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2022-06-08

马红宇 浙江温州大学

[摘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和近现代中国革命实现历史性转折的关键,本文就其形成的原因、内容作进一步的探析,以还原历史的真实,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与第一次大 革命比较而言,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作全面的阐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国际“七大”;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八一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重大历史转折的关键,现行的中共党史及有关专著论文在论及党对形成阶段认识及实践的内容显得匮乏,缺少历史感,事实上当时对关系党的发展壮大、生死存亡的战略、策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3年初

“九·一八”事变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蒋介石不断发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围剿,同时,各派军阀之间还进行着激烈的混战。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标志中国社会有增加了一个新的矛盾,并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从日本侵略第一天起就义无反顾地举起了抗日的旗帜,开始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建立反日统一战线的探索。在这一时期虽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萌芽阶段,但仍然有着丰富的内容。

1.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抗战,并切实组织和领导各地抗日战争,实行全民族的抗战。“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就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全中国工农士兵劳苦民众必须,推翻帝国主义统治,争取中国民族解放的利益之下实行坚决的斗争,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1931年9月20日发出《由于工农红军冲破第二次“围剿”及革命危机逐渐成熟而产生党的紧急任务》“党应该特别加紧反帝斗争尤其是反日斗争的领导,以开展反帝的革命运动,尽量向下层小资产阶级如像一部分革命学生。小商人以至城市平民成立反帝统一战线,并且成立这种的反帝的公开组织,而取得其领导。”

2.要反对日本侵略必须成立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主要是工、农、兵、学、商和小资产阶级的下层统一战线,不排除动摇的军阀部队。1931年9月22日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强占满洲事件的决议》指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组织各色各种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公开组织,或者参加一切已经存在的反帝组织而夺取它的领导。经过这些组织正确实行反帝运动的下层统一战线的吸收广大小资阶段的阶层参加反帝斗争加紧北满军队的工作,组织它的兵变和游击战,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的严重打击。”

3.由于蒋介石国民党实行对日本不抵抗,对共产党镇压的反动政策,所以,统一战线不包括蒋介石,抗日必须反蒋。

4.特别强调在统一战线中党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1932年2月26人中央强调把领导权掌握在民众手里,1932年3月11日王明在《中国目前政治形势与中共当前的主要任务》强调指出,中国无产阶级比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大和年龄老,中国无产阶级奴隶生活地位及其缺乏社会民族主义的传统之舍革命之外没有其他可能的道路,这就使共产党易于取得工人阶段的大多数和使无产阶级取得中国革命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唯一领袖。

5.在进行民族革命战争的同时仍然坚持土地革命和苏维埃运动。1921年9月20日中央指出只有工农苏维埃运动的胜利才能解放中国,必须说明反帝运动与土地革命的关系。不推翻地主的土地占有不能根本的消灭帝国主义在乡村的支柱。

而共产国际自“九·一八”事变后对中国的指示和策略方针仍然完全围绕苏联利益,远远落后于中国的斗争实际。那么,在没有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在当时为什么能独立自主的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思想,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

1.能切实的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基本上能把握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虽然共产国际多次号召反对一切帝国主义,武装保卫苏联,但党中央所有的宣言和指示反对的仍然是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民族矛盾刚刚产生,并非成为主要矛盾,同时蒋介石国民党执行“攘外安内”的不抵抗,反共政策,所以抗日必须反蒋,统一战线只能局限于下层。

2.依据了列宁的统一战线的思想。博古曽引述列宁在《左派幼稚病》中有关论述,“要想战胜更有力的敌人,只有用最大的力量……以求获得群众的联盟者,谁要是不懂这一点,谁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对于现代科学的社会主义一窍不通”。

3.党具有第一次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这在“九·一八”事变后党的宣言决议中多次提到。

第二时期1933年初——1934年10—11月

1933年初日本帝国主义由关外而关内,占领山海关,进犯热河、察哈尔、绥远和华北,中日民族矛盾逐渐尖锐,中共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探索有了进一步发展,可以称之为发展阶段,主要成果如下:1.统一战线的对象不再限于下层,而且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抗日的军队,提出了实行上层统一战线。1933年1月17日由王明起草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名义发布的《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愿在三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是这一阶段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发展的重要标志,“关门主义”初步被克服,向着广泛的统一战线迈出重要一步。1933年1月26日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第一次提出了在东北建立无产阶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1933年6月8日,中央致各级党部及全体同志的信主要是根据共产国际“关于反帝统一战线”的5条指示,论述了反帝运动中统一战线的7条纲领。这实际是1934年4月26日发布发的《对日作战基本纲领》(六大纲领)的雏形。

1934年10月27日王明给主要政治局的信中首次提出抗日的六大纲领。六大纲领标志着这一时期,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它对全国民众掀起抗日浪潮和促进国民党内部分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3.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1月王明发表《六次战争与红军策略》对这一时期统一战线的策略作了客观的总结,并对未来作了展望。

共产国际对中共统一战线策略的指示《关于反帝统一战线的指示》对中共制定《对日作战基本纲领》有一定帮助,中共代表团还抵制了一切服从苏联利益的国际路线,1934年4月25日他们写信给中央政治局指出,只单独的说明日本在满洲及北中国的行动是为了进攻苏联,而不是首先说明日本吞并中国和中国民族危机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客观上使国民党容易利用进行中共不拥护民族利益的宣传,一方面不能马上动员民众为自己的解放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

总之,代表党的路线的统一战线策略方针基本上是正确的,全党认识是一致的,并且逐步深化,在实践中显示较大的成效。例如“九·一八”以后全国各地组织了10多万学生的示威游行要求国民党对日宣战,一些国民党部队投向红军,抗日反蒋:福建事变以后红军与国民党反蒋派订立了抗日反蒋协议:1934年春,抗日烈士潘洪生出殡,发生了三十万人的抗日反蒋大示威,出现《对日作战纲领》签字盛况等等。

第三时期1934年10—11月——1935年8—12月1934年10月红军长征以后,中共对统一战线策略的认识暂时中断,主要忙于解决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但是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仍代表中央继续探索统一战线策略。1935年6月3日中共代表团给东北党发出指示信,再次强调要实行全民的反日统一战线。

1935年夏,中共代表团开始准备参加共产国际“七大”,由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加之各国的党已经积累了统一战线的丰富经验,所以,共产国际“七大”正式确立,“在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基础上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的人民战线,”“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建立反帝人民战线”大会根据皮克的报告作出了转变组织措施的决定。“七大”制定的新策略和组织措施的转变对各国党具有重大意义。中共代表团先于国际“七大”精神,它标志着党的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思想初步形成。由于这一策略原则直到1935年12月25日瓦窑堡会议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才认可,所以,把初步形成时期的下限定于1935年12月。

1935年8月中共代表团召开会议全面讨论在中共建立统一战线问题,对统一战线认识迈出了关键一步,这就是联蒋抗日的思想,在阐述中共制定新策略的出发点时提出党的任务是吸收一切可能的,那怕是暂时的动摇的同盟者及同路人,甚至不排除同蒋介石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只要他真正停止反对红军的战争并调转枪头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1935年11月,《新形势与新政策的报告》指出,中央提出反帝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和高级形势,国防政府抗日联军。报告强调把抗日与土地革命结合。

总之,党的抗日统一战线策略,自“九·一八”以来初步提出、发展,到1935年《八一宣言》发表以及年底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部阐述,标志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思想基本形成,这就是: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于下层的,也有上层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组织和军事组织的最高形式:以十大纲领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总纲:相应调整党的以经济为主的各项政策:克服关门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坚持党和无产阶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思想形成的过程,也是付诸实践的过程,全国学联以及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响应中共号召,组织成立各种抗日民众团体,在上海利用生活书店出版的《救国报》与《抗日先锋》不仅要求抗日而且要求基本的民主权利,中共领导下还专门成立了“白军工作委员会”,“北线白军工作委员会”展开强劲的统战攻势。在这一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共产国际总的指导思想仍然是落后于中国实际的。在中国,中共的首要任务也是从保卫苏联的前提出发进行反日斗争,因此,民族革命战争既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也要反对国民党及各派军阀,所以这是违背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实际的,而中共代表团从一定程度摆脱了这一影响,为中共制定统一战线策略作出了重要贡献。1936年1月4日,中共在法国出版的《救国时报》以“第二次国共合作有可能吗?”的醒目标题,首次倡导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代表团与蒋介石国民党直接谈判也是1936年1月开始,他们建议国民党与在国内的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建立直接的联系,并派潘汉年回国与国民党接触,揭开了国共合作的序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央统战部,中央党案馆.<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84

[2]陈再凡.<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宋春.<新编中国统一战线大辞典>.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