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国际社交礼仪问题诌议

2022-06-08

丁 杨 

武汉纺织大学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全世界目前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数千个民族,由于政治、宗教、文化、历史、地理等因素,文明发展史各异。这些国家和民族长期积累的独具特色的社会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与中国的传统习惯差别之大,超出一般想象。随着我国全球影响力的攀升,与世界各国交往面的扩大,官方和民间的涉外活动日益频繁,且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对于一个从事外交、外事、外贸、外包等工作和活动的中方人员,了解国际社交礼仪知识,洋为中用,避免在涉外交往中“出洋相”,促进愉快的国际合作事业,是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专题。

一、 礼仪与涉外礼仪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汉字“礼”和“仪”意指:其一,礼貌、秩序,即律己敬人;其二,典礼、仪式,如婚丧等仪节。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荀子讲:“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所谓“礼多人不怪”,意在提醒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失礼、缺礼。以礼治国、礼尚往来的思想传统及其实践在我国长达数千年。

礼仪一词在西方,最早见于法语etiquette,原意“法庭上的通行证”,典出古时法国为保证庭审秩序,印发给每个入庭者的一纸法庭须知,后来成为英语词汇,意为“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再后引申为“正式场合下有教养、遵循一定的规矩和礼节”。其他表示礼仪的英语词汇还有: ceremony“正式的仪式”、courtesy“待人接物彬彬有礼”、protocol“外交典礼规范”、rite“宗教或例行仪式”等。《圣经》中有多处规范教徒“尚礼”的明确条文,足见西人对礼仪的重视程度。

国际社交礼仪,顾名思义,即涉外活动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源于习惯和惯例,根植于世界各国的礼仪传统,形成于长期的国际交往。包括:日常交际礼仪、典礼仪式、外交礼遇、外交特权与豁免等列入国际多边条约的内容。1961年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就是各国对外礼遇的一个重要依据。

在人们的生活中,一般都离不开交往,交往须以礼相待,国内人际交往是这样,国际的人际交往更如此。在对涉外礼仪中尊重当事国民族感情和风俗,必赢得友谊,带来互利、互惠的双赢结果。

例如,某趟京沪列车的乘务人员,由于了解印度婆罗门教习惯,判断出一对印度夫妇身份不俗,知道他们禁酒、敬牛、不吃猪肉,单另安排了合适的饭菜,并用右手为他们服务,这对夫妇很感动地说:“从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中国不愧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了不起!”又如,北京一外贸公司女业务员,去中东某国洽谈生意前,学习穆斯林国家的民俗礼仪,在该国戴面纱,着素服,处处尊重当地习俗,给客户留下了好印象。对方来京回访,她注意细节,不在伊斯兰节日安排谈判,还带客人去牛街清真寺礼拜,增进了彼此的信任、尊敬和友谊,签下了几百万元的大合同。后来该国客商凡有进出口业务,就径直找她。依国情特点遵守礼仪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反之,不懂、不注意或不讲礼仪,轻则闹笑话、造成不愉快或误会;重则酿出外交事端,有损国家利益和尊严。例如,我国福建、天津两地曾向埃及出口了一批塑料底布鞋。鞋跟部印的防滑花纹恰与阿拉伯语“真主安拉”字样相似,引起了埃及方面非常不满,埃及政府内务部长下令禁止这批布鞋在埃及出售,因为刻有真主字样,有违伊斯兰教义,埃方还派警察将之全部销毁。

二、世界主要国家的社交宜忌

(一)欧美国家社交宜忌

信奉基督教(含天主教)的欧美国家,习俗禁忌大致相似。忌讳数字13。机舱、旅馆、电梯没有13,代以12AB等符号。逢13号又星期五,不举行任何活动。据传耶稣基督与门徒共进晚餐时,第13个门徒犹大为30个银币卖主,致耶稣钉死十字架。以国别而论,英国人内敛,他们聊时事、八卦、天气,回避谈私事、大英帝国今昔、北爱问题及君主制等话题。忌讳有:从梯子下面走、在房间里撑伞、鞋子放在桌上、人像做装饰品、白百合或菊花赠人;喜欢的礼品:一盒巧克力,一瓶酒或几只鲜花。爱尔兰被英国殖民过,忌讳英国国旗红白蓝组合色,去爱尔兰人家做客可迟到半小时,以免主人手忙脚乱。与法国人初次见面不送礼,再相见时送,礼品应体现对主人的赞美而不是亲密;赴约请要准时,但别期望法国人也一样,因为法国习惯是主宾姗姗来迟;法国人通常健谈,口无遮拦,倾听很重要,意见不合要委婉表达。在奥地利,看歌剧须正装出席。德国人准确、严谨,所有场合着装正规,视手揣在口袋里为无礼。在意大利,吃通心粉要用叉子团起来吃;意大利人散漫、情绪化,很不守时,但容易交往。美国人热情、不拘礼、可直呼其名,刚见面也许就邀你吃饭、看戏或外出旅游,交谈时宜对视,忌过于谦虚;探访前必须预约,准时守信,不讲究衣着。小礼品如花束、茶叶、糖果受欢迎,不送重礼。

(二)亚洲国家社交宜忌

东亚的日本、韩国极重礼仪,其风俗习惯大可在中国追根溯源,但传承得好。日本人的彬彬有礼举世皆知,茶道代表其民族精神,初次见面行60-90度鞠躬礼;进门脱鞋,谈话目光宜投注脖子部位;打出租宜用信封或纸包了现金给司机;喜奇数、忌偶数,因“奇”字兆示吉祥福气;喜欢仙鹤、乌龟兆长寿;爱菊花不以菊相赠,16瓣菊为皇室专用;凡结婚、生子、升职、生日、年节都送礼;时间观念强,极讲效率;忌数字4与9,因和“死”、“苦”发音相近;忌用筷子舔、移、扭、掏、插;喜红、白、蓝、橙、黄等色,视绿、紫、黑白相间、深灰等色以及荷花图案不祥,认为三人合影是死亡预兆。虽随处是汉字,但意思和咱们大相径庭,如日文“汽车”指火车,“火车”指穷得叮当响,“手纸”指信纸,“大丈夫”说的是没有关系。韩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多清规戒律,重男轻女,进门男走前,女为男拿衣挂帽;韩国人尊老,重仪容仪表,喜白色,衣着保守,从不大声言笑;对社交手势反应敏感,召唤人时手心向下动手指,视西方人手掌朝上的姿势为无礼,更忌用食指招呼人;最忌数字4,因它的韩语发音和拼音与“死”字完全一样。

东南亚、南亚信奉佛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佛教忌荤,见面行合十礼,即胸前合掌躬首致礼;忌讳摸小孩的头、跷二郎腿、用脚尖对人或指物;约会不守时,进门不脱鞋。要避免与泰国人有任何身体接触,进入寺庙圣地必衣装得体,不可亵渎佛像。印尼、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信伊斯兰教,视左手不洁,敬酒倒茶递食一概用右手。印度教崇拜蛇,忌牛肉,亦以左手不洁,男人相见握手,男女见面合十鞠躬,男女不单独交谈;印度等级森严,跨种姓交往不能平起平坐,喜欢数字3、7、9及红、黄、蓝、绿诸色。

(三)阿拉伯、非洲国家社交宜忌

约12亿伊斯兰教徒分布于阿拉伯、非洲国家。他们视猪不洁,忌谈之,忌食之,不饮酒;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白天禁食,每天祷告5次,见面第一句:“真主保佑!”;男女交往多禁忌,女性戴面纱,穿衣不裸露肩膀及膝盖以上部位。拜访阿拉拍朋友,见不到女主人属正常,不可打听,更不要给女主人送礼;酒、雕塑、有女性及动物图案的礼品犯忌;盯视或夸赞主人的某件物品可能结果尴尬,依习俗主人会请你收下它。饱受奴役的不堪历史使然,非洲人的民族情结较重,讨厌别人对他们招手(过去白人唤狗的姿势),反感点名计点人数(过去黑奴贸易的联想);握手礼很有讲究,对贵客,先以左手握右手腕,再以右手握客人手;对亲密的人是轻握其手、再握其拇指、最后紧握手;与他们交谈入正题快,点头表示赞同,右手刮右耳表示坚决反对,咂嘴摇左耳表示好吃,闭嘴咬牙吹气表示倒霉,晃肩摇头表示不愿送礼,递东西用双手或右手。象牙海岸和塞内加尔人守时,加纳人爱迟到,莫桑比克人喜被人称呼姓或职务。

(四)俄罗斯、东欧及拉美国家社交宜忌

俄罗斯、东欧国家信奉东正教,礼仪与基督教国家差不多,也忌讳13。俄罗斯人尊重妇女,男人习惯给女人让座,为方便女人梳妆,火车未到站就离开车厢,排队不在女士前面加塞,处处体现女士优先。应邀做客可送酒或鲜花,但花不能成双,给波兰人送花不送玫瑰,那是情侣送的;给捷克人送礼,不可有红三角图案,那表示有毒;保加利亚人点头不同意,摇头同意。拉美国家信天主教,习惯源自欧洲,忌黑色,因与死亡相关;不喜紫色,因与悲伤相关;不送手帕,因与眼泪相关;忌送奢侈品。巴西人认为,人死如黄叶离枝,用棕黄色办丧事,普遍遵守圣经“十诫”。

三、涉外交往礼仪基本常识

(一)日常交往礼节

国际社交礼仪的首要标准与我们日常社会生活的原则一致,即尊重和遵守社会公德。如不在公共场所修指甲、挖鼻孔、剔牙、掏耳、吸烟、吐痰;进出大门、电梯、上下楼梯、车辆时礼让,主动关照老人、孩子和妇女;参加各种活动,准时守约最重要,早到会使主人因未备妥而难堪,迟到会让主人或其他客人久等而失礼;言谈举止得体,切忌用手指指人、大声喧哗、慌张奔跑、勾肩搭背;保持坐、立、行姿态端正,不蹲在地上候车等人;活动前不吃洋葱大蒜这类气味重的东西,口臭和汗脚要提前局部卫生处理,患病如感冒、皮肤病等出席活动令人反感,最好谢绝。

(二)见面礼节

社交场合结识朋友有第三方介绍为佳、自我介绍次之;为他人介绍不可莽撞,弄清双方意愿后按三原则行事: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把位卑者介绍给位尊者,把年少者介绍给长者;做自我介绍,先自报家门再请教对方或互换名片。握手是重要礼节,等主人、长者、位高者、女士先伸手再握,握女士手指部分且不可长握;除握手礼,其他见面礼如欧洲的拥抱、亲吻、贴面颊,印度、东南亚的合十礼,日本的鞠躬,我国传统的抱拳等,都有必要了解。

(三)仪容服饰

主要包括(1)头发、胡须、鼻毛、指甲勤修剪。(2)男士出席活动应着质地好的深色衣装,上下颜色一致,中山装风纪扣要扣好,西装要打领带;衬衫摆在裤内,袖口不可卷起,皮鞋应擦亮;注意庄重、整洁、笔挺。(3) 女士可视具体情况着装,要端庄、大方、美观;色、样可多样化,如西服礼服、中式上衣配长裙或长裤、连衣裙、旗袍等;袜子不能露出袜口。(4)国外着装上应看东道主是否具体要求和当地习惯而定,任何情况下,不穿短裤参加正式活动。

(四)谈话礼节

应该注意的方面有:(1)态度要自然、和悦,对方发言要注意倾听,不可有看手表、左顾右盼等小动作。(2) 说话手势不可大,声音不可高,以对方能听清为宜。(3) 交谈有“八忌”:一忌涉及疾病、死亡等事;二忌离奇荒诞、淫秽话题;三忌询问对方经历;四忌打听女士年龄、婚否、家庭财产、工资收入、服饰价格等;五忌议论第三者;六忌刨根问底;七忌谈女性长得胖、保养好、身体壮等;八忌敏感的政治、宗教问题。基本原则:实事求是,不知道的不回答,无把握的不承诺,一旦允诺则要言而有信。

(五)赴宴礼节

宴请分宴会、冷餐会、酒会、和茶会等,宴会又有国宴、正式宴会、便宴、工作餐等。国宴规格最高,正式宴会次之。一般有排位入席、席间致辞、祝酒、乐队奏国歌或席间乐。便宴较随便,工作餐是边吃边谈问题,较简单;冷餐会、酒会、和茶会的规格取决于工作目的和需要。赴宴时仪表很重要,大衣、帽子、围巾不可穿戴进宴会厅,对迎宾等服务人员礼貌微笑,宾主见面握手须脱手套(女士薄手套例外),寒暄时目不他视,就座先让女士,不跷二郎腿或晃腿。宴席常设中餐、西餐或碗筷刀叉均摆放的中西合餐,西餐每道菜配一副餐具,顺序是由外而内取用。右手拿刀、左手持叉,把食物切成小块用叉送入口;上菜时要谢谢侍者;进餐宜细嚼慢咽,忌吧唧嘴、翻菜、喝汤出声;剔牙或咳嗽、打喷嚏时用手、纸巾遮挡;席间宜与人轻松交谈,不用手或餐具指人;敬酒但不劝酒,切忌豪饮;忌随便议论食物质量,离席时忌带走剩余招待物品。宾主握别称谢,与任何人握完手不可当着对方的面擦手。

(六)观赏表演礼节

在西方,去音乐厅、大剧院观赏表演是高雅、隆重的活动,服饰装扮很重要。表演开始,迟到只能幕间入场以使场内肃静。关手机,不拍照,不允许讲话、咳嗽、打呵欠、吃零食、打瞌睡等。演出进行中不叫好,节目终了才鼓掌,对欠水准的表演也应报以掌声,不现场表现失望。

礼仪是涉外交往的桥梁、纽带和窗口。进入21世纪的世界,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愈来愈深化,世界格局正逐步趋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国际社交礼仪也在简化。中国人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璀璨的礼仪文化,把握涉外礼节和礼仪的“度”,注重实效,灵活运用,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的对外实务。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