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中国文化融入现代设计的路径分析

2022-06-08

于龙飞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621000)

[摘要]现代设计只有充分融入本土文化的精髓,才能真正永葆青春。而如何融入,这是设计师们考虑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阐述了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强调将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以提升设计品质与内涵。现代设计中需要融合本土文化的精髓,这样的设计才能永葆青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国文化;现代设计;融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197

标志设计过程,实质上是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能反映出文化结构及其价值。它不仅呈现了现代标志设计观念,同时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历史特征。设计源自文化,有中华文化为依托,现代设计前景十分明朗;反过来,设计也能作用于文化。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文化元素,应为精神文明与文化情感。通过将设计对象作为表现载体,能有效传达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现代设计要真正融入中国文化,要求设计师对中国文化有较深的了解与感悟,能合理把握中国审美传统,以提交满意作品。

1概述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孕育着人。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文明,文化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不同时期的国家或地区,有着不同的思想文化,这也影响着某个历史阶段的设计理念与动向。总体来看,民族性东西可谓根深蒂固,现代人有先进的文明,单纯继承与发扬传统文明显然很不够。有关文化的定义,不同时期的学者所给界定也不同。弗朗兹·博阿兹(美国)曾将文化分成三种:一是物质文化,获取食物、加工、保存等过程,以及物产和运输方式等。二是社会关系,如经济状态、战争、通信形式等。三是艺术、伦理,如装饰、雕刻等[1]。从某种程度上看,现代设计既可作为产品价值的提升手段,也能用作延续民族文化、促进国家发展的有力武器。所以,将中国文化融入现代设计,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2中国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1)取其“形”,重塑传统造型。取其“形”,并非简单搬抄,而是对传统造型进行重塑与再创造。具体说来,是运用现代审美观念来改造和提炼传统造型中某些元素,以丰富其时代特色;或将传统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充分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以传达设计理念,彰显民族个性。“形”延伸方面,已有诸多优秀例子。

(2)延其“意”,增添文化气息。中国传统造型中的“意”,是人们迷恋的核心。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美好事物都心存憧憬,传统造型身后的吉祥对现代设计同样适用,能充分传达他们的设计理念。例如,中国联通,采用了佛教八宝中“八吉祥”的“盘长”造型,意为“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该种吉祥寓意的传达,丰富了现代设计的文化气息,提升了亲和力[2]。设计,是赋予所有人造物目的,良好的设计能体现出真善美。现代设计,从过去的功能满足提升到对精神关怀,这是设计与文化融合,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的表现,也是设计师责任所在。

(3)传其“神”,提升文化价值。针对“形”与“意”,可谓对传统造型浅层面上的提升。只有充分领悟艺术精神,紧随西方设计思潮,做到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创造出现代民族形式与设计。2008年,中国申奥标志可谓最佳范例,整个标志采用中国特有的写意手法,传递出“中国结”与“运动员”,真正体现出中国特有的风采。设计中,可借助现代传媒来宣扬现代产品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传递文化观念、提升文化价值。该类传媒手段分为广告、网络、报纸等。拿广告来说,作为经济与文化的融合物,它既能推销产品,也可传播文化。戈公振于1927年表示,“广告是商业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化进步的表现”[3]。显然,在实现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广告还蕴含能对人类造成影响的某种文化价值。

3如何将中国文化融入现代设计

(1)借鉴思维模式,生成新的设计创意。中国传统文化体现辩证的思维模式,认为事物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其思维强调综合与归纳。中国独特的思维方式,为现代科技识密提供了有力武器。量子力学、混沌论等现代科学的重要发现中包含的概念与思维,大体符合我国民族文化注重和谐、整体的传统思想方式。意向思维,对我国文化艺术创作有很大影响。我国意象思维倡导从特殊、具体的直观领域内发现真理。作为创造性思维,它呈现出长于悟性、活泼不滞的特征。将该种思维方式融入设计中,有助于生成人类公知的潜在创意。思维意念的产生,不受任何交流因素限制,属于高层次交流。设计过程中,若将作品的创作思维运用到传统自然观、思维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将传统符号用作装饰元素。我国民族文化经历史凝练后,形成了各种内涵丰富的图形与纹饰。该类传统符号,不仅有着传统内涵的纹样,也有古代图腾纹饰和宗教符号。经过历史的沉淀,这些文化符号渗出深厚的凝重感与生命力,成为形式与内涵的结合体。当代,该类符号仍很实用。通常,我们采用下列手法:一是抽象简约。它是对传统形式(整体/局部)进行艺术加工与抽象简化,在保证传统形式的基础上,维持传统之韵。二是符号拼贴。具体是将我们熟悉的传统构件进行抽象或变形,让其变成典型意义较大的符号,并用于室内元素拼贴,营造新与旧、古代与现代间的某种联系。三是移植与嫁接。也就是移植儒、禅或道文化,让它成为新的艺术形象。现代设计,既应综合运用传统艺术与文化,同时也应借助先进技术与工艺,全面拓展和延伸传统装饰艺术。

(3)适时彰显传统的文化精神。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含蓄、曲折与隐晦,倡导“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的美好境界。例如,中国园林艺术提倡“露则浅”,而“藏则深”。园林设计中,习惯采用“欲显而隐”、“欲露而藏”的设计手法,将精彩的建筑景观或空间隐藏在幽深地带或山石林梢间,营造出一种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意境;而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上述含蓄的表现手法,我们在室内设计中也可适用。另外,应突出传统室内空间内诗文书画的应用。例如,室内该如何悬挂楹联、书画或匾额等,这些都需要设计师去认真推敲,在正确表达主题和渲染气氛的同时,营造出含蓄、书卷气的文化境界。我国设计起步时间较晚,设计理论方面相对薄弱,设计作品仍停留在模仿外国设计的浅层面上。为此,我们应充分意识到挖掘中国文化内质及精神的重要性。不管社会怎样发展,国家对文化的重视程度只会越来越高,在设计中融入文化烙印有助于人们获取强烈的归属感。

4结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财富,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因此,设计师必须传承和利用中华文化的精髓,紧跟世界的前沿设计意念,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融入中国文化,推动中国设计事业走上新的高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冯建永.论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传统文化与企业理念[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

[2]刘彬.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形”与“神”[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孙丽华.浅析构成艺术在现代标志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成人教育,2011(5).

[作者简介]于龙飞(1989—),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西南科技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设计教学科研。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