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当代中国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意义

2022-06-08

李竹叶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有助于推动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助于保持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纯洁性和主导性;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思想保证,有利于坚持党的先进性以及巩固党的精神基础,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安全以及广大人民的利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意义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个比较全新的术语,也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掌握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地位,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和现实任务,也是维护社会主义安全、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本质目的。当代中国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理论意义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创立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体系理论。胡锦涛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继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了“中国梦”的时代。因此,党和人民必须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和关心的议题。邓小平同志曾提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论断。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丧失生命力。他说:“我们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这方面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①”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中,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归结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具体来说就是“两个坚信”,即“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树立新风、开拓新局面,对意识形态工作非常重视。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他说:“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②”因此党和国家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探索对于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有助于推动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这一课题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需要理论界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和探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国际上,西方错误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冲击,“非意识形态化”、“普世价值观”等错误价值观迷惑大众,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面临挑战。在国内,我国社会转型带来的阶层利益分化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造成困境。这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情况复杂,任务艰巨。所以,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行研究任务艰巨而又紧迫,刻不容缓!构建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质是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掌握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可以构筑人民的精神支柱,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而研究这一议题可以为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出谋划策,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贡献微薄之力,所以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进行研究和探讨是一件光荣而自豪的任务!国内外学者应该抓住机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个新兴的领域,对它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和“话语权”研究较多,但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却相对较少,著作也是寥寥无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也成为不少学者关注的热点。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能够推动国内外学者更加关注这一问题,从而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有助于保持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纯洁性和主导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以及国内阶层利益分化,人们的思想呈现独立化、多样化特点。西方普世价值观、非意识形态化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以及消费主义、个人极端主义等非社会主义价值观思潮的渗透,再加上我国传统封建迷信等腐朽思想时而出现等,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面临被淡化的危险。因此必须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排除其它意识形态力量,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洁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有利于构筑党和人民的精神支柱,从而保持其地位的主导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本质是通过构筑党和人民的精神支柱维、凝聚国家民族力量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结合当前人们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不能脱离群众、脱离现实。只有结合实际,符合群众利益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才能引导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去遵循,也只有这样,才能统一人民群众的共同目标和行动,才能牢牢抓住话语权的主导地位。总书记结合中国实际和人民群众利益,提出符合人民群众价值取向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提出更加贴近群众,更加鼓舞人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建应该结合党和人民的思想实际,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构筑人民的精神支柱,保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地位。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思想保证

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加需要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光靠政治经济建设是不够的,还需要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政治经济建设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过来,上层建筑的发展反作用与经济基础。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可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并且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源泉。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有利于坚持党的先进性以及巩固党的精神基础

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③”可以说,统治阶级为了管理国家,约束人们的思想,必须制定出符合他们阶级利益的政策、理论灌输给人们,以此来使人们信服。毛泽东同志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中曾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就说党与党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共同体。而党的指导思想关乎党的命运,关系我国发展道路问题,是党的鲜明旗帜,不容忽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因为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因为它与中国实际相符合,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具有科学性与先进性。因此,党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还可以为政治秩序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行价值辩护,从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总书记把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称为中国共产党的“看家本领”,要求全国人民尤其是党政干部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作为“必修课”,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加以学习。因此党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内容与转换马克思主义话语方式,保持理论的时代性与创新性,才能坚持党的先进性以及巩固党的精神基础。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安全以及广大人民的利益

党和人民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话语阵地,坚持马克思主语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维护社会主义安全。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可以深入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而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权的主要目的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利于人民竖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利于凝聚全国人民力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柱。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左少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分析》,《赤峰学院学报》,2014年8月,第35卷第8期.

作者简介

李竹叶,1990年生,女,江苏连云港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注释

①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0页

②李春华:《论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的理论创新——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年4月,第30卷第2期,第4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8页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