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加快中国会展业国际化发展进程的探讨

2022-06-08

张晶晶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先导性产业,是市场交易的纽带和信息交流的平台,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能够促进就业、拉动消费、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发展,具有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高附加值等特点。从1999 年到2013 年,我国会展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2013 年全国共举办2363个经贸类展览会,展览总面积约为7015 万平方米,举办的展会数量已居亚洲首位,成为国家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会展业健康发展;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会展业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将日益凸显,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认识发展会展业的重要性。

现代会展业本身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从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的会展业发展实践中可以看出,会展业能够极大地拉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传播与国际合作。我国要把会展业培育成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先导性产业,提高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力争使我国由会展大国发展成为会展强国,就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时刻关注国际会展业的发展动态,才能与国际接轨。

一、国际会展业发展趋势变化

(一)品牌经营受到重视,强强联合应对竞争

品牌展会是能代表和反映一个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并对该行业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影响力的展会,只要拥有品牌展会,就会带来稳定的客源和较高的利润,就能获得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如德国汉诺威国际信息技术博览会(CeBIT)、科隆国际家用电器展览会(Domotechnica)、杜塞尔多夫秋季国际服装展览会(Cpd)、柏林消费类电子产品展(IFA)、莱比锡电玩展览会(Games Convention)、莱比锡国际汽配展(SECURITY)、埃森轮胎展(Reifen)、埃森国际安全保卫用品展览会(AMITEC)等品牌展会,为德国会展业带来丰厚利润。会展业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小型会展公司逐渐被实力雄厚的公司兼并或收购,逐渐退出市场,大型展览公司采取联合办展、收购展会、资产兼并等方式不断壮大自己,成为市场主宰。欧美会展企业通过收购等方式来扩大展会规模,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展览公司集团,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优化配置,共同发展。例如,法国原有的小型展览公司逐步被大公司收购或兼并,爱博集团、博闻集团、励展集团等几家大型展览公司把持大部分市场份额,占到法国展览业总产值的2/3左右。

(二)资本运作频繁出现,国际合作趋势明显

经济全球化使资本、技术、资源、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国外展会主办者逐步将目标转向国际市场,力争提高国际参与程度,会展跨国公司的扩张触角已经伸向世界各地。欧美展览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为谋求全球发展,发达国家的跨国展览公司加强资本运作,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通过在国外设立办事处、成立合资公司、移植品牌展会等方式进行业务空间开拓,促使当地会展业的运营向国际惯例靠拢,主观上为了突出自身的竞争优势,客观上提高了全球会展业品质。例如,德国汉诺威公司将旗下知名展会悉数“移植”到中国,包括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工业自动化展、新能源与电力电工展等。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在全球拥有28 家子公司,52个合作伙伴,业务覆盖150 多个国家及地区,其国外业务收入已占据其总收入的1/3左右。

(三)国际认证受到追捧,国际组织影响增强

第三方评估与认证体系是独立于观众、参展商和展会主办者之外的中立机构,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国际会展认证组织,包括UFI、IAEM、ICCA等。UFI作为展览业最高权威认证机构,其对展会评估认证的结果,是国际会展业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参展商和专业观众选择展会的重要参考依据,也为展会主办者打造品牌展和改进服务提供了客观标准。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或获得国际认证,能够带来更多的机遇,增强行业信息交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扩大国际知名度。虽然以中国为代表的非欧洲地区展览公司及机构加入UFI的数量增长迅速,但目前来自会展业发达的欧洲会员仍占总数70%,已获UFI 认可的展会80%在欧洲举办,“会展王国”德国获得UFI 认证的展会数量一直雄踞世界第一。

(四)会展法律日趋完善,知识产权得到保护

会展业作为新兴行业,是知识产权纠纷的高发行业,展会、展品侵权现象频繁出现,严重地扰乱了会展业的市场秩序。会展业处在规模急剧增长阶段,容易产生秩序混乱现象。单靠市场力量,不能实现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欧美发达国家政府虽然不直接参与展会的组织和管理,却注重通过法律手段进行干预,制定游戏规则,制止展会雷同,培育市场主体,保护名牌展会,营造公平环境。把展会作为一种商业模式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形成共识。例如,德国展览委员会(AUMA)对展览名称给予类似商标的保护,以防止名牌展览被复制;英国会展行业协会组织制定统一而配套的行为规范,以约束展览组织、展馆场地和配套服务公司规范经营。

(五)现代科技广泛应用,虚拟展会迅速崛起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二空间”,信息网络技术促进会展业的全球化、国际化发展,为全球会展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科技革命带来的大量新工艺、新材料,会展设备日趋现代化。现代展会数字信息化趋势明显,网络为参展商和观众双方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效益,参展商可以向全世界提供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和各种信息增值服务,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经贸洽谈细节得以简化,降低了风险,提高了效率。虚拟展会已与实物展会并驾齐驱、相映成辉。例如,德国新慕尼黑展览中心配备了智能化网络系统,利用信息网络为客户提供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传输和下载服务。

(六)综合展会趋向分化,专业展会趋向大型

专业展会针对性强,能够集中反映行业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成为会展业的主导形式,许多综合性展览会都不同程度地细化分为若干个专业展。纵观当今世界著名的展览会,几乎都是专业展,如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博览会、德国国际建筑及建筑机械博览会、法国的国际男装展、上海国际汽车展等。与此同时,专业展会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争取更高的经济利润和广泛的市场影响力,千方百计地扩大原有展品、技术和服务的范围,以吸引产业链中更多的上下游企业参展,致使展会涵盖的产业链越来越长,规模越做越大。例如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涵盖了机器人展、铸件展、灯具展、低压电器展、立体仓库展、仪器仪表展、液压气动元件展等众多专业展。

二、我国会展业的国际差距分析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国际化进程明显加速,成为世界会展业的重要一极,总体上停留在内向型国际化阶段,“引进来”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国外知名品牌展会不断移植中国,国外会展公司纷纷在我国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与我国会展企业组建合资、合作会展企业,但“走出去”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出国办展业务方面,对外投资步伐迟缓,还不具备通过资本运作抢占国外会展市场的能力。

(一)办展市场主体不能适应国际化运作

我国办展主体呈出多元化特点,目前由政府主导型展会、外资运作展会、民营会展公司三大主体构成。自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会展活动是政府促进贸易、投资、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与载体,长久以来政府主导型展会在我国的会展业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却没有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进行运作,导致展会效率低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前,存在对外商进入我国会展市场的政策性限制,由此国外会展公司最初进入我国主要选择与中方合资合作方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会展行业政策限制逐步放宽或取消,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也有了充分了解,中外合作基础削弱。2004 年11 月19 日,日本最大会展机构康格株式会社在上海成立康格会展有限公司,这是我国境内设立的第一家外国独资会展公司,国外会展公司独资化趋势明显,实力日益壮大;而民营会展公司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整体实力还很弱小。在完全开放的会展市场竞争中,民族会展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国际化运作能力低下,对国际游戏规则知之甚少。国际会展业已经形成了会展组织者(PCO)与目的地管理公司(DMC) 的专业化分工,PCO 负责招徕和统筹安排会展,DMC 负责实施接待。我国会展企业业务庞杂,缺乏专业化分工,导致低层次同质化竞争严重。

(二)会展专业人才不能满足国际化需要

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历史较短,进程较快,而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增长较慢,造成会展人才不足问题凸显,尤其是国际化会展人才严重缺乏,与会展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目前我国会展从业人员有100 多万人,专业出身比例较小,学历层次整体不高,会展业发达国家的会展业从业人员中,71.8%有大学以上学历(其中11%有硕士学历),23.5%有大专学历。国际公认的会展经理资质是拥有本科学历和10年左右工作经验,德国也是会展教育强国,建立了一整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系统地向学员讲授会展理论知识,科隆大学展览商贸学院和瑞文斯堡会展管理系等会展院校,为德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教育培训保障。2003年,教育部批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目前全国设有会展专业的高校已有20余所,在相关专业开设会展方向的有30余所,但尚未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知识体系,拥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师资短缺,培养质量良莠不齐,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会展业国际化的实际需要。

(三)展会科技含量无法满足国际化要求

展会为科技交流、科技成果推广提供了平台,科技也会率先对展会产生影响,现代科技手段几乎渗透到会展业的各个环节。基于现代技术的网上展会迅速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给传统会展产业带来冲击,有力地推动了会展业国际化趋势。我会展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对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不够,网上展会开发不足,不少展会尚未建立专门的网站,直接影响了会展服务品质的提高,不能满足会展国际化要求。目前我国50%以上的展会只有简单的静态页面,或根本没有网站;35%的展会网站技术落后、操作复杂、效果较差,远不能满足参展商的需求;只有15%的展会网站能够勉强提供基本业务和服务功能。

(四)会展场馆功能没有达到国际化标准

截止2012 年年底,我国会展展馆室内展览面积达到852 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达到491 万平方米,而且还有一些大型展馆正在计划或筹划建设中。虽然我国会展场馆数量多,但展馆建设失控,展馆闲置严重,使用率低下,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大城市的展馆利用率能达到50%以上,其他大多数城市的会展场馆利用率都在20%左右,全国会展场馆的平均利用率不足30%。与世界会展第一强国———德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德国的国际性展会展出面积世界第一,全球重要的展会大约三分之二在德国举办。德国每年举办的世界一流的国际展会在150 个左右,吸引了上万家参展供应商和1000 万名左右的观展经销商,其中,参展商50%、专业观众30%、普通观众25%来自国外。在2012 年世界百强商展排行榜上,德国拥有56 个,中国拥有14 个,德国展出面积1081.24 万平方米,占59.7%,中国展出面积199.7 万平方米,占11%。

(五)会展市场环境没有顺应国际化竞争

我国会展法律政策制度不健全,专门的《会展法》尚未制定,行业监管存在盲区,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重复办展和恶性竞争现象普遍,会展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市场秩序不规范,价格信号失真,不能如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无法引导市场主体做出合理的选择,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直接影响展会品牌建设。会展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未能提供必要的支撑,尚未形成完整的会展产业链。会展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够,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创新精神,不熟悉国际规则。

三、我国会展业加速国际化进程的对策

会展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内嵌于城市的社会经济系统中,要把会展业培育成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先导性产业,逐步提高我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加速会展业国际化进程,需要全面统筹、协调发展,着力解决会展业所面临的结构性瓶颈问题。

(一)组建会展企业集团,壮大国际化的主体

加大会展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推动会展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通过收购、兼并、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强强联合,加紧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领军企业。对政府主导型展会进行全面评估,对效益差的展会予以兼并、转型或淘汰,对效益好的展会,推进市场化进程,尝试产权改革;同时加大对民营会展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融资支持和税收优惠,2011年,北京市政府提出对会展企业营业税实行差额纳税制度,就是一项有力的举措。必须加强会展产业规划,拓展会展要素体系,打破传统产业边界,延伸产业领域,推动产业融合,只有打造出产业配套、运行高效的本土会展集团,才能真正地进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适应会展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二)培育本土品牌展会,拓展国际化的路径

以本地产业为基础,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重点推进有基础、有条件的展会向国际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引导综合性、区域性展会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重点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展会,例如深圳、大连、南京、重庆、宁波等城市相继出台会展专项资金政策,规模分别达到5000 万元、1500万、2000 万和2500 万元。加强展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运用现代技术,实现会展产品创新。努力提高实物展会的科技含量,大力推进网上虚拟展会,利用同声翻译系统,即时检索系统、三维动画技术、电子商务平台等优化展会基本功能,实现展会服务的高效化、人性化,完善展会的国际化营销宣传网络。同时在活动组织、资质评价、项目策划、招展布展、配套服务等软件方面,注重推行和采用国际标准。近年来我国会展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截至2013 年年底,全球通过UFI 认证的展会数量超过900个,我国大陆地区获得UFI 认证的展会已达60 多个。

(三)加强会展人才培养与引进,抓住国际化的关键

会展人才国际化是会展业国际化的关键,从战略全局的高度重视会展人才的问题,自我培养与引进人才相结合。借鉴会展业发达国家如德国、新加坡、美国等的会展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会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将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三者相结合,注重技能性和实用性,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会展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国外展览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如国际展览局(BIE)、德国经济展览委员会(AUMA)、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等,学习其在会展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由中国贸促会(CCPIT)和美国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共同主办的中国注册会展经理培训班(CEM- China),做出了有益的尝试。采用国际通行的人力资源规则和惯例,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和配会展人才资源,全面参与国际人才分工和竞争,把国际会展优秀人才吸引到我国会展业的国际化进程中来。

(四)优化会展市场环境,提供国际化的保证

建立健全我国会展业跨部门协调机制,构筑便捷化、扁平化、网络化的立体化管理体系,统筹规划,打造会展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全面推进会展业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进程,贯彻落实《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营造健康的经营环境。建立和完善会展行业协会组织,强化信息采集和数据统计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制定会展行业标准,规范展会运营,提高服务品质。在相关制度、法规和政策方面敢于尝试、有所突破。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实现来华参展、境外参展、境外办展便利化;简化入境参展人员的护照签证手续,进一步实施入境免签证政策;放宽入境与临时居留等方面的限制,为本土会展企业吸纳国际会展高端人才提供方便;由政府牵头、行业组织协调、知名企业共同参与,实现整合营销,加强与国际会展组织合作,主动融入国际网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春雷. 国外品牌展览会的移植策略分析[J].旅游学刊,2005(2):61-65.

[2] 邬国梅. 政府主导型展会的运作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09(3):126-128.

[3] 杨祖义. 政府千预与我国会展业的发展[J]. 经济管理,2007(8):34-38.

[4] 张万春. 我国会展双边条约之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8):74-77.

[5] 王永刚. 中国会展业集群化演进趋势及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8):48-53.

[6] 陈靖. 我国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69-74.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