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以“三个同步” 实现绿色崛起

2022-06-08

文/肖文荪

作为西部内陆城市和广西传统工业城市,柳州秉持生态环保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战略,把生态宜居作为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导向,在理念、政策、体制上不断探索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城市绿色变革与转型,探索出一条“工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工业城市生态建设道路。2015年柳州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欧盟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专项试点示范城市”,成为全国10个试点示范城市之一。

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在“十一五”期间提出柳州工业“创新、绿色、循环、节约、开放”的新目标,努力探索以自主创新和生态环保为标志的有柳州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把经济发展引入科学发展轨道,提出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的“三个同步”发展理念。在“十二五”期间柳州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将建设生态先进城市、打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打造山青、地绿、天蓝、水碧、家园美的生态园林城市。

工业和生态文明同步协调发展

工业是柳州的立市之本,但工业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当前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柳州充分利用环境保护的倒逼机制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新型工业化战略的突出位置,推动柳州由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工业城市转型、由传统生产型城市向现代宜居城市转型,使工业经济走上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是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从2013年起,柳州市启动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工业再上新台阶”3年计划,围绕产业升级、产品结构优化、创新能力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汽车、冶金、机械传统支柱产业不断巩固壮大的同时,一手抓优势传统产业改造、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大力发展以“低碳化”为特征的机电仪一体化与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生物及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工业经济的增长点建立在优化结构、增进效益、节能环保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工业经济“绿色增长极”。同时,科学调整工业布局,推动市区企业入园进区发展,将一批重污染企业先后迁出市区进行异地技术改造、重建或扩建,关停了一批重污染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把“低碳”理念贯穿到生产各个领域。每年安排市财政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节能技改、污染物减排、建筑和科技节能减排等在内的“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建设。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统一规划建设电镀工业园区,改变电镀生产“散、多、乱、污”的局面。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利用柳州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行业齐全,大中型企业相对集中的条件和优势,投入约5.5亿元推进柳北、鹿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柳钢烧结余热利用工程以及柳化富氧连续气化改造等循环经济建设项目,构建工业区循环经济网络,拓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比较完善的循环型产业体系。四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将冶金、化工、电力、造纸、制糖、水泥等重污染行业中的199家企业列为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引导企业逐步建立清洁生产的机制,并通过技术改进实施清洁生产,形成一批“零排放”企业和清洁生产园区,使资源利用效率与优化产业结构有效统一。五是发掘生态资源,搞好生态旅游。当前旅游业已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柳州围绕“百里柳江,百里画廊”科学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精心打造旅游精品景观。以贵广高铁开通为契机,融入粤桂黔高铁旅游经济圈加快发展,创建三江县程阳八寨国家5A级景区,完善融水元宝山——贝江景区旅游配套设施,打造一批生态好有特色的农业旅游示范村,形成了自然景观、人文风情、观光农业三位一体的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

“碧水蓝天”工程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柳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深入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努力打造“中国工业生态文明城”。一是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生态市建设,以打造千里绿色走廊为契机,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绿满八桂”“绿满龙城”造林绿化工程等项目。二是实施“生态花园、五彩画廊”工程,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充分利用柳州山水景观独特的自然条件,围绕沿江“百里画廊、流光溢彩”,道路“一街一景、四季花开”,公园“一园一品、各具特色”,石山“生态优先、竞翠叠彩”,努力建设花园城市,让市民感受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三是扎实开展“美丽柳州?生态乡村”活动。坚持规划先行,以片区为单元、以县级为主体单位开展连片规划,绿化村屯400个,分类建设产业带动、有民族民居特色、格调鲜明的美丽乡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更多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资本,以点带面提升农村绿化整体水平,形成“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格局。四是以保护柳江河为重点,突出抓好水环境综合治理,划定柳江河饮用水源保护区。

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生态文化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动力支撑,是生态城市建设的灵魂。同时,城市生态文化建设又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形成长效机制。柳州围绕“生态立市、生态兴市、生态强市”理念,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每年开展“百万人民种百万棵树”活动,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控体系,在市区设立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率先在广西进行PM2.5的空气质量检测,对全市所有国控重点污染源实现了24小时实时在线监控。把“低碳”理念贯穿到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企业要低碳生产,市民要低碳生活,社会要低碳消费,实现由高碳排放的工业文明向低碳消耗的生态文明全面转型。积极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用水、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围,使生态文化成为公众的生活时尚、保护环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近年来先后开通了快速公交(BRT),公共自行车、水上巴士相继投入运营,逐步建立起以“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水上巴士、公共自行车为特色、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城市绿色出行体系,以倡导绿色出行使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逐步形成投入多元化、参与社会化、生态建设创新化的良好体制机制。

绿色崛起是一个涵盖自然、人、社会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概念,青山、绿水、蓝天……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绿色崛起的生命线。只有坚持转型升级,以最小的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地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崛起。

(作者系广西柳州市市长)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