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在理解基础上生成新问题——我教《圆明园的毁灭》的追求

2022-06-08

小学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提高小学语文的学习素养,逐步训练正确、熟练、有效地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而形成较合理的科学人文与思想道德修养,进而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一定的思辨能力,提升问题生成水平,尤为重要。小学生的问题生成水平与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密切相关。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沉浸在文本的深度阅读中,理解课文与文本相当重要,但在理解基础上生成新的富于批判反思性问题更加重要。

《圆明园的毁灭》讲述了两个事情:一是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二是圆明园的毁灭。在这种对比中,作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侵略者恶劣行径的愤怒。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基于课文中心,首先引导学生作理解性阅读,我希望学生们能够记住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国耻,然后,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生成深度学习的相关问题。这样课文的学习就会走得更加深远。

理解性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拥有丰富的思辨资源,有着扎实的思想基础。所以,教学之前,我先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诵读课文,让学生围绕三个问题开展网络深度阅读: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说圆明园被称为当时世界的最大博物馆和艺术馆?第三个问题是: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在教学中围绕这三个问题,先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圆明园原来及毁灭之后的样子,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背景与过程,从而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伊始,为了实现理解性阅读的教学目标,我创设情境,明确思辨主题目标。事实上,没有深度阅读的沉浸,就不可能生成富于思辨性与批判性的问题来。

教学时,我利用微课视频,让学生“一看”——观看圆明园被烈火焚烧的画面,“二听”——倾听圆明园建筑倾倒的声音,以迅速把学生带入圆明园被毁灭的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我对学生们说:“大家已经上网查阅了圆明园的资料。知道了它是当时园林艺术的珍宝,是世界上建筑艺术的精华,世界上最精致的博物馆和艺术馆。然而,也就是这样一座伟大的建筑,却在侵略者的大火中,经历了三天三夜的煎熬,最后化为灰烬。在这令人愤怒的历史之前,你想说什么?想知道什么?

生1:我感觉到非常伤心,也十分愤怒。

生2:当时的政府在干什么?

生3:为什么政府无法保护自己的珍宝?

生4:侵略者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

生5:我想知道,当时中国人都在干什么!

生6:侵略者毁灭圆明园,外国人是怎么看的。

显然,这些问题是学生自然而然生成的心里话。学生1、2生成的问题是内心的惜与恨;第3个同学的问题指向课文的2、3、4节;而4、5、6三位同学的问题指向“圆明园的毁灭”。从思辨性来看,后三位同学的问题,更有鲜明的洞穿力。

真正的理解性阅读,应该是在思辨情境中读书、思考、行动。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所给予我们的营养是会转化的。关键时刻,它会转化为能力、机智、信心和勇气。”而要转化成学生的“能力、机智、信心和勇气”,就得做好扎扎实实的课文阅读这件大事。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我让学生读课文,寻找表达作者惋惜与痛恨之情的句子。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等句子。

而“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这个问题的答案,主要是在第2、3、4节。作者用皇家园林、举世闻名、众星拱月这三个词写出了圆明园在当时历史中的地位。课文中,“众星拱月”最能体现圆明园的布局艺术,我让学生立足于深度阅读理解其中的“月亮”和“星”、弄清圆明园是个倒置的“品”字形结构。当学生理解了这“众星拱月”的宏大结构,我则投影了圆明园的背景资料加以深化——

圆明园作为皇家园林,其规模是从小到大进行变化的,其中凝聚着许多建筑艺术家的汗水,是艺术家们用心血和智慧建筑起来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过程是他们细细读书思考的过程。没有立足课文、自觉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没有能力与智慧生成的过程。当学生懂得圆明园的艺术性、珍贵性后,我们便开始解决最难的三个问题: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中国人当时都在干什么;侵略者毁灭圆明园,外国人是怎么看的?这三个问题非常有深度,但我放手让学生“自主经营”“自主寻找”。

圆明园是如何被毁灭的?一位学生说,课文介绍了“掠、毁、烧”等毁灭方法。当时,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里实施了抢、毁、烧三种野蛮行径,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

学生理解到这种程度时,我对他们说,大火连烧三天三夜,中国人当时在做什么呢?国弱则被人欺,民弱则被人役。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许多老百姓甚至加入抢劫的“大军”中!我投影了圆明园资料,让学生阅读。学生们看到了国人的愚昧无知!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奇耻大辱,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耻辱。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我想到了法国作家雨果曾经怒斥火烧圆明园的行径。教学时,我投影了他的原话——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

同学们阅读了雨果的原话后,陷入了沉思。许多同学认为,雨果是有良知的作家!

至此,学生们理解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严重性,明白了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知道了它收藏了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记住了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任意破坏、毁掉……

真正有深度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还要激发学生作创新思考。作为老师,我还应该如何引导学生们作思辨性的批判与表达?我的方法还是回到课文的细细诵读与批判反思上。

这时,我要求学生围绕“圆明园的毁灭”作深刻的反思,提出自己的新问题。学生们非常兴奋,大显神通。我们看这个环节——

生1: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那么,被英法联军抢去的珍宝还能要回来吗?

生2:圆明园被化成了一片灰烬,现在只有遗址,我们中国能不能把它重新建筑起来、恢复起来?

生3:圆明园里还有多少文物?“圆明三园”还有多少藏品?民间还有圆明园的藏品吗?

生4:在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园林艺术,今天看来已经非常珍贵,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等,这些园林还在,我们能不能把它在圆明园中重新恢复起来?

生5:圆明园收藏着历史上最珍贵的文物。最早从先秦时代开始,后至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奇珍异宝有没有文件记录?

生6:现在的英法两国知道不知道当年入侵北京犯下的罪行?三千多名侵略者的后代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他们能不能归还圆明园中的文物?

当这些问题在阅读《圆明园的毁灭》后被提出来时,我并没有一个一个地加以解答。我对同学们说,这些问题也许在网络上有答案,你们不妨深入校园网细细查找。

我想,当《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能够引发学生创新思考,并生成这么多富于批判反思性的问题时,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已经产生,何不让他们作一次无拘无束的自由阅读呢?

语文教学是为了把课文读得越来越长,是为了把因为课文激发出的兴趣变得越来越浓厚!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