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析煤炭铁路运输建设的分析及建议

2022-06-09

浅析煤炭铁路运输建设的分析及建议

张海东

(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 天津 300000)

【摘要】中国的煤炭资源最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特别是“三个西”地区(就是陕西北部、山西、内蒙古西部地区),然而煤炭消费的重心却在东部和中南部地区,从而形成了北方煤南运、西方煤东运格局,长时间以来,煤炭作为铁路运输重点。所以加强煤炭运输通道的建设,确保煤炭安全稳定的供,对增强国民经济的运行安全性、可靠性,保障国家的能源战略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煤炭;铁路;运输通道建设

0前言

现阶段,国家铁路承担全社会的60%煤炭运输的任务。国家铁路干线承担的货运量当中,煤炭的运量一直保持较大的比重,特别是浙赣、京广、京沪、京九、京哈、陇海等主要干线,在承担繁重旅客运输及其他货物运输同时,还需承担大量的煤炭运输任务。铁路对保证煤炭全国范围有效的供给,发挥的别的运输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我国能源结构主要以煤为主,煤炭的一次能源生产以及消费构成中占据2 /3以上。然而从环境保护、世界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这方面的趋势来看,煤炭将在我国的能源结构比重会慢慢降低。但是目前和以后一个较长时期,煤炭为主能源结构将不会改变。“十二五”期间,煤炭的产量增长仍集中在“三个西”地方,同时水资源的短缺限制了该地区煤炭的转化规模,表现为煤炭资源与水资源的逆分布,煤炭生产和消费逆布局矛盾会更加突出,北方煤南运、西方煤东运压力的增加,中南、东北、京津冀、华东地区煤炭的供应缺口变大。为加强国民经济运行安全性及可靠性,须继续加强铁路的煤运通道的建设,供给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铁路运力的支持。

1铁路煤炭的运输通道现状及问题

1.1铁路煤炭的运输通道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铁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网络总量具有一定规模,路网的结构有所改善,运输的能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了和我国人口、经济布局、自然地理和资源分布相互适应的路网形态。煤炭在运输方面,形成了符合我国资源分布特点重载煤炭的运输网络,是朔黄、宁西、石太、大秦、陇海、侯月等铁路组成的煤炭运输的横向通道,以京广、京九、京沪、焦柳等铁路组成的煤炭运输的纵向通道。随之《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施,我国快速全面的加快了各大型煤炭基地的煤炭外运通道建设,煤炭运输的能力持续的大幅度提高,为了国民经济的安全、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1.2铁路煤炭的运输通道问题

当前,我国的铁路运输的能力总体不能够适应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煤炭的供给仍在于紧张的状态,“三个西”的地区煤炭直达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和东运下水运力的长期不足,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煤炭稳定的供应,铁路不再适应煤炭的运输需要。主要的问题是:(1)煤炭运输的专用铁路较少、负荷较重、压力较大,不便于煤炭运输安全;(2)铁路主要干线能力的不足,浙赣、京广、京沪、京九、京哈、陇海铁路是全国铁路的主要干线,同时也是煤炭运输的主要通道,能力的利用基本上处于饱和的状态。同时由于铁路建设的项目投资较大、周期教长,各个通道客运专线还没有竣工投产,预计的运输能力的紧张状况短期内无法缓解。煤炭的需求增长越发强劲和煤炭的生产供应能力的增长平缓之间存在较大矛盾,煤炭供应比较紧的格局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

2加强铁路煤炭运输通道的建设发展思路

由于我国资源及环境约束的条件,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纲要明确的提出需要加快发展铁路运输,所以铁路进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同时加快煤运通道的建设,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核心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重点的任务。铁路将根据我国煤炭基地的运输需求,建设客运专线相关线路,同时释放既有线货运能力,加快煤运通道的建设和既有线扩能改造的力度,组成功能完善、组织先进、运力强大的煤炭运输系统。

2.1积极扩大主要干线煤炭的运输能力

目前,浙赣、京广、陇海、京九、京沪、京哈等主要干线能力紧张,平均运输密度是全路平均值的三倍。除了已经投产秦沈客运专线以外,都是客货混跑的模式,客运快车和货运重载难以兼顾考虑,没办法满足客货运输的需求。为了缓解繁忙的干线能力紧张的状况,突出繁忙通道的实施客货分线的运输,缓解既有线的货运能力。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纲要提出来,快速发展铁路运输,重点是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煤运通道、客运专线,逐步形成快速客运和煤炭运输的网络。于此同时,增加西部地区的路网,强化中部地区路网,完善东部地区路网,加强集装箱的运输系统及主要客货枢纽的建设。根据《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的铁路网规模达到12×104km。复线率及电化率分别到50%和60%。客运专线城际轨道交通达到1.5×104km,城市轨道交通达到2500km。随之铁路客运的专线建设,繁忙的干线将实现客货分线的运输,扩大煤炭运输的能力。

2.2建设研究强能力煤炭运输的新通道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煤炭的运输需求不断的增长,随之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严峻,铁路煤炭的运输系统需在既有规划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增强,并且为铁路可持续的发展留出充分的空间,用以适应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围绕“三个西”地方的煤炭生产基地,受朔黄、大秦铁路最大能力的制约,“三个西”地方需新建强能力铁路煤运的新通道。此外,因铁路相关规划的新增煤炭运力最主要集中“三个西”地区的北通道上,山西的中南部地区的运能增加有限。据今年国家煤炭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建设研究新的强能力煤炭的运输通道,利于提高国家煤炭运输的安全,增强铁路抵制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紧急状况能力。随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的发展,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持续的增长,有些传统的产煤区资源逐渐减少。新疆的煤炭资源丰富,可以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接替地区,因距离内地的经济中心太远,受到交通条件的因素制约,每年只有少量的煤炭供应河西走廊地方。建设规划新疆超大能力煤炭运输的通道,会促进新疆的煤炭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三个西”煤炭的基地实施保护型开发,保全国家能源体系安全性和机动性。

3铁路煤炭运输通道建议

根据国家资源的分布及工业的布局实际,联合国民经济社会需要,将来的大宗原材料物资运输仍然将是运输主流,需要依靠成本较低、效率较高铁路来完成。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需要建立以铁路为骨干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铁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主要方式,必要的提供给市场需求适应运输能力。为了充分发挥铁路比较的优势,在加强煤炭的运输通道建设中,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铁路煤炭的运输通道线网布局需要注重和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有效的衔接,同时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优势,同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2)联合国家煤炭基地的开发建设情况,需要做好集运站、矿区铁路、铁路支线等的配套建设,从而提高煤炭运输保障能力。

3)加快铁路投资融资的体制改革,积极的的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资铁路的建设。对一些社会投资者有比较高的积极性、界面清晰、投资效益保证的运煤专线及其他煤运通道的建设,可以引进战略投资者。

4)对于既有铁路的改造,满足运输需要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既有铁路的资源,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投资,节约土地资源,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黄涛.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科技发展的若干建议[J].2006(5):7.

[2]吴小娟.铁路开展物流化服务的思考[J].2007(10):57.

[3]郑伟.现代综合物流极其“虚拟化”发展趋势[J.]2006(2).

[4]罗阳.国际铁路货运联运[J].38.

[责任编辑:刘展]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