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读写相生,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22-06-08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阅读和写作是提升语言素养的重要板块,且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联系。很多人认为,书读百遍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只要勤读书,善思考,写作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其实不然,阅读与写作是缺一不可的。阅读过程中适时的练笔既能使阅读效率提高、效果增强,又能够锻炼文笔,提升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一、扎根生活,丰富情感体验

在实际的阅读和写作训练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发现,学生常常无法完全理解一篇文章中作者的现实情感,在写作时,也缺乏理据和相关的生活素材,即学生所说的“想不到可以写什么”。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师应将阅读和写作教学过程生活化,首先寻找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而后将阅读内容和相关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寻找可供写作的主题关键点,启发学生感悟自己的生活,并将感悟运用于练笔之中。

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时,首先向学生介绍了现代诗歌的特点,即朗朗上口、节奏明快而充满活力;其次介绍了本课这首现代诗所讲述的故事,由学生朗读后体会这首现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作者的信念。本课主要讲述了植树能够使荒山发生巨变的“魔力”,表达的是作者对劳动人民植树改造恶劣环境的赞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读写结合的题目,即写出植树能够带给人的感受以及带给环境的改变。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深切、直观地体会到植树带给人的感受,笔者设计了一个课外拓展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植树,通过自己的劳动来体验作者的这种情感。经过亲身实践,学生对植树劳动的感悟更加深刻,自然能够想象出荒山种满绿树后的美丽景象,在写作过程中,油然而生对劳动改造环境的感慨,真情自然而然流露出来。

最具真情实感的文章,灵感往往来自最平凡不过的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文章,其朴实、真切的文字也往往最能够打动人心。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我手写我心”,用适当的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首先需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再引导学生自主感受生活。

二、回归文本,推敲语言文法

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要求学生体会文章的主旨大意与核心情感,为学生拆解文章,分析写作手法、文章结构等,而忽略了优秀文章对学生写作的帮助。阅读和写作在课堂上可进行结合进行,即教师在分析文章文法和情感时,可设计相关的写作小练笔,要求学生以指定文章为范本,进行模仿式写作。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好词好句积累本或读书笔记,摘录文章中富有哲理的优美词句或理据素材,作为写作参考,使文章更加饱满而富有内涵。

以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雾凇》一课为例。该文本向学生展示了位于吉林省的独特景观——雾凇的美丽景象以及形成这种独特景象的自然原因。首先,为了让学生快速了解这样一种独特的景观,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雾凇的图片以及相关的视频资料,再由学生自主朗读和理解文本,引导学生从课本原文中找出能够代表雾凇特点的词句,如“洁白晶莹”等。在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好词好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通过运用这些描写与雪景相关的文字,在相同或相似主题的写作练笔中灵活运用积累的字词句,能够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显著提升。因此,对待这样的写作练笔,还需对文本语言文法进行推敲斟酌,既深入文本又善于走出文本,这样才能做到在无形中学习更多的写作技巧,大幅提升写作能力。

以上举例为写景类文章,这类文章需要用到相对较多的优美词句,用来将景色描绘得更加生动鲜活,因此这类文章的阅读是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学习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的最佳手段,学生可在积累词句和用法的同时,认真思考文章语言的风格特点,揣摩作者的内心感受,提高学生分析文章、运用技巧写作的能力。

三、阅读评价,多元感悟提升

检验阅读效果的最佳方法即对文章做出评价与反馈,这也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机会。学生通过文字对文章的主题思想等记述自己在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经历,对文章本身或作者生平做出评价,在由读到写的互动转换中实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因此,在阅读评价中,教师应善于将阅读和写作两方面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同一主题的文章阅读和写作训练的互动评价,设计与写作训练相关的阅读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在互评中学习文章中的写作技巧。

例如,笔者在讲授四年级上册的《老师,您好!》这一课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做出评价,说出自己读完本篇文章的体会,通过书写阅读感想,来表达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在各类文学作品中,赞颂教师职业伟大、师生情谊的文章很多,这样的文章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师工作的理解,触发学生内心深处对老师的真切情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朝夕相处,会带给他们之间大大小小的感动,在体会了本课作者对老师的情感后,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写作练习,即“给老师的一封信”,将自己想说的话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同样,教师也可以信件的形式将自己想说的话反馈给学生,学生与老师共同写作练笔,最后在班级展示,既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还可促进师生间情感的升华,可谓一举两得。

阅读评价是实现读写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写法相对自由,不拘泥于单一的主题和形式,学生可采取多种文学体裁,写出自己内心独到的感受,提升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让学生真正做到快乐写作,我手写我心。

四、填补留白,锻炼想象能力

留白是众多作家善于使用的写作手法,其最大特点在于,写到情到最深处时,文章戛然而止,令人寻味无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这样的文章,因此教师应当善于发掘课本中有利的教学资源,以留白的文章作为教学关键点,引导学生开动想象力,对文章进行适当的补充写作。由于课本原文大多取自名家名品,写作质量较高,因此学生在进行补充写作时,就会形成适当模仿名家写作手法的意识,养成对文字精斟细酌的好习惯。

例如,笔者在向学生介绍课外拓展文章时,推荐阅读了这样一篇经典的作品——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袁枚走在林间小路上的所见所感。对小学生来说,古诗词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古人所使用的语言与现代语言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很多学生因为看不懂诗词含义而产生对古诗词的畏难情绪。这种情况下,教师只需要对学生加以更加耐心的引导,为学生讲解诗词中出现的生僻的字眼,使学生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再由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描绘出作者眼中的这一派景象,就可达到理解文本和写作练笔的双重效果。有学生写道:春天的午后,牧童骑着黄牛走在林间小路上,听到远方传来悦耳的声响,仔细一听,原来是树上的知了在唱歌。这样的练笔中,学生已经基本理解了诗词的含义,并且其运用文字描绘景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提升。

对诗词类课文的补充写作,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字词的正确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整篇诗词所要表达的诗人的深刻思想。同时,又不仅仅局限于对古诗词进行常规的字词含义和中心思想的分析,还允许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寓于诗词之中,给古诗词加上现代人的理解,使学生的想法更加自由地被表达出来。

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是语文学科一大重要教学方法,应当从小学语文教学开始,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意识和基础。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中积累阅读和写作教学的丰富经验,思考将两者结合进行教学的有效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使学生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同步提升阅读分析以及写作练笔的能力,从而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英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途径探讨[J].新课程,2014,(2).

[2]唐云.读写结合,构建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J].语文天地小学,2016,(11).

[3]吕玉丽.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语文世界,2017,(3).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