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亚洲鲤鱼在美国造成生态灾害的解决方案

2022-06-09

丁 可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湖北 武汉 430223)

摘 要:20世纪美国为控制水生藻类植物大量滋生,引进了亚洲鲤鱼来消灭这些浮游生物从而促进美国农业的发展。但是亚洲鲤鱼冲破了防线,进入了美国主要水体,并开始大量繁殖,严重破坏了美国的水生态环境。政府也因此采取防治措施,从简单的人工捕捉到在主干河道设置电网,都没能完全清除这一外来物种。从食物链平衡的角度提出了更可行的解决方案:将中国传统制作鲤鱼的美食工艺引进美国。未来该做的是改变美国人的饮食习惯,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在美国推广和发展有关鲤鱼的食品,从而彻底改善亚洲鲤鱼的实际利用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亚洲鲤鱼;生态灾害;食物链;鱼糕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4.046

亚洲鲤鱼是美国人对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以及鲤鱼这些鲤形目鲤科鱼类的通称。1963年美国为了防止水体中浮游植物肆意生长、净化水体,从中国引进了草鱼,并在随后几年引进了鳙鱼、鲢鱼和青鱼,取得了效果。然而亚洲鲤鱼因其强大的生存能力、缺乏天敌,很快蔓延密西西比河和伊利诺伊河流域,并向北扩展,进一步威胁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的“五大湖”区,危及美加两国约3 000万居民饮用水源。庞大的群体从本土鱼口中大量抢夺食物,本土鱼无法生存,成为美国联邦与地方政府所关注的重要环保问题之一。本文从亚洲鲤鱼在美国河流生态中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现状入手,指出现行方法的不足,研究分析亚洲鲤鱼习性及原生环境,提出能持续的食物链平衡解决方案。

1 亚洲鲤鱼在美国的危害是破坏生态平衡

1.1 美国引进亚洲鲤鱼的初衷

20世纪70年代,水产养殖者为防止浮游植物泛滥,美国政府制定“专业鱼才引进计划”,才将亚洲鲤鱼迎入美国的鱼塘里。早期鲤鱼只是与其他本土鱼种混养,作为水塘的清洁者,但是到了90年代,一场洪水将养殖场的鲤鱼冲到了密西西比河的上游,于是亚洲鲤鱼一路向上,最终成为了美国本土鱼类的食物竞争者,破坏了生态系统。

1.2 亚洲鲤鱼的习性

亚洲鲤鱼有九大类,分布广泛。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号称“四大家鱼”,在中国长江流域一带最为常见,因其食物杂而多样、繁殖力强、生长快,当地大量饲养。亚洲鲤鱼在亚洲国家是传统美食,有记载的历史在1 000年以上,有些鱼还作为药膳享有盛名。近几十年来,因需求巨大、市场驱动,已很难看到个头大的野生鱼,养殖的体型更是小型化。鲤鱼、鲢鱼都善于跳跃,在中国,流传着一些关于“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凡是跳过龙门的鲤鱼都会变成一条龙,于是鲤鱼纷纷踊跃尝试跳龙门。如今亚洲鲤鱼,进化出了会飞的凶猛品种,科学家称之为“飞鲢”(flying silver carp),这种鲢鱼的运动能力惊人,它们不仅能跃过3m多高的障碍物,甚至能跃出水面“飞行”6~7m。

1.3 亚洲鲤鱼在美国造成危害的主要表现

亚洲鲤鱼适应能力极强,它们沿着密西西比河流域逆流而上,十几年内大量繁殖,它们体型庞大、食量惊人,特别是白鲢和鳙鱼——被美国定义为“最有害的鱼种”,已造成生态灾害。

(1)亚洲鲤鱼群体庞大、杂食,本土水生贝类、无脊椎动物、小鱼等成其食物并大量减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

(2)水生植物被亚洲鲤鱼大量消耗,本土鱼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无以为继。水生植物减少, 本土鱼类产卵环境被破坏, 造成本土鱼种群锐减、 难以生存, 影响当地鱼业经济。

(3)白鲢善于跳跃且易受惊吓,在繁忙的河道经常跃出水面,影响航运和水上运动安全。

1.4 生态破坏的严峻程度及美国的解决之法

亚洲鲤鱼的引入破坏了美国密西西比河和伊利诺伊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并危及上游五大湖泊。因为这些顾虑,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保护局成立了国家法案去管理和控制亚洲鲤鱼数量(主要提及鲢鱼、鳙鱼、草鱼、黑鱼),并且在2007年秋天这一法案被国家水生物种工作组通过。于是各种用来消灭鲤鱼的方法层出不穷, 美国政府采取投毒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没有针对性,不但没有消灭掉鲤鱼,反而毒死了许多本土淡水鱼类。诚然,备受挫折的美国政府决定用高科技的力量歼灭鲤鱼——电网,在五大湖泊附近的河道安插电网,鲤鱼跳跃的本领很强,电网抵挡不住会飞且群体庞大的鲤鱼。在美国人的眼里,这种多刺的淡水鱼难以作为食材出现在餐桌上,也是对亚洲鲤鱼无计可施的重要原因。

2 建立新的食物链平衡是解决之道

2.1 平衡打破需要在一端加砝码

亚洲鲤鱼在中国之所以不会造成灾害,是因为中国食文化,鱼可以做成许多种美食,一年四季很畅销,食客们都等不及河流中的鱼长大。

“年年有余”,这是中国人在过年都会听到的一句话。每逢春节,是各个家庭展示厨艺的大好时候,每家每户会提前从市场买回各家春节所需要的食材。而鱼,在达尔文生物净化论里称作所有生物的起源,则占据了餐桌上的大半江山。中国河南一带,当地人民因为春节捕鱼而忙得不亦乐乎,因为鱼有美好、吉祥的象征,对家庭和睦的美好向往也激励着捕鱼人的上进心。东北查干湖冬捕,一网少说几万kg,多则30万kg。相比较而言,美国水环境好,任由亚洲鲤鱼生长繁殖,缺乏供人食用的食物链一环,势必鱼满为患。这就需要其作为食物的原生需求来控制鱼群规模,建立新平衡。如果能打破美国人心中饮食的传统认知,从而加大美国地区在各种特色菜上的生产,甚至可以出口中国,不仅可以控制亚洲鲤鱼的泛滥,还可以推动美国中部的经济发展。

3.2 现有方案治标不治本

(1)用药歼灭不可能达到目的。每当遇到外来物种入侵的环境问题,通常应对措施首先提到去消灭它们。对于亚洲鲤鱼,美国最开始选择用现代农药来解决问题,往鲤鱼密集的水域投毒,但亚洲鲤鱼生命力太强,毒死的主要是本土鱼类。化学农药不仅会给水源带来污染,也会毒害本土生物,最终还是收效甚微。因此化学方法防治亚洲鲤鱼的入侵可谓是杯水车薪罢了。

(2)电网、大坝堵不住其扩大领地。同样的,当面临亚洲鲤鱼大范围繁殖和其蔓延繁殖的增大,美国政府耗巨资投入造电网防止亚洲鲤鱼入侵其他流域。2002年,甚至美国工程部在芝加哥这种依靠河上运输的主要公共河道建造了电网,2004年开始,更是从明尼苏达州到纽约州之间的5个地点共设置了18个电网点。虽然美国较理想地控制了鲤鱼繁殖范围,但是2012年,有关报道出一个致命弱点是所有技术人员都无法避免的:亚洲鲤鱼流入五大湖流域。而唯一能阻挡这一切发生的是使用物理方法:阻断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的联系。然而,这种方法是极具有风险性的。

2.3 亚洲鲤鱼还需中国吃法

美国人不是不吃亚洲鲤鱼,只是还没找到吃的方法和促使疯狂追逐的流行因素。据统计,超过20%以上的美国人是中餐馆的常客,亚洲鲤鱼热卖只是时间问题。

随着全球一体化,亚洲国家掀起一股留学热,特别是在中国,每年赴美留学超过20万人。境况如20世纪初,一种简单易做的改良中国菜“炒杂碎”流行美国,“炒杂碎”成为在美国的中国文化,揭示中餐业在影响、培育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同时美国大众口味也在塑造、改造,有时甚至是在根本地改变着中餐的内容与烹调方法。

在美国已经有厨师开始尝试用亚洲鲤鱼制作菜肴。一位名叫雅阁·梅得的厨师甚至在自己专门开设的博客里,长期为美国民众介绍、更新多种以亚洲鲤鱼为原料的食谱。或许某天,用亚洲鲤鱼做的美食也风靡大街小巷呢。

毫无疑问,开发亚洲鲤鱼作为食物,可能比投放鱼毒、建电鱼网等方法都要有效得多。

3 引导和培育食物结构可建立新的生态平衡

美国政府在考虑引进亚洲鲤鱼时,显然只考虑了一步,其作为食物链的一环,鲤鱼在吃微生物和浮游植物后,怎么退出呢,靠消灭吗,肯定费钱费力而无法持续。应该做的是引进作为食物消耗它的模式,如果在引进同时推广中国吃鱼的方式,鲤鱼也不至于在美国河流中壮大到形成危害的地步。

3.1 美国人消费亚洲鲤鱼少的根本原因

美国人的食物结构中为什么亚洲鲤鱼所占比重那么少呢,首先是饮食习惯上的阻力,从没见过的鱼类品种到尝试吃、再到作为食材大规模推广消费,在物产丰富的美国市场尤其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亚洲鲤鱼并没做到天生美味,在缺食用油和调味品的年代,即使在长江一带,因为没有油和盐来烹饪它,这种鱼也没被当作美味。

美国人很少吃鲤鱼,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刺多、处理麻烦。相对于无鳞鱼,亚洲鲤鱼在处理上多去鳞的工序,刺多对食客也是一种风险,在中国北方一些地方也基本不会吃鱼,吃鱼吐刺是一种技巧,鱼吃少了练不出那本事,也就有不少人望鱼却步了。但中国也有不少剔刺后的吃法,如鱼糕、鱼丸子等。

美国人很少吃鲤鱼,另一个原因是在烹饪上出现了一个瓶颈。鲤鱼在美国河流中无天敌,自然会壮大,而食鱼者也从不缺少,问题在哪呢,在于美国这个大环境中缺少推广改良烹饪亚洲鲤鱼的厨师。道理很简单,中国的茶叶、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如果当初不拿作美味来推广,会有人去采摘满山的树叶,或费力地烤制小果核么。美国人有许多东西不吃,出口到中国,如今烧制成美味的鸡爪子,美国人也吃得津津有味。

3.2 美国餐桌可以引导和培育的几样菜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对新鲜食物的包容和接纳从不在他人之后。亚洲鲤鱼作为食材具有绿色环保和成本优势,要做的仅仅是引导鲤鱼的消费方向,克服加工繁琐及鱼刺困扰, 培育饮食习惯。鱼上餐桌了, 自然不会成为生态隐患。

鱼糕又名百花糕、肉糕,是长江中游流传很广的一道以鱼为主材的传统美食,有“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的美誉。鱼糕的特点是无刺,外形美观(可以切成各种形状),富有弹性,肉质细嫩,色泽诱人(配制不同辅料,色泽鲜艳),入口鲜香嫩滑、醇而不腻。鱼糕成品在常温下(15~20℃)可保存3~5天,在(-1~2℃)状态可保鲜约30天,是一种非常适合做快餐的食品,其加工工艺也非常适合口味改良和产业化。制作鱼糕时会有大量的鱼头、鱼刺等,这些鱼头、鱼刺是加工鱼汤料的材料。鱼汤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在15℃以下可以自然凝结成冻状,制成各种形状的鱼冻,口感极好。鱼冻可以说是推广鱼糕的副产品,作为精美的点心,必大有市场。

鱼面,俗称捶鱼,是一道传统名菜。鱼面主要材料有红薯粉、鱼等,制作工艺复杂,突出特点是易于保存,成品在常温下可储存一年以上。鱼面兼具面的特性,烹饪方法多样,和其它食材一起炖汤是普遍做法,提鲜且久煮不糊汤。

鱼糕和鱼面均可以规模化制作成品,再储存分销,提供给人们再次烹饪食用。对普通食客而言,烹饪食用鱼糕、鱼面,节省时间,加工方便,不需要多少厨艺功底,既没有清洗处理的垃圾之困,食物还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当然,最美味、最通行的做法是对鲜鱼加工,做出各种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这需要厨艺。

4.3 对中国出口也是好办法

美国对华出口商品中,鱼及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类贸易额约9亿美元,占对华出口0.8%左右,其中基本不包括亚洲鲤鱼。有一条消息称“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宣布,将斥资5 150万美元,防止五大湖遭到亚洲鲤鱼入侵,如果有必要,还将会动用军队。”由此可见,在美国控制、捕捞亚洲鲤鱼是获得政府支持并可能获得补贴的,其副产品——大量的亚洲鲤鱼并不是难于处理的垃圾,可以借鉴中国冬捕,引进中国商家,捕捞加工这些鱼,然后出口到亚洲。在美国生产加工亚洲鲤鱼产品同比可以减少饲养成本和水域租赁成本,这两种成本在中国通常占总成本的60%以上,而且鱼产品(干货)比起玉米和大豆出口价并无劣势,鱼总体价格比猪肉略高,相比之下具有价格优势,表1是几种鲤鱼及产品在中国的价格。

5 结语

对于亚洲鲤鱼在美国带来的生态灾害,本文介绍的解决方案是疏导,建立食物链平衡,返归亚洲鲤鱼作为人类食物这一根本。并推出几种适应美国大众的鱼加工方法以及水产品出口方案。食物的加工和推广还需在美国实地研究、改良,亦如麦当劳进入中国、油条进入麦当劳。总之,引导和培育美国人的饮食习惯,改变食物结构,辅助以食材、饲料出口,可以建立渔业资源新平衡,永久性解决亚洲鲤鱼在美国造成的生态灾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Mike Hoff. Asian Carp: Huge Fish with Huge Impacts[J].U. S. Fish & Wildlife Service,2004(3)

2 LIU Hai-min91.The Culinary Identity of Chinese Restaur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J]. The Joumoz of Transnational American Studies,2009(1)

(责任编辑 何 丽)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