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由“复旦投毒案”看大学生犯罪

2022-06-08

付博镓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由“复旦投毒案”及近期相关案件不难看出,当今大学生犯罪普遍表现为诱因微小、手段恶劣、结果严重的趋势。大学生这一智慧与潜力并存的群体,却成了犯罪高发群体。笔者试图以“复旦投毒案”出发,从大学生心理特点、生活环境、学校教育三方面对大学生犯罪问题做出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举措。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犯罪;犯罪原因;犯罪心理;高校教育;生活环境

一、案件始末

复旦投毒案,为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是受害人黄洋的室友,以“想在愚人节整人”为由,向宿舍饮水机里投放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黄洋饮水后,致其死亡。

事件的结果是黄洋死亡,投毒之人被判死刑,然而投毒之人的投毒原因却让人大跌眼镜而不能接受。为何大学生犯罪的恶性案件频发?如何有效避免如此高发的大学生犯罪现象?笔者试图做出简要分析。

二、大学生犯罪现状

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不完全统计,在校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比重不断上涨。由1965年的不足1%、到文革期间的上升至2.5%直至最近几年攀升至17%。2003到2005仅两年时间,全国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的犯罪以每年1.2倍的速度增长。

据公安部的不完全统计:1978年以前,全国范围内的刑事犯罪发案率为14%,高校在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率为1.5%;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范围内的刑事发案率为15.7%,在校大学生违法犯罪所占比重上升至10%;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刑事案件发案率上升至20%左右,而高校在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率高达12.16%。

同时,大学生犯罪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长,而且表现出手段恶劣。

三、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特点

大学生犯罪频发与其自身的心理特点不容分割,大学生本身整体存在矛盾心理。而从具体化角度来说,总结出自卑、冷漠、失衡、享乐和刺激五种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心理特征。

大学生本身既存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优越性,又因为与其他人的对比表现出技不如人的自卑。在形形色色的优秀人群中,大学生变得敏感。容易因为极小的矛盾引起极其恶劣的报复后果。由于竞争的存在,大学生群体变得冷漠。由于家庭条件的不同,内心失衡。而由于对于富足生活的向往,以及周围人的影响。内心有享乐和寻求刺激的强烈欲望。大学生内心极为矛盾、敏感。容易在生活的小摩擦中积累仇恨,酿成犯罪恶果。

(二)大学环境纷繁复杂

大学环境存在十足的复杂性。大学生群体,虽然在受教育水平,以及知识水平方面相差不大。但是由于环境的复杂特性,人们在生活习惯、相处方式、社交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通俗的讲,同一所大学,学生的智商可能相差不大。然而,犯罪的发生往往受制于大学生的情商。大学生通常来自于五湖四海,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交流习惯等都有或大或小的差异。而这些细微的差别,往往成为学生之间不和的导火索。原因在于,大学生受教育水平较高,生活能力却很低。在日常相处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纷繁复杂以及生活方式存在的种种不同,往往导致言语或肢体的不和。并且,大学生活中存在很多利益与竞争。由于大学生群体自负、自尊、在比较中又表现出自卑的复杂心理,面对利益冲突和自己的竞争对手时,一朝不和导致心中无比怨恨,酿成犯罪恶果。概括而言,大学环境的复杂性,包括生活上的复杂性以及学习上的复杂性,这些纷繁复杂的特性,影响着大学生的情感趋向,对于犯罪的发生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三)大学教育缺乏情感教育

学生进入大学后,会从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一种懒散而不易于管理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未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仅仅通过几节课的ppt展示、几次班会、几场讲座,并不能有效影响学生的正常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同时,高校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十分空洞,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未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不够完善。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大学环境中,本身便存在极为矛盾的心理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有效的进行心理疏导和品德教育,极易产生不满情绪,导致犯罪的结果。

四、如何有效减少大学生犯罪

(一)保证大学教育的全面性

结合大学生本身存在的心理特点,重视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做好调查,针对大学生具体情况,保证入学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使得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学环境,能够有效调整心理落差,克服交际困难、自卑等不健康心理。

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的品德教育,要发掘大学环境中存在的具有正能量的大学生,以这些榜样为实例,鼓励大学生的助人为乐和奉献精神。帮助大学生摆脱冷漠的共性。

加强法制教育,虽然大学生是高素质群体,但是近来犯罪行为层出不穷,向我们传递的信息便是大学生群体对于法律权威的忽视。高校应该做出表率,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将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理念灌输给每个高校学子。

提高高校的心理教育水平,提升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不能作为摆设机构,要发挥其实际的作用。积极地解决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发展心理协会的志愿者成员,通过志愿者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采取各种手段,在大学中形成完善的心理教育系统。

(二)管理机构保证大学环境管理的有序性

大学环境纷繁复杂,如果想有效避免犯罪的发生,必然要对其进行有序且有效的管理。管理机构要实施科学化、智能化的管理来有效降低大学生犯罪率。

譬如:健全校规校纪甚至舍规舍纪,加强班级、宿舍管理,避免纠纷扩大化。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管理人员的素质能有效影响。大学生的生活环境质量。高素质的管理者,也能够有效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壮大心理教育和品德教育师资队伍,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多多组织志愿者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增强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奉献和助人为乐的精神。管理机构谨慎调控,形成有序的大学环境管理秩序。

面对逐年增高的犯罪率,究其原因无非是来源于大学生本身已经存在的种种心理弱点,加之大学环境亦是纷繁复杂,同时,高校的教育并非完美无瑕。故而,为了有效避免这些心理弱点在复杂多变的大学环境中成为犯罪的导火线。应该完善高校的教育水平,增强心理教育、德育教育、入学教育等。加强高校的管理,强化高校管理系统。避免复旦大学投毒案的类似悲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裴涛,陈瑜.大学生犯罪心理特点及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9.

[2]张远.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探析[D]长春:吉林大学,2007.

[3]李福明.浅谈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综合治理[J].保卫学研究,2004.

[4]方玉凤.大学生犯罪的特征、根源与预防对策[J].文教资料,2006.

作者简介

付博镓,1994年12月。汉族。籍贯河北省迁安市。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