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关于和声学教学中教材中存在问题及学生能力的培养

2022-06-08

金顺福1李毅波2关宇1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和声学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在很多和声学教材中存在着四部和声的书写等诸多的问题。我们应该进一步解决并完善。同时,针对高职、高专和声学教材和教学存在的问题。要建立正确的培养学生能力为理念的教学。使单一的理论课变成有理论又有键盘实践并有音响试听的丰富多彩的和声学教学。

【关键词】和声学教学;四部和声;键盘和声;能力培养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HGJXHB2111201)

一、和声学是一门重要的音乐理论课程

很多部门离不开和声学,比如:钢琴即兴伴奏、作曲、作品分析、复调、合唱等方面,它研究的是纵向的音乐,结合与横向运动形态两方向的整体。和声的横向表现与旋律、节奏、公式相结合,同时与曲式结合形成音乐形象。

和声学是学音乐的人必须知道并重点学习的音乐理论知识,这些年来国内外出了很多很多不同版本的和声学教程,但较常用的是斯波素滨的《和声学》上下册。桑桐的《和声学理论与应用》,谢功成的《和声学基础教程》上下册,沈一鸣的《和声学教程》等。这些教材内容上、顺序上、逻辑体系、法则严格易掌握,是我们高职高专学生较好的向导。但是在教学中发现教材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值得去探究、参考、借鉴。

(一)声部的写法没有明确的规则

四部和声多是合唱谱的基本同相。女高、女低、男高、男中,书写时也就考虑到了四部和声的书写规则,四部和声学是由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著称的大谱表。每行谱表分别写两个声部,高音声部应写在高音谱表的上方,符干朝上,中音声部是高音谱的下方,符干朝上;次中声部写在中音部下面的低音谱表上方符干朝上;低高声部写在低音谱表下方,符干朝下,了解了这些,就不会造成对中间声部的不规范书写,以至于中音声部写在了靠近下行谱的位置,而次中音声部写在了上谱表中。也就避免了和声学中的声部交叉现象。

(二)技术规则顺序不妥当

如:四部和声中禁止平引五八度,隐伏五、八度,那么作为音响上的一种破坏平衡的音响更明显。因此,在和声学的开始就提出,并禁止使用。

(三)四部和声与键盘和声搭配欠妥

四部和声与键盘和声是理论与实践关系,但我的高职高专使用的教材中多是书面四部和声为主,很少提及键盘和声,这是和声学缺乏合理性的一种因素,学和声的都知道学习和声的目的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实践上运用。也就是通过四部和声理论学习的目的主要原因之一。键盘上练习实践能为小乐队做一些配和声并歌曲改为合唱曲。也为即兴伴奏、配置和声等这些都是书面和声也就是四部和声与键盘和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学习和声学的意义并更有效地发挥书面和声的作用,在和声学教材编写上,都应该把书面和声与键盘和声作为一起发展的部分来编写,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和声学谱例与理论学习结合不紧

我们应该把谱例与理论学习好好连在一起,但很多教材中不是这样,其实,既要学会配美妙的和声音乐又要欣赏美妙的和声音乐体系,大多数是只讲,也很少教师弹奏谱例,那么我感受不到教材中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所以教材中应该增设有关试听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和声的音乐表现及音乐的感性认识。

二、和声学教学中我得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理论实践能力

我们高职高专的学生入学时音乐理论知识及其他专业能力较本科生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和声教学时“纯理论”课的状态,这些现象不仅在高职高专教学上而是本科的和声教学也是这样。所以目前我国和声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已成为滞后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特别是专业音乐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及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如何走出低谷,是和声学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明确我们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

(一)和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老问题

1教学形式上我们是理论为主实践为辅

教学方法上只讲理论很少给学生弹谱例,课型比较单调,也就是基本专科院校和声学教学中多是讲理论的形式为主,粉笔、黑板、谱例,特别是很多教师院校都扩大招生规模,学生人数增加,和声学教学都是几十人为一个班的大课为主,因为学生多教师没时间改学生的和声题作业,更无法跟学生面对面,进行修改作业,并且学生很少听和声题的音响效果,学生作业也是“纸上谈兵”。还有我们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和声课为一章教学计划有限、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弹教材中的谱例,如:理论强调禁止平行五八度等。

2教材内容与中小学音乐教学不太符合

教材上是多是理论为主很少提及键盘和声,这跟我们的培养目标有点脱离关系。我们的中小学教师需要一专多能,又唱又跳又弹伴奏,又配合唱。但过多的理论制约了学生的键盘和声实践能力。

(二)和声课教学中应多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1.我们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思维

以学生为主,强调学生能力培养,在教学中明确“教”与“学”的关系。强调学生的“学”,突出学生为主体加强它的学习兴趣。让它们主动去学习和声学。那么想改变这种现象,首先我们从培养学生兴趣开始,也就是“兴趣”为着眼点,只有把学生的学习积极调动起来, “学”的主体。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达到我们的学习预期目标。我们不能满堂讲理论,而是应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充分调动它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发言,以便获取更大的知识点。

2.应强调实践能力和效率

前面已经提过多次我们采用的和声学教材大多是过于重视理论方面而忽视了实践方面的重要性。我们的和声学教学忽视和声学方面的实践这一重要途径,和声学教学成了“纯理论课”“教学课”。本来程度不高的学生天天在书桌上埋头标“四部和声”,而且写四部和声中为了避免平行五、八度,苦思冥想。理论课也当然重要,但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及社会实践来看,学习的重点,放在键盘和运用上,这样才能有学习效果及实践意义。键盘和声题的练习能增强学生弹奏能力。我们应该每章节学习后应练习键盘题的弹奏练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和声弹奏能力,并能为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作编配,同时提高了学生即兴伴奏能力,为学生以后奠定了基础。

3.有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习氛围

要想丰富和声学教学首先我们从单一的只讲理论,不讲实践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丰富和声学教学。比如:听多声部音乐经典作品的音响,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问题发、透导法等,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比如:正三和弦的基础上讲副三和弦时提醒学生利用正三和弦模式配副三和弦,并让学生自己独自来完成副三和弦的连接,在讲属七和弦的转位进入三和弦时,让学生参照正三和弦第一转位跳进方式行等。在有批改作业时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解决作业上存在的问题,并由学生来弹教师给他改过的和声题,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钢琴弹奏水平。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和声学教学

多媒体课件是我们很多教师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手段之一,计算机作为高科技的应用工具,已经进入到了千家万户,运动计算机MID技术,多媒体系统引进音乐教学对于我们单一的理论教学丰富得很多很多。

在传统的和声学教学一直以黑板和钢琴为主要教学工具和手段,那么我们运用计算机音乐软件或制作CAI课件进行和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视听能力及分析、分辨能力用美妙的音响来亲自感受音乐、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和声学教学中应要避免教材上存在的不足点和问题,并积极改善和改变。和声学必须改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为适应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需要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