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重庆市耕地资源时空变化分析

2022-06-09

陈曦,刘秀华,刘勇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为多角度了解重庆耕地变化的趋势和特点,从时间、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形态、空间结构、空间功能等方面对重庆市耕地资源时空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重庆市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面积总体上不断下降;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耕地资源稀疏区、一般区、密集区的格局;耕地重心向人地矛盾较为缓和的地区移动;耕地流失量由下降转为上升趋势;耕地增加量和耕地产出率均呈现上升态势。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市耕地资源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耕地;时空变化;分析;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F32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3-0530-0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加之耕地退化和流失等原因,耕地保护压力不断增大、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极为突出,加强对耕地数量变化和区域差异的研究,分析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已成为关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国内外有关耕地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其动态变化和驱动要素研究是其中的一个方面[1-5]。而国内耕地的研究主要是省域的耕地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这些省份主要是些产粮大省,分布有大片的平原,如华东的江苏,东北的黑龙江,华中的湖南和湖北等地[6-11]。此外,对耕地空间变化的研究大多以空间分布为主[12-15],有关形态、结构和功能等多方位研究的报道较少。以往对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只有对局部地区和小流域的研究报道,对全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较少。作为中国西南部的大都市,重庆的发展对西部大开发具有承东启西的作用。重庆又地处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是中国最大的直辖市,近年来重庆市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人口大量增加,区域经济发展、开发区建设和三峡电站的建设驱动着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造成了耕地锐减、宜农后备土地资源日益枯竭等问题[16]。因此对重庆市耕地资源时空变化进行了多方位的分析,以期合理调控人地矛盾关系,促进重庆市土地的合理地利用,使之进入土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1耕地资源时间变化

近年来,重庆市耕地总面积持续而缓慢减少(图1),1998-2010年这13年间重庆市耕地面积由253.72万hm2下降到224.31万hm2,全市耕地净减少了29.41万hm2,平均每年减少2.26万hm2。其中1998-2001年为耕地的平稳期,耕地总量基本不变;2001-2004年为耕地的急剧减少期,年均递减5.79万hm2;2004-2008年为耕地的缓慢减少期,年均递减1.03万hm2;2008-2010耕地数量再次处于平稳期。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也明显呈下降趋势(图1),由1998年的0.083 hm2减少到2010年的0.068 hm2,这表明重庆市人地关系逐渐恶化,面临较大的耕地压力。

2耕地资源空间变化

2.1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重庆国土面积8.24万km2,由于自然条件的区域差异,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速度的不同,加之一些历史原因等,各地区耕地数量也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但由于各个区(县)的行政区划面积大小各异,且相邻区(县)的耕地分布可能有连续性,所以如果单纯以各区(县)耕地面积进行划分,并不能准确反映重庆市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因此,构建“耕地指数”指标,即区(县)的耕地面积与该区(县)的行政区划面积的比值。耕地指数可以表示为:

Ri=(Ki/Si)×100%

式中,Ri为第i个区(县)的耕地指数;Ki为第i个区(县)的耕地面积;Si为第i个区(县)的行政区划面积。

在对2010年重庆市各区(县)耕地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重庆市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划分为:Ri∈[0,0.25],稀疏区;Ri∈(0.25,0.50],一般区;Ri∈(0.50,0.75],密集区。借助ArcGIS软件生成2010年重庆市耕地指数图(图2)。

由图2可以很明显地看出2010年重庆市耕地的空间分布格局。由于渝中区无耕地,所以只对剩余39个区(县)进行分析。

重庆市耕地主要分布在渝西和渝中地区,渝东北的开县、云阳县以及渝东南的秀山也分布着较为可观的耕地。其中,渝西的潼南、合川、大足、荣昌4个区(县)及渝中的垫江县分布着大量的耕地。这些地区水热条件匹配较好,温度条件适宜,自然灾害也相对较少,农作物长势良好,是重庆市重要的农业区,耕地分布较为密集,耕地指数最高的是潼南县,高达0.61。

与渝中区相邻的4个区(县)以及大渡口区都位于都市功能核心区,是重庆市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的核心地区,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使得这些地方耕地分布稀疏。渝东北地区,渝南的武隆、黔江、酉阳,以及渝中的石柱也只有少量耕地分布。这些地区大多为矿产、林业、旅游和能源资源丰富地区,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会造成大面积土地塌陷,加之农业结构调整、三峡库区淹没等原因,使这些地区耕地减少速度也随之加快,耕地数量日趋下降。尤其是城口县,其耕地指数仅为0.07,耕地资源高度稀疏。

2.2耕地资源的空间形态变化

耕地重心代表了区域耕地分布在空间上的集中性特征,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耕地资源的空间形态变化。某区域重心的计算通常采用以下公式[17]:

式中,X、Y为耕地重心坐标,Xi、Yi表示第i个次一级区域重心的坐标,Wi表示第i个次一级区域的耕地数量值。

用各区(县)每年年末的耕地数量作为耕地重心计算的基础指标,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计算出1998-2010年重庆市耕地重心坐标,并依年份将各个坐标点连接起来得到重庆市耕地重心的变化(图3)。

由图3可以看出,全市耕地重心在涪陵区内变化。1998-2008年间总体上向西南方向移动,这是由于划分为直辖市后重庆西南部条件相对优越,耕地后备资源充足,新增耕地潜力也相对大;而2008-2010年主城区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建设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占用耕地面积越来越多,导致了耕地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由此可见,耕地重心一直在向人地矛盾较为缓和的方向移动。该重心与位于丰都县的重庆市几何中心是偏离的,说明重庆市耕地分布不均衡,耕地密度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这种不平衡与自然因素、人口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三峡工程的实施都有着紧密联系。

2.3耕地资源的空间结构变化

根据重庆市公布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数据,整理后得出2004-2010年重庆市耕地减少去向和耕地增加来源(表1和表2),下面用耕地流量数据来分析耕地资源的空间结构变化。

由表1可以看出,林地增加面积在耕地减少总面积中所占比例最大,高达46.02%,这与近年来重庆着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和绿化工程等工作密不可分;另外,建设用地及其他设施占用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了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1.64%)和园地(15.53%)增加也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去向,这两者和林地共占总减少量的83.19%。

总体上来看,2004-2010年这7年间,重庆市的耕地减少总量经历了急速下降而后又缓慢上升的过程:由2004年的64 270.62 hm2迅速下降到2007年的8 158.29 hm2,到2010年又上升至11 659.06 hm2。由此可见,近几年重庆耕地减少量并不是逐渐下降反而有上升趋势,未来一段时间仍需严格监测并分析耕地的动态变化。

对于耕地的增加来源的研究这里分为五个大类(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农业结构调整和其他)进行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2004-2010年增加的耕地中,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所占比例最大,分别占总增加量的53.15%和34.53%,可见国家有关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效果显著。此外,与耕地减少量不同的是,耕地增加量总体上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由2004年的4 016.83 hm2上升到2010年的16 139.39 hm2。

2.4耕地资源的空间功能变化

耕地的空间功能主要有经济产出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及生态服务功能等,考虑到指标量化的难易度及可操作性,这里引入“耕地产出率”对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功能进行分析。耕地产出率是反映在一定面积的耕地上投入劳动和资金与相应增加的农业产值之间的关系,即单位面积耕地上的农业产值。它也是反映耕地集约水平和利用强度的重要指标[18]。根据重庆市1998-2010年农业总产值和农业耕地面积得出耕地产出率变化图(图4)。

由图4可以看出,重庆市耕地产出率基本上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在2005-2006年明显下降,由1.58万元/hm2下降至1.44万元/hm2,之后重庆市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改进农业技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耕地产出率逐年上升。2006-2010年耕地产出率增加1.34万元/hm2,平均每年增加0.33万元/hm2,2010年耕地产出率已经高达2.78万元/hm2。

3结论与讨论

1998-2010年重庆市耕地面积总体上不断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也呈下降趋势;全市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大体可划分为稀疏区、一般区、密集区3种类型,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对耕地重心的分析表明,全市耕地密度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耕地重心呈现出向人地矛盾较为缓和的方向移动;近年来重庆市耕地流失总量并不是不断下降,反而呈现出上升的态势,耕地增加总量则逐年上升,相关数据分析显示生态退耕还林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扩张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未来一段时间严格监测并分析耕地的动态变化仍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耕地产出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19]。重庆市地处丘陵地区,更应注重耕地资源的保护,保障粮食安全。要严格遵从和执行国家的行政、法律、技术等措施,并通过相关政策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和复垦工作以补充耕地数量,将因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而占用耕地的数量尽可能地减少。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数量减少不可避免,耕地短缺已成为现实的问题,所以,在今后的耕地利用中,应着重考虑耕地的产出率,提高物质生产能力,即要注重农业科技水平,强化科技因素,如通过中低产田改造,改善耕作机械、水利设备、田间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挖掘耕地的潜力,提高耕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陈佑启,何英彬.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中的尺度问题[J].经济地理,2005,25(2):152-155.

[2] 庄大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空间信息的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2001.

[3] 唐根年.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动态监测与生态影响评价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2.

[4] 吴春辉,朱成立,彭义.关中地区耕地变化驱动因素及预测模型[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4):281-284.

[5] 郧文聚,张蕾娜.如何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管理[J].中国土地,2012(1):33-34.

[6] 王楠君.省域耕地资源数量安全底线测算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5):94-97.

[7] 李宏,王红梅.黑龙江省耕地数量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7(12):12-15.

[8] 汪朝辉,王克林,熊艳,等.湖南省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1):53-58.

[9] 纪昌品,欧名豪.湖北省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变化的关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8):693-697.

[10] 赵京,杨钢桥.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1):30-35.

[11] 文继群,濮励杰,张润森.耕地资源变化的空间计量及其驱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 (5):628-633.

[12] 胡文英,角媛梅,范弢.哈尼梯田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信息图谱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3):419-424.

[13] 闫庆武,卞正富,赵华.耕地空间结构的信息熵的动态变化及区域分异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1):27-28.

[14]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等.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4,69(1):3-14.

[15] 郭龙.基于空间回归模型的多尺度耕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预测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16] 陈晓军.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17] 张兴榆,黄贤金,赵雲泰,等.近10年江苏省土地利用重心与经济重心迁移轨迹对比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 (1):14-20.

[18] 刘彦彤,张延军,赵玲.长春市耕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7):868-873.

[19] 王帅,孔露曦,李伟,等.1996-2009年重庆耕地保护及管理建议[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6):74-89.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