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22-06-08

 摘要:医药制造业作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存在技术创新效率低下的问题。基于此,通过Malmquist指数测度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23个省份的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力度、新产品需求度和政府支持力度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企业规模、人力资本素质和对外开放程度却没有产生促进作用。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2000103 
  1 引言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其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较弱。主要原因是企业一方面自主开发能力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另一方面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能力不足,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益突出的能源、环境等一系列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成为深化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它不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更为广大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有利氛围,对我国经济实现跨越转型有着长远的重大意义。 
  医药制造业具有很强的技术研发性质,新产品市场垄断性高,一直是我国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关键性产业。目前的医药市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具有大多数专利药企业的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第二层次是具有较强的仿制能力但创新研发能力较弱的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第三层次是不具有药品生产能力只能依赖进口的大多数亚非国家。我国医药制造业要想跻身世界行列,必须大力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研发出较多的新型先进的药品,才能在世界市场上有立足之地。据数据统计,2013年国内排名前十强的制药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约为3亿美元,占销售额比例仅为1%。而全球排名前十强的制药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约为603.9亿美元,占销售额比例达到17.8%。在GEN网站统计的2014全球制药企业研发资金支出排行榜中,排名第一位的罗氏企业研发资金投入高达100亿美元之多。可见,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较弱,需要加大对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虽然巨大的研发投入可以带动医药产业的发展,但并不是所有的研发活动都能推动技术创新。如果在研发活动中,部分投入要素并没有带来相应的产出,那么其研发活动是无效的。无效的研发活动造成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只有高效率的研发活动才能促进产业的技术创新,增强产业的竞争能力。因此,对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 
  2.1 测度模型 
  Malmquist指数(亦称TFP变化指数)最初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Sten Malmquist于1953年提出,Caves、Christensen和Diewert于1982年首次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生产效率的变化,这使得Malmquist指数被广泛应用。在具体研究方法中,我们可以使用类似DEA的线性规划和一个(基于投入或者产出)TFP指数来测度生产力的变化,并把生产力的变化分解成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变化。Fare et al(1994)定义了一个基于产出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如下: 
  根据Fare等(1994)的研究,可以将TFP变化指数分解为技术效率指数(ECH)和技术进步指数(TECH),而技术效率指数(ECH)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指数(PECH)和规模效率指数(SECH)。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TEP=ECH×TECH=(PECH×SECH)×TECH 
  当TEP>1时,表明从t到t+1时期的一个正的TFP增长,说明技术创新效率水平改善,反之,则表示技术创新效率水平降低;当ECH>1时,表明从t到t+1时期的技术效率改善,反之则降低;当TECH>1时,表明从t到t+1时期的技术进步效率改善,反之则降低。 
  2.2 评价指标及数据的选取 
  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我国各省份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的状况,在投入指标方面,本文选取各省份医药制造业中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和机构数这5个指标。在产出指标方面,选取各地区医药制造业中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专利申请数这2个指标。 
  考虑到医药制造业从研发到投入有一定的时滞性,因此,我们采用Fuman的方法将专利申请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滞后期都设定为两年,即投入指标的数据选取2012年《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中关于23个省份医药制造业的相关数据,产出指标的数据选取2014年《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中关于23个省份医药制造业的相关数据。 
  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运用软件计算出结果如表1所示,2004年至2013年期间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年均变化小于1,且年均下降8.8%,这表明近年来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在技术改善上遇到瓶颈。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年均变化也都小于1,说明这两个指数也没有得到改善。我国医药企业大部分属于中小型企业,大型规模的企业数量较少,因此我国医药制造业需要重视规模效应,形成产业集群,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技术进步指数的年均变化小于1,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在下降,技术上遇到难题,医药制造业的技术提高较困难。技术效率小于1,这表明近年来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活动投入力度和要素比例不当,造成资源的浪费,从而没有有效地提高医药制造业的技术效率。 
  3 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区别主要在可控性上,外部因素由社会原因或市场原因造成,企业自身不可控;而内部因素是由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企业可以控制。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研发投入资金和人力、市场结构、政府政策、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都会对技术创新效率带来一定的影响。 3.1 研发投入力度 
  从众多学者的研究来看,研发经费的投入对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Peter J.Shery和Phill Y.Yang(2005)在研究R&D资本存量和创新能力对公司创新效率的影响时得出企业R&D的投资强度与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项莹和曹阳(2013)等人对中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研发资本投入对技术效率变化率有显著性的正相关影响。 
  3.2 人力资本素质 
  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离不开高素质人才,人才是技术进步的核心载体,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第一原动力”。一个企业的管理者、研发人员和工作人员分别在企业中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劳动力的素质水平会对最终产出产生正向的影响。高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将其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可能产生外溢效应。这样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生产效率,也带动了其他劳动者和企业物资的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企业总体产出的增加。 
  3.3 企业规模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达到最佳规模之前,平均成本递减,规模产生正效率,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会选择继续进行扩张;当企业达到最佳规模点时,规模带来的效率最高;在达到最佳规模后,企业平均成本开始递增,规模带来负效率。大规模企业内部资金集中度较高,有利于进行技术创新活动。而且规模大的企业有很强的成本分摊能力,对创新风险的承受能力也较强,有利于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 
  3.4 新产品需求度 
  市场的供给受市场上需求的影响,因此新产品市场需求度的变化会影响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力度。随着经济和环境的不断变化,医药制造业也需要不断地适应市场需求,及时地跟随着市场变化做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进行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活动和新产品开发定位。市场中新产品的需求量越高,企业的新产品生产量就越高,新产品的价格也会提高,因此,企业会继续研究如何升级新产品和寻找其替代产品。 
  3.5 政府支持力度 
  市场对技术创新的配置和激励作用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营造良好的市场创新氛围,借助政府的力量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政府可以从资金和政策两方面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资金方面,政府可以直接对有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进行资金拨付鼓励其进行研发活动,也可以对有创新产出的企业进行资金奖励或其他奖励,鼓励企业继续进行创新活动。政策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或优惠的财政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制定完善的知识产权保障政策,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发展。 
  3.6 对外开放程度 
  一个地区的外商投资金额表明了该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区域对外越开放,意味着该区域越有机会接触到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外商可以通过与国内合资建厂,也可以独资建厂,而国内的企业通过与外资企业的接触和交流,学习和模仿外资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外资的流入会给东道国带来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影响该国的研发效率。另外,外资企业的进入使市场竞争力更加激烈,国内企业迫于竞争压力会不断寻求有效的方法去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和升级生产技术。这使得市场中效率低下的企业会被淘汰,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 
  4 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模型的设定 
  本文主要选取研发投入力度、人力资本素质、企业规模、新产品需求度、政府支持力度和对外开放程度这六个因素对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因此,建立相应的模型方程如下: 
  4.2 数据的选取 
  研发投入力度采用各省医药制造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收入的比例来表示;人力资本采用各省医药制造业研发活动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例来表示;企业规模采用各省医药制造业的企业数的对数序列表示;新产品需求度可以用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来表示;政府支持力度选择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的直接资金投入来表示,即科技活动经费中的政府投入经费所占比例。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一般都用地区FDI的静流入占GDP的比值来衡量,即各省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各省GDP的比例。 
  本文的基础数据主要来自于2005年至2014年的《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可得性和数据来源的一致性,本文选取我国23个省份2004年至2013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并根据变量指标进行模型数据的处理,其中对外开放程度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按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年均汇率进行换算。 
  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利用Eviews6.0软件,根据面板数据及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1),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见表2。 
  上述实证结果显示,因变量分别为技术创新效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三个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通过分析上述实证结果,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研发投入力度、新产品需求度和政府支持力度对技术创新效率、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指数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有促进作用。医药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其研发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研发经费投入较高,越能够带来技术创新的产出。我国医药制造业大部分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投入的增加会带来产出的增加,因此,研发投入力度越大,技术创新效率越高。市场的需求会带动供给的增加,新产品的需求相应地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政府资金的支持可以有效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杠杆效应,促使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企业规模、人力资本素质和对外开放程度对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提高没有产生促进作用。我国医药企业的整体规模偏小,对技术创新效率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中的人力资本素质存在浪费现象,高素质的人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研发创新基本上是进行仿制创造,自主研发的较少,因此,人力资本素质因素对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不明显。外商投资的进入加剧了我国医药市场的竞争程度,排挤我国中小企业,而其外溢效应不够明显,致使为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带来负面的影响。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