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中国与马来西亚经济合作的发展特点与前景分析

2022-06-08

李志龙 贵州财经大学

中国与马来西亚自建交以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从双边贸易领域入手,由浅入深的开展了经济合作。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中国一东盟《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中马两国经济合作不断深入。本文通过介绍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马两国在投资、金融、姐妹产业园建设等领域合作的特点,分析两国经济合作不断发展的原因并展望两国经济合作的前景。

一、中马两国经济合作的发展特点

(一)双向投资不断增加

据中国商务2014年鉴数据,2013年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投资流量为6. 1638亿美元,投资存量为16. 6818亿美元;2013年中国实际利用马来西亚直接投资金额为2. 81亿美元,同比减少11. 65%,占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0. 23%,马来华投资企业为148个,累积使用马方来华金额66. 08亿美元,占中国累积使用外资金额比重的0. 4590。截至2014年11月底,马实际对华投资累积达67.4亿美元,中国对马非金融类投资达9.6亿美元。两国跨国公司投资互动日益加强。如下表1所示,我国早期去马来西亚投资企业主要为国有公司,进入新世纪后民营企业纷纷进军马来西亚。而马来西亚来华投资企业主要是华人企业,投资范围由沿海地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扩散,投资领域主要在服务业和建筑业,投资方式由合资经营逐渐向独资经营等多种方式转变。

(二)两国金融合作日益深化

在贸易和投资增长的推动和一系列金融危机的逼迫下,进入新世纪,东亚各国加强金融合作的愿望不断增强,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监管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马两国的金融合作不仅在东亚金融合作的整体框架下进行,而且两国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深化金融联系,两国金融合作走在中国同东盟国家合作的前列。2000年,中国银行和马来亚银行分别在吉隆坡和上海互设分行,中国银行已在蔗坡、槟城、巴生、柔佛巴鲁、蒲种开设五家分行。200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签署了800亿元人民币兑400亿林吉特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该协议是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第一个本币互换协议,林吉特成为第一个在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交易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2010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马来西亚分行在吉隆坡开业,8月,两国批准在各自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人民币兑林吉特即期交易业务;2012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续签双边货币互换协议,4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签署了关于马国家银行在华设立代表处的协议。

2013年11月,马来西亚国家银行(BNM)在中国北京成立办事处并开始正式运营,建立了中马双方银行监管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重要联系纽带,促进双方更深入了解彼此经济及金融发展情况。同时,马国央行又公布三项措施:(1)推动人民币资金设施(RLF),并给予马国内银业执照,加强人民币在马国内市场流动性;(2)马国内符合监管条件的非居民金融机构(如外资银行)可授权与马银行合作,提供马币贸易融资,以促进马居民的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需求;(3)马国央行已通过与中国央行签署关于建立跨境抵押品安排(CBCA)的谅解备忘录(MOU),允许企业以本国货币计价的证券或现金作抵押,获取另一国融资。马国央行驻北京办事处是马国行在海外继伦敦、纽约之后设立的第三家办事处,驻北京办事处的运营将进一步推动中马双边贸易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为中马经贸关系的发展奠定新的里程碑。

(三)共建两国姐妹产业园.开创经济合作新模式

为进一步升级经济合作方式,巩固经济合作成效,共同探索两国新型产业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两国经济合作机制,两国领导人提出了互建产业园区的构想。在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2012年4月中马钦州产业园开园,中马钦州产业园成为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之后第三个中外两国政府合作园区;2013年2月,马中关丹产业园开园。两国姐妹产业园基本情况如下表2所示。

显然,两国姐妹产业园的建设,在充分发挥两国产业发展比较优势,促使生产要素在两国之间进行有效的流动,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扩大规模经济效益,消除阻碍两国在经济关系发展的制度与非制度障碍方面,开创了两国经济合作新的模式。

二、中马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原因分析

(一)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政治互信是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马来西亚是东盟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冷战结束后,高层互访不断,签署了一系列战略性合作文件和声明,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对于“中国威胁论”,马来西亚领导人均都持反对态度,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为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提供了机遇;对于南海岛礁问题,马来西亚持温和态度,主张通过当事国直接谈判解决问题,避免采取使事态复杂化、扩大化的举动,切实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中国积极回应马来西亚对华政策的调整,在国际、国内事务中都与马政府保持一致。2013年10月中国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踵“下南洋”,推动中国与印尼、马来西亚经贸发展、互利合作,凸显出我国经略周边发展环境、与邻国塑造互惠共赢格局的战略思维。2014年5月底6月初,中马建交40周年庆祝活动在北京举行,两国在经贸、投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汽车、人文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共同开拓东盟国家市场,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上达成高度一致。为了促进共同发展,双方决定在广西南宁、马来西亚槟城和哥打基纳巴卢设立总领事馆。

(二)两国生产要素、资源禀赋互补优势明显

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生产要素、资源禀赋优势互补是推动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马来西亚地处热带,油气、橡胶和棕榈油油脂资源丰富,资本比较充裕而劳动力匮乏。而我国地处温带,地表和石油资源相对匮乏,有色金属与稀土资源比较丰富,资本相对充足。生产要素、资源禀赋互补决定了两国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我国在纺织、服装、鞋、食品、水稻种植、建筑材料、机电、化工通讯及装备工业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马来西亚在棕油、橡胶、天然气、石油等资源性产业上优势较强,生产要素、资源禀赋互补,产业结构的差异为两国经济合作的开展具备了前提条件。

(三)两国人文融通的社会基础渊源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马两国人文融通的社会基础渊源。马来西亚华人占马来西亚人口总数的24. 6%,遍布马来西亚各大城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华文教育,华语学校在曲折中发展。2008年,全国有1290所华文小学,63.9万名华语小学生,3.3万名华语小学教师,华小学生占全国小学生总数的21%,略低于华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2009年全国有60所华文独立中学,60481名华文中学生,3462名华文中学教师,华文中学高三毕业生升学率高达70%以上,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水平是东盟国家中最高的。书同文、语同音,为两国经贸往来和经济合作提供了共同的文化观念和语言交流上的便利。如上表1所示,马来西亚来中国投资的大多为华裔企业家。中国企业、员工、游客愿意赴马投资、工作和旅游与“华人情结”不无关系。

(四)经济合作平台多元化

全球化与跨国网络的发展,形成了深层次的国际分工。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美、日、韩等国跨国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将其生产和组装环节进一步转移至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从而搭建了一个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进行中间产品贸易和加深经济合作的平台,特别是对中马这两个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这一平台的作用更加明显。如美国的戴尔公司同时在中马两国设立分支机构,从事电脑、网络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和组装,并且两国分公司分居于整个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两国电脑与网络产品零部件贸易以及技术交流和经济合作在美国戴尔这一跨国公司平台上进行。跨国公司对两国经济的持续渗透,促使中马两国形成一个由商品、资本、信息、技术等元素有机组合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依存的体系,深化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近年来,两国许多经济合作项目也源自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协议,如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参与承建马来西亚槟城第二跨海大桥,就是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定》中马来西亚承诺向中国开放商务、通讯、建筑、教育、金融、健康、旅游、运输等8个服务部门类别这一协议下合作成功的,该桥已于2014年3月正式通车。

三、中马经济合作的前景

中马两国政府和人民在41年的互信合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国经济合作走在中国与东盟其他国家前列,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典范。但在未来的经济合作中仍然存在以下挑战:

一是两国进一步开展经济合作的政治风险依然存在,虽然马来西亚相对于东南亚许多国家政局较为稳定,但其国内激烈的党派之争,美国对其政局的影响、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以及马来人社会中的排华情绪依然存在;二是两国法律环境复杂,马来西亚独立前是英属殖民地,其法律体系受英国影响很深,属于英美法系,而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强调成文法典的权威,不能以判例作为依据,两国所属法系的不同给中国企业到马来西亚开展经济合作在法律环境的适应性上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三是囿于双方国内制度,对已签署的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履行力度有待加强,马来西亚出于对国内土著居民就业的保护,一直未兑现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定》以及双方《补充协议》中逐步对中国开放普通劳务市场的承诺,导致中国工人派遣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不得不雇佣相当数量的当地土著工人,因语言沟通与文化习俗差异而影响工作效率;四是两国在制造业内部细分行业同构程度严重,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两国都以制造业为支柱产业,且居于整个产业链条的同一层次,竞争程度很高,使两国在支柱产业内经济合作的开展难度很大。

尽管面临以上挑战,但已取得的合作成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并增强了两国经济合作的信心和决心,两国经济合作的前景将更加美好。为进一步提高两国经济合作的实效,两国应积极努力搭建新的经济合作平台,创新和完善经济合作机制,开拓互补性经济合作领域。

第一,加快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两国经济合作提供新的平台。马来西亚扼守马六甲海峡,是中国前往中东和澳新的桥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马来西亚政府和商界积极支持和配合中国领导人倡议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发和建设,完善马来西亚海上丝绸之路基础设施平台,推动泛亚铁路(或高铁)、南部双轨铁路取得突破性进展,支持两国企业在交通、电力、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未来几年内,马来西亚规划的基建项目主要涉及公路、铁路、港口、电站等领域。而我国在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有技术、资本和劳动力优势,两国在基建领域合作的前景广阔。

第二,推动人民币清算行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经济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是贸易和投资合作的助推剂。2014年11月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在吉隆坡建立人民币清算行,两国将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无需使用美元结算。除建立人民币清算银行外,两国将加强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中的协调,为中马两国企业的互联互通提供融资平台。金融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扩大了人民币与马币的互换规模和范围,拓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降低贸易、投资以及其他经济合作过程中的汇率风险和结算成本,提高经济合作的效率。

第三,努力开拓互补性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提高两国经济合作的实效。中国在钢铁、水泥、煤化工、电解铝等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马来西亚却在这些行业产能不足;中国对木质家具、清真食品的市场需求远远大于市场供给,而马来西亚在这些行业的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寻找新的互补性领域,并加强互补性领域的合作,能优化两国资源配置,提高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增强两国经济合作的实效。

综上所述,中马两国政府从谋求两国人民的福祉出发,在发展共享共荣的友好关系中大有作为,经济合作空间广阔,潜力强劲,前景光明。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