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谈避险车道在山区公路上的应用

2022-06-09

刘江锋 LIU Jiang-feng

(铜川市公路交通勘察设计所,铜川 727031)

(Tongchuan Highway Traffic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Tongchuan 727031,China)

摘要: 为了解决连续因刹车失灵造成的交通安全问题,避险车道被应用在山区公路中。国内外工程实践证明,避险车道能够有效减少因刹车失灵造成的重特大交通事故,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行车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ntinuous traffic safety problems due to the brake failure, the truck escape ramp is used in the mountain highway. Engineering practice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shows that the truck escape ramp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ajor workplace accidents caused by the brake failure, thus ensuring the train operation safety and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避险车道;山区公路;应用

Key words: truck escape ramp;mountain highway;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U4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116-02

作者简介:刘江锋(1981-),男,陕西华阴人,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公路工程与管理)专业。

1 概述

我国幅员广阔,地域辽阔,在地势上总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在全国土地总面积中,山地、高原、丘陵约占69%,尤其是西部12个省市中,山区所占的比例更是高达80%。通过已有山区公路交通事故调查分析,因连续长大下坡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事故率的40%以上,其中载重货车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事故车辆的主体,约占60%~80%,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已成为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段。

2 避险车道定义、作用、类型

避险车道是专为制动失灵车辆减慢行驶速度并且能够停止下来,在主线道路旁设置的一种休止车道。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使失控车辆从主线上进行分流,避免对主线车辆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避险车道主要有重力型、砂堆型和制动砂床型三大类。

3 避险车道的组成

通常情况下,避险车道的组成主要包括:引道、制动坡床、强制减弱装置、服务车道等部分。

4 避险车道设置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①失控车辆事故率;②下坡道路长度;③下坡的坡度值;④大中型重载车辆所占比率;⑤坡底的事故数;⑥平均日交通量;⑦平曲线曲率;⑧事故严重程度;⑨路权问题;⑩地形条件。

5 避险车道设置条件的判定

路线坡度大于3%时,当危险指标d·p >130(d为长大纵坡总的坡长,m;p为长大纵坡平均坡度,单位:%)时,将会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当P<3%时,d·p值不再是构成风险的诱因。

国内工程实践一般采用当平均纵坡≥4%,纵坡连续长度≥3km,车辆组成内大、中型重车占50%以上,且载重车缺乏辅助制动装置时,作为避险车道的设置原则。

6 避险车道设置的位置

避险车道应设置在能够截住最大数量失控车辆的地方。国内外目前有三种方法:①工程经验法;②事故频率法;③坡度严重率分级法,用于避险车道设置位置的确定。

7 避险车道设计

7.1 驶入避险车道车速 在选择避险车道设置地点的过程中,通过下列公式可以计算避险车道的车辆驶入速度:V=5.469(0.03343V02-H-KL-0.000016VmL-0.0012FVn2/W)1/2。式中:V—距离长大纵坡坡顶L处的速度;V0—长大纵坡起点处的速度;H—长大纵坡坡顶与距离纵坡L处的高差;L—依据里程桩计算的长大纵坡的长度;K—路面磨擦系数;Vm—速度V和V0的平均值;F—车辆前身的面积;Vn2—V2和V02的平均值;W—车重。

7.2 避险车道平纵面线形及驶入角 避险车道平纵面线形均应为直线。为了能够使失控车辆安全地驶进避险车道,避险车道驶入角以3°~5°为宜。

7.3 避险车道引道

①渐变段长度及分流鼻设置。对失效的车辆进行制动,由于制动速度比较快,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对其进行控制难度比较大,为了使失控车辆顺利进入避险车道,在设计避险车道渐变段的渐变率和分流鼻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失控车辆的速度,以及行驶轨迹的摆动情况等,渐变率应尽量小,分流鼻的偏置值C和过渡段长度Z应适当加大。对避险车道渐变段的渐变率、分流鼻偏置值C和过渡段长度Z取值建议见表1。

②引导段长度。由于一般情况下紧急避险车道均设计为上坡,因此,在引导段往往会形成凹形竖曲线。

7.4 避险车道制动坡床长度、坡度和宽度

①避险车道制动坡床长度的确定。避险车道的设置应考虑采用车辆合理的减速率,国外减速率一般采用0.2g~0.5g(g为重力加速度值)。综合考虑汽车滚动阻力和坡度的影响,避险车道制动坡床长度按下式计算:

②避险车道制动坡床坡度的确定。

0.2≤R±G≤0.5 式中:G—避险车道坡度(%);R—滚动阻力系数(取值见表2)。

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避险车道的纵坡值一般建议取与主线下坡反向+10%的坡度。

③避险车道宽度的确定。根据《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中规定,避险车道在一些征地困难的地区最小宽度可以采用8m,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是越宽越好。目前国内外工程实践中,多数只考虑一辆货车驶入避险车道的情况,其横断面形式一般布置为:0.75m(土路肩)+3.5m(服务车道)+4.5m(制动坡床)+0.75m(土路肩)=9.5m。

7.5 避险车道材料和路面设计

①制动坡床。避险车道制动坡床路面材料宜选用干净的、有较高滚动阻力、不易板结和雨水冲刷的碎(卵)石材料。细砾是最常用的材料,其级配要求满足表3最好。为了避免制动床集料被污染和冻结,避险车道宜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可通过使制动床横断面成一定的坡度、阻止水源进入避险车道、设置横向排水管(盲沟)和纵向排水沟的方式实现排水。②服务车道。服务车道是供救援车辆牵引货车使用的,宽度一般不小于3.5m,其表面可采用等级稍低的路面类型铺筑,也可采用高等级路面类型铺筑。

7.6 避险车道交通安全设施 避险车道的配套交通安全设施主要有:救援锚栓、照明设施、监控设备、护栏、交通标志、标线、轮廓标、强制减弱装置等。

7.7 避险车道的运营和养护 ①避险车道的运营。在坡顶设置制动检查站,制止车辆超载,对缺乏辅助制动装置的货车建议安装辅助制动装置和制动安全报警系统,并对刹车片进行冷却等。②避险车道的养护。避险车道应保证制动床集料平整、干净、松散。应定期及时翻松集料,每次翻松至少60cm深。

8 结束语

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避险车道有关资料文献的整理阐述,为我国避险车道在山区公路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2]毛荣华,付文群.高速公路长陡坡设置避险车道的作用[J].中国公路,2005(5).

[3]李学峰.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设置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