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2-06-08

◆浙江省温岭市长屿中学 潘君娥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来自学生的发现和提出。文章根椐新课标,结合教育实践中探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创造民主、和谐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引发问题意识;恰切设问和追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探究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108-0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双方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打开他们心智的大门,使之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与教学的这一过程是一致的,其主旨都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知识。肯尼思·H·胡佛也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可见,学生只有具备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几点对策:

一、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而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使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条件,也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轻松时,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会形成兴奋中心,此时思维相对敏捷;而在压抑、郁闷时,神经细胞处于休眠状态,由此致使人的思维也受到抑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注意:①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中应具有亲和度,师生之间应充满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交流。②允许不同意见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不带任何压力主动参与学习,并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营造出有利于学生积极发展的良好课堂氛围。③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忌讳挖苦、讽刺。④课程设计应面向全体。学生是一个非常活跃又参差不齐的思维体,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设计合理课程,以不同的标准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人都有学习的乐趣,使全体学生融合在一个良好的集体中。民主、和谐、平等且充实的课堂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学习的动力,并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自然、自发地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强烈的问题意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引发问题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尽力调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生只是被动式地接受教育,就很难产生质疑和创新思维。对此,教师和家长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使学习变成自觉、强烈的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

1.创设问题意境,引发质疑兴趣。

2.合理运用表扬和奖励。

3.教学设计中尽量结合生活实际。如创设一例题:甲、乙商场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商场累计购物超过100元后,超出100元部分按90%收费;在乙商场累计购物超过50元后,超过50元部分按95%收费,顾客到哪家商场购物花费少呢?问题A:问学生如何理解题意?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理解题意,然后自由发表观点。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经过多轮讨论后得出五种结果:①当消费少于50元时,在两个商场消费一样;②当总消费大于50元少于100元时,在乙商场付费少;③当总消费大于100元小于150元时,在乙商场付费少;④当总消费刚好150元时,两个商场付费一样;⑤当总消费超过150元时,在甲商场付费少。通过这一课堂实例,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结合数学思想,找出数量关系的不等关系,用不等式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4.适当开展学习竞争,如班级开展解题比赛,激发学习兴趣。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是抽象的,教学内容也比较枯燥,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教师应该尽力调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且将问题意识与兴趣培养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意识就会自然形成。

三、恰切设问和追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设问和追问,合理设问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时而巧妙地追问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多重层次和梯度的问题,在突破重点、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难点。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已形成较明确的认识。这样,把问题一个一个地提出,又一个一个地解决,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既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智能素质。同时,还要控制问题的难易度,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问时,可以在问题的难易程度上做文章,利用问题的系统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阶梯式的问题,不仅使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当堂能积极思考,而且给他们指出攀登的途径,激励了他们攀登的勇气和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学活动中,有了“式子x+y=10是我们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吗?你能给它命名吗?”的设问,“你能试着给二元一次方程下定义吗”的追问,学生才会借助已有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经验进行类比学习,有了“你怎么肯定,你所增加的一个条件就一定使长方形唯一确定吗?”的设问,才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又如,《公式法》教学设计,笔者认为求根公式来源于配方法。先让学生用配方法解二元一次

追问3:你是否很想寻求一个公式来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以上例子体现了公式法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追问正是利用一个个“有意义的切入点”,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传授重要内容。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组织者,通常在与学生的一问一答、一问一思中把学生引向学习的内容,把学生引向问题的关键处、实质处,因此,数学课堂追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追问的效能,以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活跃思维,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以及探索、解答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深化和提高。

四、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探究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新知、解决新问题时,往往可以基于已有的经验和认知能力去解决新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互动,让学生去思考、讨论;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1.多让学生自我动手、操作,使问题由“接受”转向“探究”。课本教学内容中有很多适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开展的教学活动,如“图形与几何”,它的重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对此,教师可通过要求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观察、想象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几何图形知识和有关技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空间问题的探究,鼓励学生先动手操作,后思考结论,之后再逐步过渡到先思考、后动手验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动手操作是学习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丰富经验,认识图形,验证学生的空间想象。因此,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学习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操作,并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五角星是我国国旗上的图案,可让学生制作一个对角长是30毫米的五角星,提供一张A4纸,一把剪刀,主要运用课本的线段与角的知识,以及正多边形的知识来解决。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先观察五角形的图案特点是什么,思考怎么着手,计算,画图,折叠,学生在自我思考、自我探究、自我动手过程中,有很多种方法可以直接运用计算数值画图,也可通过折叠纸张简化。通过实际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让他们独立思考、设计、制作,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增强其应用数学的问题意识。

2.设立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使问题由“单一”转向“多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合作研究,进而提出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来自学生的发现和提出,然而数学课堂上往往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思维定势,提不出问题,对此,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

问题: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纸上画一个周长为20的长方形。①画好图形后相互交流,你有什么发现?②你所画的长方形长、宽分别为多少?③只要满足什么条件就可画出周长为20的长方形?④由刚才操作得到的结论能否用一个数学式子表达出来呢?

通过学生画周长为20的长方形,相互交流后自主发现长方形的形状不唯一,而相同之处是长与宽的和不变,都是10,由此引导学生将这种发现数学模型化(x+y=10),深刻感悟二元一次方程的本质。实践证明,教师合理设置问题,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让全体学生进行自我讨论交流,把开放的课堂教学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激发兴趣能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维、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总之,数学课堂离不开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应从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开始,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问题,通过教师恰当地设问和追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我探究学习和合作交流,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新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潘云芳,许芬英.强化问题意识 积累解题经验[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4,(6):24-28.

(编辑:朱泽玲)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