )★★★汽车站八路公交车每4分钟发出一班,七路公交车每5分钟发出一班,早上6时发车后,最早会在几时几分又能同时发车?

练习中,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因此,教师应锻炼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针对全班每一名学生,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不同的学习要求,因而都能有不同的学习成功感受,从而强化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使课堂教学过程、教材、教师、环境四要素也得到了合理、和谐地组织与运用。

二、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组织合理、有效的学习过程

学生的差异更多地表现为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强,思维灵活、概括迅速全面,逻辑推理具有系统性、顺序性和集约化,理解和掌握知识快;而有的学生则感知迟钝、观察能力差,思维水平低、易受无关因素的影响,理解掌握知识慢、错误多。在教学中,只有认识并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通过合理地组织学习材料,引导个性化学习,组织合作探究,加强师生对话,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学习知识的基础上顺利地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切合个性发展的轨道,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1.提供有效的学习材料。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体验的感受不同,对于同样的学习材料,不同的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操作方法和探究方式,如何根据学生感知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差异,发挥学习材料的更大的作用呢?实践证明,在教学中,为学生的探究和动手实践提供有效的学习材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之一。

例如,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时,我们依据学生知识经验的差异,为学生提供了以下探究学习材料:

(1)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硬纸片若干(边长都是整厘米数)。

(2)面积为1cm2正方形硬纸片每组30个,同时在讲台上预备若干个,让不够用的学生自由选用。

(3)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测量出长方形、正方形硬纸片的面积,并填入上表中:

(4)探索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有的学生就选用小正方形铺满了整个长方形、正方形的硬纸片才测出他们的面积;有的学生仅仅是摆出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硬纸片的长与宽,就测出了他们的面积;还有的学生则干脆把长方形、正方形硬纸片分割成1cm2的小方格来测量他们的面

积……无论用什么方法,每个学生都能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独立地完成探究的基础任务,从而为进一步探索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的关系储备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2.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偏重于形象思维,需要借助一定的图像、动作、思维过程才能流畅;有的学生则偏重于抽象思维,其逻辑推理能力、概括思维能力特别强;也有的学生处于两者之间的中间类型。思维方式的差异也会导致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让不同思维特点的人在同一个组内进行共同探究,通过不同思维的碰撞,起到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目的。

例如,《圆的认识》一课中,在让学生找找圆上最长的一条线段时,先让学生自己找,再进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的高潮部分出现在“寻找圆心”的活动中,一开始,让学生找圆纸片上的圆心,学生通过折纸就可以找到圆心了,这对学生来说轻而易举,可是提出“请学生折黑板上的圆”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觉得好笑,但在笑过之后,又引起了思考:那么,黑板上的圆怎样才可以找到圆心呢?正当学生“一筹莫展”时,笔者提议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当交流过后,学生想到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有的说借助尺子测量,先找到最长的线段直径,再找到圆心;有的说利用尺子和三角尺,找到直径后找圆心;还有的说用画垂线的方法找到直径后找圆心;还有的说在圆外面画一个正方形,找到对角线的交点就是圆心……由浅入深,丝丝相扣,而又各有特色!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通过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与组际交流活动,学生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使不同的思维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碰撞,能够借鉴同学的意见,帮助自己建立正确的认知,使学生能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得到启发,从而实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3.开展体验、交流活动。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认识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个体信念不同,虽是相同的学习内容,同样的学习过程、相同的学习环境,其学习的感受、体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习的内容会有独特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学生学习体验的差异。尊重学生学习体验的差异,借助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展示学习过程的多样性、丰富性,并通过不同学习体验的交互与碰撞,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交流中得到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例如,在《认识米》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时,先让全体学生直观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其次通过观察米尺,感受横着放的米尺有多长,竖直放米尺有多高,建立1米的表象,接着,让学生同桌合作动手剪1米长的绸带,加深对1米实际长度的体验。这样的体验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1米的实际长度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体验1米大约有多长时,又设计一些活动,有找身上竖着的身体尺和横着的身体尺,比一比几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量一量一拃的长大约是1米,摆一摆几本数学书的长大约是1米,排一排几个小朋友的肩膀宽大约是1米等,不同感官、不同素材的学习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示了学习过程的多样性,有的学生的空间思维得到提升,有的学生的估计能力得到发展,有的学生学会了同桌合作。

三、依据学生个性能力的差异,实施个性多样的评价改革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单纯地以作业对错为指标,要多方面考察学生,既要考察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又要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除了肯定其学习外,应更多地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与努力方向,使其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则应更多地发现其学习上的闪光点,使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也使他们容易接受并领悟评价者的评价意图,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学习热情。而一堂课的评价不仅体现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更要体现在最后的学习小结中。

例如,人教版六下“比例的应用”教学环节结束后,教师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改变了以往的评价方式,用问题呈现的形式出示,然后问学生:①什么是比例尺?②常见的比例尺有哪些?③把线段比例尺化成数值比例尺应注意哪些?④比例尺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⑤比例尺与美术中的“近大远小”聚焦点的关系?这些问题其实就依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差异提出的。当学生在思考与回答过程中,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本节课知识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上,进行了很好的自我评价。

评价不仅是对学习者学习结果的评判,更是对学习者学习方向的指引,因此,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资源,对学生实施差异性评价,因人、因时、因境,作出针对性的评价。通过差异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推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最优发展。

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差异更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承认、尊重学生学习存在的差异,并利用学生学习中的差异这一课程资源,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得到最优与和谐的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冬胜.数学思维方法[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3]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卢敏玲,庞永欣,植佩敏.课堂学习研究——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曾继耘.差异发展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编辑:朱泽玲)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