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九华山柯村景观设计实例研究

2022-06-09

刁俊琴,贾爱君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摘 要:基于前人在景观学中对于园林和徽州建筑研究的启发下,参照于九华山柯村老城区原建筑中的景观形态的运用进行案例的研究。将从原徽州文化理念融入到新城区改造,主要结合观光旅游特色来进行新城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布局。以相关专业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建构出一个新的体系框架,即是对于特定地理环境位置景观中的徽州文化建筑形态的应用,以及对于景观设计原则和对布局规划理念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如何将九华山新城区的风貌既延续老城区文化传统及地域特点,又能够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这个问题,并设计出符合地域文化特色新九华山柯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徽州文化理念;观光旅游特色;景观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33-04

1 九华山柯村景观基地概况

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北俯长江,南望黄山,西接池州,东临太平湖,方圆120㎞2,国家4A级旅游区。旅游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自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都飞速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些许矛盾,比如发展与潜力、开发与保护、管理与建设等等之间的矛盾。由于接待量的增长,居住人口的增多,建设规模的扩大,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特别是中心景区九华街的容量处于超饱和状态。国务院于1988年批准实施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其中明确指出要保护九华街寺庙的建筑特色,相应的管理机构和部门统一迁移到柯村新区,同时开辟旅游后勤供应基地,并切实加强对九华山风景资源的保护,恢复并增强莲花佛国的浓郁氛围,加快九华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近一步提升九华山的旅游品味,实现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将九华山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的目标。

九华山柯村位于九华山风景区北部,在九华山的山脚下,其中旅游发展规划中的北部主入口在九华山的山脚,也是安徽省的“两山一湖”,即为九华山、黄山和太平湖。此入口也是九华山风景区的重要游客集散地,游客到了山下,将车子停在柯村,然后乘坐大巴直上九华。“柯村交转中心”也是进入佛国的必由之路。九华山柯村在功能上集商业购物、餐饮服务、休闲娱乐、民俗风情及接待住宿于一体。

2 九华山柯村景观规划模式

2.1 观光旅游型的区域特色模式

区域特色模式即是虽然地处乡村,但是由于地理或历史原因自然形成的混合着许多不属于乡村,或者乡村特色并不明显的产品组合,如度假村等。此类模式一般都具有不是自然环境中形成的资源优势,是后天人为的加工创新景观,这种模式的产品要素是休闲娱乐,亲近自然。国务院于1988年批准实施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其中明确指出要保护九华街寺庙的建筑特色,相应的管理机构和部门统一迁移到柯村新区,切实加强对九华山风景资源的保护,恢复并增强莲花佛国的浓郁氛围,加快九华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近一步提升九华归的旅游品味,实现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将九华归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的目标。

所以在九华山柯村景观设计中,以观光旅游为目的,挖掘区域特色,突出皖南特色。本方案结合九华山柯村的总体规划,将老村改造、新区建设的具体规划设计可按照保留、更新和混合三种模式进行。

保留模式,对距离较近的村庄进行集中建设,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提高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还能避免土地资源浪费。

更新模式,是保留原先居民区,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公共活动中心和公共设施,满足村民活动、娱乐方面的要求。

混合模式,有的村庄规模比较大,人口众多,村民居住比较分散相距较远。这类村庄规划时要形成几个独立的居住点,就近合并村民小组。

2.2 体现徽州地域文化的规划理念

九华山柯村规划以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总体导向,树立全局观念,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方针,最大限度的考虑山下与山上之间的文脉联系,以及景区与基地之间的景观关系,总体与局部的关系,近期与远期的关系。旅游接待既然是为九华山风景名胜区这一特定区域服务,必然有别于其他风景名胜区的接待区。本规划方案在规划理念上以地域文化为依据和出发点:

(1)九华山地处古徽州范围的边缘,历史上一直受到徽州文化的影响,是徽派建筑的扩展区域,在村落建设、建筑设计上都具有徽派建筑的特点。九华山柯村景观规划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徽州村镇的地域风貌。

(2)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长期发展的九华山与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和四川峨眉山同时位居为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柯村的景观设计也因此充分的体现出佛教文化特色。

(3)九华山地处安徽池州市的青阳县境内,当地仍保留着质朴的风土人情。因此,在柯村的旅游接待区内设置不同种类的民俗风情活动点,在丰富接待区内的游客活动的同时,又为风情民俗的活动提供了场所。

2.3 规划原则及思路

立足于规划的理念,柯村景观设计遵循以下规划原则。

(1)整体原则。柯村的景观设计做到了从整体出发,最大限度的符合九华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思路,与九华街整治规划及柯村新区的总体规划相互协调。九华山的旅游接待区迁移至柯村,承担起九华街部分下迁的功能,在做到了山上服务山下,同时也缓解了九华街区混乱拥挤的现状。柯村新区也做到了以行政中心为主,游客接待区为辅,两者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2)生态化原则。以调研区域生态系统机制与特色为前提,充分考虑资源发展和利用的可持续性,从而确定基地开发的相关内容、方法、规模、措施以及强度,并做到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

(3)可操作性原则。为了便于启动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并结合基地研究的现状、当地的自然地形地貌,从而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4)特色原则。要体现出徽州传统的佛教氛围和村落肌理,应当重视接待区与周边自然山水和田园景色之间的联系和渗透,便于营造出街巷的空间形态,塑造特色。

3 九华山柯村景观规划设计

3.1 总体布局

九华山柯村景观规划以用地具体状况、建筑性质、规划理念及原则为基础,以徽州传统村落的宗祠及附属广场为中心,将其中一条主要街道作为轴线,向双侧发展,呈现出一种有机生长的布局特征,且强调自然的有机形态。为了形成徽州村落的新风貌,在整个用地范围里,在整个形态上呈现出“点状中心、线性延伸”的态势。

3.2 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既充分考虑基地与外围基地、交通线路和景区游览线路的连接,还满足了柯村旅游接待区分区布局的要求。整个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保证了柯村旅游接待区的有机性、完整性及特色性。

接待区的道路设计以人行通道为主体,如遇特殊情况可以车行。同时将空间景观组织与交通功能结合,从而强调了转换与对景,亦是参照了传统的街巷式布局手法,以形成步移景异的变化空间。为了把基地中心的田园风光和外围山水风貌组织到接待区,便要对道路系统进行有效的组织规划。步行道路的设计注重空间尺度和比例的和谐,注重与周围环境和建筑之间的相互配合。考虑到人们在步行交通中观赏街道空间的视觉景观需要。采用对比、协调、凹凸、尺度、重复、韵律、肌理、色彩、风格特色以及轮廓天际线之间的变化等空间的处理手法,创造出连续、优美、线性的整体街道空间景观,使人在步行中身心愉悦、轻松。在保证整体风貌和谐统一的基础上,为避免街道景观的单调,在空间转折等一些重点节点处规划标志性建筑及标志物,从而吸引人们的目光。充分体现出徽州传统街巷的节点空间特色,应注重道路节点的设置,以便变化得体具有弹性空间。在铺地上为统一整个接待区的风格,选用地方材料—条石,强化地方特色,营造整体感。

其特点是所有交通路径与公共开放空间(广场、商业步行街)垂直相交。

老村:北部为老村居住入口,南部为商业步行街入口。保留三条人行石板小路。新通6米宽车行道,与人行小路相接,设回车广场。南侧改造成商业步行半边街,街区保留其原有的曲折形态,石板路修旧如旧。修砌青石岸边和观景平台,保留天然水塘。保留原有自然形态的大径树木和草地,种植成行的树阵,形成林荫广场。

新区:鱼骨状的道路系统形成人行入口和车行入口,保持原有村落形态中宅院向心封闭,外部开敞的方式,车行和人行分流。车行路南接新、老区之间的道路,北接外环路,将新区划分为四个组团。步行小径穿行于住宅山墙之间,连接庭院、绿地、广场,是居民邻里交往的内部交通。广场和底商住宅结合布置,是自然形态的步行街区,不同于城市里的大面积集会广场。

3.3 景观设计

柯村基地的整体景观环境规划充分考虑到现代景观环境设计的三要素,即是“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景观设计分为老村和新区两个方面。

老村:徽州村落的景观形态是由街道组织的曲折立面通向村外的开放水系空间。保留村中重要的对景老建筑,三条石径连接北部居住入口和南部开放空间,适当插入新建住宅,曲径通幽处,青苔石墙、小院人家。要在交通流线上做到步移景异,应在设计中保留村落中的高低错落的地形特征和大片的绿化空间。在景观线上展示不出不同的立面形态,要在新建的住宅朝向上略有变化,不同于城市中行列式的住宅布局。南侧步行街上保留一层住宅,修旧如旧,商业不拘于形式,根据原有住宅的模式:有内院式、前厅式、场院式等。

新区:景观序列:小区公共活动空间→组团半公共空间→宅前半私用空间→小院阳台私用空间。这四层空间形成了由外向内,由动到静,由公共性向私密性逐渐过渡的空间组合,弱化了四者之间的区别,使景色为更多的住户共享。曲线:布置独院家庭旅馆;矩形:庭院式联排住宅。车行路组织交通,人行石径穿越不同质感的空间:草地、广场、宅院、山墙,景观收放有序,引导人们回归恬然的生活。

村落营建中重要内容就是水系的组织,徽州传统村落规划就对水环境的处理高度重视。水体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徽州传统村落中“水系蜿蜒、依水而居、活水穿村”的景观意象。柯村水体设计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势地形,一方面将九华山景区规划中百米大佛脚下的“八功德水”及上游水库来水引入;另一方面,结合建筑形成水街,对现有水流进行改造并局部扩大,形成一条以水为主体的景观区域。控制水位与落差,调节水量,筑堤设坝,都为保证四季都具有充足水流。用梯阶拦水坝的方法对上游水体流下来的小溪进行设置,形成阶梯状水面景致;中心区基地南侧小溪及水面向九华河出水口处则设置为滚水坝,可以保证洪水来袭时的泄洪要求,还能满足日常的赏景要求。规划中水系蜿蜒曲折,充分发挥线性水流的灵动性,局部结合地势设置人工小平台以利休息观景,并对水岸进行自然化处理。净澈的溪流配上依稀可见的卵石,在接待区中呈现出幽静淡雅的意境,也是佛之静心的寓意。

5.3.4 沿街空间

老村:南侧是曲尺形展开的商业步行街区,根据原有住宅改造后的商业空间形式多样化。避免那种紧贴街道空间直线形的门面形式。北侧沿路基本保持原有的景观,有硬质空间——门面,半硬质空间——小院,软质空间——绿化,是一种典型的皖南景观形式:随遇而安。

新区:沿南北两条主要道路布置下店上住式、前店后坊式住宅。北侧沿街住宅顺路成弧形,南侧住宅与道路成错落的布局,围成场院。软质空间——绿化和硬质空间——铺地相结合。

3.5 独院式住宅

九华山地区乡土建筑在地域上属于皖南徽派民居。徽派民居特点是“适应皖南山区多雨潮湿而冬季寒冷的气候,采用内天并,四落水屋面,敞厅堂,两侧厢房,回廊或半廊,二三层楼房,外墙高直,小外窗。内部施以精良的装修,外观褐瓦白墙朴实无华,防卫功能强,且冬暖夏凉,舒适大方。

柯村的住宅户型设计因此也尊重皖南民居的居住模式,以徽式客厅组织各个房间。天井采光形式,内天井墙面镶嵌徽式砖雕。住宅入口分主入口和辅助入口,作为家庭旅馆,则分为住宿入口和登记入口。住宅体型变化丰富,退台、错接、高低楼层。立面上灵活运用徽派建筑符号,白墙灰瓦马头墙,坡屋面、门楣、窗棂、砖雕。

4 结论

本文从景观规划的角度,针对九华山柯村建设的问题来进行探讨,从总体规划设计来看,柯村的景观设计,是建立在柯村老街的建筑风格上、在建筑群的构成体系、及景观构筑物、道路规划、绿化植物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乡土文化,体现地域文化的魅力,突出新柯村以观光旅游文化的地域特色。

具体设计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在保留有价值的传统特色的同时,创造出满足现代人需求的新柯村景观环境。针对当前出现的一些矛盾,应该注重挖掘和提炼传统建筑的空间特色,与新柯村景观设计进行结合,满足现代人的实际需求。在新柯村景观设计中,要有特色有地域性,就需要与传统建筑进行结合,在保持了自身个性的同时,与周围环境很好地和谐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军奎。新农村建设中村落街巷景观改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

(2)苏放。新农村建设中的住宅建筑风貌塑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

(3)王新。乡土景观元素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4)倪萌。新农村景观规划的更新与保留[D]。南京林业大学,2009.

(5)王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公园景观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

(6)胡云平。农村新社区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

(7)刘萍。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

(8)官卫华,刘正平,叶菁华。试谈我国农村新型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及配建模式——以南京市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

(9)王长俊.景观美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刘黎明,李振鹏,张虹波.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J].生态环境,2004,13(3).

(11)刘黎明,曾磊,郭文华.北京市近郊区乡村景观规划方法初探[J].农村生态环境,2001,17(3).

(12)谢花林,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3,19(3).

(13)徐荣.传统乡村聚落景观保护与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07,31(11).

(14)沙润.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自然地理背景[J].地理科学,1999,18(1).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