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铁路通信传输安全问题的若干思考

2022-06-09

铁路通信传输安全问题的若干思考

蒋家琪

(兰州铁道设计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铁路信息传输的发展日新月异,在铁路运输生产和建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铁路信息运输的特点、影响通信传输安全的因素以及改善措施做了深刻的研究和探讨,以期能为铁路通信传输工作提供参考,使我国的铁路通信传输朝着安全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铁路;通信传输;安全

0引言

铁路通信传输安全与铁路的运输状况是息息相关的,我国的铁路运输正在蓬勃发展,列车的行使速度越来越快,安全性也越来越高。在构建安全的铁路通信运输体系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善措施,加强对铁路通信运输安全技术的创新运用,确保列车高速能够安全行使。

1铁路通信传输的特点

1.1铁路通信传输以运输为重点

铁路通信传输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实现列车和机车车辆运行的高度统一,协调指挥,能够保证列车行使的安全,提高列车行使效率。在铁路通信传输工作中,确保铁路通信的顺畅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或是危险事故,铁路通信发生故障的时候,首先要拨打站间行车电话呼救,及时与外界联系,保障生命安全。

1.2铁路通信传输设备分散、组网难度较大

铁路通信传输是一种转同通信技术,架空明线、电缆等均衡设置在铁路线两旁。通信用的设备主要安装在铁路各个管理机构,机务段、车务段、车辆段、工务段、电务段等也有沿线设置。同时,铁路两侧每间隔一两公里,都设置有区间电话,保障通信传输的安全。

1.3铁路通信传输种类繁多,设备齐全

由于铁路通信传输的综合业务比较多,设备具有多样化,这就决定了铁路通信传输必须要有安全保障。与传统的铁路通信传输相比,现代的铁路通信传输一般都建有综合性的铁路通信网,可靠性更高,传输速度更快,要求精确,分秒不断。

1.4铁路通信传输有线电与无线电相结合

铁路通信传输是一种有线电与无线电相结合的通信,为了方便运行车辆的有效行使,铁路通信必须形成一个有限通信为主、无限通信为辅的通讯系统,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

1.5铁路通信传输更加安全可靠

现代化的铁路通信传输有系统的运行机构,安全系统有更加强大的优势。现在铁路通信采用的通信组网方式灵活多变,多级应用的数字环网、物理位置,这些硬件设备系统的强化建设,都有效保证了传输的安全可靠性。

2影响铁路通信传输安全的因素

2.1人为因素造成的故障问题

在铁路通信传输的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通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没有有效解决就会造成铁路通信故障。例如,部分铁路工作人员在日常的施工维护过程中,没有遵守相关的安全准则和相关制度,甚至是违背管理制度进行操作,这就给铁路通信安全造成了重大隐患。这些隐患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给布局不合理的地方带来了更大的隐患,情况严重还会造成整个铁路通信系统的瘫痪。此外,一些铁路通信管理阶层人员没有保持高度警惕,放松了铁路施工质量,没有严谨把关铁路通信传输系统的安全。值得一提的是,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偷盗破环光缆等公共财物,这对于铁路正常运输也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2.2设备质量引发的麻烦

铁路通信设备是铁路通信传输安全的硬件设备,由于我国的铁路线较多、设备分散、组网难度较大,这些现状制约了通信硬件的质量。如果铁路通信的质量不过关,铁路通信传输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如果运行过程中出现一点差错,硬件质量出现一点不稳定的情况,就很难获得精准的数据。若是碰到雨雪恶劣天气,就会引发一些列的麻烦,造成铁路通信传输故障,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

2.3雷害阻碍铁路通信安全

雷害等自然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但必须要引起铁路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由于我国铁路所处的地理位置处于雷害易发阶段,要加强多层次的综合维护。从目前现状来看,一些铁路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铁路雷击带来的危害性,从而忽视了铁路防雷系统的建设。雷击放电诱发雷击电磁脉冲过电压和电流,对铁路通信传输通道、接地系统及建筑物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无法保障铁路设备的正常运行。

3完善铁路通信传输安全的主要措施

3.1提高铁路通信设备的质量

铁路通信设备是保障铁路通信传输安全的基础,铁路通信管理阶层必须意识到设备质量的重要性。一方面,铁路线路等通信电缆必须要在铁路沿线进行,沿着铁路旁边的仓库、沿线车站、停车场等安装通信电缆,在铁路管理机构处安装通信终端设备。另一方面,铁路沿线每间隔一段距离,从通信线路布局范围类安装座机电话,维持铁路通信的正常秩序。安装高科技的铁路沿线设备,帮助实现铁路通信的安全管理,高度关注铁路设备的源代码安全,保证铁路设备的质量。

3.2加强对铁路工作的培训

随着铁路通信设备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传统的通信知识已经无法与现代化的知识系统接轨。铁路主管部门必须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必须与通信发展相辅相成。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部门员工的培训,如上岗前培训、岗中带班、岗后总结,还可以聘请专家到铁路部门演讲,铁路部门也可以定期开展活动,评出铁路工作人员的先进人物,为工作人员树立榜样。通过这些措施提高铁路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使员工形成严格标准、遵规守纪的思想意识,并在工作中严格落实。

3.3建立健全安全检测机制

为了保障铁路通信传输的安全可靠,必须全方位的建立铁路通信安全检测机制。在铁路通信安全机构旁,实时监控每个铁路站点的安全状况,及时提醒每个工作人员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铁路部门的安全检测人员必须遵循制定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对各种安全问题保持高度警惕,利用各种监测方法对综合网管系统进行有效防范,对重点处所制度监测方案[6]。定期对监测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反馈信息,科学判断通信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从源头上杜绝通信传输安全问题。总之,安全检测机制是铁路通信传输安全的有效保障,铁路管理阶层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3.4创新铁路通信传输方式

铁路通信传输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传输方式。铁路通信会受到各种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铁路通信管理阶层及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实际具体问题,不断创新铁路通信信息技术,提高铁路传输的安全可靠性。例如,在铁路通信传输中可以充分利用光纤自动切换保护系统,维持铁路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运转。

3.5加强对铁路通信传输安全的舆论宣传

由于我国现阶段的部分人群素质较低,对铁路通信传输安全的认识程度关注不够。因此,铁路管理阶层可以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铁路通信传输安全的舆论宣传。通过有效宣传的途径,使社会公民自觉保护铁路通信设备,杜绝恶意损坏铁路通信设备,减少不法分子偷盗破环光缆等公共财物的现象,同时,铁路通信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铁路公共财物的监管,一旦出现危及公共财产的情况,要及时制止并对这些不法分子进行科学教育。

4结束语

实施有效的铁路通信传输手段,必须要不断完善技术水平,有效引进国外的经验,着手建设全面系统的铁路通信安全系统。这项工作必须立足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完善措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铁路通信传输安全,推动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柏.论铁路通信工程建设[J].现代商贸工业,2010(7).

[2]罗颖.四川铁路通信安全稳定专项检查见成效[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1(9).

[3]赵子岩.电力通信网光缆监测系统的规划与设计[J].电网技术,2011(7).

[4]李践实.光缆监测系统技术及应用研讨[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2(4).

[5]韩建忠.有关铁路通信传输安全问题的若干思考[J].科学与财富,2014(10).

[责任编辑:邓丽丽]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