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在井巷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2-06-09

李兴伟① LI Xing-wei;张俊文① ZHANG Jun-wen;李玉琳② LI Yu-lin

(①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 150022;②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25)

摘要: 通过对矿工程专业“井巷工程”课程“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笔者认识到,培养适应现代煤炭企业的采矿工程高等技术人才,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 “主角”,让教师成为真正的 “授业解惑者”。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协同式;任务导向;井巷工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231-0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深化教学改革,以培养能力为主,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项目编号:JG2013010490。

作者简介:李兴伟(1977-),男,山西汾阳人,讲师,硕士,从事采矿工程教学及科研工作。

0 引言

通过毕业生就业调查和行业信息反馈发现:井巷工程与采矿生产紧密相联,相互促进,相互依存。而“井巷工程”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煤矿企业现实需求为导向,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基础,把满足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把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方向,按照调研讨论,教师集体备课的形式形成授课教学方案,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井巷工程”专业课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发现了新的问题。

尽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增加了课堂教学中图片、影音等表现形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的不够充分,教师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学生在较大程度上是被动的接受和被动的思考课程内容。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否找到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既使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传统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借鉴引用了“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采用“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的前提

目前,大学生的主体已进入“90”后,“90”后大学生具有智商高、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个性独特;内心世界更加社会化;价值观更加现实;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归属感;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等特点。其在学习中主要表现为:①个性突出,自主意识强;②组织性和纪律性较差;③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④对教师要求很高;⑤理论学习较差。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部分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大好,但是人际交往能力强,往往本末倒置;部分学生上大学后对批评无所谓;一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把握不当,从而影响到学习成绩;喜欢听典型案例和相对直观的知识等。可见,当前大学生个性鲜明,特点突出,既有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一面,又有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一面。那么采用适合于当前大学生个性特点,学习特征的教学模式就更加的迫切。采用“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既可以将教师从大量的“独角戏”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又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满足学生自我价值体现的基础上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 “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对传统学科专业课程的内在适应性

黑龙江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在创新性人才、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为载体,以科研参与为动力,以工程实践为主体,以技术服务为强化,构建了强调学生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生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协同式任务导向是一种以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作为任务,根据授课对象(学生)的数目分成若干组,要求分组与任务相对应,在小组课前进行认真讨论学习后,在课堂中为其他学生及老师讲解其任务完成的若干细节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由学生团队、导向任务、评价体系及教师作用共同组成,其成绩评定体系由课堂讲解、讲稿、科技论文组成,教师仅起导向任务分配、团队组建、课堂点评、内容总结、知识梳理等作用。

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学生课下收集资料、知识查新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在讲解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一个创新过程。除此之外,撰写科技论文将创新能力得以升华,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直接表现。学生群体是一个“智囊团”,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如果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通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近年来,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学院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大力提倡传统学科专业课程推广“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以企业工程实践调研分析为基础,以教学任务为载体实施专业教学。在每个任务的教学中,学生是导向任务实施的主体,教师进行指导,协助学生顺利完成整个任务。学生通过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和评定反馈等六个完整的过程进行课程学习,学生不仅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3 “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在“井巷工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以采矿工程专业传统学科“井巷工程”为例,作为采矿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井巷工程”课程具有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既重视理论,更强调实践的特点。课程内容多是以理论为基础,以施工工艺、工序和施工机械设备为主体,辅以施工组织与管理,这就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实践能力、现场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否则课堂就成为有目的而无意义的照本宣科。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案例教学等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案例教学”的应用本身也是以学生具备课程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才可以采纳的,不能够每堂课都采用案例教学,而“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学实践中可以将“井巷工程”课内容“模块化”,如将岩巷施工工艺分解为掘进和支护两大工序,将掘进细分为破岩、装岩、运岩等三个工序;将支护工序细分为临时支护、永久支护和特殊巷道支护等。井巷工程课堂教学应以“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为主,辅以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尽最大可能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勇于创新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通过对矿工程专业“井巷工程”课程“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笔者认识到,培养适应现代煤炭企业的采矿工程高等技术人才,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 “主角”,让教师成为真正的 “授业解惑者”。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应以培养满足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升学自身素质的教学体系,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带动和促进人才培养整体质量的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俊文,李玉琳,陈海波.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教师及学生角色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3(3):32-34.

[2]陈福松.案例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5):81-83.

[3]李兴伟,孙广义,陈刚.新形势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教学方法探讨[J].经济师,2013(7):225-226.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