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民间傩戏面具艺术分析与可持续开发研究

2022-06-08

孙一鹤

(安徽财经大学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摘要:傩文化是古老的民间艺术,傩戏面具又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傩面具的艺术形态分析,探讨傩面具的可持续开发研究,使傩面具在当代的生存境域下获得新的文化生命和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傩戏面具;艺术形态分析;可持续开发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102-02

傩戏面具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傩戏面具是土家族在祭祖仪式中使用的一种面具,是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始文化形态,是土家族还愿者举行的一种艺术活动的表现形式。每个面具都是一个传说,有着动人的民间故事。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傩戏面具无疑从这些艺术形式中汲取了营养,继承了传统雕塑艺术的造型制作特点。特殊的地理文化生态环境为民间艺术家从一些既定的规范中,通过心灵的直觉感应和朴实的审美情趣,把神性与人性巧妙结合起来,使傩戏面具的艺术形象具有人神鬼怪的形象和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人内在性格的表现和浓厚的多民族文化特点,是其主要艺术特色。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便利,生活方式城市化,尤其受到新文化的影响,人们对傩文化的热情远远不如以前并日渐萎缩。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学者对傩文化的保护工作逐渐重视。2008年傩戏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傩戏传承人蒋品三被文化部授予“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傩文化再次迎来了它的发展契机,傩面具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傩面具的艺术形态分析

(一)傩面具的发展形态

作为傩祭的伴生物,傩面具的演变与发展,必然与傩祭紧密相连。它的流变脉络是:原始的诱捕猎物的涂面和图腾崇拜的观念,是面具的源头;鬼神意识是傩面具诞生的直接原因,例如殷商时期的傩面具“鬼头”;周代傩面具基本上是以面目狰狞、变形的兽型为基本形式;先秦汉代大致与前代相似;魏晋时期除了兽型面具,人物面具开始出现端倪,世俗的人物、传奇英雄等人物形象的面具进入傩祭活动中,这也开创了人物面具进入傩戏的先河;宋元之后的傩面具中兽型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神话人物、传奇英雄等人物形象。

傩祭的形式开始完善,并以一定的形式被固定下来;魏晋隋唐时期的傩祭开始向世俗化艺术化的方向转变,直至宋元全面转变为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活动,这使得傩开始涉足民间艺术的领域。后来,在中原地区走向没落,在中国的西南等南方省区还保留至今,尤以贵州傩戏为代表。

这一历史发展的过程决定了傩面具造型的演变趋势,从简单到复杂,由变形、拼凑、夸张,到逐渐走向写实。伴随傩祭而产生和发展的傩面具,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除了《周礼》等诸多历代文献对傩面具作了较为生动和形象的描述外,多年来一些地方已出土的傩面具的实物则更为丰富,例如四川巫山大溪出土的双面石雕人面、山东滕县岗上村前年出土的玉雕人面、甘肃永昌出土的石雕人面、辽宁牛梁河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泥塑女风门神头像等等,就是远古时期很有代表性的傩面具;河南安阳和浚县、北京房山和平谷、陕西西安和城固等地出土的青铜面具则是商周时期观赏(上古)傩面具的典型代表;广西玉林出土的西汉青铜面具、江苏徐州出土的西汉玉质面具、湖南淑浦出土的汉代滑石吞口等等,正是中古时期的典型傩面具。

(二)傩面具的艺术形态

在绵绵历史长河中,随着历史的进程,傩在渐变和发展,它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内容和形式也越来越宽泛,将儒、佛、道、巫各教的观念、信仰、伦理、道德,以及民族民间各种习俗集为一体,成为各种宗教思想兼容并蓄的信仰体系,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在漫长的历程中,逐渐融汇了人类生活中的宗教、艺术、习俗这三个方面,从而造就了傩面具的主要艺术特征。

除了具有宗教的民俗的特征之外,傩面具同时又是艺术品,它既是神抵的化身,又是使人们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傩面具的艺术特质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傩意识及其功利性目的驱使下,不知不觉产生的。在初期傩面具完全是为了驱鬼,在先民的意识中,人的一切灾难、死亡都是鬼魅造成的,而这些东西应该是丑陋的,所以想要驱赶鬼怪,必须造出比其更为丑陋和可怕的东西才能做到。所以早期的傩面具均是面目狰狞、丑陋、怪异的猛兽形象。在制作面具时也丝毫没有审美的意识。恰是这种无意识造就了不美的狰狞美。这种看起来特殊的艺术现象,完全符合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但是先民们并没有意识到是在创造艺术美。

作为一种宗教意识型态,傩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拥有众多的追随者和信仰者。在前期由于得到朝廷的支持而显赫一时,随着其他思想的介入和兴盛,为了维护自身的存在,傩吸收了其他思想、观念和手段来发展充实自身,以强化信仰者的意识。同时它的发展趋势也以民间习俗、人生礼仪等来规范傩仪式,使其具有了世俗化人性化的特点,使之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训诫和吓人的意愿,变得亲切可爱,可以理解。此时人们的审美意识进入傩面具的刻画中,它不仅具备了宗教的神圣性,也具备了人们所要求的艺术性。从本质上来看,傩文化与文艺,尤其是歌舞、戏剧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从目的上看,都是为了宣扬某种思想、观念,以求得人们的共鸣;从结构形式上看,两者都是通过人们一定的活动来演绎故事,启迪大众。正是这些相似的特点,决定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借鉴。所以,中国戏剧产生后,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进入面具,使得人们在对面具具有信仰要求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艺术要求——刻画人物的内在性格,使得傩面具进入更具人情味的艺术领域。

傩面具有其自身特点,它富含着神性、鬼性、灵异、人性、兽性的特质,是人兽的拼凑组合。在其发展过程中,傩面具的造型在传承传统的同时,更多体现的是依据时代的特点,人们的审美情趣的走向,以及艺人们所处的经济政治地位、文化生态、欣赏习惯、审美理想来制造的。每一枚面具都既有传统的痕迹,也有时代的、地域的、民族的特点。同一角色的面具也会有很大的差异,风格不同,装饰不同,形象各异。傩面具积淀了历史各个阶段的文化特质,反应了人们对自身、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每一枚傩面具也都渗透着人们的艺术情趣和审美理想。

二、傩面具的可持续开发研究

对傩文化民间艺术进行开发研究,是一种新的尝试。马克思说:“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因此笔者希望对傩面具的研究,能带动傩面具的开发创新,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1.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切实传承和弘扬傩文化、傩面具艺术。“文化生态”借鉴生态学的概念来理解文化,强调文化与环境的互动与和谐发展。“文化生态”是一种文化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综合。民间文化靠民间,将群众与专业的人员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保护傩文化和傩面具,还可以将群众吸引到傩文化、傩面具的活动中来,让傩文化不断地发扬光大。坚持民间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傩面具、傩文化纳入学校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对傩文化、傩面具的社会知识文化深入认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2.对傩面具进行创新性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标准也在不停地变化,傩文化、傩面具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属性进行适当的创新性设计。在健康环保的基础上,保持其民族民间风格的同时,根据审美需求和标准进行大胆的设计,以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要。

3.利用旅游优势开发纪念品。利用傩文化的传统民间文化的优势开发旅游纪念品。傩戏之所以还能被社会所接受,是与它演出的内容都是颂扬人生美好、鼓励人们追求未来、劝导人们尊重长辈、宣传惩恶扬善的教化功能分不开的。传统民间文化是独到的,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将傩面具用于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相对比较容易。笔者认为不仅可以把傩面具的各种形象真实地复制,更可以将傩文化更为有效、广泛地传播。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洋.振安夹搩的品牌开发与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3(2).

〔2〕魏美仙.文化生态:民族文化传承研究的一个视角[J].学术探索,2002(4).

〔3〕郑翠仙.恩施傩戏艺术文化分析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2).

(责任编辑 孙国军)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