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基于制度基础观的战略管理研究述评

2022-06-08

文/辛雅青 李镕臣

【摘要】本文通过对关于制度理论和战略管理研究的梳理与分析,从制度的内涵、划分维度和制度逻辑出发,以制度基础观为理论基础,从企业遵循制度逻辑以获得合法性的动机视角进行分析,同时引入管理认知的中介作用,试图寻找制度环境对企业战略决策影响的因素和作用机制,以期给企业战略管理行为提供理论和借鉴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战略管理;制度环境;制度逻辑;合法性机制;管理认知

【作者简介】辛雅青、李镕臣,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公司治理。

一、引言

长期以来,学者们主要基于以波特为代表的产业基础观和以Barney为代表的资源基础观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研究。前者认为产业因素是影响企业战略行为和绩效的关键,更关注企业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后者强调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主要研究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早期战略管理多是以西方成熟的市场为研究背景,制度被看作是独立于企业行为之外的规则和约束体系,所以不对其变化及影响进行分析。然而当亚洲新兴市场不断崛起时,新兴经济背景下制度变革与企业战略发展间的互动关系成为常态,制度的形成过程以及制度环境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内生变量,企业的战略管理是这些内生变量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仅在上述两种理论的指导下,已不能完全解释新兴市场影响企业战略行为的因素及作用机制。

20世纪末期制度环境对战略行为的影响已开始引起关注,但制度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机制却被作为管理黑箱,鲜有学者对其内在作用进行研究,对制度环境也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研究。制度因素为何能够对企业行为产生影响?它是通过何种方式对企业的战略产生影响的?企业为何会遵守制度环境的约束?本文关心的不是制度化的结果,而是从过程分析其对企业战略的影响。研究制度环境对企业战略的影响作用,促使企业做出恰当的战略行为,这对处于不断变化的制度环境下的企业具有现实意义。

二、基于制度的战略观的产生

传统经济学家将单个组织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忽视了制度环境的作用。科斯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探寻交易背后的制度选择,但是对于制度内生于组织行为的作用没有深入分析。新制度主义的研究从Meyer 和Rowan 开始,他们指出组织存在趋同现象,并发现组织正式结构常常不是基于效率与绩效设计的,而是作为制度赋予的理性神话和仪式,即“组织结构性地反映了社会建构的现实”,但他们没有明确制度同形背后的作用机制。随后DiMaggio 和Powell 从微观层面对组织趋同的动力机制进行探索,提出了组织趋同的三种机制:强制同形、模仿同形和规范同形。这些研究都比较充分地证明了制度对企业确实存在影响作用。组织身处环境中,必然会受到影响,当这种影响作用超越了组织本身的具体任务和技术需求时,这便是一个制度化的过程。基于此,我们对企业的研究需要打破组织本身和效率机制的限制,企业的战略是产业状况、企业资源与能力及制度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把社会学中的制度理论运用在组织研究中从而产生了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学派。Hoskisson 和Eden 等把制度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成本经济学理论并列作为战略管理的三大基础理论,并指出研究新兴市场中的企业战略时, 基于制度的战略观将是最有力的分析工具。Peng通过对新兴国家的实证研究综合分析了组织、制度以及战略间的相互关系,正式提出基于制度的战略观,形成了“制度环境—战略行为—企业绩效”战略管理研究的新范式。

三、制度的内涵、划分维度和制度逻辑

(一) 制度的内涵

Oliver 指出,制度不只包含成文的规则、程序和道德规范,还包括为个人或组织的行为提供“ 意义框架” 的认知模式、符号系统与道德模板。制度包含着特殊文化的存在,它并非仅是为了促进组织的效率,而是构建了一种合作与竞争关系,把遵从制度的合法性作为目标。制度被表述为三个基本内涵:第一,制度是均衡,是个体相互理解偏好和决策行为的一种结果,这种表现出稳定状态的行为方式即为制度。第二,制度是规范,是建立在特定形势下个体间对“适宜”和“不适宜”的共同认知基础,这种认识并非出于目的性而是规范性的义务。第三,制度是规则,互动基于相似的认知基础,如果没有遵照这些制度,就会受到惩处并带来低效率。

新制度主义将组织环境划分为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早期对组织环境的考察仅限于技术环境,它基于效率机制将企业看作是技术性社会工具,主要分析行业竞争、市场需求、技术变化等因素对企业战略行为的影响。但组织不只是技术的产物,也是制度的产物,企业也会因环境中为社会“广为接受”的规则、信仰等约束而规范其行为。制度环境是将以上制度因素的集合作为非市场因素,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明显的影响作用。

(二) 制度的划分维度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North将制度概括为人们遵守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约束的总和。正式制度指成文的法律、法规等;非正式制度是指习俗、传统、道德等形成的行为准则,它通过被“广为接受”的社会事实集合影响人们的行为。Scott将制度细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管制制度、规范制度和认知制度。管制制度来自政治压力和合法性,指具有法律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规范制度来源于社会责任和专业化,类似于社会道德规范;认知制度是指个人或组织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是行动者内心形成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对某种观念、文化等的认同。他还指出制度中还包含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甚至不可预见行为的规则,从而形成了约束。

国内学者张泳认为,组织的制度环境可划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外部制度就是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社会文化规范等,内部制度是企业内部规范员工和企业行为的规章制度、生产标准、管理活动等,但在目前的研究中内部制度环境常常被忽视了。

(三) 制度逻辑

制度逻辑像一种游戏法则,企业在其中获得并保持一种主导力量,然后根据这种力量来实施企业战略规划。制度逻辑是影响行动者观念和行为的规范和文化,它被嵌入到企业实践中,组织依据它提供的合法性标准选择恰当的战略行为,即将外部制度内部化。对于企业而言,要在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既要满足实现内部目标的要求,又要遵从外部主流制度逻辑的约束。

基于该理论,Dimaggio 提出企业生存在一个“组织场”中,由对企业合法性产生影响的评价标准和内外部相关个体和组织构成,场中的规范和认知逐渐成为企业遵循的制度逻辑标准,“组织场”的这种强大的约束影响力被称为是“制度化”力量,被“组织场”内接受的观念一旦成为“理所应当”的社会事实后,就会对处在其中的企业形成约束,使之被接受并在行动中采纳,从而“组织场”代替单个企业成为战略管理分析的基本单位。新制度主义改变了原有战略管理研究的主流逻辑和范式,推翻了理性选择逻辑,通过对企业制度环境的关注,提出了区别于效率机制的合法性机制,从而产生了基于制度基础观的战略管理研究的制度逻辑。

四、制度对企业战略的作用机制

企业战略主要是企业制定的重大决策、行动计划和实施方式以及分配利用资源来实现目标的一系列行动组合。所有的战略都发生在制度环境内,制度环境对组织行为的干扰和要求迫使管理者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战略思维模式,在战略管理中考虑制度的因素,所以战略选择实质是企业和制度环境动态作用的结果。

(一) 企业遵循制度逻辑的动机——获得合法性认同

韦伯提出的理性组织认为组织只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形成的一个技术组合体,但任何组织都不是封闭系统,企业是处于历史影响和社会环境中的被制度化的组织,企业的经营发展是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调整和适应的自然过程。组织必须要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所以我们需要从企业和其环境关系的角度来认识企业的战略行为。

Suchman 指出合法性是在一个由规则、信念等组成的社会体系中,判定组织的行为是预期的、恰当的或者是合适的一种感知和假定。企业的战略管理必须获得其所依赖的“组织场”的认可和支持,即获得合法性认同,否则很可能无法获得发展的关键资源。大众对企业行为会有社会期待,这些观念制度必将影响企业的行为,要满足不同环境和制度背景下的要求和期待,甚至需要牺牲某些绩效来换取合法性的认同。如果企业的战略行为有悖于外界公认的制度、规范、文化信仰等“合法性”机制,就可能引起社会公愤,对企业长远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新制度主义认为,制度是一种规则,界定和约束组织在追求效用最大化时的行为,人们遵守制度并非因为道德或义务使然,而是因为通过分析认为符合自身的利益,即组织的行为往往是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同,因此它对外部影响很敏感,组织会遵从社会制度逻辑和规范而行动,并与主流制度逻辑和社会期待保持一致以获取合法性,这有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成功。Meyer和Estrin等指出,有些企业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与其自身运营毫无关系,仅是为了满足政府的要求。West?phal和Zajac 的实证研究证明,企业会由于制度压力制定一套遵守法律规范、社会期待的合法性的战略计划,但在企业内部则根据其实际情况实行另一种战略方案。周雪光提出合法性机制虽然限制了企业行为,但遵守合法性机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社会地位并获得社会认可,从而促进组织的资源交换。制度具有激励效用,这主要是表现在影响企业资源分配从而鼓励企业采取社会公认的“合法性”做法,获得合法性的组织可能获得政府的承认和支持,更容易提高其知名度,获得更多与其他企业交流的途径,这有利于获得发展所需的关键资源。企业需要通过遵循主流制度逻辑获得社会力量的支持,企业得以生存的一个关键条件就是建立在合法性的基础上。

(二) 管理认知的制度特性和中介作用

制度是通过什么途径对企业战略管理产生影响的?North指出可以从认知科学的有限理性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考察企业管理者对制度的反应,及其反应行为对战略决策的影响。

基于领导力的战略管理视角认为领导力影响企业绩效,因为领导对战略决策有重要影响。企业管理者是战略行为的重要决策者,其决策的依据强烈地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战略行为及经营绩效。Simon 提出的有限理性认为人们努力理性行事,但做出理性选择的能力却很有限。由于有限理性,管理者将根据自身的知识技能、经验和“组织场”中的规范集合形成其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即管理者的管理认知。Walsh 指出管理认知是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及知识集合的体现,管理者由该管理认知指导其在企业中的管理行为。即企业受到“组织场”制度的约束,随着外部制度内部化,环境中的主流制度逻辑成为企业管理者形成其“认知地图”的基础。制度逻辑提供了个体行为所必须的认知模版、范畴和模式,逐渐形成了个体的认知范式及行为的指导思想,从而影响个体的基本偏好和行为,所以制度逻辑是影响战略管理的决定性变量。管理认知促使管理者按照主流制度逻辑所倡导的制度规则、价值观念等思考和进行战略决策,因而管理认知具有制度特性,“组织场”的制度压力使得主流制度逻辑内化成管理者的认知模式,从而作为中介作用影响企业战略行为。

(三) 企业对制度环境的塑造

规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机制,制度约束着组织行为,同时它又是组织行为的产物。早期,制度环境只是被看作既定存在的因素来分析它对企业的影响,实际上制度本身也会因企业行为而变化。Scott也指出制度化过程可以被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反向过程,早期理论强调制度化是“自上而下”的过程,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结构及行为强烈地受社会制度规范所影响。然而新制度主义的理性选择学派则认为“自下而上”的制度化过程更具影响力,企业会根据组织发展情况,必要时主动改变相应的制度,以便应对外界环境的约束从而促进绩效。所以说,新制度主义关注制度环境对企业行为的约束性作用,但并不意味着企业只能被动遵守制度规定,根据组织自身依赖的资源和发展经营需要,企业可能会实施相应的战略调整来应对现存制度环境的限制。

制度能够被反向塑造,最终结果主要依赖于所设计制度内含的激励和约束。个体的行为都是基于对效用的计算,当制度的功能可以给个体增加效用时,人们会对制度主动重塑来进行制度变迁,以实现效用最大化。新制度主义学派指出,企业会基于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动力,用更高效的制度代替原来的低效制度,只要企业预期可以从制度变迁中避免损失或者获利以利于其长期发展,企业便会主动尝试对现有制度变革来塑造新的制度逻辑, 即引起制度变迁。Meyer 和Rowan 还指出,企业有很强的能动性,在出现与制度环境的冲突时,企业会把组织结构与实际行为分离开,只在形式上遵守主流制度逻辑,实际运作则根据情况调整。企业改变环境的活动可以看做是企业主动参与到环境构建中来的行为,所以制度环境既是企业行为的约束,又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企业可以运用主动的措施拓宽其生产经营环境,从而获得有利地位与资源。

五、总结与展望

本文对基于制度基础观的战略管理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试图分析制度环境对企业战略选择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有关战略管理制度理论并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研究范式,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加深,以下从四个方面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 对新兴市场制度环境的研究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新兴市场中企业首先要考虑环境中的制度因素,然后再分析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问题。制度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未来研究转型经济国家与发达国家企业间战略行为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制度对企业战略的影响效应都具有现实意义。新兴市场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相对于西方国家成熟的市场和制度环境,新兴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法律法规水平、社会文化等都亟待完善,这使得企业必然是处于大规模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这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也使得企业的机遇与风险并存,更加需要对制度环境的特别关注。讨论不同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政治和法律规章制度以及社会文化规范对企业战略和绩效的影响对整个新兴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企业如何在这样多变的制度环境中选择战略,选择何种战略,究竟是该归核化还是采取多元化经营都是未来可以研究的问题。

(二) 制度变量的测量研究

由于制度本身就包含许多的内容,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对不同层次制度的划分和测量都将是未来实证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分析制度环境对企业的影响,需要将制度变量定义分类后代入假设模型中,虽然现有的研究中已经存在一些方法对制度变量进行分析,比如Chen 和lsobe 等的研究中利用权威机构的评价指标作为制度变量,又如Lau和Ngo,将制度作为背景,不直接测量而是通过显示样本的行为差异或者用时间测量样本的演变来进行分析。但是可以看出,这些对变量的分析都不深入和具代表性,不能客观地评价和分析企业战略决策,未来的研究可以寻找更加具体和客观的制度变量来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分析。

(三) 制度维度与战略行为的对应研究

在基于制度的战略观中,North将制度划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Scott将制度细分为三个维度,未来研究可以关注针对不同制度维度企业选择相应战略的差异,从而研究企业所处制度维度对组织战略选择与实施的影响。尽管已有一些基于制度维度的相关研究,但在不断变化的制度背景下明确企业所处制度环境的维度,并与相应的战略匹配的研究还很缺乏,有必要对相应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索。受不同制度维度的影响,相对应的企业战略方向(例如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整合战略) 及实现方式(例如企业并购、企业联盟、企业新建) 都有可能存在着不同。例如,正式制度与分非正式制度在影响企业战略管理中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并且这两个维度的制度之间也存在作用关系,即正式制度能够增进和修正非正式制度的有效性,非正式制度补充正式制度的某些缺失,这些作用关系都将可能是未来研究的内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Meyer J W, Rowan B. 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s: 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7,83(2):340-363.

[2]Dimaggio P J, Powell W W. The Iron Cage Revisited: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 [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3,48(2):147-160.

[3]张永宏. 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70-175.

[4]Hoskisson R E, Eden L, Lau C M, Wright M. Strategy in Emerging Economi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0,43(3):249-267.

[5]Peng M W. Towards an Institutional-Based View of Business Strategy[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2, 19(2-3):251-267.

[6]Oliver C. Strategic Responses to Institutional Process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1,16(1):145-179.

[7]谢佩洪.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制度—行为—绩效范式构建研究[J].管理学家,2010,(3):65-72.

[8]Dacin M T. Isomorphism in Context:The Power and Prescription of Institutional Norm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7,40(1): 46-81.

[9]North D C.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 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185-189.

[10]Scott W R.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M]. Thousands Oaks,CA: Sage,2001.

[11]张泳.基于制度理论和战略管理的制度战略研究[J].当代财经,2007,(3):67-80.

[12]Zucker L G. Institutional Theories of Organization[J]. American Review of Sociology,1987,13(2):443-464.

[13]Suchman M C. Managing Legitimacy:Strategic and Institutional Approach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3):571-610.

[14]Deephouse D L.Does Isomorphism Legitimat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39(4):1024-1039.

[15]Meyer K E, Estrin S, Bhaumik S, Peng M W. Institutions, Resources,and Entry Strategies in Emerging Economi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9,30(1):61-80.

[16]Westphal J D, Zajac E J. The Symbolic Management of Stockholders: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s and Shareholder Reaction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8,43(1):127-153.

[17]武常岐.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的发展述评[J].南开管理评论,2011,(6):25-40.

[18]Walsh J P. Managerial and Organizational Cognition:Notes From a Trip Down Memory Lane[J]. Organization Science,1995, 6(3):280-321.

[19]尚航标,黄培伦.新制度主义对战略管理的理论意义[J].管理学报,2011,(3):396-402.

[20]Scott W R. The Adolescence of Institutional Theory[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87,32(4):493-511.

[21]于克信,谢佩洪.转型期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制度根源及范式构建研究[J].管理世界, 2011,(7):180-181.

[22]Lau C M, Ngo H Y.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 A Comparison of Multinational and Local Firm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1,32(1):95-114.

(责任编辑:耿惠斌)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