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旅游经济影响城镇一体化的探讨

2022-06-08

王易琦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现代化的手段和标志,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主题之一。目前,中国正进行着快速的城镇化,且表现出加速的趋势。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其动力模式也随之丰富起来,其中,旅游作为城镇化的原生动力和再生动力显示出其越来越强大的作用,城镇化与旅游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成为世界范围内关注的焦点。旅游具有显著推动城镇经济发展、缓解就业、改善人居环境等功效。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需要高度重视旅游资源开发,实现旅游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的良性发展。

一、旅游经济对城镇一体化的影响

(一)旅游经济对城镇一体化的积极影响

城镇化的演进离不开产业结构的演替,旅游业对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旅游经济推动城镇化发展有许多中外成功的典型案例。如美国的拉斯维加斯,非洲的摩洛哥,日本的豪斯登堡,泰国的巴塔亚、法国的尼斯等;中国的西安、武夷山、丽江、张家界、黄山、桂林、曲阜、三亚、井冈山、武夷山、峨眉山及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等。

1、旅游经济促进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城镇化的标志之一是农业劳动力改变经济来源,向城市迁移。在具备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独特旅游资源的地区,为满足外来旅游者的相关经济活动,越来越多的周边城镇需要参与并提供条件,使得更多的人员开始从事与旅游相关的服务等工作,改变了其职业,加速了人口的城镇化聚集,使得原有的城镇规模不断扩大,最终提高整个区域城镇一体化水平。

2、旅游经济优化城镇的政府职能并增强其辐射能力

目前旅游经济正表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城市旅游、科技旅游和商贸旅游等新兴旅游概念与过去单一的人文和自然旅游并驾齐驱。作为旅游资源的载体,城镇担负着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的所有供给作用。多元化发展的旅游经济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城镇的这些职能。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城镇一方面直接地增加大量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强城镇整体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间接改善了区域内的交通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城镇间的互动和合作双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旅游经济发展调整城镇体系的结构

旅游经济的发展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通过带动单个城镇来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城镇体系结构。交通不便、环境封闭,发展水平落后的城镇是区域城镇体系结构的短板,但这些“劣势”在旅游经济中可以转化为“优势”:保存完好的文物、未遭人为干扰破坏的自然景色等独特旅游资源都归功于此。当发展落后地区的旅游资源通过吸收外来的消费来刺激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是在逐渐构建一种欠发达地区的造血机制,这对区域城镇体系结构的优化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旅游经济对城镇一体化的消极影响

现实经济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博弈原理,旅游经济促进城镇一体化发展的同时,也会对其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1、造成旅游资源“小而全”

在同一个区域城镇体系中,由于自然地理风貌和人文历史的相似性导致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可替代性很强。如果没有一个高层次的规划和协调管理机制,各地区出于刺激经济发展和局部利益的考虑,会引发恶性竞争(开发雷同的旅游项目、大打价格战等),降低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短时间内的不可恢复,会导致旅游经济与城镇一体化发展的两败俱伤。

2、造成城镇职能“小而全”

区域城镇通过发展旅游经济带动一体化过程中,如果开发旅游资源一哄而上、不讲特点,会模糊和淡化各城镇的功能分工,影响其真实的优势展现,不利于各个城镇间的互补合作,导致出现规模小、城镇只能雷同、辐射能力差的低层次城镇一体化,使得整个区域内城镇体系的结构和发展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协调旅游经济与城镇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作为城镇一体化的新动力,旅游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区域城镇体系结构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旅游发展与城镇一体化相互促进、目标一致。因此,在协调旅游经济增长与城镇一体化体系发展的对策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一方面城镇化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载体平台,另一方面,旅游经济发展为区域城镇一体化带来新的契机活力,真正实现城镇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协调促进模式。

首先,为避免出现区域内旅游项目的小而全局面,需要建立高级别的协调机构,对区域内旅游经济和城镇化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将旅游与城镇化无缝对接,实现旅游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双赢。其次,由于区域内各城镇都有自己的经济利益,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往往会忽视整体利益而做出非理性选择,因此需要加强沟通、理性合作才可以更好体现整个区域的整体优势,突出城镇特色。最后,旅游经济发展和城镇一体化建设需要必要的政策扶持,区域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制度来保障,比如下放一定的政府公共职权、专门的财政倾斜政策等。在城镇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部门与部门间的协调与分工、政府与企业间的支持与配合以及政府与居民间的沟通与理解不仅能够更好地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还能在开发建设的同时更有效地保护当地的特色和自然资源,为长久发展旅游经济打好社会基础。

(二)寻求特色,因地制宜

许多地区在发展城镇一体化的道路上往往为了追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而选择生搬硬套一些成功案例的模式进行操作。这样的做法在短期看来或许是一种高效且节约的方式,但是从长远看来,这样的做法会带来诸多弊病。首先,一个成功的案例并不是一把可以打开所有的门的万能钥匙。如果不能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话,再优秀的方案最终也会付之东流。其次,对于发展旅游经济而言,一味的模仿会进一步加深旅游资源的趋同化,使该地区丧失旅游特色和竞争力。

因此,在以城镇一体化与旅游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下,首先需要将自身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了解自身的旅游资源特色,无论是历史人文类、自然资源类,还是人造景点景区类,抓住重点,合理开发。其次,在衬托特色资源和突出特色资源的主旨下,制定相应的城镇发展策略,将更有效地在城镇一体化发展道路上推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设立“规划、建设、营销”整体运营模式

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中,城镇一体化的整体运营模式可以将商品经济中的产销结合和产销同时进行的理念融入其中。城镇一体化的规划、建设周期较长,在规划、建设的同时既需要掌握旅游发展动向,适时地根据旅游发展动向调整规划和建设方案,确保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方案在保证合适、实用的前提下,既有一定的前瞻性,又不至于给当地财政增加过大负担。此外,旅游营销可以与规划和建设同时进行。及时的向外界宣传、推广当地旅游和发展咨询既是一个传递信息的渠道,也是一个获取信息的途径。通过这条搭建在规划、建设者与旅游者和居民之间的通道,不但可以帮助政府贴近人群、了解民意、掌握实时动态,也可以为提高当地知名度、构建旅游市场氛围和培养旅游群体创造条件。

(四)深化“绿色旅游”概念

“绿色旅游”是时下非常热门的旅游概念。在这个概念中人们往往更倾向于环保出行、减少能源消耗和生活垃圾及废物的合理处置。但是在“绿色旅游”的概念中除了环保的内容之外,还应该包含绿色的旅游产品,如原始旅游景点景区、天然的食品供应、亲近自然的住宿环境等。这些内容在中国最亲近绿色概念的农村本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但在现实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农村城镇在城镇化的蜕变中过度追求城市化,而脱掉了原本的“绿色”外衣,也丧失了与城市竞争旅游客源的资本。

在农村推进城镇化,可以为旅行者提供生活和物资上的便利,有利于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农村自身原汁原味的生活模式和建筑风格的保留能够为当地吸引更多的旅游客源。与此同时,中国农村现存的环境问题,如居民环保意识较差、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等,同样不容忽视、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无法找到适当的改进方法或解决方案会是农村的“绿色旅游”概念遭到质疑从而降低其旅游竞争力。

因此,在农村推广环保教育、改进基础设施和改善市政环境等措施将帮助城镇一体化过程中的农村城镇更加贴近绿色、更加亲近自然、更加具有旅游吸引力,并最终受益于旅游经济在当地的发展。

三、结束语

在城镇一体化的进程中融入旅游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当今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迫切需求。中国农村城镇希望通过城镇化的推进提高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创造更好的就业、医疗、教育和生活环境。于是缺乏工业基础和年轻劳动力的中国城镇将新城镇创造财富的希望寄托于旅游业。但是对于来自城市的旅游者而言,从大城市到小城市参观、游玩并不是他们的最优选择。因此,如何在打造新城镇的同时保留乡村的风土人情和原色风光,需要在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探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Chen J.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AReal Challenge to Soil Protection andFood Security [J].Catena,2007,(69):1-15.

[2]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10):4-21.

[3] 程开明.我国城市化阶段性演进特征及省际差异[J].改革,2008,(3):79-85.

[4] 文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探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0,(6):48-51.

[5] 李璐芳、谢春山.旅游城市化现象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2):166-167.

[6]刘嘉纬、蒙睿. 关于旅游业对西部城市化动力驱动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56-160.

[7] 魏峰群.旅游资源开发对区域城镇体系的影响与对策[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49-152.

[8]李鹏.旅游城市化的模式及其规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4,(4):97-100.

[9]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 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371-385.

[10]马耀峰.新世纪陕西旅游产品的开发[J].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2,32(1):85-89.

[11]银元、李晓琴.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与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2013,(11):39-43.

[12]马晓隆、曹杏娟.特色旅游景观城镇建设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J].小城镇建设,2012(1):20-23.

[13]张林博、张俐俐.浅析绿色旅游及在中国的发展[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1):265-281.

作者简介:王易琦(1985-),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海口经济学院旅游学院)

(责任编辑:刘娇娇)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