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新时代中国汽车新技术发展与应用

2022-06-09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现代的高新技术已在现代汽车上广泛应用。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地位已经非常重要,汽车新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装备也越来越豪华、舒适、安全。汽车上已装备有安全气囊、安全带张紧、自动门锁、防夹自动升降电动门窗、电子防盗、电子燃油控制等系统。本文主要对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应用技术状况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分析。为我们更好的使用及维修现代汽车拓宽了视野。


  关键词:汽车;新技术;应用;发展


  在现代汽车上,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当代电子技术产品的技术飞速创新,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大量应用在汽车上,实现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全面变革。这些电子控制装置的应用对环保、节能、提高运行安全性和汽车的综合性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汽车成为机电一体化最为典型的产品,也使得汽车从总体结构、工作原理、使用维修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中国汽车技术发展现状


  近20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总体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仍有明显的不足[3~12]。


  (1)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高,集中体现在汽车产品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体汽车技术·AutomobileTechnology-1-汽车技术上,我国汽车技术水平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业已基本形成了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取得各领域的重点突破,初步掌控了部分关键技术,对前沿技术也有所布局。当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汽车技术仍有不足,如自动变速器技术尚在攻关、汽车电子电气技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整车集成优化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也无国际优势等。


  (2)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与各关键技术领域的进步密不可分。其中,在先进动力总成、动力电池及驱动电机、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和整车轻量化等关键技术领域,近年来我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部分技术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当然,我国仍在诸多核心技术领域或单项关键技术上相对落后,如发动机新型燃烧技术应用不足、能量管理技术尚待突破,自动变速器尚待大规模产业化检验,电子电气关键零部件与核心技术多为外资掌控,混合动力技术尚需系统性整体提升,三元电池先进技术多由日韩企业把持,智能网联技术有待实质性突破且关键部件还受制于人等


  2.新技术的应用


  2.1电子防盗


  电子防盗在汽车上的应用现代汽车基本上都装备有电子防盗系统,如捷达、固定码(5位数,防盗单元)。宝来/高尔夫,網上查询、固定码(5位数,终身不变),可变码(7位数,一天有效)。还有电子报警器,它可被多种方法激活,防止汽车被拖动、破窗而入及启动发动机等。警报器的响声会使盗车贼惊恐有人来查看而不敢继续动作。另外,信用卡系统:只要把卡拔出,车内3个独立的电路会被切断,没有卡就不能启动发动机。卫星导航系统:是目前最先进的防盗装置,具有车辆定位、网络防盗、遥控熄火、车内监听、抛锚救援、路况信息、人工导航及车辆查询等多种功能。指纹锁:利用每个入的指纹图形特征制成的一种门锁。先在锁内安装车主的指纹图形,开启车门时,需将手指往门锁上一按,如果指纹图形相符车门既开。眼睛锁:利用视网膜图纹控制的门锁。这种锁内设有视网膜识别和记忆系统,开锁时需凑近相关装置看一眼,若视网膜图形与记录相吻合,车门会自动打开。


  2.2全车信息控制网络系统


  全车信息控制网络系统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全车信息控制网络系统是大众PQ35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说到PQ35平台,我们可以想到大众汽车集团的很多车型,如新奥迪A3、新甲壳虫、高尔夫V、途安、速腾以及斯柯达明锐等等,都是出自PQ35平台。一般的人可能不了解,PQ35平台的装配技术亮点有很多,除了出色的底盘四轮独立悬挂系统、大面积激光焊接全方位安全车身、双温区全自动空调、EPS电子精确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等之外,全车信息控制网络系统全车电子信息控制网络系统也是一个有实用功效的装配。全车信息控制网络系统的一个突出功效就是可以避免一般传统的发动机由于线路过多出现短路的现象。第二个重要功能就是防止线路老化,不会产生线路故障问题。一条线路可以监管整个汽车的电子控制网络,行业俗称为电子管家。全车信息控制网络系统的缺点可能就是成本会非常高,基本上要用局域网控制系统。其实越高档的车里面的信息控制网络系统越多,有两个、三个、四个等等的,当然它们之间的价位不一样。车辆有设有全车信息控制网络系统设置可以说是评价汽车高新技术成本的一种标准。


  2.3定速巡航


  定速巡航在汽车上的应用在发动机功率允许的范围内,当车速高于30km/h时,借助定速巡航系统可使车辆按设定的车速恒速行驶,解放踩油门的脚,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强度。对于装备自动变速箱车辆,通过调整发动机转速(控制节气门开度、喷油时间、点火提前角等)及变换变速箱工作档位实现按设定车速行驶。对于装备手动变速箱的车辆,只能在相应档位下通过调整发动机转速实现稳定车速。当汽车在长距离的高速公路行驶时,启动巡航控制系统就可以自动将汽车固定在特定的速度上,免除驾车者长时间脚踏油门踏板之苦。同时,它还能在巡航状态下对预定的车速进行加速和减速的调节。巡航控制系统还有节省燃料和减少排放的好处,因为汽车都有对应的经济速度,当驾驶者将巡航控制系统调置在经济速度上就可以起到省油的作用。具体来说,这种巡航控制系统有巡航定速、巡航加速、巡航减速等功能。


  2.4电子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应用


  智能控制汽油发动机可变配气相位智能控制的发动机可变配气相位控制,采用神经网络构成配气相位产生器,解决了发动机脉谱图的输入与输出非线性映射问题。采用模糊控制器构成可变配气相位控制系统,解决了在无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情况下,可变配气相位难以有效控制问题。汽车道路试验表明:整个系统工作稳定,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高速时汽车等速燃油消耗平均下降了10,直接挡加速时间下降了4.8,最低稳定车速限值降低了8-3。发动机进气时刻可调,时刻保证最佳工作状态,宝来发动机,进气凸轮轴角度在0—l9。问变化,具有最佳进气效能时刻、最佳工作状态,发动机进气时可随时改变时刻,保证工作状态.可变配气相位的优点:高速时,增加发动机功率,提高车速。低速时,节油;增加发动机扭矩,提高起车速度。发动机可变进气道“可变截面积进气道”,保证发动机具有最佳的进气效率状态,时刻保证发动机工作最佳状态。细进气管使发动机在低速下产生大扭矩,起车迅速。粗进气管使发动机在高速下产生大功率,提高车速、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


  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汽车的式样和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安全性能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汽车的新技术也层出不穷,在车身造型设计、外观设计、人机工程及室内环境等方面更加注重人性化的发展,汽车上的电子系统越来越多,操纵汽车变得越来越简便和智能化。未来的汽车朝着人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汉军.丰田汽车新技术结构原理与维修(上、下).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 

  [1]高玉民.进口汽车检测诊断设备原理与使用[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舒华,姚国平.汽车电控系统结构与维修[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 

  [4]孙余凯,项绮明.新型汽车电子电控故障祥析与检修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5]刘宗巍,史天泽,郝瀚,赵福全.中国汽车技术的现状、发展需求与未来方向[J].汽车技术,2017(01):1-6+47.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西华大学) 何述华等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