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成都方言的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

2022-06-08

黄爱芳 肖 萍

摘 要:成都方言中的三字格重叠式是一种较能产的构词方式,其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具有鲜明的个性。通过大致归纳成都方言中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的结构类型,说明其造词方式的多样性。它们大部分与“X+得很”同义,语义重心多在形容词性词根上,总体呈现灵活多样、形象可感的特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成都方言 三字格 重叠式 形容词

成都市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方言属西南官话分支,其内部又有口音的差异。本文所述成都方言以成都的主城区为代表,又以其中的老派为主,且不计成都方言内部存在的特色以及听觉上的细微差别。成都方言语音系统如下:

声调4个:阴平 55;阳平21;上声53;去声213

声母20个:p ph m f;t th n;ts tsh s z;t th ;k kh x;

韵母36个: i u y ; a ia ua;o yo;e ie ue ye;ai uai;ei uei ii;au iau;u iu;n un;in yn;an in uan yan;a ia ua;o yo

成都方言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有着鲜明的个性,本文从结构形式、造词方式及表义特点、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对其加以分析、说明。

本文所选语料出自《成都方言词典》(梁德曼、黄尚军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为行文简便,下文采用以下符号代表音节和语素:X、Y分别代表音节,N代表名词性语素,V代表动词性语素,A代表形容词性语素。各词素的性质由方言性质决定。本文一律采用宽式国际音标。由两个及以上音节组成的形容词连读时不变调,因此重叠语素注音从略。如:“白生生”[pe21sn55sn55]略为[pe21sn55]。

一、结构形式

在成都方言中,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有XYY式和XXY式两大类,又以XYY式为主。本文将根据词根语素的性质进行分类,以便说明。

XYY式可大致分为若干小类,例如:

(一)形容词性词根语素小类

包括三种结构方式(其中A1表示词根):

1.A1/A2A2式

醒垮垮[in53khua213] 言语不认真,信口雌黄。醒,方言,形容人的行为不可靠。

臭汹汹[tshu213io55] 臭气难闻。

冷稀稀[nn53i55] 冷丝丝,有冷的感觉。

2.A1/V1V1式

白生生[pe21sn55] 形容白得像雪一样。

长甩甩[tsha21suai53] 长而笨的样子:这根棒~的,不好耍。

脆生生[tshuei213sn55] ①很脆(在这个意义上也说“脆绷绷”);②声音清脆。

3.A1/N1N1式

神壳壳[sn21kho21] 形容傻乎乎:你给他说什么,他总是~地望着你,也不作声。

光架架[kua55tia213] 形容人或动物太瘦,瘦得只有骨架。

直杠杠[ts21ka213] 说话直爽、性情耿直:他说话~的,最容易得罪人。

(二)动词性词根语素小类

也包括两种结构方式(其中V1表示词根):

1.V1/A1A1式

打偏偏[ta53phian55] 站立不稳,左右偏倒的样子。

泡酥酥[phau213su55] 松软;酥脆。

2.V1/V2V2式

打闪闪[ta53san53] 脚软无力,走路有些晃动:上坡脚杆软,下坡~。

斜垮垮[ii21khua53] 形容人态度不端正。

(三)名词性词根语素小类

包括两种结构方式(其中N1表示词根):

1.N1/A1A1式

沙革革[sa55ke213] 形容吃起来或摸起来感觉有沙,含贬义:这菜没掏干净,吃起来~的。

雨稀稀[y53i55] 下着小雨的样子。

2.N1/V1V1式

眼鼓鼓[in53ku53] 目不转睛地盯着。

肉挤挤[zu213ti21] 形容人肌肉丰满:这娃儿长得好,~的。

绵扯扯[min21tshe53] ①十分柔韧,不易断:红烧肉~的,啷个吃得下去。②优柔寡断:他那个人~的,够打整了。

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中XX/Y式(Y是词根)的数量极少。《成都方言词典》中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XX/Y式只收了3条。如:

麻麻亮[ma21nia213] 天色刚有些亮,微明。

捞捞轻[nau55thin55] 很轻:这车柴看起来多重,其实捞捞轻,拉得动。

粉粉亮[fen53nia213] 天刚刚有点亮。

除以上类型外,还有部分词包含表语气、量度、象声的词及形容词后缀等成分。如:

贼呵呵[tsuei21xo55] 贼头贼脑的样子。

黑呼呼[xei53xu55] 起串串[thi53tshuan213]成串,络绎不绝。

酽咚咚[ian213to21] (汗液、粥等)很浓︱白哕哕[pe21 ye53]形容略白。

肥溜溜[fei213niou55] (动物)肥得油光水滑的样子。

短杵杵[tuan213tshu53] 短而齐的样子。

干吱吱[kan55ts55] 不润滑、干瘪。

从结构上看,三字格形容词的音步模式多为X/YY,如“长甩甩”是“长/甩甩”而不是“长甩/甩”。结构方式丰富多样,以偏正结构为主,如:“白生生、直杠杠”是偏正结构,“毛耸耸、心慊慊”是主谓结构,“憨痴痴、矮矬矬”是并列结构,“温嘟嘟、堆尖尖”属于述补式。

二、造词方式及表义特点

成都方言三字格重叠词XYY式中后半部分的重叠语素YY大多有特殊意义,其重叠语素YY有成词与不成词之分。有的YY可以单独成词,且YY词性及意义与XYY同,如“阴悄悄”中的“悄悄”,词义与“阴悄悄”相同,均为形容词,表示“偷偷的、秘密的”;有的XYY式中的XY能够成词,如“枯腊腊”中的“枯腊”,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程度略深。

按重叠成分的性质可以将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分为若干小类,以下举例说明(X表示词根语素)。

(一)X+相关联的重叠语素YY

X/YY中的成分X与成分YY在意义上相同或相关。如:

“绵/扯扯”,“绵”与“扯”意义上相关联,“扯”是表示使某物韧性得以显示、切断事物之间联系的一个动作,“绵”则有“柔”“韧性”义。因此,两个相关联的成分“绵”与“扯扯”组合成词之后,形容词整体有了“不果断”的意义。另外,成都方言中的“肉扯扯”也包含“不果断,拖拖拉拉”义。又如,“干吱吱”[kan55ts55](不润滑、干瘪)。因干燥、不润滑的物体接触,摩擦所发出的声音类似“吱吱”。因而,“干”与“吱吱”有关联而组合成词。“悬吊吊”:形容不牢实、不稳固、要掉下来的样子,比喻问题悬而未决。动词性语素“悬”与“吊”同样包含“没支点,摇摆不定的”的意义。

又如:“火巴/跩跩”[pa55tsuai213](形容体弱无力)。“火巴”与“跩”语义上相关联,成分“火巴”表“软”义,“跩”表示“走路摇摇摆摆的样子”。两个相关联的成分“火巴”与“跩跩”组成新词,便有了“不稳,摇摆”之义。同类型的词列举如下:“阴悄悄、冷沁沁、乱翻翻、悬吊吊、萎缩缩、火熛熛、火爆爆、长甩甩”。

X、Y是意义有关联的两个单音节语素有条件地组合在一起,它们必须在重叠式中组合并不能以“XY”形式单独构词(绵扯* /干焦*)。

(二)X+修辞性重叠语素YY

X/YY中的语素YY表示的一般是引申义、比喻义。

如:“光架架”(极言人或动物太瘦)。“光”和“架架”是通过隐喻手法联系起来的,把名词性成分“架架”的干、瘦特点同人的身材瘦联系起来,形容人或动物瘦得只有骨头架似的,略带夸张,但能使人联想到瘦的程度。又如:“直杠杠”指说话直爽,性情耿直。由成分“杠”的特点“直”,引申出“干脆、直爽”义。“瘦壳壳”:“壳壳”指坚硬的外皮;“病壳壳”[pin21kho21]:长年生病因而身体瘦弱的人,皮包骨头,犹如干壳一般。以“壳壳”来隐喻人之“瘦”。成都方言中形容人瘦小的重叠词还有:“干筋筋、干蝦蝦(身材瘦长)”等。同类型的词还有:

横撇撇[xun21phie21](说话生硬或粗暴)

水酢酢[suei213tsa53](微微被水浸湿的样子)

笔端端[pi21tuan55](笔直,不转弯。)

(三)X+古语重叠成分YY

X/YY一词中,语素YY为与语素X同义的古语成分。如:

“矮矬矬”[ai213tshuo53]形容人个子矮。“矬”本有“矮”义。《广韵·戈韵》:“矬,短也。”《唐韵》:“身短曰矬。”(见穆旋,2013)“矮矬矬”见《蜀语》(明·李实):“谓人形短曰矮矬矬”。今成都方言多谓人矮为“矮矬矬”,不用于物短,谓物短通常为“短杵杵”。可见,“矮矬矬”一词包含古义语素,“矮”与“矬矬”同义并举。又如,老革革[nau53ke21]形容人面容苍老或蔬菜不嫩。语素“老”与“革”同义。《方言》:“悈鳃、干、革、耇、都,老也。”郭璞注:“皆老者皮色枯瘁之形也。”“革革”表示“粗糙”义。又如“沙革革”一词中的“革革”亦同义。再如,“重”[tso213thn53]即沉甸甸。《蜀语》:“重曰。”另有,“奄軃軃”[in55tho53]形容没精打采的样子。古语素“軃”义为“下垂”。《蜀语》:“下垂曰軃,軃音妥”。“奄軃軃”则摹状人弯着腰没有精神的样子。“[na55]筋筋”,形容身材瘦小。古语素“”义为身小貌,《玉篇·身部》:“,身也。”“”表身材细长,“筋筋”则从修辞角度表瘦,结合成表“身材瘦小”的词。

成都方言保留了许多古语素,除了前面提到的“矬矬”“革革”“”。还有“蔑蔑”(小义)、“莽莽”(大义)、“董董”(丰盛貌)、“惨惨”(昏暗貌)、“慊慊”(心不满足貌)等。前人研究已有涉及,兹不详述。

(四)X+近义语素重叠成分YY

X/YY一词中语素Y与语素X互为近义关系。如:“干焦”,形容十分干燥。语素“干”有“缺乏水分”义,语素“焦”有“干燥”义,“干”与“焦焦”组合成词同样表示“干燥”义,属于近义语素连用。又如,“憨痴痴”形容人痴呆、不聪明。语素“憨”与语素“痴痴”意义相近,二者并举组成的词语整体意义与各语素意义大致相同。同类型的词还有:

昏浊浊(糊里糊涂)

萎缩缩(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

乌喧喧(十分吵闹的)

湿鲊鲊(水湿透而黏黏的样子。)

短杵杵(短而齐的样子。)

三、语法功能及语用修辞

成都方言中的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同一般形容词一样,功能包括作定语、谓语描述主语的性质和状态;作状语表示主语动作行为的某种状态或方式;作补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等。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表情达意细腻、贴切,同义词颇多。例如:

作谓语:醒垮垮:你呀,这么大人了,还一天~的。︱稀朗朗:稀饭~的,人影子都照得见!

作定语:绵扯扯:~的他,做啥子事都不着急。︱油:~的地面容易打滑。

作状语:贼呵呵:对面阶沿上有人在~地看着我们。︱阴缩缩:姐姐向门外的暗处~地看了一眼,仍旧绣她的花。

作补语:汗鲊鲊:衣服穿得~的,还不换么?︱短杵杵:这支铅笔写得~的了。

成都方言总体风格具有幽默、灵动的特点。大多数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的语义重心在形容词性词根A1上,但每一小类的语义重心又有其特点。如:A1/A2A2、A1/V1V1、V1/A1A1、A1/N1N1等小类的语义重心均在形容词性语素A上,而其余语素分别承担不同的语义角色,且有一定的规律,比如:短矬矬“短”义︱白生生“白”义︱打偏偏“偏”义︱直杠杠“直”义。

试分小类如下:

1.含形容词性词根语素的A1/A2A2、A1/V1V1、A1/N1N1式的语义重心在前形容词性语素A1上,表某种性质或情状,重叠部分多为附加成分,用以补充说明形容词所描述情状的程度等,相当于一个副词作补语,可理解为“A1得很”。比如:满秋秋=满得很︱肥溜溜=肥得很。在成都方言中,“A1得很”与“很/非A1”语义基本相同,但前者通过补语来说明程度之深比后者更有感染力,重音常常在“很”字上,并且音长稍长。

2.含动词性词根语素的V1/A1A1、V1/V2V2式(多为述补结构)的语义重心在后半部分。述补短语的语义重心多在补语而不在述语上,如:“打破、战胜”。同样,重叠成分A1A1及V2V2多描摹动词性成分V1的状态,动作所表现的情状才是整体所要表达的重点,动词性词素在前,则语义重心在后面的补语上。比如:“堆尖尖”,形容堆起来的物体具有顶部尖形的特点,“尖尖”描述“堆”这一动作的状态,即具有尖形的样子。“飞叉叉”形容动作迅猛、粗野的样子,“叉叉”描摹了“飞”这一动作的状态,即“两腿交叉状”。“悬吊吊”形容不牢实,不稳固,要掉下来的样子。

3.含名词性词根语素的N1/A1A1、N1/V1V1式的语义重心在前半部分N1上,后半部分的重叠成分多运用隐喻来修饰前一成分,比如:“沙革革”中“革革”就含有“粗糙”这一语素义,用“革革”来形容其程度,能够让人联想到其情状。“油浸浸”形容被油浸过的物体有一种湿透的情状。

语义方面,三字格重叠式的产生往往出于语义表达的需要,一个意义通常有多种表达方式。形容词所表示的意义大多可以用“X+得很”式来表达,但为了使表达灵活多样,创造出丰富的三字格式重叠词,强调其中的某一成分。如:表达“黑”这一语义的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就有“黑碜碜、黑浊浊、黑墩墩、黑麻麻、黑瓮瓮”等9个,当然每个词各有其侧重,程度有所差异;含有“干”义的就有“干把把、干瘪瘪、干焦焦、干筋筋、干沙沙、干扎扎、干吱吱”等8个词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成都方言在用词上注重语义的微殊,在言语交际中选择最贴切的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形象、直白。

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在表意上十分丰富,感情色彩突出,褒贬分明。据统计,《成都方言词典》中的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共有287条,其中以中性词居多,共155条,占54%;贬义词其次,共112条,占39%;褒义词最少,仅20条,只占7%。例如:

齐普普[thi21phu53]<中>人来得多而整齐。

干吱吱<中>形容缺少水分或油脂。

疯叉叉<贬>形容行为冒失,或嬉戏无度。

萎缩缩[uei55so55] <贬>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

木楚楚[mu213tshu53]<贬>形容人反应迟钝或物体漆得没有光亮。

贼呵呵[tsuei21xo55]<贬>形容贼头贼脑。

蓝幽幽[nan21]<褒>蓝而发亮

白生生[pe21sn55]<褒>形容像雪一样白。

语用方面,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是一种特殊的构词现象,不仅有一定的能产性,而且有其潜在的灵活性。说话人可以根据语境灵活地创造出大量的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把重叠词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在形容词性词根的前后都可以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词缀构成生动形式,表示各种不同的状态和色彩。例如:以“溜溜”为词缀,形容尖锐可以说“溜溜尖”,形容肥胖可以说“肥溜溜”,形容酸的味道可以说“酸溜溜”。

另外,成都方言中部分重叠词及形容词后缀具有相对稳定的意义,同时带有附加义。大致包括:(1)表程度深浅,例如:“嘟嘟”表程度较浅,如“温嘟嘟、粉嘟嘟”;“稀稀”作为词缀,常用于单音节形容词、动词之后,含“稍稍”“有一点”的意思,可以组词:哭~/烂~/冷~/薄~/病~。除此之外,成都方言中的重叠词XYY式所表程度往往比XY式、XXYY及XYXY式略深,可比较以下几组词:齐崭崭/齐崭,稀朗朗/稀稀朗朗,松垮垮/松垮松垮。在实际运用中,方言区的人们也倾向于使用XYY式重叠词。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词缀放在形容词前后会使程度有所差异,如:溜溜圆/圆溜溜、捞捞轻/轻捞捞。XXY式程度略深,XYY式程度略浅。(2)XYY重叠式属原形容词的生动形式,同双音节词相比,使用三字格重叠式词语的语气较为轻松、俏皮,所表情态比原形容词更形象生动、诙谐幽默。例如:“酸叽叽”形容味比较酸,是“酸”的生动形式,程度又略甚于“酸叽酸叽”。又如“平展展”是“平展”的生动形式,但程度略深。(3)含褒贬义色彩,且贬义色彩居多,例如:“垮垮、扯扯”常含贬义,“水垮垮、醒垮垮、笑扯扯、疯扯扯”都表贬义。又如“幽幽”常表积极意义,如:“弯幽幽、蓝幽幽”均表示美好的、积极的意义。在具体语境中,语言使用者会根据所需灵活选词进行重叠,例如:同样表示“红”义,出于褒扬的需要可以选择“红彤彤”表褒义,而贬义则可以选择“红扯扯”或者“红哕哕”;又如同样表示“软”义,出于褒贬的不同需要可以选择“软酥酥”表褒义,而贬义则要用“软稀稀”等。有时出于修辞的需要,也会把双音节词变为三字格重叠式,以便突出语意,使语言表达更为形象、贴切。

总之,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在成都方言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灵活的构词方式使得成都方言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也使现代成都话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方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梁德曼,黄尚军.成都方言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

[2]缪树晟.成都方言词语汇释[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3]穆旋.浅析《蜀语》中的重叠词[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

(12).

[4]王文虎.成都方言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

[5]肖萍.赣语吴城方言的XA式状态词[J].语言研究,2008,(2).

(黄爱芳 肖萍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